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七级上册学习提纲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4135304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生物七级上册学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北师大版生物七级上册学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北师大版生物七级上册学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北师大版生物七级上册学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北师大版生物七级上册学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生物七级上册学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生物七级上册学习提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北师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认识生命 第一章第一章 生命的世界生命的世界 生物自然界中凡有生命的物体都叫生物。 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生物科学自然科学中的基础科学。 我们不能缺少生物科学知识:个人生活的需要;国家建设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一节 形形色色的生物 一、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所生活的环境称之为生物圈,它的范围包括:大气圈下层 生物圈 整个水圈 岩石圈上层 二、生物的多样性 1、物种的多样性; 2、遗传的多样性(基础) ;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三、生物的特征 1、应激性; 2、生长; 3、繁殖; 4、新陈代谢。 第二节 生物与环

2、境的相互影响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环境生物的生存空间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 捕食关系 生物因素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 合作关系 竞争关系 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不仅受环境的影响,反过来也会影响环境第二章第二章 探索生命探索生命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分类法、文献法、比较法、实验法 第一节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生物学及其发展历程 1、19 世纪初,法国学者拉马克首次提出“生物学”这个科学名词; 2、林奈与生物分类:瑞典科学家林奈创立了统一的生物

3、命名法,林奈被称为“分类学之父” 分类学按大小和从属关系可排列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等分类单位; 3、英国科学家达尔文与生物进化论(物种起源与生物进化的理论) ; 4、英国科学家哈维与血液循环的发现; 5、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与 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与人类基因组计划。 第二节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实验法研究的重要步骤: 发现并提出问题 收集信息 作出假设 设计对照实验 实施实验 分析现象 得出结论 设计对照实验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第三章第三章 细胞细胞 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一、光学显微镜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身)

4、 压片夹(固定玻片) 镜臂(提握镜身) 反光镜(使光线射入镜筒) 通光孔(光线通过) 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 载物台(放玻片) 物镜(放大物象) 转换器(调换物镜) 细准焦螺旋(调焦距) 粗准焦螺旋(调焦距) 镜筒(连接目镜与物镜) 镜筒(连接目镜与物镜) 目镜(放大物象)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 2、显微镜下成的物象是放大的倒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 3、被观察的材料必须薄而透明; 4、目镜的放大倍数与镜身长度成反比,物镜的放大倍数与 镜身长度成正比。 二、光学显微镜的使用过程 1、取镜安放; 2、对光; 3、放置玻片标本; 4、观察; 5、收放。 三、1、细胞是生物体

5、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生 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无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2、生物 单细胞生物:细菌多细胞生物:人、多数动物、绿色开花植物 四、动物细胞各结构与功能 细胞质(由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组成,可流动) 线粒体(进行能量转换,动力车间)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控制遗传) 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 五、植物细胞各结构与功能 细胞质(由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组成,可流动) 线粒体(进行能量转换,动力车间)液泡(内含细胞液,溶解多种物质)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使光能变成化学能) 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控制遗传)

6、 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1 擦: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 滴: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 清水。 3 取: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展平。 4 盖:用镊子夹 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 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5 染: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6 吸: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 润标本的全部。六、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动物细胞植物细胞 细胞壁没有有 细胞膜有有 细胞质有线粒体,没有液泡和叶绿体有线粒体,有液泡,绿色部分有叶绿体 细胞核有有

7、第二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 一、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 1、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细胞膜) ; 2、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从外界摄取的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分、矿物质等多 种物质,其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是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分解时释放能量,供 给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的利用) 3、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核是细胞中最重要的结构,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着 控制作用。此外,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也有重要作用) 第三节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 一、细胞体积为什么这么小? 1、细胞大小和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之间的关系细胞越小,其表面积相对越大,细胞与外 界物质交换的面积相对越大;

8、 2、细胞不能无限增大。 二、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 1、细胞分裂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大 2、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细胞核一分为二 细胞质分成两份 形成新的细胞膜 三、植物细胞分裂示意 细胞核一分为二 细胞质分成两份 形成新的细胞膜,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四、细胞分裂 1、细胞分裂的特点:遗传物质平均分配; 2、染色质细胞核中有遇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染色体复制;染色体平均分配; 3、意义:保证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第四章第四章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概念:由形态形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 2、分化 :细胞 不同组织 数目增多 分化 形成不同组

