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研究大纲

上传人:qt****68 文档编号:44141575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宋词研究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唐宋词研究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唐宋词研究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唐宋词研究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唐宋词研究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宋词研究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宋词研究大纲(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唐宋词研究课程(课程代码:07564)自学考试大纲目目 录录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第一编第一编 词学论略词学论略(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课程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二编第二编 唐五代名家词唐五代名家词(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课程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三编第三编 北宋名家词北宋名家词(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课程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四编第四编 南宋名家词南宋名家词(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课程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 三、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三、有关

2、说明与实施要求(一) 唐宋词研究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二) 唐宋词研究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三) 唐宋词研究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六)对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的说明(七)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附录 题型举例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2(一)课程性质和特点(一)课程性质和特点唐宋词研究是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山大学主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课,内容包括词学基础、唐五代名家词、北宋名家词、南宋名家词四个部分。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学应考者系统地学习唐宋时期词的发展史,把握其间诸多名家的代表性作品,以对名家名作的研读为基础,了解

3、名作的基本内容、名家的创作特色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词史发展的规律和特色。(二)课程的基本目标(二)课程的基本目标本课程的设置目的在于帮助考生在阅读唐宋名家词的基础上,掌握词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以及词的发展历程。通过学习提升考生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对重点作家艺术特征的把握。通过训练考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以及作品分析能力,使考生掌握词作艺术分析的方法,学会对作家进行艺术特色的总结。为今后从事相关方面的教学与文化传播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更高层次的学习以及学术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的学习要能够贯彻理论基础与具体作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作品,在具体作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艺术规律。(三)本课程与

4、相关课程的联系、分工与区别(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分工与区别唐宋词研究以中国文学史 、 古代汉语等课程为基础,是全国统考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 、 (二)的有益补充,又是对作为分体文学的词的重要历史阶段认识的深化,兼具基础和深化的双重特性。学习本课程需要在对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一定的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与中国古代文学史不同的是,它是以具体词家、具体词作的研读与学习为中心。唐宋词研究使用的教材为唐宋名家词导读新编 ,彭玉平著,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年 5 月出版。本课程重点:首先是掌握第一编:词学论略,理解词的名称、起源、体性、体制、风格等问题。在第二编:唐五代名家词,重点掌握李白、温

5、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煜的作品及相关问题。在第三编:北宋名家词,要重点掌握柳永、晏殊、欧阳修、晏几道、苏轼、秦观、周邦彦的作品及相关问题。在第四编:南宋名家词,重点掌握李清照、陆游、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的作品及相关问题。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编 词学论略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1.掌握常用的词的名称,了解词的各种名称的由来。理解“诗馀”说与“倚声”说。2.掌握词的起源,重点掌握词起源于隋代初唐说。3.理解词的体性的种种说法,深刻理解“词为艳科”说、 “要眇宜修”说以及词心、词境的概念。4.熟悉词的体制。5.理解关于词的风格的几种说法。本编重点:关于词的名称的几种说法、

6、词的体性的概念。本编难点:词的体性的概念以及几种说法。3(二)课程内容(二)课程内容第一章 词名释例1.曲子、长短句、诗馀三种主要异称。2.曲子与音乐的关系。3.长短句与句式的关系。4.况周颐对“诗馀”的解释,俞彦对“诗馀”的解释。5.“长短句”的提出。6.“诗馀”名称的出现时间。7.关于“诗馀”的四种解释。8.“倚声”名称的出现时间及基本含义。9.“诗馀”的内涵。10 “倚声”的体制特点。第二章 词的起源1.诗词同源说。2.词源诗经说。3.隋代初唐说。4.六朝乐府说。5.六朝浮艳说。6.认为词起源于隋代初唐说的理论依据。第三章 词的体性1.音乐系统:燕乐。2.燕乐系统的三类组成:胡乐、俗乐、

