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总复习1-3册文言文重点语段阅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166171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总复习1-3册文言文重点语段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文言文总复习1-3册文言文重点语段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文言文总复习1-3册文言文重点语段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文言文总复习1-3册文言文重点语段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文言文总复习1-3册文言文重点语段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总复习1-3册文言文重点语段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总复习1-3册文言文重点语段阅读(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凤城中学凤城中学 20132013 初三中考文言文总复习初三中考文言文总复习 1-31-3 册文言文重点语段阅读册文言文重点语段阅读 一一 童趣童趣 请你阅读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 然称快。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 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

2、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 7、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 分) 项为之强 徐喷以烟 作青云白鹤观 以虫蚁为兽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神游其中,怡然自得9、用一个短语概括第二段意思,你认为是 (不超过四个字)(1 分) 10、本文中出现了我们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一些成语,你能找出两个吗?(2 分) 11、作者围绕“ ”,写了童年时 两件趣事(3 分) 二二 论语论语十则十则 子曰:“由(,名由姓仲,字子路,孔子的学生),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 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 (选自论语为政)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选自论语述而)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给它注音并解释。 答:_。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知”字的意思。 人不知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知新( ) 诲女知知之乎( ) 知知之为知知之( )( ) 是知知也( ) 3翻译下列句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_。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译:_。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2译:_。 4这两则语录哪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 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答:_。 _。三三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中不至,太丘舍

4、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 问元方:“尊君在不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顾。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中:_ 不:_ 引:_ 顾:_ 2给文中划线句添上省略的部分。 (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 3陈元方不再理会“友人”的原因是因为“友人”“_”又“_”。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小元方能指出父

5、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 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5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 答:_。 6这则故事选自_,作者_,_(朝代)文学 家。 四四 伤仲永伤仲永 细读下面文言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细读下面文言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 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 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

6、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 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 1解释加点的字。(1)未尝识书具( ) (2) 指物作诗立就( )(3)不能称前时之闻( ) (4)稍稍事言其父( ) 2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忽啼求之 B邑人奇之C不能称前时之闻 D于舅家见之 3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3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C父/利其然也D余闻之也久 4翻译下列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5回答问题。

7、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 ,原因是什么?(3)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五五 木兰诗木兰诗阅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段意 2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词填写描写爷娘: 描写阿姊: 描写小弟: 描写木兰: 3.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4.品味“开” 、 “坐” 、 “脱” 、 “著” 、 “理” 、

8、 “帖”这 6 个动词的表达作用。5.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六六 口技口技(节选)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 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 ,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4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 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 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 欲先走。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3 分)(1)中间力拉崩倒之

9、声 间: (2)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 (3)几欲先走 走: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6 分)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译文 (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译文 9、为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选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下面所 选各句属于侧面描写的是( ) (3 分) A、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B、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C、忽一人大呼“火起” ,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D、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七七 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去人近,而日

10、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解释加粗的字。 故: 去: 沧沧: 汤: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用自己的话说明两小儿的观点。4两小儿的说理角度分别是: 。 八八 桃花源记桃花源记 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完成 5-13 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 杂树, ,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11、,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 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5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 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5、给画线处填上合适的原文_ _ _,_ _。 6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缘缘 俨然俨然 见渔人,乃乃大惊_ 便要要还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 咸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延至其家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渔人甚异之: 林尽水源: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指出这段文字中的四个成语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