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4142349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5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05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05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05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05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5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5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52005 年沈阳市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沈阳市统计局(2006 年 8 月 14 日)2005 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充分利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利时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工业年”主题活动为强大推动力,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所确定的各项经济发展目标,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市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市经济和社会呈现快速健康发展态势。一、经济发展一、经济发展经济总量经济总量国民经济保持五年的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大幅提高。初步核实,实现

2、地区生产总值 2084.1 亿元(根据国家统计局统一要求,统计公报按经济普查数据和新的核算口径计算,并作为下一年度的基数。按原口径计算完成 2240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比 2000 年增长 90.5%,为 10 年来最高增长水平;十五时期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长 13.8%。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 126.3 亿元,增长 9.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 906.3 亿元,增长 22.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1051.5 亿元,增长 11.7%。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58.4%,拉动经济增长 9.3 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对经

3、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3%,拉动全市经济增长 8.2 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 2000 年的 6.7:39.0:54.3 调整为6.1:43.5:50.4,第二产业比重提高 4.5 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比重 37.7%,提高 3.2 个百分点。地方财力增强,收支快速增长。完成地方财政收入 181.5 亿元,比上年增长 30.1%,按可比口径比 2000 年增长 2.8 倍,年均增长 30.8%,连续五年保持 30%以上的增速。地方财政支出 253.4 亿元,增长 24.6%。其中,农业支出 8.6 亿元,增长 19.7%;科技支出 5.3 亿元,增长 24.6%;教育支出 27.7 亿元,增长

4、19.0%;社会保障支出 37.4 亿元,增长 18.2%;城市维护费支出 31.5 亿元,增长 34.5%。农业农业 农业生产较快增长,内部结构得到调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23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4%。其中种植业产值 91.4 亿元,下降 0.6%;林业产值 5.2 亿元,增长 14.9%;畜牧业产值 115.9 亿元,增长 19.7%;渔业产值 16 亿元,下降 0.1%。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比重分别为38.4%、2.2%、48.7%、6.7%和 4.0%。粮食生产是历史上第三个丰收年。粮食总产量 342.7 万吨;水果产量 11.1 万吨,增长 3.8%;蔬菜产

5、量239.1 万吨,增长 15.7%。林牧渔业生产继续稳定增长。完成造林面积 2.47 万公顷,植树 3116 万株。全年肉类总产量 70.4 万吨,增长 18.2%;禽蛋产量 42.5 万吨,增长 12%;牛奶产量 21.2 万吨,增长 12.8%。水产品产量 15 万吨,增长 5.6%。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耕地面积 67.7 万公顷,其中水田 12.1 万公顷,水浇地 1.9 万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 238 万千瓦,比上年增长 11.2%;农业用电量 42313 万千瓦时,下降 2.7%。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 17.4 万吨,地膜覆盖面积达到 3.6 万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

6、 26.3 万公顷,增长 0.8%。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创建农民科技研修基地 100 个;新建各类富民经济小区 1102 个;拥有现代农业园区 56 个,其中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17 个,蔬菜保护地面积 3.93 万公顷,花卉生产基地 54 个;千元高效田面积达到 16 万公顷。加快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 1833 个,增长 37.5%。全市耕地已全部通过环境质量检测,无公害生产基地面积达到 18.9万公顷,增长 10.5%;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达到 160 个,获得无公害产地认证 208 个;拥有绿色食品 102 个,有机食品 6

7、 个。主要农产品产量主要农产品产量产品名称产品名称 单位单位 产量产量 增长增长(%)(%) 粮食及大豆 万吨 342.76.2#水稻 万吨 89.96.3玉米 万吨 231.99.7小麦 万吨 1.9116.7大豆 万吨 7.825.7油 料 万吨 3.315.4蔬 菜 万吨 239.115.7主要畜禽产品、水产品生产情况主要畜禽产品、水产品生产情况产品名称产品名称单位单位 产量产量 增长增长(%)(%) 肉类总产量 万吨 70.418.2#猪牛羊肉 万吨 41.719.7牛奶产量 万吨 21.212.9禽蛋产量 万吨 42.512.0生猪出栏数 万头 362.310.8牛出栏数 万头 41

8、.731.3羊出栏数 万只 65.415.2猪年末存栏数 万头 226.410.3牛年末存栏数 万头 48.613.5羊年末存栏数 万只 60.514.2水产品 万吨 15.05.6工业工业开展“工业年”主题活动,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工业增加值 786.3 亿元,比上年增长 22.2%,比2000 年增长 125.2%,年均增长 17.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 665.7 亿元,比上年增长 42.3%,比 2000 年增长 2.1 倍,年均增长 25.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3033 个,比上年增加 350 个。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 2246.6 亿元,比上年增长 38.7%,

9、比 2000 年增长 199.1%,年均增长 24.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产值 805.8 亿元,增长 14.6%;股份制企业完成产值 765.5 亿元,增长 49.5%;外商投资企业完成产值 586.1 亿元,增长 9.6%;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产值 118.9 亿元,增长 30.2%。主导产业支撑作用增强。重工业完成产值 1671.1 亿元,增长 32.6%,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 74.4%,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 65.6%,直接拉动全市工业增长 25.4 个百分点;轻工业完成产值 575.5 亿元,增长59.8%,拉动工业增长 13.3 个百分点。机械装备制造等八大优势产

