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哪杯水多》教案设计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4166033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哪杯水多》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哪杯水多》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哪杯水多》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哪杯水多》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哪杯水多》教案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免费教育资源当下来,无须注 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哪杯水多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量筒,并会用量筒进行测量,同时认识液体多少的单位“毫升” 。2.培养学生大胆猜想、敢于实践的精神,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初步体会创造的过程。3.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及分析数据的能力。4.从创造中发现美、享受美。教学重难点:量筒的使用,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具学具:教具学具:学生准备:学生准备: 30 个学生分为 6 个小组。每组大、中、小,粗细不同的塑料瓶各 1 个,水量分别为 1

2、30 毫升、150 毫升、100 毫升;量筒 1 个,杯子 1 个,铅笔、彩笔、橡皮各一个,测量记录单 1 张。教师准备:量筒图,测量总记录表,三个大小、粗细不同的塑料瓶,里面装有色水分别为 130 毫升、150 毫升、100 毫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播放音乐猜测同学们,知道刚才播放的歌曲叫什么名字吗?这首歌的名字叫猜测 。牛顿也曾经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 ”那么这节课,就看看同学们,能不能大胆的去猜测。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1、大胆猜测,激发兴趣。(1)桌上有三个瓶子,分别为 1 号瓶、2 号瓶和 3 号瓶,请同学们猜猜看,哪个瓶子里的水多,哪个

3、瓶子里的水少?为什么?(2)学生猜测哪个杯子里多,并说明理由。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免费教育资源当下来,无须注 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2、想验证办法,引出量筒、认识量筒,培养创新意识。(1)这只是我们的猜想,究竟哪个瓶子里的水多,还必须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有办法吗?(学生汇报可以用同样的杯子;米尺;秤称等方法。 )(2)同学们很聪明,想出这么多办法证明哪瓶水多,哪瓶水少。可是,老师想知道哪瓶比哪瓶多多少,该选用哪些方法呢?(学生学则适宜的方法。 )(3)哪个办法最简便呢?能不能设计一种既能装水,又能直接看出是多少水的简便工具呢?(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请同学们把你设

4、计的这个简单的工具画出来吧。(学生积极动脑设计、画图,让画好的同学把图帖到黑板上)(5)请看我们的作品,把杯子和刻度组合在一起,确实很方便,同学们真的很了不起。老师想在同学们设计的基础上做一些改进,请看, (出示量筒图)哪些地方做了改进?(6)是呀,同学们是把刻度尺上的刻度简单的加在了杯子上,但刻度尺量出的是长度,它的单位是厘米、毫米等。而今天我们要测量的是水的多少,所以刻度要改变,液体多少的单位也要变为“毫升” 。(7)在哪儿见过“毫升”?学生答。(8) (师出示量筒)这就是科学家们设计的既美观又实用的专门用来测量水及其他液体的工具,给它起个名字吧。(学生回答)(9)那咱们就叫“量筒”好了。

5、三、亲自动手,测量水量,加强动手操作能力。1.想不想用咱们设计的量筒测量以下三个瓶子里的水各有多少?2.在操作时要注意什么?学生汇报3.教师出示要求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免费教育资源当下来,无须注 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1)测量过程中,尽量不洒掉一滴水。(2)记录员要做好记录。 (组长领取材料,进行测量,巡回指导) (测量出的数据填入测量总记录表)四、汇报交流,评价质疑1.这是我们各组测量出的数据,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有什么发现?小组汇报2.这说明光靠猜想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实验进行验证,这才是最科学,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刚才同学们学会用量筒

6、测量 130 毫升、150 毫升、100 毫升的水,5 毫升的水是多少呢?请同学们课后自己找答案。使用说明使用说明1、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体验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观察、搜集整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多元化评价、拓展探究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把重点放在猜想“比较水的多少”的方法和实验验证“三瓶水究竟那瓶水多,多多少?”上。我感到学生大胆猜想的确是进行了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为后面设计实验、分析实验、判断结论奠定了基础。当学生通过实验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后,个个体验成功,人人充满欢乐,既亲历了探究的过程,又体会了探究的乐趣。2、使用建议。学具的选择可因地制宜,师生共同准备实验材料,也可根据需要改进现有材料。3、需破解的问题。在学生动手做之前先“想一想”方法,调动起他们的知识经验,并借助于判断和推理,使孩子们的脑子里产生许多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给他们机会表达,解释,不管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身的对错,只要他们动脑筋去想了,有机会去说了就是有意义的。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免费教育资源当下来,无须注 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南临城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