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分析一:,泰山旅游需求具有强烈时空分异特征 ,摸清泰山旅游需 求的时空分布规律及旅游者行为特征是制定削减时空差异策 略、实施大旅游发展战略的基础性工作泰山入山口(也即出 山口)主要有3处:即泰山中路、西路和桃花源入口 1 泰山旅游需求时间分布规律日变化规律 泰山中路:入山者l日内有两个高峰期即每日上午9:l0-11:00和下午19:00-21:00出山人数集中期为每日10:00-17:00之间以1995年国庆节观测数据作图分析,可十分清晰地揭示上述规律:,,泰山中路进出山人数日分布情况,周变化规律 一周内按游人数量可分为4个档次:周六客流量最大,周日次之;星期一、三、四、五为第三档,周二则成为低谷泰山西路游客人数周变化情况,月变化规律 泰山游客数量一般在1个月内出现4-5个峰值(周六)特例是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之间,游客数量明显偏少年变化规律 旅游需求有明显的季节性并有淡、旺季之分:春秋季节,温度适中、外出旅游者多;夏季高温炎热,冬季寒冷,一般人则不愿外出游览泰山西路入山的游客及社会车辆的年内分布情况,2泰山旅游需求的空间分布规律,客源地分布 根据随机调查(1995年)和回收问卷的结果进行统计,得到客源的省际分布结构和省内分布分级: 上述结果表明客源地分布基本上符合距离衰减规律;但泰山旅游专列的开通缩短了北京人与泰山的心理距离,使北京、天津及河北成为目前最重要的外省(市)客源地。
泰山国内客源省际分布,省内游客仍以济南和泰安地区为主而青岛排在第二位的原因是山、水风光的互补性,以及青岛地区人口密集、高校众多(学生客源),滨州地区因交通通达性差、人口密度低,故客源最少泰山旅游的省内客源分布情况,泰山旅游区内游客分布 泰山主景区内有中路游览区、西路游览区等7个主要景区 ,按游人分布密度(用外地游客游览机率表示)可分为4级,如表所示:,泰山主景区旅游需求分级,3 旅游者行为的初步研究交通方式:对游人来泰作交通方式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乘火车者占51.2%,乘汽车者占34.2%,乘船转乘火车者占0.8%,坐飞机转乘火车(或汽车)者占0.2%,步行者(含骑自行车,指附近居地)占13.4%旅游消费:人均在泰期间(1-2天)消费145元(1995年),这 说明来泰游客多为低消费者较高收入者人均消费计345 元,约占游人的5.3%,但1997年5月1日之后门票价格提 高,会加大游人消费量区内旅游交通:对特别高峰日的调查显示,纯步行上下山者 占74.5%,步行加乘索道者占6.2%、乘车加步行者占13.6% 乘车并坐索道者占5.7%职业构成:,游客职业构成(1995:国庆节,泰山),重游率:根据调查,在特别高峰日由于游人密度过大。
已严重超出游客的心理容量,仅有11.6%的人表示可以再来,而38%的人表示坚决不再来建议决策及管理部门加强特别高峰日的管理规划在一般季节游人乐意重游的比例增加到76%,这表明游人在泰山获得的旅游效用满足度较高实例分析二:,杭州风光如画,景点繁多,主要风景名胜集中分布在城西的 西湖景区 杭州市区旅游交通网的空间布局特征是: (1)是市区路网系统的一部分,集中在市区西南部 (2)路网中许多路线功能杂乱 (3)受地形和名胜古迹分布的影响,有许多人行山路 (4)杭州旅游交通网极不完善,有许多断头路使游客走“回头 路”,是旅游交通的最大“忌讳”2 游客流量的时空分析时间上分析:旺季有以4月为中心的春季旺季和以10月为主的秋季旺季,8月由于正值学校暑期,游客量也较大为了合理的利用旅游交通设施,有必要加强旅游宣传,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增加淡季游客量,这对提高旅游业的综合效益是十分必要的1 景点分布与旅游交通网的空间布局特征,1993-1998年杭州市区分月游客流量分布,空间上分析: 杭州游客的50%以上集中在五大公园(景点),75%以上集中在十大公园(景点),造成热点过热,给维护管理带来了很多困难,难以保持和提高这些景点的景观水平和环境质量,而且对旅游交通线路造成了很大压力。
如后面表所示:,杭州市区十大景点游客流量及构成,西湖风景名胜区有3条旅游线路(南线、湖中、北线)总体上看,南线旅游资源比北线丰富,但北线历年游客维持在总游客的40%以上,而南线只有33%左右,随着南线旅游资源开发,近年游客上升,已基本同北线持平 可见积极开发和建设南线旅游景点,对促进南线旅游的发展以及对西湖游客的分流和扩大西湖景区环境容量等方面均有积极意义,是今后杭州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点杭州旅游线路游客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