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学(考试)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4146998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学(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市政学(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市政学(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市政学(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市政学(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学(考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1 研究当代中国的市政,应考虑的重要因素:(1)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2)从政治体制上说,中国不搞“三权分立” ,而实行权力统一原则(3)当代中国正在全面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当代中国的“市” ,比较复杂,具有很大的差别和特殊性(5)当代中国的“市” ,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城市政府2 市政的特征:(1)政治性(2)历史性(3)整体性(4)综合性(5)动态性3 市政学的研究对象:(1)市政主体(2)市政客体(3)市政管理规律4 市政学的研究范围:(1)专门分析城市(2)重点分析市政主体及其运行(3)对市政的主要内容分别进行阐述。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城市规划管理、城市

2、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城市环境管理、城市经济管理、城市社会管理、城市公共事业管理5 市政学的研究方法:(1)系统的研究方法(2)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3)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4)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5)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6 学习与研究市政学的意义:(1)加强市政学研究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提出的迫切要求(2)加强市政学研究,也是实现城市管理科学化的迫切需要(3)加强市政学研究,有助于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现代市政管理人才(2004 年 4 月考题)第二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1 城市的特点:(1)人口与物质的高聚集性(2)管理职能的区域中心性(3)基础设施的强公共性(4

3、)文化构成的异属性2 城市形成的经济基础和历史条件:经济基础:(1)第一次社会大分工(2)第二次社会大分工(3)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历史条件:(1)战争性质的变化(2)对自然地理条件认识的变化(3)制度向私有制的变化3 城市发展的阶段:(1)古代城市阶段(2)中世纪城市阶段(3)近代城市阶段(4)现代城市阶段4 现代城市发展的特征:(1) 城市成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区(2)城市成为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的中心(3)城市是世界经济联网的基本结点(4)城市空间是区域形态的基本构成(5)城市生态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更为重要5 城市化的特点:(1)增长迅速而持续(2)城市化发展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

4、家(3)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4)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世界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开始趋于下降(2005 年 4 月考题)6 城市化的动力:(1)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2)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3)市场化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7 农业发展对城市化的推动表现在:(1)农业发展为城市经济提供资金积累(2)农业发展为人口向城市的聚集提供基本的物资生活条件(3)农业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劳动力(4)农业发展为城市轻工业生产提供原料(5)农业发展为城市工业提供市场8 工业发展对城市化的推动表现在:(1)工业化使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2)工业化冲破农村自然经济的桎梏(3)工业化带动交通地理的大变化

5、(4)工业化促进城市第三产业的大发展9 市场化对城市化的推动表现在:(1)劳动力市场化使劳动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得以实现(2)土地资源市场化使城市空间规模的扩大和新城镇的建设得以实现(3)产品市场化使城市化在更广阔地域的展开得以实现10城市化的类型:(1)按城市化的实际进程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来考察,分为积极型的城市化和消极型的城市化(2)按城市为中心的人口流动发向来考察,分为向心型城市化和离心型城市化11中国城市化的历史分期:(1)城市化起步与正常发展阶级(19491957 年) (2)城市化过度发展阶段(19581960 年) (3)城市化的调整阶段(19611965年) (4)城市化的严重停

6、滞阶段(19661976 年) (5)城市化恢复正轨并健康发展阶段(1977 年至今)12中国城市化的特点:(1)城市化的发动与发展以政府为主导(2)中国的城市化不是伴随着农村经济破产和城乡之间的尖锐对立而展开的(3)中国城市化出现乡村城镇化的新模式(4)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转换先于地域转换(5)人口的高增长量是制约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2005 年 4 月考题)13中国的政府主导型城市的内容:(1)城市的建立和发展受政府控制,形成政治中心、经济中心与行政中心三位一体的城市体系(2)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受政府控制(3)城市化初始阶段的资金积累以政府政策为保障(4)城市化速度受政府调控14中

7、国城市化的方针:(1)发挥大城市优势,形成区域发展的龙头(2)强化中等城市的功能,发挥其在城市体系中的中介优势(3)合理发展小城市,促进农村城市化(2003 年 4 月考题)15大城市的优势:(1)大城市能够节约成本,带来较高的经济效应(2)大城市的发展能带来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3)大城市发展可加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4)少数特大城市向现代化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在全球竞争中获得区域优势16中等城市的优势:(1)有利于“发展中间促两头” ,推动城市体系的协调发展(2)有利于加强城乡联系(3)有利于城市化两种方式的协调17小城市对我国农村城市化的积极作用:(1)便于农业

8、剩余劳动人口的转移(2)利于农村社会转型(3)利于地方性城市网络系统的形成第三章 城市功能和结构1 城市功能的特征:(1)整体性(2)结构性(3)层次性(4)开放性2 城市功能的类型:(1)共同功能(2)主导功能(3)特殊功能(4)综合功能3 影响城市功能的主要因素:(1)自然条件(2)城市的经济实力及其主导产业(3)行政区划4 城市功能的历史演进过程:(1)在前工业社会时期,城市功能已经出现叠加性发展的趋势(2)在工业社会时期,经济功能成为城市的主要功能(3)在后工业社会时期,第三产业成为城市的主导产业5 城市功能的具体发展规律:(1)城市功能叠加倍增效应规律(2)主导功能变异进化规律(3)