9、织 第一节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一、人和动物的基本组织 1、人和动物的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 2、人和动物的基本组织的主要结构特征、主要分布位置、功能及举例 主要结构特征主要分布位置功能举例 上皮组织细胞排列紧密, 细胞间质少覆盖在体表或体内 管腔的内表面保护、分泌口腔上皮、皮肤复层上 皮 结缔组织细胞间质发达 广泛 多样血液、淋巴、骨韧带、 脂肪、软骨 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 成分布在骨骼肌、心 脏、胃、肠、血管收缩、引起运 动心肌、骨骼肌、平滑肌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 构成脑、脊髓以及神经 中接受刺激、产 生和传导兴奋脑和脊髓中的神经组织二、植物体的主要组织 1、植

10、物体的主要组织 分生组织 营养组织 疏导组织 保护组织 2、植物体的组织的分布及功能 类型分布功能 分生组织根的尖端、茎的顶端、茎中 的形成层分裂产生新细胞,分化形成其他组织保护组织根、茎、叶的表皮保护内部柔嫩的部分 输导组织根、叶脉、根尖等处的导管、 筛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导管) ,运输有机物(筛 管) 营养组织根、茎、叶、花、果实、种 子储藏营养物质;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 行光合作用 第二节 生物体的器官、系统、 一、器官 1、形成:由不同组织构成; 2、概念: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二、器官构成人和动物体的系统 1、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

11、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的。 2、整个动物体由多种不同的系统构成,高等动物和人体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 环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八大系统。这些系统协调配合,使人或动物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 三、器官构成完整的植物体生殖器官与营养器官 四、人体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分化 一个受精卵(动物细胞) 四种组织 各个器官 八大系统 一个完整的人体(动物体)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植物细胞 植物组织 植物器官 绿色开花植物 六、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生物大分子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个体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生物圈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五章第五章 绿

12、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一节 光合作用 检验淀粉、氧气、二氧化碳,这三种物质的方法: 1、淀粉遇碘液变蓝色; 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一、探索光合作用 实验 1(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为什么要选用健壮的植物作材料? 答:形成淀粉多。 为什么在实验前要对天竺葵进行暗处理? 答:消耗有机物(淀粉) 只将完整叶片的一部分遮光的作用是什么?答:对照 酒精脱色时为什么要隔水加热?答:防止 酒精燃烧 滴加碘酒的作用是什么?答:验证淀粉的 存在。 遇碘变蓝,这是什么物质的性质?答:淀 粉。 酒精在试验中起何作用? 答:溶解叶绿素。为什么夹

13、叶夹的部分不变蓝,而未夹叶夹的部分变成蓝色? 答:夹叶夹的部位有淀粉产生。 结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实验(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原因与结论:试管内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原因) , 绿叶在光下放出氧气(结论) 。 实验(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的结论:光合作用必须有叶绿体的存在。 实验(检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现象与结论:用于实验的植物周围有二氧化碳的叶片变 蓝,没有二氧化碳的叶片不变蓝(现象) ;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结论) 。 二、叶片的结构表皮(上、下) 叶片 叶肉叶脉 三、表皮、叶肉和叶脉的特点、功能以及组织类型 特点功能组织类型 具角质层,排列紧密,无色透明

14、保护表皮 具气孔气体交换的“窗口”保护组织栅栏 组织圆柱形,排列整齐,叶绿体多始于充分利用阳光叶 肉 海绵 组织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叶绿体少始于下表皮气孔的气体交 换营养组织有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 有筛管运输有机物疏 导疏导组织叶脉支持作用机械组织四、光合作用的实质、意义及反应式 1、实质:物质转变: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能量的转变: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2、意义:光合作用为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和能量来源;维持了大气中的氧气和 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3、反应式:光二氧化碳+水 淀粉(储存能量)+氧气叶绿体 五、绿叶各个结构的喻体 绿色工厂绿叶 车间叶

15、肉细胞 机器叶绿体 原料二氧化碳、水 动力太阳能 产物氧气、有机物(淀粉) 第二节 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的共同特征一、观察植物的呼吸现象(分解有机物)实验(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的结论: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呼吸作用需要氧气) ; 实验(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的结论:萌发的种子放出二氧化碳(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 ;实验(种子萌发时释放能量)的结论:萌发的种子产生热量或能量(呼吸作用产生热量) 。二、呼吸作用的实质、意义及反应式 1、呼吸作用的反应式 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活细胞的线粒体 2、实质 物质的转换:有机物 无机物 能量的转换:有机物 热能散失中的能量 生命活动利用的能量 3、意义: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利用。三、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表 区别与联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部位含有叶绿体的细胞所有活细胞 条件光有光无光均可(任何时候) 原料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