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为什么格外注重气节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4129555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明朝为什么格外注重气节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明朝为什么格外注重气节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明朝为什么格外注重气节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明朝为什么格外注重气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明朝为什么格外注重气节(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明朝为什么格外注重气节?大明朝二百多年,梳理起来,堪称辉煌、美丽又悲壮。当中的人与事,可谓色彩斑斓而极富 戏剧性。印象中,无论皇帝、大臣还是文艺家乃至普通民众,明朝的人物都颇多性情鲜明之 辈,特别可贵的是,当中的许多人物都具备刚毅不屈、不怕牺牲的品格和气节。也不知为什 么,历朝历代中,似乎唯有明朝人的血性最为充沛,气节最为坚定。其中的原因或许值得我 们在此略作探讨罢(可惜满清入关实行高压政策和文字狱以来,中国人对气节的推崇已被奴 才哲学取代,并且这种流毒直到现在也没有真正清除) 。比如说皇帝,就有明英宗朱祁镇和崇祯皇帝朱由检两位非常值得我们注目。1449 年,年仅 22 岁的明英宗不顾大臣们

2、的反对,在大宦官王振的蛊惑下,决定御驾亲 征来犯的瓦剌也先部。因为王振指挥不当,明朝大军在土木堡大败,明英宗也不幸被俘。但 无论也先怎样威逼利诱,朱祁镇就是不投降,就是不以出卖国家利益作为条件换取自己的活 路与大好前程。历代皇帝中,朱祁镇也真算得上是一条好汉了!虽然后来因为于谦指挥的北 京城保卫战获得胜利,无利可图的也先出于长远考虑只好放回了朱祁镇,可当泱泱大国的皇 帝明英宗在刹那间沦为阶下囚时,我们完全可以想像朱祁镇的心情有多么复杂!而我以为, 朱祁镇在那些日子里一定想到了他所熟悉的汉代那个苏武牧羊的故事。事关天下兴亡的 1644 年春,一心想当皇帝的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因为对北京城的不可

3、攻陷自信满满,崇祯皇帝朱由检直到最后一刻也没有做出放弃抵抗或悄然南逃的决定,他下 决心固守这座充满了光荣的国都自打 1368 年明军自蒙元手里收复这座城市以来,不但 195 年前凶猛来犯的也先没有得手,就连近些年来后金军先后六次汹涌入关如乌云压城也没 有得手。遗憾的是,就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吴三桂的驰援之师竟然莫名地拖延着一直也没赶 来,甚至有受到重用的守城太监擅自打开彰义门导致京城失守在历代亡国之君中,宁可 自缢也不投降的崇祯也真算得一条少见的好汉了。当崇祯在大太监王承恩的陪伴下趋高赴死 的时候,他或许想到了乐不思蜀的典故和南宋最后那个被陆秀夫背着一同跳了海的小皇帝?明朝的皇帝如此,明朝的百姓

4、更是如此。就在朱由检这位被后人尊为“庄烈帝”的皇帝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结束生命之后,明朝人的血 性也随之更加高涨起来。一方面是全国官民特别是南方各省人民纷纷举旗横刀誓死保卫家园, 力图恢复大明的壮丽江山和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另一方面则是,京城内外随之自杀的人数之 多可谓惊人,从宰相、七卿、外戚、勋臣以至宫女、太监,也包括地方官员、生员乃至普通 百姓,甚至有许多大臣等竟是全家从殁!并且这样的自杀行为蔓延到了江南和全国各地,时 间上甚至一直延续到了 1662 年南明终结时为止。明朝人的血性,从崇祯到无数官民,可谓 展现得淋漓尽致。不可原谅的是,满清在这场全国范围的统一战争中的暴虐与嗜血。统一战争固然难免

5、流血与 死亡,但不分官兵与百姓,不分战斗人员与非战斗人员的全面屠戮乃至屠城,实在是必须给 予严厉谴责的反人类暴行!更何况这种屠戮的规模是如此之大,残酷的屠城之举是如此之多 无数地方,尤其是江浙等南方地区的许多繁华城市都被鲜血染红了!明朝人对满清统一战争的坚定抵抗无疑是可歌可泣的,尽管最后是以全面的失败而告终,但这抵抗无疑是明朝 人血性的张扬。下面我们再举几个名臣的例子。1402 年,在“靖难之役”中赢得胜利的燕王朱棣入主南京。就在这位新皇帝登基前后的日 子里,那些忠于建文帝的大臣们遭殃了,譬如方孝孺、铁铉、齐泰、黄子澄等等,这可都是 朱元璋选拔出来辅佐朱允炆的栋梁之材啊!遗憾的是,朱棣尊奉的信