10、业实现产值 1786.1 亿元,比上年增长42%,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 81.4%,比上年提高 1.5 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 371.9 亿元,增长 21.8%,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 16.9%,比上年提高 2.9 个百分点;工业出口产品交货值 138.2 亿元,比上年下降 14%。工业拥有市级以上名牌产品158 种,其中国家级名优产品 5 种,省级名优产品 67 种。工业经济效益提高,运行质量改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 122.1 亿元,增长 5.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148.6%,比上年提高 5.4 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 98

11、.2%。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产品名称产品名称 单位单位 产量产量 增长增长(%)(%) 汽车 辆 13849611.0#宝马轿车 辆 9736-35.7金属切削机床 台 6820927.7#数控机床 台 1006363.4矿山设备 吨 11471975.2水泥设备 吨 2133610.4交流电动机 万千瓦 40429.3蓄电池 万千伏安时 139-4.2输送机械 万米 12.40.9变压器 万千伏安 35865.9电力电缆 万公里 10.9-2.1微型电子计算机 万部 27-85.1打印机 万部 1.4-64.9彩色电视机 万部 47290.0化学原料药 吨 348188.8轮胎外

12、胎 万条 3157.5烧碱 万吨 17.410.0铝材 吨 2586428.6啤酒 千升 53423211.6液体乳 万吨 32.2102.9软饮料 万吨 106.344.3味精 万吨 4.68.2服装 万件 1550-7.3建筑业建筑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 120 亿元,比上年增长 22.7%。资质等级以上企业完成施工产值 326.8 亿元,增长 24.9%;施工面积 2667.4 万平方米,增长 2.5%;竣工面积 1259.9 万平方米,增长 36.6%;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 12.2 万元/人,比上年提高 14%。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363.2 亿元

13、,比上年增长 40.3%,比 2000 年增长 4.2 倍,年均增长 39.1%。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290 亿元,比上年增长 37.6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73.2 亿元,比上年增长 1.18 倍。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经济投资 336.2 亿元,增长 51%;外商及港澳台经济投资 214.8亿元,增长 37.9%;民间投资 812.2 亿元,增长 37%。投资结构继续优化。第一产业完成投资 24.7 亿元,增长 67.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 520.3 亿元,增长71.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 818.2 亿元,增长 25.3%。工业投资完成 510.3 亿元,增长 7

14、6.7%,比 2000年增长了 6.4 倍,年均增长 49.3%;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 37.4%,比 2000 年增长了 11.2 个百分点。大项目、重点项目稳步推进。计划总投资 95 亿元的沈阳地铁一号线工程正式破土动工;投资 35 亿元的石油裂解工程开工建设。开(复)工建设的 3000 万元以上项目 1200 个,完成投资 998.8 亿元,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 77.4%;其中亿元以上项目 582 个,完成投资 758.6 亿元。建成投产的 3000 万元以上项目 395 个。新增固定资产 864 亿元,比上年增长 45.7 %。当年新增生产能力主要有:金属切削机床 200 台,

15、轿车 6.0万辆,大中型变压器 1609 万千伏安,传真机 36 万部,氮磷钾肥料 20520 吨,原煤开采能力 272 万吨。房地产开发健康发展。完成投资 413.6 亿元,增长 20.7%。房屋施工面积 3102 万平方米,增长 10.6%。房屋竣工面积 1057.8 万平方米,增长 31.2%。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不含预售,下同)761.3 万平方米,增长 45.2%,其中商品住宅销售 713.9 万平方米,增长 46.0%;商品房销售额 236.8 亿元,增长 55.1%,其中住宅 213.3 亿元,增长 52.9%。交通运输、邮政和信息传输业交通运输、邮政和信息传输业完成货物运输总量

16、 15852 万吨,比上年增长 5.4 %。其中,铁路运输 826 万吨,公路运输 15020 万吨,民用航空运输 5.7 万吨。完成旅客发送 8629 万人次,增长 7.7%。其中,铁路 2886 万人次,公路 5432 万人次,民用航空 310.7 万人次。汽车保有量为 38.2 万辆。其中载客汽车 25.8 万辆,载货汽车 9.8 万辆。沈阳与国际 19 个城市、国内 45 个城市(地区)实现通航,拥有国际航线 11 条,国内航线 53 条,民航运输起降 4.2 万架次。开办邮政业务 23 种,邮路总长度(含农村投递)1.77 万公里,邮件通达 195 个国家和地区。完成邮电业务总量 115.1 亿元,比上年增长 21.1%。其中,电信业务总量 110.0 亿元,增长 21.3%;邮政业务总量 5.1亿元,增长 16.1%。邮政函件(含机要)完成 4241 万件,增长 7%;邮政特快专递完成 234.8 万件,下降3.3%。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 445 万门,比上年增长 0.2%。城乡固定电话用户 362 万户,增长 14.3%,其中城乡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