7、清乐。3.词调与音乐的关系。4.缪钺提出词的特点是“细美幽约” 。5.王国维提出词的体制特点是“要眇宜修” 。6.宋代词人占籍最多的四个省份。7.境界说的渊源。8.“胡夷里巷之曲”9. 胡云翼的“词为艳科” 。10.王国维的“要眇宜修” 。11.张炎的“清空”说。12.况周颐的“词心词境”说。13.王国维的境界说。第四章 词的体制1.任中敏对词体的分类。2.区分小令、中调、长调的标准。43.最先实施三分法的人名、朝代、书名。4.令、引、近、慢的四分法。5.三分法与四分法的区别。6.词调的特点及其来源。7.词体结构的基本术语:阙、歇拍、过片、重头、煞拍等。第五章 词的风格1.词的本色风格是婉约。

8、2.宋代词人对词的风格的感知。3.张綖对婉约与豪放风格的划分。4.王士祯对词派的划分。5.唐宋词风格中的婉约与豪放之争。6.婉约、豪放的语源及发展。(三)考核知识点(三)考核知识点第一章 词名释例1.词的主要三种异称。2.长短句的提出以及与句式的关系。3.“诗馀”名称的出现时间与它的四种解释。4.“倚声”名称的出现时间及其体制特点。第二章 词的起源1.词的起源的六种说法。2.认为词起源于隋代初唐说的理论依据。第三章 词的体性1.词调与音乐的关系。 “胡夷里巷之曲”的含义。2.缪钺提出词的特点是“细美幽约” 。3. 胡云翼“词为艳科” 。4.王国维的“要眇宜修”的含义。5.境界说的渊源以及王国维

9、的境界说的含义。6.张炎的“清空”说。7.况周颐的“词心词境”说。第四章 词的体制1.区分小令、中调、长调的标准。2.最先实施三分法的人名、朝代、书名。3.令、引、近、慢的四分法。4.词调的特点及其来源。5.词体结构的基本术语。5第五章 词的风格1.词的本色风格是婉约。2.宋代词人对词的风格以及张綖对婉约与豪放风格的划分。3.唐宋词风格中的婉约与豪放之争。4.王士祯对词派的划分。(四)考核要求(四)考核要求第一章 词名释例1.识记:曲子、长短句、诗馀含义;“长短句”之称由苏轼提出;“诗馀”的四种解释;“诗馀”名称的出现时间;“倚声”名称的出现时间及基本含义。2.领会:曲子与音乐的关系;长短句与

10、句式的关系。3.简单应用:况周颐对“诗馀”的解释,俞彦对“诗馀”的解释。第二章 词的起源1.识记:诗词同源说;词源诗经说;.隋代初唐说;六朝乐府说;六朝浮艳说。2.简单应用:认为词起源于隋代初唐说的理论依据。第三章 词的体性1.识记:燕乐;燕乐系统的三类组成。2.领会:词调与音乐的关系。3.简单应用:“词为艳科” 、 “细美幽约” 、 “要眇宜修” 、 “词心词境”说、张炎的“清空”说。4.综合应用:王国维的境界说。第四章 词的体制1.识记:区分小令、中调、长调的标准;令、引、近、慢的四分法。2.领会:任中敏对词体的分类。3.简单应用:对具体词作体制的区分;词体结构的基本术语;词调的特点及其来

11、源。4.综合应用:词的体制三分法与四分法的区别。 第五章 词的风格1.识记:婉约与豪放风格的划分的提出者,具体的含义;王士祯对词派的划分。2.领会:词的本色风格是婉约。3.简单应用:对具体词作风格的认识与感知。4.综合应用:宋代词人对词的风格的感知;唐宋词风格中的婉约与豪放之争。第二编 唐五代名家词61学习的目的与要求本编是唐五代名家词,涉及词家 20 位,作品 59 篇。通过学习需要掌握如下知识:1.背诵一定的重要篇目。2.理解作品。3.掌握词家的艺术特点。4.掌握分析词家作品的具体方法与技巧。2课程内容 1.李隆基:好时光 (宝髻偏宜宫样)表现女性之美的艺术手法。 2.李 白:“百代词曲之