9、功能升级增量规律6 城市功能结构合理化的基本途径:(1)实现以市场中心功能为主的城市功能多元化发展(2)因势利导地确定和发展城市的主导功能(3)增强城市外部功能,完善城市内部功能7 城市结构的主要内容:(1)经济结构(2)社会结构(3)空间结构8 城市经济结构的内容:(1)城市的产业结构(2)城市的企业结构(3)城市的所有制结构(4)城市的流通结构、分配结构和消费结构9 城市社会结构的内容:(1)城市的政治结构(2)城市的文化结构(3)城市人口的自然结构(4)城市人口的社会结构10当代中国城市的政治结构主要包括:(1)各种城市政治组织的构成、相互关系以及与城市居民之间的关系(2)城市社会成员之

10、间的各种政治关系11城市空间结构的形式:(1)城市密度(2)城市布局(3)城市形态12城市空间结构合理化的意义:(1)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2)有利于提高城市建设的质量(3)有利于提高市政管理水平(2004 年 4 月考题)13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因素:(1)经济发展(2)企业行为(3)居民行为14选择和建立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必须坚持的原则:(1)依据城市性质选择合理的城市总体形态(2)端正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3)综合运用法律的、经济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整城市空间结构15实现城市总体结构的合理化应遵循的要求:(1)实现社会生产总过程四个基本环节的平衡(2)实现物的生产与人

11、的生产的平衡(3)实现社会生产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4)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5)实现城市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空间结构的协调发展(6)有利于充分发挥城市的主要功能和多种功能16城市体系的特点:(1)整体性(2)动态性(3)开放性(4)层次性(5)重叠性17城市空间作用能否发生的条件:(1 互补性(2)中介性(3)可输性18城市空间分布必须遵循的原则:(1)市场原则(2)交通原则(3)行政原则19城市体系的类型:(1)金字塔型(2)多核型(3)网络型(4)带状型20城市与区域密切联系的作用:(1)它是城市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2)它能促进城市内部的新陈代谢(

12、3)它是发挥城市中心作用的前提(4)它是形成地区市场和全国市场的先决条件(5)它是建立合理的城市体系的基础21经济区的基本结构的内容:(1)经济中心(2)便捷的交通条件和畅通的流通渠道(3)一定面积的地域范围(4)业已形成的经济网络22经济区的运行必须坚持的原则:(1)经济开放、横向联合的原则(2)平等竞争、利益共享的原则(3)依托中心、统一规划的原则(4)生态独立、突出特色的原则(5)区域协调、优势互补的原则(2005 年 4 月考题)23中心城市的含义:(1)中心城市不是一般的中小城市,而是在地区和全国社会经济活动中具有重大影响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2)中心城市具有综合性功能或多种主导功能(

13、3)中心城市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历史条件(4)中心城市与经济中心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的概念24中心城市可分为:(1)全国性中心城市(2)地区性中心城市(3)省区中心城市25中心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原因:(1)中心城市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社会分工深化的产物(2)中心城市是国内外市场形成和扩大的结果(3)中心城市是城市体系形成和发展的产物(4)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是中心城市形成的基础26中心城市的作用:(1)中心城市是组织和发展专业化协作的枢纽(2)中心城市是发展现代市场经济的先导(3)中心城市是调节国民经济活动的枢纽27影响中心城市作用强度的因素:(1)中心城市规模的大小

14、和社会经济的发达程度(2)城市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程度(3)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第四章 城市性质、规模和类型1 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的区别和联系:区别(1)城市性质是标明城市类属的概念,城市职能是标明城市功用的概念(2)在多职能的城市,并非所有的城市职能都能概括城市的性质(3)城市性质是相对稳定的,城市职能是多变的。联系(1)城市性质由城市主要职能所决定,并寓于城市主要职能之中(2)在单一主要职能的城市,城市性质与城市主要职能是一致的。而在多种主要职能的城市,城市性质是城市多种主要职能的高度概括2 确定城市性质的意义:(1)能为城市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2)能为确定城市的合

15、理规模提供科学依据(3)能明确城市部门结构,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4)能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3 确定城市性质的原则:(1)全局与局部相结合(2)区域内各城市合理分工(3)城市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4)详尽地占有和分析资料4 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计划、远景规划和区域规划(2)区域自然、资源、能源、国防及历史条件(3)城市发展现状(4)城市发展远景(5)经济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条件5 确定城市性质的方法:(1)定性分析法(2)定量分析法(3)比较分析法(4)综合分析法6 研究城市规模分布的意义:(1)有利于生产力的合理布局(2)有利于充分利用区域的经

16、济、资源优势(3)有利于确定和保持城市的合理发展规模(4)有利于促进大、中、小城市发挥各自的优势7 城市规模分布的规律:(1)规模位序分布规律(2)城市规模等级分布规律(3)规模中心地分布规律8 影响城市规模的因素:(1)自然资源和能源(2)经济地理位置和交通地理位置(3)基础设施和经济实力(4)城市的性质和结构9 城市规模效益的特点:(1)规模性(2)空间性(3)外在性10从城市厂商看,与城市规模相关的效益主要有:(1)厂商生产成本的降低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市场需求的扩大11城市规模成本主要包括:(1)外部成本(2) “门槛”成本(3)疏解成本12城市分类的意义:(1)有利于我们分析研究城市的共性与个性,以及城市共性与个性之间的相互关系(2)有助于我们掌握各种类型城市的发展规律,正确地分类管理和指导城市的发展13城市分类必须遵循的原则:(1)定性分析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