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的辨证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147095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谐社会的辨证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和谐社会的辨证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和谐社会的辨证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和谐社会的辨证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和谐社会的辨证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和谐社会的辨证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谐社会的辨证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50 讲主讲:邓伟志和谐社会的辨证法 题目:和谐社会的辩证法主讲人:邓伟志 上海大学教授、博导、全国政协常委今天在这里与大家一起讨论和谐社会的辩证法,与其说是来讨论的,不如说是来和大家分享的。第一,是要与浙江人分享和谐。浙江最早提出“和谐浙江” ,杭州被评为“最佳人居城市” 。 “最佳人居”佳在和谐,不和谐的地方不适合人居,不和谐会把人吓跑。杭州被称为“人间的天堂” 。 “天堂”是超人间的,超就超在摆脱了人间冲突,这也就是和谐。浙江人正在把和谐变成光辉的现实。第二,是来与浙江人分享和谐文化。浙江率先研讨和谐社会理论,在理论上先行、在理论界先行。浙江是物质资源小省,但是文化资源大省。 和谐社

2、会最早是古希腊提出来的,比孔子早 200300 年;后来,根据有关方面的发现,我们的祖先在西周时就提出了和谐,比古希腊还要早 200 年。这说明和谐是人类的共同追求。现在,我就和谐社会的辩证法讲四个方面的问题。“一”与“多” 和谐社会需要“一” 。什么是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就是要把各种各样的社会资源整合起来,把各种各样的社会结构整合起来,然后形成一种巨大的合力,这才是和谐社会。这包括:目标一致。和谐社会一定是要奔向一个目标。共同的利益决定我们会共同选择一个目标。南辕北辙没法和谐。目标一致是第一个“一” 。第二个“一”是步调一致。方向选对了,如果步调不一致也不行。和谐社会一定要步调一致才能胜利。第

3、三是统一指挥。和谐社会是社会的交响乐。指挥只能有一位,社会的交响乐只能由执政党手执指挥棒,要在执政党的统一领导下来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一定要坚持这三个“一”:一个目标,步调一致,统一指挥。没有这三个“一”就谈不上和谐社会。但是,和谐社会的前提之一是多元。按照黑格尔的说法就是“相反才需要和” 。还有位哲人说:“相异才需要谐” 。和谐的状态不是事物内部矛盾的消失,而是矛盾的双方对立统一的结果。孔子认为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和而不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所以,我们不能搞单一。和谐社会就是一个多元社会。建设和谐社会是为了适应这样一个社会多元的需要,构建和谐社会是为了

4、开发多元的功能,是为了发挥多元的个性。和谐社会不是埋没个性,而是要充分发挥多种元素的个性。和谐社会还是为了推动多元的发展。那种强调处处一个样的做法是不可能和谐的,既使是所谓“和谐”也是虚假的和谐。我们承认差异,但是对差异要做分析。有些差异是对立的差异,有些差异不是对立的差异,不是对立的差异当中我们还要研究差距。差距过大,差距超过了承受力,也会引起不和谐。有学者认为,目前贫富差距偏大。国际上用“基尼系数”来衡量差距,我国的基尼系数,一说是:0.42;又说是:0.425;还有一种说法是:0.45,不管哪个说法都处于比较高的位置。有人说“基尼系数”有局限性,殊不知任何指标都有局限性。还有一种衡量贫富

5、差距的指标叫欧希马指数,这就是五分法、十分法。从欧希马指数看,我国贫富差距还是偏大。贫富差距大了有碍和谐。邓小平在 20世纪 90 年代多次反对两极分化,语重心长。近年,政府正在缩小差距上下功夫。概括起来,在一与多的关系上,第一要统一,第二要多样。一中有多,多归于一。第三是差距不能过大。“动”与“静” 和谐社会是一种相对平衡、相对稳定、相对静止的状态。但不是绝对静止,而是一个动态的社会。和谐社会不是鸦雀无声、一潭死水。和谐社会在不同的生产力的条件之下有不同的和谐。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大概也是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条件下的和谐,而我们要的和谐,是要发展中的和谐。这需要处理好四个关系:第一,

6、和谐与竞争的关系。和谐不是不要竞争,我们要在竞争当中和谐,竞争才能出活力。第二,和谐不是不要改革,改革就是要改出活力来,要在改革中实现和谐。我们都已经尝到了改革的甜头,今天的时代是改革的时代,没有改革就没有今天,没有改革可以说也没有真正的社会主义。所以,我们改革要改出一个社会主义,改出一个造福中国、造福人类的社会主义。现在我们需要的是深化改革,全面改革。对改革要反思,反思改革是为了完善改革,这也是辩证法。第三,和谐与创新的关系。改革需要创新,创新是对过去的延长,创新也往往是对旧的事物的否定。否定的时候就会给一些人带来痛苦,有痛苦也会出现一点儿不和谐。但是,不能因噎废食,不去创新。我们要建立一个

7、创新型的国家,有时候会打乱一些旧的章法,有的时候还要突破我们一些思维的定式,但是就是这样,我们还是要坚持创新,要实现创新中的和谐,为建设一个创新型的国家而努力。创新,还有一个人才的问题。人才之所以是人才,是因为“专”到一个领域里面,学有所长。专家的长处是专,短处是对本领域之外的东西,往往可能难以精通。因此,我常说:十个人才九个怪。有不少人才都是有点“怪味”的。不能容忍“怪” ,就是不能容忍创新。 第四,和谐与冲突的关系。提出和谐是因为存在着不和谐。和谐社会,决不是无冲突社会。如果企图把和谐社会建设成一个无冲突社会,是形而上学,是办不到的。高度和谐社会,无非是冲突较少的社会;低度和谐社会,无非是

