如何教让您的孩子更“听话”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4172925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教让您的孩子更“听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何教让您的孩子更“听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如何教让您的孩子更“听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如何教让您的孩子更“听话”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如何教让您的孩子更“听话”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教让您的孩子更“听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教让您的孩子更“听话”(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三讲:如何教让您的孩子更第三讲:如何教让您的孩子更“听话听话”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 ,因为听话的孩子很“乖” ,好教育,让人省心。然而, 太听话的孩子容易失去个性,缺少创造性,未必就是好孩子。所以,当你的孩子不听话时, 大可不必担忧。当然,如果你的孩子太不听话,那就属于任性和顽皮了。对待这样的孩子, 一不要过分责备,二不要过于担心,只要方法对路,你的孩子完全可能变得更加优秀。父母会说话,孩子才听话想和孩子沟通时,先悦纳 家长在跟孩子交流时,首先要尝试去接纳孩子,特别是要接纳孩子的情绪,然后再想 办法引导,而不是开始就否定孩子的情绪,用命令的口吻要求孩子干什么。因为从人的 本性来说,

2、一个人最喜欢的是自己,第二喜欢的就是喜欢自己的人。只有家长先接纳孩子, 孩子才能喜欢家长,才会听家长的话。 孩子出现问题时,先倾听 问题孩子往往出在问题家庭,只有家长耐心地听,孩子才能说;只有家长平等地说, 孩子才能听。家长会倾听,孩子才能说;家长会说话,孩子才听话。 一是先冷静后交流。家长高兴的时候对孩子比较友好和宽容,愤怒的时候对孩子就比 较苛刻和敌对。经验告诉我们,与孩子沟通要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二是先倾听后沟通。作为父母首先要学会倾听,只有倾听才能知道孩子的心理活动, 如想些什么、遇到什么困惑、需要家长做些什么,也只有倾听才能把自己的想法渗透给孩 子,让孩子接纳。倾听是沟通的前提

3、,是尊重的体现,是对孩子的信任和理解。善于倾听, 习惯倾听,做孩子最好的朋友,这样孩子有快乐会第一时间和你分享,有苦恼也会首先向 你倾诉。 三是先赞美后提醒。家长要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不能总盯着孩子的弱点和不足。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让孩子每一次进步都得到承认和鼓励,孩子就会在一次次的鼓励中越 来越优秀,越来越有成功感。常常受到表扬、鼓励的孩子更有自信心和适应能力,它能激 励孩子战胜自我、完善自我。长期得不到家长正面评价的孩子,成就感缺乏、挫折感强, 也会存在一些如性格内向、自卑、不擅社交等人格缺陷。 不同的话,分开说 一是关心的话:简练说。有位聪明的妈妈曾在儿子上学前故意问:“路上应该注意

4、什 么?”儿子快乐而骄傲地回答:“注意安全。 ”由此可见,对于关心的话,家长干脆、简练 的嘱咐会更加有效。 二是知心的话:含情说。例如,以“爸爸给你讲故事,讲爸爸像你这么大时的淘气事 儿”开头进行交谈,两代人的交流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知心话能为孩子所接受、理 解。 三是开心的话:带理说。例如,有一位父亲看书时太困,睡着了,连眼镜都没来得及 摘。醒来后,女儿问他,为什么睡觉时还戴眼镜。这位父亲灵机一动,诙谐地说:“爸爸 做梦也在看书,不戴眼镜看不清字呀!” 四是忧心的话:变通说。如果孩子成绩下滑了,父母应该先分析一下原因,然后再有 针对性地和孩子交谈,让他明白你的忧心与关心,而不是责骂和训斥。对

5、于一些不适合直 接同孩子当面说的话题,可采取留纸条、写信、向孩子推荐一篇文章、一本好书等方式进 行沟通。 极端的话,不能说 一是“揍死你” 。 “我揍死你!揍死你”这一类话只会降低父母的威信,并且这句2“大话” ,根本无法兑现,孩子并不会因此而停止他的活动。 二是“没出息” 。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常常导致成人蔑视孩子,并且 常常把孩子当成自己控制的对象,一定要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对待他们。 三是“你滚吧,想去哪儿去哪儿” 。有些父母利用孩子依赖性强的特点,动辄就用抛 开不管一类的话来恐吓孩子,发泄自己对孩子的不满。不少任性要强的孩子,因为忍受不 了父母的嘲弄逼迫而离家出走。怎样让孩

