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就业前景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4135556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与就业前景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发展与就业前景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发展与就业前景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发展与就业前景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发展与就业前景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与就业前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与就业前景(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北京培黎职业学院自考一年本科及部分职业资格证书一年本科及部分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班招生介绍:招生专业:招生专业: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考的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专业介绍见北京自考网);2、北京大学主考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附专业介绍)。学历文凭学历文凭1、中国物流职业经理资格证书(中级);2、采购与供应经理资格证书(中级、高级),含英国皇家采购学会颁发的中级证书,国际认证;3、美国国际人力资源管理 IPMA 资格证书(中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学习形式:学习形式:周六、周日培训报名条件:报名条件:1、在校高职生;校外已取得国家承认的专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及在校生(专业不限,不加考)

2、;2、单独报考职业资格证书条件不限。报名时间:随时报名,不受限制。报名时间:随时报名,不受限制。培训时间:每年的培训时间:每年的 5 5 月中旬月中旬1111 月初;月初;1111 月中旬月中旬5 5 月初。(中间含放假)月初。(中间含放假)学制:学制: 1 1 年年学制:学制: 1 年2专业优势:专业优势:1、专业通过率高: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课的平均通过率均高于 95%95%;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新开考;2、两专业理论课程难度小,简单易学,注重实践锻炼;其中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有五门课程上机考试一门课程非笔试考试。3、两专业都不含高等数学课程,其中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英语课程可以选考;4、考试科目少:

3、本科共 13 门课,其中采购专业 7 门课为 50 分及格课程5、考试次数多:每年 5 次考试,最快可一年考完所有科目;6、无需加考:无论大专学的什么专业,接考此专业本科均无需加考;7、采购专业一考三证:学历证书+国内外职业资格证书;人力资源一考两证(美国IPMA 证书);8、学习方式灵活:业余制授课(周六、日);9、师资:专职教师授课,内容贴近考试内容。收费规定:请咨询收费规定:请咨询 0100105163402251634022、1369150025613691500256(聂老师)(聂老师)收费标准:收费标准:按照北京市最低收费标准执行。优惠政策:优惠政策: 1 年不能按时毕业的,免培训

4、费只交报考管理费。报名地点:报名地点: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国际商务系艾黎楼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国际商务系艾黎楼 207207:电子邮箱:电子邮箱:3发展与就业前景发展与就业前景 市场需求旺盛市场需求旺盛 薪酬具有吸引力薪酬具有吸引力采购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涉及领域广泛,包括企业采购、商业采购、政府采购和工程采购等。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作为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正成为国际采购与供应的主要目标市场。因此,迫切需要一大批系统掌握经济、法律和现代采购与供应理论等相关知识,熟悉跨国采购与供应实务,具备较强的市场分析处理能力,具有参与国际化市场竞争能力的新型人才。这些人才可

5、在政府采购部门、招投标公司、大中型企业、跨国公司、外贸部门从事采购、供应、招投标、物流管理和市场营销工作,也可以从事商务策划、市场调研以及相关培训和教学工作。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采购业初级职位月薪大概在 2000-4000 元之间,采购经理平均月薪超过 7000 元,大公司经理级采购人员月薪过万元十分常见,平均年薪 15-20 万,同时还享受企业提供的交通、通信、住房等相关补贴。如何保证企业拥有一支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队伍,是所有人力资源主管人员需要面临的重大课题。“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曾估算,物力投资增加 4.5 倍,利润相应增加 3.5 倍;而人力资源增加 3.5 倍,利润将增加

6、17.5 倍。”人力资源是一种具有长期性、间接性、高效益特点的投资项目。它产生的效益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企业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竞争。据调查,目前社会各行各业均缺少能干顶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就北京而言,人力资源总监的薪水一般月薪数在 8000 至 1 万元甚至 1.5 万元;部门经理的工资大抵在 30008000 元之间,一般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薪金4也能达到 2000-3000 元,据此可见,人力资源管理师已是当今社会上的热门职业。附附:关于美国国际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认证(关于美国国际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认证(IPMAIPMA)课程体系说明)课程体系说明(一)、(一)、证书证书内容介内容介

7、绍绍国家外国专家局培训中心委托北京教育考试院合作开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并引进美国国际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认证证书(IPMA)与学历专业课程对接互认。本专业含美国国际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认证 IPMA(中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取得中级规定的 5 门课程合格成绩者,发给美国国际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认证 IPMA 中级(中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考生取得美国 IPMA 中级证书以后还可以继续考取美国 IPMA高级(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二、二、证书课证书课程程说说明明序序号号课课程程代代码码课课程名称程名称学学分分考核方考核方式式说说 明明105969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5上机中

8、级证书课程241759工作分析与评价4上机中级证书课程306090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6上机中级证书课程405963绩效管理4上机中级证书课程506091薪酬管理6上机中级证书课程取得美国国际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认证 IPMA(中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单科合格成绩,可以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中获得相同课程的学分。该考核评审是对持证人员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5能力的综合评价。 备注:美国国际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认证证书(IPMA)相关信息请登陆( 和 www.ipma.org)网站查询。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考试计划一、指一、指导导思想思想

9、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独立本科段)专业课程设置与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相应层次专业的要求相一致;同时结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特点,强调专业性和实用性,注重考核考生对人力资源管理核心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掌握,以及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使考生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与党政机关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工作。二、培养目二、培养目标标与基本要求与基本要求本专业培养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技能,符合美国国际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认证 IPMA 中级证书标准,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与国际接轨的中、高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通过本专业的系统学习,应当系统掌

10、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能在实践中熟练、灵活应用,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学三、学历层历层次和次和规规格格本专业为高等教育本科层次,其专业培养规格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水平相一致。在专科毕业的基础上,凡取得本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 13 门课程的合格成绩,学分总数不少于 74 学分,思想品德鉴定符合要求者,颁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对符合条件的本科毕业生按规定由主考学校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毕业经答辩未通过的,必须补做,不补做者6不予毕业,补做合格的,可以获得本科毕业证书,但不授予学位。四、考四、考试课试课程与学分(程与学分(专业专业代代码码:

11、:01B0221) )序序 号号课课程程 代代码码课课程名称程名称学学 分分考核考核 方式方式说说 明明103708中国近代史纲要2笔试必考2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笔试必考00015英语(二)00016日语(二)300017俄语(二)14笔试选考(三选一)40609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6笔试必考500937政府、政策与经济学6笔试必考605969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5上机必考(证书)741759工作分析与评价4上机必考(证书)806090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6上机必考(证书)905963绩效管理4上机必考(证书)1006091薪酬管理6上机必考(证书)1106089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12、6笔试必考1241760人力资源政策与法规5笔试必考1341761人力资源管理高级实验6非笔试必考40222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不计学分不考外语的考生必须选考以下 3 门课程,不考外语的考生不能申请学位。100034社会学概论6笔试选考200277行政管理学6笔试选考300182公共关系学4笔试选考7总学分74 学分五、考核方式五、考核方式说说明明1. 本专业所列非证书笔试课程,均采用闭卷笔试的办法,按百分制计分,60 分为及格。非笔试课程按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级制计分。所有证书课程,均采用闭卷上机考核的方式,按百分制计分,60 分为及格。2.毕业论文要求:考生在通过本计划全部课程后,方可提出撰写毕业论文的申请。毕业论文应在主考学校指定教师指导下进行,由考生独立完成。经主考学校审核答辩后,按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级制评定成绩。六、接考六、接考规规定定凡国家承认学历的国民教育系列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均可直接接考本专业。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