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压强 》 说 课 稿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44134261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 压强 》 说 课 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 压强 》 说 课 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 压强 》 说 课 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 压强 》 说 课 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 压强 》 说 课 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压强 说 课 稿灵宝市寺河乡一中 马兆旗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压强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但学生比较陌生。本节教材主要建立在前 面刚学习过的力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是学习了重力、摩擦力后对另一类力的学习迁移, 是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力的关系后对力的另一类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这一课着 重学习的压强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也是学好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的重要保证。 2、教材结构分析 教材从展示自然界有关压强的现象开始,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对压强知 识的求知欲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兴趣,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比较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 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在理解压强

2、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了解生活实例,归纳出改变压强 的方法。 3、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 素有关。 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合,知道压强单位和由来。 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b、过程与方法目标 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 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有一 定的实验能力。 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

3、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 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 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 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4、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贯穿全章,起统领全章的作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不 仅加深了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所以探究压力作用效 果影响因素的实验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因初中学生

4、的抽象思维不够,因此,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而引导出压强的概 念为本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具备的前置认知基础:学生在前一章书中学习了力学的初步知识,有初步的受力 分析能力。 2、学生已具备的前置技能基础:学生通过半年多的物理学习过程,已经历了简单探究实验的过程,对如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自然规律有一定的认识。对探究的七个要素:提出问题, 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操作验证,分析结论,总结评价都不陌生。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 析、归纳能力。但通过实验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学习方 法的引导。 3、学生的思维障碍 由于学生前置知识的干扰,学生以为压力一定就是重力产生的,会

5、对压力的正确理解造成 困扰。而且学生的形象思维不够,对受力面积的理解不到位。为了不分散本课重点内容的 教学,我把这部分内容放在第二课时讲解。 三、教法、学法: 1、教法:依据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探究式学习的教育理念。本课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 法,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来发现自然规律。 2、学法:根据以上教法及学生实际,本节课主要采用的学法为:(1)学会观察生活中有 关现象,通过对比,提出问题。 (2)学会实验探究的方法,能用控制变量法来设计实验方 案。 (3)学会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中得出结论。 (4)学会把探索到的知识加以应用, 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1、实验创设

6、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实验:学生捏鸡蛋(1)用两指捏;(2)把鸡蛋放入掌手用力捏。 问:第 2 次为什么费了很大劲都很难捏破鸡蛋? (本问题,在新课结束前让学生讨论,以达到学以致用,前后呼应。 ) 2、压力的教学 利用教材观察与思考栏目内容,通过学生阅读,结合老师提出的问题,再借助由学生固有 知识引出压力的概念。 为了进一步扩展,加深理解。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受压力作用呢?通过学生举例后, 通过多媒体把有代表性的例子展示,并总结出共性。一、压力作用在两物体接触面;二、 压力的方向与受力面垂直。 3、压强的教学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比较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对

7、压强形成概念。 建立问题:提出猜想,探究活动的关键在于让学生的质疑并提出猜想,而学生猜想应建 立在已有经验上,是有所依据的。为了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的猜想,我设计了二个小实验。 实验一:书压气球,再多加几本书。 实验二:用粉笔头、针尖分别扎气球。 问:压力作用的效果一样吗?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通过二个实验,让学生有所依据地提出合理猜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设计实验 先让学生明确在多个因素影响物理量变化时,应采用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提示学 生如何控制物理量设计实验(把学生们的设计思路用多媒体展示) 。 因本节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实验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结论容易获得。所以,为了充分调

8、 动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我给每小组准备如下的器材:海棉、压力小桌、肥 皂、针子、图钉、钩码。 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进行探究,学生实验填写的表格。 一、目的: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的关系。 二、实验方案:应控制_不变,改变_看压力作用效果是否发生变化。三、选择实验器材_ 四、填写实验表格 五、结论: 这样的教学设计对于一些基础较一般,不知从何下手的学生, ,他们会打开课本,学会用海 棉、压力小桌、钩码作探究实验。而对于那些程度好的同学,他们的思维很活跃,探究方 法也很多。如选择的器材第一种用海棉、肥皂;第二种用肥皂、图针、钉子。第三种用手 压钉子两端。这样分层次的教学,加深了学生对

9、知识的理解。学生在这个实验探究过程中, 通过操作、设计、自觉主动地去挖掘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 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出结论:通过学生的小组实验展示,由学生们讨论总结探究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相同压力时,受力面积越小,效果越明显,相同受力 面积时,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 ) 3、压强的计算公式: 在以上结论基础上教师设疑:那么如何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呢?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密度、 速度概念的学习方法,分析概括得出:取相同面积上所受压力来比较,一般是取单位面积 上受到的压力。从而得出压强的定义。通过层层深入地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分析,归纳 中

10、充分体现了主动性,从而更好地突破难点。 继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推理方法得出压强的计算公式。 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结合压强计算公式,仍采用数学推理,得出压强的单位牛/米 2(帕) ,且 1 帕=1 牛/米 2, 说明其物理意义。接着列举实例对帕这一单位的大小形成具体概念。 4、压强知识的简单应用 了解压强知识的应用,将它联系在生活中能加深学生对压强意义的理解。 组织学生讨论:根据计算公式可知决定压强大小的条件?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 压强越大。 4、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这个活动安排在压强公式形成以后,先引导学生根据压强公式进行分析归纳。增大压强的方法有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当压力一定时

11、,减小受力面积;在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有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当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 积;在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在上述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讨论教材图 105,明辨哪些属于增大压强,哪些属于减 小压强,进而由学生举出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其他事例由于教材图 106 中的三幅图都是 与受力面积有关的事例,如果先讨论这三幅图,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会认为只有改 变受力面积才能增大或减小压强小结:小结:根据板书小结,并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探究实验应注重探究过程,而不能注 重结果,并明确探究的五个步骤。同时对课堂中学生想法与实验设计加以肯定和表扬。布置作业布置作业请学生回去设计与课本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不同的方案,并与同 学交流。这样的作业设计可让学生在课后能将所学知识加以消化,同时又可进一步激发学 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本节板书我采用提纲挈领式的板书,板书简单明了,重点突出明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