6、子与你“合作”对孩子表示理解和同情 作为父母,一旦孩子认为你明白了他的想法,要想赢得他的合作就会变得非常容易。 当孩子感到被理解时,会很高兴,于是就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注意交流的方式 一是描述,把你看到的事或问题描述出来。例如,当你的孩子上完厕所,而没有关灯 时,你不要这样说:“茵茵,跟你讲过多少遍了?上完厕所要把灯关掉。 ”要这样描述: “茵茵,厕所的灯还开着呢!” 二是给孩子提供信息。例如,当你的孩子喝完牛奶,而没有把剩下的牛奶放回冰箱时, 你不要这样说:“谁喝完牛奶没放回冰箱?”要这样为孩子提供信息:“牛奶不放回冰箱 会坏掉的。 ” 三是用一个词描述。例如,当你的

7、孩子没有按你的要求换睡衣时,你不要这样说: “丽丽、娟娟,我叫你们多少次了去换睡衣,你们却一直在乱闹,我们讲好了看电视前要 穿好睡衣,可你们做到了吗?”而要用一个词描述:孩子,睡衣!” 四是说出你的感受,但要注意避免谈及孩子的品性或个性,只描述自己的感受,这样 对孩子最有帮助。要说“我我觉得”例如,当孩子忘了关纱门时,你不要这 样说:“你怎么回事?怎么老是不关纱门?”要说出你的感受:“不关纱门我很生气,我 不想饭菜落上苍蝇。 ” 五是使用字条。当人们不断指出你的错误的时候,你往往会有抵触情绪,而不太愿意 去做你该做的;如果只向你描述问题,你就能把注意力集中在问题本身上。同样,当你向 孩子描述问

8、题的时候,也就告诉了孩子怎么去做。为此,你不妨对孩子多使用字条,告诉 孩子出现的问题。例如,在字条里告诉孩子:“宝贝,你的衣服上的汗味太重了女儿, 你最近爱对妈妈说讨厌 ,这是为什么?儿子,你起床时,闹钟都响半天了” 。孩子“太不听话” ,怎么教尝试暗示法让孩子听话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 意图,它的教育效果越大。 ”所以,很多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应去掉那些让人不快的 “要求、命令、必须”等词语,而通过“启发、暗示、商量等形式来进行,这样孩子会更 乐于接受,更喜欢。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暗示就是体态手势、表情。 是眼神暗示。吃过晚饭,爸爸给林林

9、讲故事。讲着讲着,林林的双手搞起了小动作。 爸爸没有停下来,不过他用眼睛紧盯着儿子的小手。不一会儿,林林“醒”了过来,双手 安静了。眼神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比语言能更细腻更清晰地表达感情。眼神暗示就是用眼 睛把要说的话、要表示的态度暗示出来。 二是表情暗示。家里来了客人,平平有了小伙伴高兴得忘乎所以,发起了“人来疯” 。3他一会狂笑,一会尖叫,连爸爸的眼神也视而不见。于是爸爸猛地皱起了眉头。这下,平 平总算看到了,声音也降低了不少。人的表情能传达多种信息,比如肯定、同意、可以、 不能、不该等。孩子做了好事,你对他赞许地点点头;孩子经过努力,解出了一道题,你 对他会心地笑笑,都是一种最好的激励。

10、三是语言暗示。甜甜早上起床后从不叠被,妈妈提醒过几次,但效果不理想。一次, 妈妈告诉甜甜,今天遇到楼下亮亮的妈妈说亮亮真乖,每天总是自己把床被打理得整整齐 齐。甜甜听后表面上不以为然,但渐渐地自己动手学会了叠被。既然是“暗示” ,就是不用 语言直接表态。当要表扬或批评时,而采取一种迂回的方法,用讲故事、打比喻、作比较 等把自己的观点巧妙地“点”出来,让孩子心领神会,在一种柔和的气氛中接受教育。 四是动作暗示。周末,晚上 9 点多了,小飞还坐在电视机前。妈妈一言不发,却站起 来把孩子床上的被子铺开,自己也停下手中的工作,上床休息。无声的语言提醒了小飞, 小飞马上走进了自己的房间。动作暗示就是用体

11、态语言把自己的想法表露出来,从而教育 孩子。家长辅导孩子做作业时,发现孩子坐姿不正,可以面对孩子做几个挺胸的动作,并 书写一两个字,让孩子接受这些暗号,他就会学着做出反应。 其他有效办法 一是友善的态度。如果你在对孩子说话的时候使用正常的音调与和蔼的态度,孩子可 能会更认真地听你说。 二是暂停。在孩子一时无法接受你的要求,甚至要发生争执时,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 绪,你可以说:“我不想现在来处理这个问题,我们稍后再来谈论它吧。 ” 三是教孩子道理。当孩子犯错误或行为无礼的时候,不要立即处罚他,应该以友好的 口吻来教育他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和举止。 “你玩完的玩具不应该随处乱丢,下一次请把它 放入它应

