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习报告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4144906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实习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微生物实习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微生物实习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微生物实习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微生物实习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微生物实习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实习报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引言:一、实习时间:2010.6.7-6.12 二、实习地点:食品发酵实验室(化学楼 119、123)、食品学院实习基地三、实习目的:1、学习自制酸奶的方法,熟悉从酸奶中分离和纯化乳酸菌的一般方法。2、掌握各类酸奶生产的基本工艺和要求。3、学习奶酒的发酵过程、工艺流程,及其注意事项。4、对自己所学的科学知识进一步深化,提高实践能力,整体策划部署能力,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团体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也有一些提高。四、实习内容:1.酵母菌筛选方案的确定为了获得最佳酵母菌发酵结果,我们通过对 Internet 资源以及图书资料 的搜索和查寻,查的产酯酵母广泛应用于白酒、黄酒、普通酒、醋、酱油中, 另

2、外,还应用于果汁中。 所以我们准备了三种菌种来源材料:果皮、酒曲、保藏的酵母斜面。第一 种方法是利用果皮做来源,将削下的果皮放入带玻璃珠的三角瓶充分振摇,梯 度稀释,涂布于 YPD 琼脂培养基上。第二种方法是用各种酒曲做为菌种来源, 将酒曲粉碎,称量,梯度稀释,而后涂布于 YPD 琼脂培养基上。第三种方法是 利用保藏的酵母斜面作为菌种来源,用接种环在酵母斜面上取一环菌,而后用 划线法接种于 YPD 琼脂平板上,带用于实验。 经过大家的讨论后,一致决定利用酵母斜面上的菌种,对其进行培养。因 为利用酵母斜面上的菌种在此次实习中可以用到我们实验上所学习的知识,真 正将知识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巩固

3、。但是,酵母斜面上的酵母菌制得的 菌悬液浓度很大,所以在菌种筛选方面,我们将菌悬液 10 进制稀释到 10-5,10-6 ,10-7的数量级,各浓度涂布两个平板,另六个平板用于划线分离法进行菌种分 离,30 度培养 24 到 48h,观察平板上的菌落生长情况。初选出酵母菌,将菌落 照片后就进行显微镜观察,筛选到典型的酵母菌株,进行生化实验。将平板上 的酵母单菌落接种保藏于斜面培养基(PDA),30 度培养 48h 后,4 度冷藏。将 PDA 斜面培养基上保存的酵母菌接种于培养液中培养,而后接种于豆芽汁发酵 液中,进行发酵测产脂能力。2.酵母菌的筛选及鉴定11 月 25 日我们按照讨论决定的方案

4、进行了酵母菌的筛选实验,实验内容如下:2.1 培养基的制备、分装、灭菌(分述在下文中)在实习中共需要准备六种培养基:YPD 培养基、PDA 培养基、豆芽汁培养基、葡萄糖产酸产气培养基、硝酸盐生化实验培养基、糖发酵实验培养基。各培养基配方如下:1、YPD 培养基:1%酵母膏,2%蛋白胨,2%葡萄糖,2%琼脂。2、PDA 培养基:2%马铃薯,2%葡萄糖,22%琼脂。秤取切成小块的马铃薯,加水煮烂(20-30min) ,八层纱布过滤,滤液中加入葡萄糖,最后加入琼脂。3、豆芽汁培养基:10%黄豆芽,2%葡萄糖,2%琼脂洗净豆芽,加水煮沸 30min.用纱布过滤。滤液加入琼脂,加热溶解后放入糖,搅拌使它

5、溶解,补水至设定值。4、糖产酸产气培养基:营养物(0.5%牛肉膏,1%蛋白胨,0.3%氯化钠,0.2%磷酸氢钠,0.2%溴麝香草酚蓝)配方为 20g/1000ml,蒸馏水配制,pH7.4。分装后加葡萄糖 0.5%。5、硝酸盐生化实验培养基:0.3%牛肉浸膏,0.5%-1%蛋白胨,pH7.0(100ml培养基加入 1g 硝酸钾)6、糖发酵实验培养基:营养物(0.5%牛肉膏,1%蛋白胨,0.3%氯化钠,0.2%磷酸氢钠,0.2%溴麝香草酚蓝)配方为 20g/1000ml,蒸馏水配制,pH7.4。分装后加乳糖 0.5%。制备:由于第 6 种培养基同第 4 种培养基,则一组配制即可,再加上无菌水,共需

6、制备六种,则将全班分成六个组,我们为第 4 组,故配制过程如下:(1)天平调平。(2)准确秤取 7.8g 营养物(配 390ml) ,葡萄糖、蔗糖、乳糖各 0.65g。(3)将营养物放入搪瓷缸中,加入 390ml 蒸馏水,玻璃棒搅拌将其溶解。(4)pH 试纸测其 pH 是否为 7.4,若不是,用氢氧化钠溶液调到 7.4。分装:(1)取三个 250ml 锥形瓶,每个锥形瓶中倒入 130ml 的上述溶液。(2)将上述称好的葡萄糖、蔗糖、乳糖分别倒入三个锥形瓶中,摇晃锥形瓶使其溶解。(3)将加入糖的营养液分别装入 12 个试管中,每个试管用移液管放入10ml。(4)将每两个葡萄糖、蔗糖、乳糖用牛皮纸

