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等水准测量实验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132979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等水准测量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四等水准测量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四等水准测量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四等水准测量实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等水准测量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等水准测量实验报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四等水准测量实验报告四等水准测量实验报告水准测量的等级是根据国家水准网来定的。国家水准网布设成一等、二等、三等、四等 4个等级。其布设原则采用从高级到低级,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置,逐级加密的原则,等级划分是根据环线周长、附和路线长、偶然中误差、全中误差来分的。 一、二等水准测量称为“精密水准测量”,是国家高程控制的全面基础,可为研究地壳形变等提供数据。三、四等水准测量直接为地形测图和各种工程建设提供所必需的高程控制。 水准测量【leveling survey】指的是测定各点高程的作业。1.目的与要求1.掌握四等水准测量的测量观测程序和具体施测方法 2.熟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2、 3.掌握四等水准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2.实验过程1.在确定为闭合水准测量及测量技术要求以后,我们组在学校内确定了一个可以测量的范 围. 2.范围大致确定好了以后,我们进行了水准点位置的确定,以迈大步的形式确定距离,并 且依次对转点进行了确定,总共设置了 3 个转点.3.站点确定好了以后,我们进行了人员的分工,一位同学负责水准仪的拿取,粗平;两位 同学负责瞄准,精平,和读数;一位同学负责记录数据;一位同学负责同步误差计算;其 他四位同学负责水准尺的正确摆放. 4.每测好一个站点的数据我们都会用双面法检核,满足容许值再进行下一个站点的测量 (前尺不动,后尺成前尺).3.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四标准视

3、线 长度(m)前后视距 差(m)前后视距累 计差(m)黑红面视距 差 mm黑红面高 差之差 mm等1005.0 10.0 3.0 5.0 4实验结果所有数据符合各种限差要求,且仪器设备完整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日期:日期:2014 年年 10 月月 8 日日 天气:晴天气:晴 仪器型号:仪器型号:DS3 水准仪水准仪 组号:组号:D 观测者:观测者: 叶基霖,沈黎达叶基霖,沈黎达 记录者:汤维记录者:汤维 司尺者:司尺者: 方圳燕,陈曼,周晴,吴芳芳,王舒函,陈炯方圳燕,陈曼,周晴,吴芳芳,王舒函,陈炯 上丝上丝后 尺 下丝前尺 下丝水准尺读数 (m)后视距前视距测 站 编 号点

4、 号视距差 d(m)d(m)方向及 尺号 黑面红面K黑红平均高差 (m)备 注08921706后视 0866565300000839 1636前视16716358010056796393高差-0805-07054687-0.805A-B5627632313600740后视 K113366024009913110675前视 K207085495000060485527后-前0628052948860.6285B-C5999546210170963后视 K209895779-000309610881前视 K109225610009958065650后-前0067016946850.068C-D57

5、515569D-A13841279后视 K1135160390099已知起始水准 点高程 =87.765mK 为尺长数:K1 =4.787m K2 =4.687m13281208前视 K212446031000060666072后-前0107000848860.10759956006后视 K2前视 K1后-前每页校核0.100 (9)(10)-1.510 21.61 1.61 (3)(8) (6)(7)(11)(12)(14) 2(14) 总视距0.100(9)(10)5实验总结由于是第二次参加实验,我们组的目的性和分工明显比第一次实验的时候强了很多,实验 进行地也比较顺利。但是仍然出现了一些

6、意料之中的挫折: 1.寻找测点的时候两个水准尺的距离相差过大,导致数据不够准确,需要重新确定测点并 且测量数据 2.水准尺零基点的数值 4.875 和 4.675 的选择使我们纠结于数据的误差而不知错误在哪里 我们这次试验的成功经验; 1.水准尺的高差比较大,有利于观测和数据的获取; 2.小组内部人员分工比较合适,配合非常密切,达到了小组合作的目的; 3.确定了比较核心的小组结构,人员调配更加便捷 由此,我得出以下的实验总结: 1.在进行试验之前,必须充分了解实验目的和要求,对实验的流程和技术也要有一定的了 解 2.合理的人员分配不仅可以全面地锻炼组员的能力,并且也有效地提高了实验效率,更增 强了小组的凝聚力 3.熟悉每一项误差核对方法和公示,才能利用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