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笔记(张积家)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4125038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心理学笔记(张积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普通心理学笔记(张积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普通心理学笔记(张积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普通心理学笔记(张积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普通心理学笔记(张积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心理学笔记(张积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心理学笔记(张积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一、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一)学习的概念学习是个体在生活中由于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改变。这一广义的学习既包括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内部心理过程,又包括言语、表情、动作等外部活动;既包括知识、技能的获得,也包括品德、态度和人格的形成;既包括人的学习,也包括动物的学习。首先,学习的发生是以行为和行为潜能的变化为标志的;其次,学习所引起的行为变化时间比较持久;最后,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 (习惯化和敏感化,对刺激的反应减少或增加。 )关于学习的本质,心理学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联结论和认知论。联结论认为学习的本质是联结形成的,认知论认为学习的本质是学习者头脑中的认知结构的变化。(二

2、)学习的联结理论1、经典条件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实质是刺激与刺激之间的联结,又称 S-S 学习。(巴浦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概念:习得、泛化和分化,消退与恢复,延缓与调整,二级条件作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解释经典条件反射的理论有接近理论、瑞斯考拉和瓦格纳模型以及比较假设。2、操作性条件反射(R-O 联结):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经典条件反射的相同之处,都是联结的形成,不同点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并不像经典条件反射一样是有环境事件引发的机体行为,而是由机体行为引发的强化。2.1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trial and error)学习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个体通过“尝试”在一定刺激情境与特定反

3、应之间建立了联结,即形成了 S-R 联结。在尝试的过程中,个体会犯很多错误,通过环境给予的反馈,个体放弃错误的尝试而保留正确的尝试,最终形成正确的联结,这就是学习。桑代克还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2.2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斯金纳认为,存在两种类型的学习:一类是由刺激情境引发的反应(S-R) ,称为应答性反应,这种学习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类似。另一类是操作性条件作用,这类学习是由有机体的自发行为引起的,并且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的行为都是操作性行为。影响行为巩固和再次出现的因素是行为结果,即强化。正强化、负强化和惩罚。3 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

4、sness)是指个体经历痛苦折磨而形成的一种绝望心态,纵使脱离苦难的机会就在眼前,个体也无法尝试摆脱。(三)学习的认知理论1 格式塔学习理论 顿悟学习苛勒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一种“完形” 。完形的出现既不是盲目的尝试和错误实现的,也不是通过对操作的外部强化形成的。它的出现是由于突然理解了情境中事物的关系,特别是动作和目的物之间的关系。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对情境的改造,是主观构造的作用。2 托尔曼目的行为学习理论托尔曼修改了行为主义 S-R 的公式,将其变为 S-O-R。他认为,学习不是 S-R 的直接联结,有机体的内部活动起重要作用。托尔曼的行为主义又称“认知行为”主义。2.1 认知地

5、图认知地图是关于某一局部环境的综合表象,它不仅包括事件的简单顺序,而且包括方向、距离甚至时间关系等。位置学习就是根据对情境的认知,在当前情境与达到目的的手段、途径间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所以,托尔曼的学习理论也称为符号学习理论。2.2 潜在学习外部强化并不是学习的必要条件。有机体在没有外部强化的条件下也会出现学习行为,这种学习来自于有机体的期待。学习不仅需要知识,还需要目标。如果没有目标,学习就可能不体现在外显行为中。(四)观察学习班杜拉将学习分为两类,一类是亲历学习,一类是观察学习。观察学习是指有机体不直接参与学习活动,只对参与活动者的行为进行观察,也能学习到类似的行为。也叫替代学习。观

6、察学习的重要概念包括替代强化和替代惩罚。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过程 保持过程 生成过程 动机过程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突破了传统的行为注意的理论框架,从认知和行为联合起作用的观点去看待学习问题,对学习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五)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以客观主义为基础,即认为事物及其意义是独立于人而存在的,是有事物本身决定的,而学习就是把外在的,客观的内容转移到学习者身上。学习的认知理论主张研究行为的中介变量,但它假设信息或知识是事先以某种先在的形式存在的,个体必须首先接受它们才能进行认知加工,那些更复杂的认知活动也才能进行。认知学习看到了已有知识在新知识获得中的作用,但是没有强调新、旧

7、经验间反应、双向的相互作用。建构注意学习理论对学习和学习者提出了新的看法。建构主义与客观主义相对立,它强调事物的感觉刺激本身并没有意义,意义不是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是人们建构出来的,它不仅决定与事物本身,也决定于我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验,对事物便有不同的理解。建构注意有不同的观点,如激进的建构主义和信息加工的建构主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备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而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得到改造。学习过程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就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双向的互相作用,来形成和

8、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在建构过程中,一方面学习者对当前的信息的理解需要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另一方面,在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时,又不只是简单地提取和套用,个体同时需要依据新的经验对它作出某种调整和改造,因此,这是同化和顺应两方面的统一。建构注意者强调,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日常生活和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可能没有接触过某些问题,对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经验,但问题一旦出现,他们也会基于以往的经验和自己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教学应该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相互作用和转换。

9、二、二、 注意理论注意理论(一) 注意的定义: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最重要的特性。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在每一瞬间,他的心理活动或意识总是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其他对象。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时,就是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并且抑制与此无关的对象,从而保证认识工作的顺利开展。注意的指向范围和集中程序成相反的关系。(二)意识和注意的关系首先,意识不同与注意。一般来说,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 ,意识是心理内容或体验。其次,意识和注意密不可分,从睡眠、觉醒到注意是意识状态的连续过程。总之,在注意