12、该放的地方,玩具架子才是玩具的家。玩完的玩具应该让它回自己的家,就像你 一样,如果你在外面玩完了,我把你丢在街上不让你回家,你觉得对不对?” 四是讲话的出发点要积极。不要这样对孩子说:“我要说多少次你才会去刷你的牙齿 呢?”而应该说:“去刷你的牙齿,我想知道你什么时候能完成,我想看看你是否可以刷 得很干净。 ” 五是向孩子解释而不是威胁。当孩子向你说他为什么这样做的时候,你应该给孩子解 释的权利,让他简短地解释他为什么需要做这件事,之后再向他解释清楚这样做错在哪里, 他没有理由这样做的原因,以及正确的做法。 六是珍惜每一次机会。不应该将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孩子不当的行为举止上,其 实每个冲突

13、发生的时候,都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它,要好好利用它因势 利导教育你的孩子。 七是给予激励。可以通过一些只言片语来激励你的孩子,通过合作的方式来鼓励他的 进取。类似的话语有:“你看,别的小朋友都能做,你一点儿也不比他们差,你完全能比 他们做得更好,对不对?” 八是要有柔性。如果你的小孩问:“在我们回去之前,我可以看完这一场表演吗?” 如果可以,应该让出一些时间来给你的孩子。你应该尊重孩子请求的权利。 九是摆脱武力威胁。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说:“你要是再这样,你就快挨打了! 还记不记得上次我为什么打你?”这种武力威胁实在是天大的错误,尤其更不应该提起 以前对孩子造成的痛苦。武力威胁

14、只能让孩子认为你是个专制粗暴的家长,而越发拒绝 与你合作。 十是因事制宜。教育的方式方法应该多样化,在发现孩子犯错误时,不要每次都用一 种面孔、一种说理的方式,孩子会感到厌倦。你完全可以变换一些花样,因事制宣,尝试 孩子能接受的各种方式。例如,问题出现时先筒单处理一下,然后在有时间的时候再通过4讲故事、做游戏、去动物园,参观博物馆、郊游等形式,结合看到听到的事物深入地阐明 你要告诉他的那个道理。在冲突的当口,孩子往往不容易接受批评,但在事后进行这种耐 心的教育,孩子就容易接受了“顽皮”的孩子,怎样调教正面引导孩子的“顽皮”行为 从某种意义上讲,孩子的不听话恰洽反映出他有主见,而所谓好争斗恰恰反

15、映出他有 进取心。虽然主见多带有主观和无知的倾向,进取心也有些逞强和虚荣心的成分,但这并 不能掩盖孩子在顽皮中所表现出来的值得父母赏识和鼓励的闪光点。因此,对于顽皮的孩 子,父母要站在赏识的角度上给予正确的引导,可有针对性地带孩子看电影、逛公园、参 观展览馆。或者学习唱歌及绘画等。通过多渠道教育,因势利导,更换兴奋点,使他们将 过剩的精力、体力发挥到适当的活动中去。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孩子好动和求知的心理和需 求,丽且可以让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收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关注孩子“顽皮”背后的心声 孩子打架、争吵、捣蛋孩子的顽皮行为,令家长苦恼不已!但是你明白他们为什 么要这样做吗?“顽皮”背

16、后的心声是什么? 如:“其实,我只是想你们多关注我一点儿” 有的家长整天忙于工作,缺少时间照顾孩子,所以在周末,孩子就一反常态。其实孩 子会通过捣乱吸引爸妈妈更多的关注。正确的做法是:在平时,爸爸妈妈就应该多关心孩 子,而不只是在周末;在平时,可以给孩子电话,送他喜欢的礼物,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明 白,爸爸妈妈是很关心、很爱他的。孩子爱说“不” ,怎么办缓解学龄前孩子的叛逆 一是多项选择法。例如,当孩子不愿意睡觉时,你可以试试这样的方式:“宝宝,必 须睡觉了。因为明天我们还要做很多事情。如果你现在还不想睡觉,可以选择再听一个故 事或者玩十分钟,你选择哪一个?”这种多项选择法在与孩子打交道的过程中十分有效, 很多孩子即使两个方案都不是自己原来想要的,也喜欢自己拿主意、作决定的感觉,所以 能接受;并且因为方案是自己选择的,所以执行起来十分干脆。 二是约法三章法。孩子生来就是有秩序感的,可以利用这种心理和他共同商定日常的 作息时间及对某些事情的处理方式要共同商定;否则个外在的规则会被宝宝视作异 己加以排斥。一旦他参与了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