8、冲突较多的社会;不和谐社会,无非是冲突厉害的社会。对冲突我有两点:第一,尽量避免冲突,学会化解矛盾,防患于未然。第二是不怕冲突。江河横溢方显英雄本色,要学会从坏事中引出好的结果来。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动和静”的关系。我们是要静的,是要和谐的,但是我们不是无冲突论者,我们要学会解决冲突。“上”和“下” 上下之间从本质上来讲应该是统一的。有句老话, “上下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这是我 1963 年在萧山的时候从农民那里学来的。在我们社会当中,上下是一致的,但是上下也是有矛盾的。如腐败问题的存在腐败是上下不和谐的大疙瘩。我们要处理好上下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好这一关系,我们的领导干部要清正廉洁,以身作则

9、,反对腐败,这样,上下气顺,才能更加和谐。“经济”与“社会” 这个问题是世界性的难题。抓了经济会促进社会,抓了社会会促进经济,这是二者相辅相成的一面。但是,也有抓了经济就忽视社会、抓了社会就忽视经济的现象。二者之间是有联系的,但是也有对立的一面。社会的需要决定经济发展的方向、结构,社会还是经济发展的环境。上海过去有句老话叫“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这是浦东刚刚开发的时候说的。大家想想:哪个老板愿意到没有大医院的地方投资、到没有好学校的地方投资、到社会不安定的地方投资呢?社会还是经济发展的氛围、环境,这是本质的一面。现在浦东社会事业发达了,人们抢着去浦东了。过去我们一些计划和规划,往

10、往是重经济、轻社会,往往是讲经济头头是道,讲社会囫囵吞枣;往往是讲经济很具体、有指标,讲社会没有指标、很抽象。今年,中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充分强调了社会事业、社会管理。社会管理,一个是社会自治管理,就是重心下移,就是让社区自己管理自己,就是如何发展我们的社会组织。只有充分发挥社会的作用,政府才能减肥,瘦身。这是当前的主要问题。还有一个是社会政策的问题。政策是生命,政策是社会管理的核心。政策要科学,只有科学地制订政策,才能有科学的政策,也只有有了科学的政策才能够构建出和谐的社会。科学、民主、公开是制定政策的三大原则。科学的亮度、民主的高度、公平的信度,决定我们的政策水平。如果在政策制定之前就充分

11、听取大家的意见,然后选择出最佳政策,政策宣传的成本就可以大大降低。现在我们的行政成本较高,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忽视决策前的讨论,只想决策后的宣传,结果吃力不讨好。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个过程,我们人活在世上都是一个过程,生命再长,相对于地球来说也就是短暂的一瞬。和谐社会的建设要区别而言,对有的地区讲,要从不和谐变成和谐;对有的地区讲,要从低度和谐变成中度和谐;对有的地区讲,要从中度和谐变成高度和谐,波浪式前进,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我觉得,杭州是全国做的较好的,是中度和谐,我们要奔向高度和谐,希望浙江人能够率先建立起一个高度和谐的社会,给全国做出榜样,我下次再来向大家学习和请教!

12、现场互动:问:邓教授您是不是山东临沂人?听您演讲很亲切。请问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缩小分配差距,能否介绍一下?邓伟志:我老家是靠近临沂的,离江苏、河南、几十华里,离鲁西南几十公里,我的家乡是苏鲁豫皖交界的安徽萧县,所以我的口音是“四不像” 。对于缩小贫富差距,国家确实花了很大的力量,比如取消农业税,这从税收上,从教育、卫生、文化上都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问:“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对的,富起来一定有先后,但是现在有的人富了之后挥金如土,您怎么看?邓伟志:这个问题相当重要。应该讲,我们有些富人不会当富人;穷人不会当穷人。穷人要有志气,富人要以仁为富。现在世界各国通行的是富人把自己收入的 810%捐献给

13、社会。在中国,不能笼统地说富人为富不仁,但可以有把握地说确有一些人是为富不捐、为富少捐。 “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 ,不是富人应有的素质。 问:您对农民表达机制有什么好的建议?邓伟志:我刚才说了一部分,至少我们的舆论界,应当为农民说话,说农民的话。我佩服浙江日报 、 钱江晚报 ,这些报纸这些年来在反映农民的民意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使我们的下情可以上达。问:刚才您讲杭州是一个“中级和谐”的社会,怎样才能从中级和谐向高级和谐发展?邓伟志:在这个问题上就是坚持几个协调,解决浙东、浙西、浙南、浙北之间的差距。嘉兴我去得比较多,嘉兴的城乡差距为二比一,是中国最小的。这个差距已经接近于世界最先进的国家。坚持

14、平安浙江,落实“兼容、协作、制衡、有序”的主张,离高度和谐就不远了。高度的和谐社会正在向浙江人招手。问:目前辩证法在当前社会处于低迷状态,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如何发挥辩证法的作用,如何让辩证法热起来?邓伟志:因为“文革”当中把辩证法变成了“变戏法” ,扭曲的辩证法给大家造成了不好的印象。我们要恢复辩证法的本来面貌,挖掘辩证法的真谛,让真正的辩证法深入人心,那样,我们就可以避免很多的片面性,我们的思想方法就不会走偏了。过去浙江在哲学普及上有重大的贡献,将来我们还可以做些扬弃,普及农民学哲学。我们的大讲堂在人文思想普及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相信会有更多的思想家到大讲堂来,又会有更多的思想家从大讲堂走到群众中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