12、祖” ;王国维对“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评价。 3.张志和:渔歌子的别名;与颜真卿唱和;渔歌子 (西塞山前)的创作主题。4.刘禹锡:忆江南 (春去也)的创作地点及背景;文学史上依曲拍填词的最早记录;拟人手法的运用。 5.白居易:忆江南写的江南总体“风景” ;长相思 (汴水流)的作者。 6.温庭筠:关于作者的知识点(名、字、籍贯) ;花间词派;花间集 ;菩萨蛮(小山重叠)词的艺术特色;张惠言对“照花前后镜”等四句的评论以及对温庭筠词的总评;更漏子 (柳丝长)中的对比手法;菩萨蛮 (水精帘里)中意象安排的凌乱与有序;菩萨蛮 (玉楼明月)心理描写的特色;梦江南 (梳洗罢)以“望”字统摄全词景象。 7

13、.皇甫松:陈廷焯、李冰若对其词风的总体评价;采莲子 (菡萏香连)采莲过程的细节描写理解其中采莲女子形象。 8.韦 庄:关于作者的相关知识(字、籍贯) ;词集浣花集 ;“温韦”并称的含义;韦庄词总体上以客观叙事为特色;菩萨蛮 (洛阳城里)中“洛阳才子”的指称;女冠子 (四月十七) (昨夜夜半)为联章词;菩萨蛮 (如今却忆)艺术构思方法;思帝乡(春日游)塑造的女性新形象;荷叶杯 (记得那年) 、 女冠子 (四月十七) (昨夜夜半)的叙事性和客观性。 9.李存勗:忆仙姿为如梦令别名。 10.薛昭蕴:浣溪沙 (倾国倾城)写吴越兴亡的历史及其词境特点。 11.毛文锡:甘州遍 (秋风紧)写边塞风光,开北宋

14、边塞词先声。 12.牛希济:生查子 ;理解名句“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 13.欧阳炯:花间集序的作者;南乡子 (画舸停桡)描写的南方风情。 14.和 凝:雅号“曲子相公” ;词集红叶稿 。 15.顾 夐:理解: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及王士祯评价。 16.孙光宪:与温庭筠、韦庄三足鼎立;著有北梦琐言 ;花间集中收录词人传世作品最多理解浣溪沙 (蓼岸风多)的写景特色;掌握谒金门 (留不得)气骨健朗的风格特征。 17.李 珣:巫山一段云 (古庙依青嶂)以楚王、神女之事为中心;南乡子十七首所歌咏的都是粤东的风土人情理解南乡子 (秋雨联绵)的空灵特点。 18.冯延巳:作者相关知识(字、籍贯)

15、,在唐五代词人中存词最多;词集阳春集 ;7王国维评其词“堂庑特大” ;元宗与冯延巳关于各自名句的问答;掌握冯词鹊踏枝 (秋入蛮蕉)的意象特点, 鹊踏枝 (庭院深深)的写景特点,理解南乡子 (细雨湿流光)以春草喻恨, 鹊踏枝 (六曲阑干)的寄托特征, 鹊踏枝 (谁道闲情)描写的感情的意境;理解其名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出处及其艺术特点。 19.李 璟:“南唐二主”的称呼;名句“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理解王国维评“菡萏香销翠叶残”二句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 20.李 煜:作者相关知识(字、号、籍贯) ;王国维对其作品的评价;理解其

16、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分析其名作清平乐 (别来春半)情景相生相合的特点, 玉楼春 (晚妆初了)描写多种感觉的复合,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体现出“眼界始大,感慨遂深”的特点, 虞美人 (春花秋月)以三重对比表现宇宙永恒与人生短暂的矛盾。3考核知识点 1.李 白:“百代词曲之祖” ;王国维对“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评价。 2.张志和:渔歌子的别名;与颜真卿唱和;渔歌子 (西塞山前)的创作主题。3.刘禹锡:忆江南 (春去也)的创作地点及背景;文学史上依曲拍填词的最早记录;拟人手法的运用。 4.白居易:忆江南写的江南总体“风景” ;长相思 (汴水流)的作者。 5.温庭筠:关于作者的知识点(名、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