10、条件下,意识与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与特定对象,从而使意识内容或对象清晰明确,意识过程紧张有序,并使个体的行为活动得到意识的控制。(三)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 维持功能 整合功能 调节功能(四)注意的分类1、不随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 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随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2、选择性注意 持续性注意 分配性注意(五)注意的认知理论1、侧重于选择性注意的理论过滤器理论过滤器理论过滤器理论主要依据是双耳分听实验,因为被试从非追随耳中获得的信息非常少,因此,布罗德本特认为信息的选择发生在信息加工的开始阶段。面对外界纷繁复杂的信息,需要通过一个过滤器来选择

11、所需要的信息,同时减轻神经系统的负担。过滤器的工作模式是“全或无”的模式。布罗德本特将这种过滤机制比喻成一个狭长的瓶颈,人们往瓶子里灌水时,只有一部分水可以通过瓶内,其余的就留到瓶外去了。因此该理论又叫瓶颈理论,也叫当通道理论,还叫早期选择模型。衰减理论衰减理论特瑞斯曼对过滤器理论进行了修正,提成了衰减理论。他认为过滤器不是按“全或无”的方式进行工作的,而是按衰减的方式工作的。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的信息并不是完全消失,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并且,他假定,人们长时记忆中的项目具有不同的激活阈限。因此,即使有的信息强度减弱了,但是由于激活阈限很低(如名字、火警电话灯) ,仍然能够得到激活。

12、过滤器在信息加工中的位置,他认为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语言分析前的外周过滤器,一种是语言分析后的中枢过滤器。过滤理论和衰减理论虽然对过滤装置的作用和位置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有想通之处:(1)两种理论都假定人的信息加工系统的容量是有限的,因此在对信息进行过滤或衰减。(2)两种理论都认为信息选择发生在信息加工之前,只有经过选择的信息才能进一步加工。后期选择理论后期选择理论多伊奇等人认为,所以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以到达高级分析的水平,因而得到完全的加工。注意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他们假设中枢的分析可以识别一切输入,但是输出是按重要性来的,对重要刺激作出反应,对不重要的刺激不做反应。如果

13、有更重要的刺激就会挤掉原来重要的刺激,做另外的反应,因此,注意是对反应的选择。多阶段选择理论多阶段选择理论约翰斯顿等人认为前三个理论对于注意选择阶段的限定过于刻板,他认为注意选择可以在不同的加工阶段发生,我们称之为多阶段选择理论。该理论认为,选择发生的阶段以来与当前任务的要求,而且选择之前的加工阶段越多,所需要的认知加工阶段也越多。2、侧重于分配性注意的理论认知资源理论认知资源理论卡尼曼认为,注意是人能用于执行任务的数量有限的资源或能量。为了完整的识别一个刺激,就需要资源。如果刺激较复杂,需要的资源就多。如果同时呈现的几种复杂的刺激,资源会很快耗尽。如果给资源已经耗尽的人再呈现刺激,这些刺激就

14、不能被加工。这种理论成为认知资源理论或能量分配模型。卡尼曼认为认知资源或能力是一般的,而不是特殊的,并且他预言:(1)由竞争的刺激源产生的干扰不是特殊的。人同时做两件事情感到困难并非由任务干扰引起,而是因为任务所需资源超过了资源总量。 (2)当加工需要的资源超过人本身拥有的资源综合,而人又试图同时做第二项任务,那么第一项任务的成绩将会下降。双加工理论双加工理论人类存在两类认知加工: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自动加工不需要注意,因而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控制加工需要注意,也受认知资源的限制,可随环境变化随时进行调整。意识加工经过大量练习可以转化成自动加工。交替反应说交替反应说罗杰斯等人提出,在人的信息加

15、工系统中,存在一种独立的心理机制。这种机制每次运作只对一个刺激反应,只能在完成一项任务后进行第二项任务。但由于交替时间非常短,人们无法觉察。因此,注意分配实际上是一种时间的分配。交替任务说合心理不应期(psychological refractory period PRP)效应理论的观点比较相似。当人们试图同时完成两件快速任务时,会出现短暂的心理不应期,正是由于这种心理不应期导致了双作业任务难以完成。三、感觉理论三、感觉理论(一)感觉编码理论:(一)感觉编码理论:1 1、缪勒的特殊神经能量学说、缪勒的特殊神经能量学说缪勒认为,各种感觉神经都具有自己的特殊能量,它们在性质上相互区别。每种感觉神经

16、只能产生一种感觉,不同产生其他感觉。因此,不同质的刺激可能引起同一感觉,同一性质的刺激作用于不同的感觉通道也会引发不同的感觉。感官的性质不同,感觉神经具有的能量也不同,由此引发的感觉也不同。缪勒首先提出了感觉器官专门化的问题,这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也对后续的感觉研究产生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缪勒认为感觉并不决定于刺激的性质,而决定于感觉神经的性质,就具有客观事物不可知的错误结论。事实上,人脑对神经信号的加工是一种译码过程,他能揭示这种神经信号所代表的现实刺激物的特征,帮助人们获得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因此,感觉的性质不是由感觉神经的特殊能量决定,而是由客观世界刺激的性质决定的。2 2、特异化理论、特异化理论认为不同性质的感觉由不同的神经元来传递信息。有些神经元传递好色信息,有些神经元传递甜味信息,当这些神经元分别被激活是,神经系统把他们的激活分别解释为“红”和“甜” 。3 3、模式理论或模块理论、模式理论或模块理论认为编码由整组神经元的激活模式引起。红光不仅引起某种神经元的激活,而起引起相应的一组神经元的激活,只不过某种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较大而已。整组神经元的激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