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利率法与摊余成本的问题解析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4135193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际利率法与摊余成本的问题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实际利率法与摊余成本的问题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实际利率法与摊余成本的问题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际利率法与摊余成本的问题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际利率法与摊余成本的问题解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际利率法与摊余成本的问题解析 又称实际利息法什什么么是是实实际际利利率率法法 实际利率法中的实际利率,是指使某项资产或负债的未来现金流 量现值等于当前公允价值的折现率。是指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含一组金融资产或金 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 编辑本段实实际际利利率率法法的的计计算算方方法法实际利率法是采用实际利率来摊销溢折价,其实溢折价的摊销额是倒挤出来的.计算方法 如下: 1、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 期初债券的账面价值 * 实际利率 2、 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 面值 * 票面利率 3、在溢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溢价的摊销 额 = 按照面值计算

2、的利息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4、在折价发行的情况下, 当期折价的摊销额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 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注意: 期 初债券的账面价值 = 面值 + 尚未摊销的溢价或 - 未摊销的折价。如果是到期一次还本付 息的债券,计提的利息会增加债券的帐面价值,在计算的时候是要减去的。 编辑本段实实际际利利率率法法的的特特点点1、每期实际利息收入随长期债权投资 账面价值变动而变动;每期溢价摊销数逐期增 加。这是因为,在溢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溢价的分摊而减 少,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减少,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大于债券投资 的每期应计利

3、息收入,其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溢价摊销数,所以每期溢价摊销数随之逐期增 加。 2、在折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折价的分摊而增加, 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增加,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大于每期按票面 利率计算的利息,其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折价摊销数,所以每期折价摊销数随之逐期增加。 实实际际利利率率:是指剔除通货膨胀率后储户或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 哪一个国 家的实际利率更高,热钱向那里走的机会就更高。比如说,美元的实际利率在提高,美联 储加息的预期在继续,那么国际热钱向美国投资流向就比较明显。投资的方式也很多,比 如债券,股票,地产,古董,外汇。其中,债券市场

4、是对这些利率和实际利率最敏感 的市场。可以说,美元的汇率是基本上跟着实际利率趋势来走的。 编辑本段巧巧释释并并简简化化实实际际利利率率法法核核算算一一、摊摊余余成成本本的的概概念念(一一)摊摊余余成成本本概概念念的的准准则则界界定定2006 年 2 月 15 日财政部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 最先提出了“摊余成本”的概念,并以数量计算的方式给出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以下简 称金融资产(负债) )定义。金融资产(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负债)的初 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1.扣除已收回或偿还的本金;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 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

5、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3.扣除已发生 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即摊摊余余成成本本=初初始始确确认认金金额额已已收收回回或或偿偿还还的的本本金金 累累计计摊摊销销额额已已发发生生的的减减值值损损失失 。其中,第二项调整金额累计摊销额利用实际利率法计算得到。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资产(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 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 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二二)摊摊余余成成本本与与账账面面价价值值摊余成本的概念适用于对金融资产(负债)的后续计量

6、中,与实际利率法对初始确认 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的摊销相联系。将摊余成本的概念延伸到对摊销金融资产 (负债)的计量中,根据摊余成本与实际利率法的定义,即在定义“当前”时点上,金融资 产(负债)摊余成本在金额上等于其账面价值。实际上,在金融资产(负债)的存续期间, 其摊余成本也等于其账面价值。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是企业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 进行核算后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对于计提了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账面价值就是 其账面余额减去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金额。 以持有至到期投资 为例, “持有至到期 投资”账户分别“成本”、 “利息调整”、 “应计利息”等进行明细核算。取得时,按照其公允

7、价值 和相关交易费用作为初始确认金额,但不包括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投资面值计 入“面值”明细账户,初始确认金额与面值的差额,计入“利息调整”明细账户。此时,计算 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到当前账面价值的折现率,即实际利率。在持有投 资期间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 ,对“利息调整”明细账户金额按照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假 设不考虑本金的收回以及资产减值因素,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累计利息调整摊销额, 也等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本金”借方余额+“利息调整”借方余额(贷方余额以“”列示)+“应 计利息”借方余额,即账面价值,在持有期间将“利息调整”明细账户余额摊销至零。可见, 摊余成本的第一

