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6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123837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案6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案6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案6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学案6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学案6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案6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案6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第第 1 页 共 6 页 学案学案 6 6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学校学校 高高 20 级级 班班 学生:学生: 考纲要求考纲要求 1.1.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特征()()。 2.2.种群数量的变化种群数量的变化()()。 3.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一、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 (1)概念: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_,是种群_的数量特征。 (2)调查方法 样方法Error!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想一想想一想 标志重捕法的使用条件是什么?标志重捕法的使用条件是什

2、么? 2出生率和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个体数目占_的比率。 3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_的个体占该种群个数总数的比例。 4年龄组成 (1)概念:种群中各_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 增长型:种群中_个体很多,_个体很少,种群密度会_。稳定型: 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_,种群正处于_时期。衰退型:_个体较 少,而_个体较多,种群密度会_。 想一想想一想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有哪些?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1构建种群增长模型 (1)方法: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_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_形式对事物性 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模型进行_。

3、(2)意义: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 2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 (1)条件:_条件充裕、气候适宜、_等。 (2)数学公式:_。 (3)特点:种群数量连续增长,呈“J”型。 3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 (1)条件:自然界的_是有限的。(2)概念: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_的增长曲线。(3)K值:又称_,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_。 (4)特点: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 值、即环境最大容纳量)后将停止增长,有时在 K 值 左右保持相对稳定。 动动脑动动脑 自然界中生物种群的增长常表现自然界中生物种群的增长常表现“S“S 型增长型增长”

4、的实的实 质是什么?质是什么? 探究点一 种群的概念和数量特征分析完成种群数量特征模型、理解种群数量特征: 思维拓展思维拓展 1预测种群密度(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首先依据的是年龄组成情况,其次是性别比例,由此推导预 测出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从而确定种群的变化趋势。2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比较 类型图示种群特征出生率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长型幼年个体数多于成年、 老年个体数出生率死亡率增大 稳定型各年龄期个体数比例 适中出生率死亡率稳定衰退型幼年个体数少于成年、 老年个体数出生率死亡率减小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第第 2 页 共 6 页 探究示例探究示例 1 1 下面关

5、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是一个种群 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 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密度的大小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A B C D 听课记录: 探究点二 种群密度的调查取样调查法 完成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填空,并加以理解: 1样方法 (1)概念: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 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_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2)适用范围:_的种群密度调查,昆虫卵、蚜虫和跳蝻的密度调查等(这些生物运动能力 _,活动范围_)。 (3)方法

6、步骤 准备:观察地形,注意安全 确定调查对象 样方数量:调查双子叶植物时,样方数目一般为 10 个 样方大小:调查双子叶植物时,样方大小一般为 1m2的正方形 取样方法:随机取样,常用的方法有 和 。 计数每个样方内所调查植物的数量,并记录 计算种群密度:某植物种群密度_ 2标志重捕法 (1)概念:在被调查动物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进行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 段时间(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_分布)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动物中标记个体 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2)适用范围:活动能力_、活动范围_的动物。3)计算公式: 个体总数N个体数M个体数n重捕的标记个体数m

7、 探究示例探究示例 2 2 (2011南京调研)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用标志重捕法 B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 1 m2左右 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 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 法 听课记录:听课记录: 探究点三 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完成分析完成“J”“J”型曲线、型曲线、 “S”“S”型曲线对比表:型曲线对比表: 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条件理想状态: (1)食物、空间条件充裕 (2)_ (3)没有敌害、疾病现实状态: (1)食物、空间_ (2)各种生态因素综合作用增长速率增长率曲线特点种群数量以

8、一定的倍数连续增长 Nt_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后, 将在K值上下保持相对稳定确定 样方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第第 3 页 共 6 页 探究示例探究示例 3 3 (2011湖南师大附中月考)如图表示某一动物种群迁入 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这个种群的增长曲线是“S”型,该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数量 大约是 500 只 B如果此种群是鱼类,则捕捞后的种群数量控制在曲线的 b 点最合适 C如果此种群是老鼠,我们限制其种群数量的最好方法是尽量降低K值 D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点在 b 点,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在迁入 6 年后开始的 听课记录:

9、 实验探究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1实验原理:(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_等因素的影 响。 (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_曲线;在有限的环境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 呈_曲线。 2.实验流程 分装:分别将 10ml 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 1、2、3 号试管中 接种:分别将等量酵母菌接种到 3 支试管中的培养液中混合均匀 培养与取样计数:将试管在 28条件下连续培养 7d。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的数量,采用抽样检测方 法;将盖玻片放在计数板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 渗入到计数板小方格内,显微观察计数一个小方格内

10、的菌种数,已知小方格的培养 液厚度为 0.1。计算出培养液的体积,换算出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将所得数值用曲线图表示出来,分析实验结果,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思维拓展 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计数。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 3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4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 5计算 1 mL 菌液的数量。 探究示例 4 (2011海南卷,2)关于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酵母菌既含有核基因,又含有线粒体基因 B酵

11、母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经主动运输运到细胞 外 C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培养早期呈“J”型增长 D碳源充足和不充足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不同 听课记录: 题组一 种群数量特征及数量变化 1(2011海南卷,23)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的 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 2。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 1975 年以来,磷 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 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 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 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 D22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

12、用强度增大 2(2011盐城质检)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 (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 5 年时该种群的种群 数量为 200 只。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多选)( ) 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第第 4 页 共 6 页 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 400 只 C导致第 5 年到第 9 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下降、种群数量减少 的原因主要包括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 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 200 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 3右图为种群数量增

13、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BC 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一定小于死亡率 CB 到 C 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 D曲线 Y 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实现最大增长率 4(2010山东理综,8)如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 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 A在K/2 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在K/2 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5右图是对某地种植的广东松种群年龄结构调查结果, 该种群的最终发展趋势是 A总能量增加 B种群密度上升 C环境阻力不变 D

14、营养级能量降低 题组二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和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探究 6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 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 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 D将 M 只鹿标记,在捕获的 n 只鹿中有 m 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 只 7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 4 个试管中 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 试管号 培养液体积(mL)105105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105510 A.4 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B4 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C试管内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