6、条是“顺我者昌,逆我 者亡” ,于是这些刚直、坚毅或所谓“愚忠”的文武大臣都被处死,甚至是满门抄斩!自建 文朝启动削藩政策以来,朱棣可谓是屡屡命悬一线,多年的征战也让他备尝艰辛与苦难,如 此,难怪在胜利到来时,即便雄才大略、气魄宏大如朱棣,也无法真正释怀。尽管如此,朱 棣的不宽容乃至暴戾也还是要给予谴责才对。我只是感到好奇,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究竟 是靠什么哲学塑造出大明朝的这般形象与血质的?而以铁铉、方孝孺、黄子澄、齐泰等人又 是凭什么得到朱元璋的赏识乃至任用为朝廷重臣的呢?还有那些犯颜谏阻明武宗出京视察边塞或南下巡游的大臣们,他们宁可受杖责也不更改自己 维护祖制的意志;而在“大礼议”中与嘉

7、靖帝发生正面冲突的大臣们,他们宁可丢官也要坚 决主张早已形成为国民共识的朝廷礼制;又比如在册立太子的事情上,万历皇帝打算为自己 宠幸的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而打破立长立嫡的规矩,却遭到了朝臣们普遍而坚决的反对和抵 制,乃至使这位皇帝始终不能如愿以偿在这一系列的复杂矛盾与权力博弈中,各位皇帝 也几乎是同样的“顽固” 。放眼望去,明朝人种植在骨子里的血性不可谓不强烈。大明朝的这些君君臣臣,为了他们心 目中的“主义”与“信念” ,决不轻易改弦更张,在无数形形色色的事件中都表现得固执不 屈,他们的立场,似乎总如他们的性情那样鲜明。再说那先准备好棺材再为民请命上书直谏的大清官海瑞,为了国家肌体的安康与官吏体

8、系的 廉洁,他什么话都敢说!他不怕得罪同僚,也不惧皇帝天威震怒,刚直无畏且赤胆忠心的海 瑞,堪称大明朝的一大风景!更有那一代名相张居正,为了治理大明朝贫富差距日渐拉大所 带来的社会危机,他雷厉风行地推行改革举措,任什么阻拦也决不停下自己的步伐,他只是 意志坚决地勇往无前明朝人的血性,甚至在其威武庞大的军队中也体现得极为突出。有明一代,几乎发生在 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战事,明朝的军队竟然都能表现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英雄气概 (少数几次因指挥失误而导致的失败除外,比如明朝末年的萨尔浒之战、松锦之败)可谓贯 穿了二百多年的整个明朝!朱元璋时代的开国战争就不用说了,永乐年间,曾经横扫欧亚无 敌手的蒙

9、古骑兵,对明军几乎惧怕到了望风而逃的地步!而同时期朝廷对南部边地之安南的 征战可谓屡屡大获全胜、凯歌高奏!特别是装备先进、战力强劲的明朝海军,郑和下西洋的 恢弘与无敌就不用说了,即便是明朝中后期的许多次战事,明朝水师也始终是不战则已、战 则必胜。比如露梁海战(明军、朝鲜对日本) ,料罗湾海战(明军对荷兰) ,郑成功收复台湾 (明军对荷兰) ,等等。明朝军队战斗力之强悍与持久,在历代王朝中简直堪称第一。而这 战斗力的背后,显然应该有某种神奇的东西在起作用。总之,所有这一切,想必都有血性精神在其中支撑。前朝南宋亡国之痛的烙印在每个国人的内部都是如此深切,生活在明朝的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国人,恐怕没有哪一个能够轻易忘却。 而明军挥师北伐时一齐喊出的“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想必在整个有明一代都如洪 钟一般经久不息地回荡在全体国民的心房中、脑海中也难怪大明朝竟有这样多的人都是 这样的风骨鲜明,那无数的鲜活的生命与身体,或许只有在明朝那样强盛的特定时空里才足 以生长出史上最为蓬勃的血性。明朝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坚强不屈、刚毅无畏甚至是 “顽固”与“偏执” ,其实也是古代中国人最打动人心的精神魅力之一,乃至是值得后人永 远悼念和景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