7、扎成一捆,即每 6 个试管扎成一捆,写上班级、组别后待灭菌。灭菌:将已经包扎好的试管放入灭菌箱中,进行灭菌待用。 以上就是我们组的制备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称量前天平要调平。 2、秤取营养物时应准确秤取。 3、溶解后注意调 pH 值到 7.4 4、量取培养液时要准确,特别是向试管中分装时要用移液管。2.2 酵母菌的分离(详述分离方法,培养条件及观察到的菌落结果)步骤过程:1、倒平板:待 YPD 培养基冷却至 50 度左右后,按无菌操作法倒 12 只平板(每皿约倒 15ml) ,平置,待凝。2、酵母菌稀释:取 1mL 菌悬液放入装有 99ml 的无菌水锥形瓶中,摇匀后再从锥形

8、瓶中取 1mL 放入 1 号管,依次进行,则管里酵母的浓度依次是 10-210-7。3、平板分离:依次从 10-7,10-6,10-5的管里取稀释液进行涂布平板,YPD平板每个浓度涂两个。4、划线法分离:用接种环从酵母斜面上取一环酵母,在酒精灯前按无菌操作法进行划线,将酵母接种于 6 个平板中。5、恒温培养:将 12 个培养皿平板置于 30恒温箱中培养 2448 小时。结果:观察菌落:出现了 4 种不同形态的菌落。圆形,菌落大,表面光滑,湿润,突起,乳白色。圆形,菌落略小,湿润,突起,质地均匀,呈乳白色。椭圆形,菌落略小,湿润,突起,颜色均一,呈乳白色。椭圆形,菌落大,湿润,突起,颜色均一,呈

9、乳白色。结果分析:通过网上查阅资料显示,正常条件下大多数酵母菌的菌落特征与细菌相似, 但比细菌菌落大而厚,菌落表面光滑、湿润、粘稠,容易挑起,菌落质地均匀,正反面和边缘、中央部位的颜色都很均一,菌落多为乳白色,少数为红色,个 别为黑色。 啤酒酵母的菌落红酵母的菌落各种酵母菌的菌落。将我们观察的结果与资料相比,确实符合大多数酵母菌的菌落形态。结论:观察到的是酵母菌落。2.3 酵母菌的初步鉴定(包括革兰氏染色和糖代谢实验)2.3.1 将平板上分离到的各菌株进行简单染色后进行镜检观察结果为:球菌,各个细胞的形状比较规整。结论:通过菌体个体形态和菌落形态,初步确定出了一株酵母菌。注意事项:1、搬动显微

10、镜时应一手握住镜臂,另一手托住底座,镜身保持直立,并紧靠身体,步态稳健。切记单手拎提,以免目镜头从镜筒上掉出而砸坏。2、各个镜面切忌用手涂抹,以免手上的油、汗污染镜面,造成发霉、腐蚀。2.3.2 将初步确定的菌株进行生化实验步骤过程:用接种环从平板上挑取已分离的同一菌落接种于糖发酵管和硝酸盐生化管中,接种完后 30培养。24 小时后观察结果。与此同时,将平板上的酵母单菌落接种保藏于斜面培养基(PDA) ,30 度培养 48 小时后,4 度冷藏,待检其他特性。结果:糖类名称实验现象结果判断 葡萄糖小管不浮起不变黄不产气 蔗糖小管不浮起不变黄不产气 乳糖小管不浮起不变黄不产气 硝酸盐管小管不浮起、

11、变黄产酸 分析与结论:本来实验应该有小管浮起,并在小管顶端有气泡产生,但本 实验中并没有观察到,但硝酸盐管中变黄,则分析结果,可能是酵母菌生长不 旺盛,导致即使产气也看不出来。 根据这一现象,能够说明该菌株具有产酸产气性能,确定此菌株确实是酵 母菌。3、发酵产酯实验(11.23-11.24)步骤过程:(1)准确吸取 25ml 发酵液于 250ml 锥形瓶中,加入 25ml 蒸馏水,滴 2滴酚酞指示剂,用 0.1mol/L 的氢氧化钠滴至微红色,记下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2)将滴定后的发酵液转移至 250ml 锥形瓶中,准确加入 15ml 上述氢氧化钠标液,接上冷凝管,加热至沸回流 30mi

12、n。(3)取下冷却至室温,完全转移至 250ml 碘量瓶中立即用 0.1mol/L 的盐酸溶液滴定至微红色刚好消失,纪录盐酸溶液的用量,记录总酯的含量。结果:氢氧化钠消耗体积:V1=1.9ml盐酸消耗体积:V215ml分析与结论:氢氧化钠消耗体积 1.9ml 用来预估总酯含量,且其越大则总酯越少。由此可见,产酯量应该不少。 按公式:总酯=(15-V2) X0.1X10-3mol但是我们滴到 18ml 仍不见结果,并且没有要到微红的迹象。可能是由于配制实验试剂时出现问题,导致没有测出总酯量。五、总结短短一周的微生物实习在紧张又有效率的节奏下顺利的结束了。这是我们 自己在老师协助下并亲自动手连续完

13、成的一些列实验,在其中感受到了很多平 时和课上很少遇到的东西,有自主,有探索,有反思,有合作 短暂的实习转眼而过,回顾实习生活,我在实习的过程中,既有收获的喜 悦,也有一些遗憾。喜悦是我们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了方案并分工鲜明, 合理掌握每一步实验用时及时、准确测量数据,最终都得到了相应的结果。而 遗憾那就是对实验有些方面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只是在看人做,听人讲如 何做,未能够亲身感受、具体处理一些工作,所以未能领会其精髓。但时通过 实习,加深了我对实验和微生物基本知识的理解,丰富了我的微生物实验的知 识,使我对实验有了深层次的感性和理性认识。认识到要做好实验,既要注重 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把实践与理论两者紧密相结合。更进一步体会 到了“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的深刻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