8、项调整是对“成本”明细账户的调整,第二项调整是对“利息调整”和“应计利 息”明细账户的调整,第三项调整是对“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账户调整,摊余成本在 数量上等于账面价值。 二二、实实际际利利率率法法核核算算模模型型及及简简便便算算法法(一一)实实际际利利率率法法核核算算模模型型对金融资产来说,在持有期间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的摊余成本 进行后续计量。其分录模型为: 借:应收利息面值(本金)票面利率 贷:投 资收益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借/贷: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差额 该分录模型适用 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债券和贷款等。分录中的“应收利息”是指分期付息债券 的应收 利息,属于流动

9、资产;若为到期一次付息债券,应收取的利息属于非流动资产,应计入“金 融资产应计利息”科目。 对金融负债来说,在持有期间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按 照实际利率法计算的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其分录模型为: 借:成本费用科目摊余 成本实际利率 贷:应付利息面值(本金)票面利率 借/贷:金融负债利 息调整差额 该分录模型适用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等。分录中的“应付利息”是指分期 付息债券的应付利息,属于流动负债;若为到期一次付息债券,应支付的利息属于非流动 负债,应计入“金融负债应计利息”科目。 (二二)实实际际利利率率法法的的简简便便算算法法对于采用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的金融资产(负债)的后续计量的核算,一

10、般采用列 表计算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上述分录模型中的金额。在确认后,计算实际利率时,编制“实际 利率法摊销表”,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按照表上金额进行会计处理。按照以上的分析,摊 余成本等于账面价值,那么,每个资产负债表日进行后续计量时,可以不通过列表形式计算分录模型的金额,而直接按照摊销前该项金融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实际利率的乘积 确认各期应享有的投资收益或应分摊的成本费用,按照面值(本金或成本)与票面利率 (合同利率)确认各期应收取或支付的利息债权或债务,差额作为利息调整项目。这样, 避免了编表以及保管表格供以后各期利用的麻烦。采用账面价值按照分录模型摊销,发生 金融资产减值,重新计算实际利率

11、后,按照账面价值与新实际利率计算确定本期的投资收 益即可,不必重新编制摊销表,简化了核算工作。 (三三)一一个个简简化化核核算算的的实实例例下面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例进行说明。例题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讲解第 23 章“金融 工具确认和计量”例 233 改编。 甲公司属于工业企业,200 年 1 月 1 日,支付价款 1 000 万元购入某公司 5 年期债券,面值 1 250 万元,票面年利率 4.72%,到期一次还本付 息,且利息不是以复利计算。甲公司将购入的债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首先计算 实际利率, (595+1 250)/(1+R)5=1 000,得出 R=9.05%,此时不编制“实际利率

12、法摊 销表”。 1. 200 年 1 月 1 日,购入债券,分录如下: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 成本 125 贷:银行存款 1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50; 2. 200 年 12 月 31 日,按照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收入,此时,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1 250250=1 000,分录如下: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1 2504.72%=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借贷差额=31.5 贷:投资收益 1 000 9.05%=90.5; 3. 201 年 12 月 31 日,按照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收入,此时, “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借方余额=1 250,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

13、计利息”借方余额=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 调整”贷方余额=25031.5=218.5,因此,其账面价值=1 250+59218.5=1 090.5, 实 际上账面价值可以根据“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总账余额得到,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 应计利息 1 2504.72%=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借贷差额=39.69 贷:投 资收益 1 090.59.05%=98.69; 以后各期以此类推。 三三、摊摊余余成成本本概概念念的的再再思思考考(一一)摊摊余余成成本本与与账账面面价价值值的的联联系系摊余成本的概念应用于金融资产(负债) ,在金额上等于账面价值,摊余成本或账面价 值均不属于企业会计准则

14、基本准则规范的 5 种会计要素计量属性之一。摊余成 本与账面价值的区别在于:摊余成本运用于金融资产(负债)的后续计量,体现按实际利 率法摊销的动态过程,表示在每期摊销后的余额;账面价值注重各资产或负债相关账户与 备抵账户在某一时点的数量关系。 (二二)摊摊余余成成本本概概念念的的扩扩展展若将摊余成本的概念从金融资产(负债)的后续计量扩展到其他资产(负债)的计量 过程,那么上述分录模型可以进一步扩展到分期付款购买资产、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无形资 产以及融资租赁等业务的核算。例如,在分期付款购买资产业务中, “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 本=初始确认金额未确认融资费用 的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未确认融资费用的 累计分摊额;长期应付款的账面价值=“长期应付款”账户余额经过“未确认融资费用”费用账 户余额调整后的金额,即长期应付款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金额;分期付款信用期内每个 资产负债表日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额=“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折现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