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世纪金榜》高考一轮生物复习课时提升作业(三十一) 必修3 4.1&4.2

上传人:mingti****nghao 文档编号:44118737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世纪金榜》高考一轮生物复习课时提升作业(三十一) 必修3  4.1&4.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5届《世纪金榜》高考一轮生物复习课时提升作业(三十一) 必修3  4.1&4.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5届《世纪金榜》高考一轮生物复习课时提升作业(三十一) 必修3  4.1&4.2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5届《世纪金榜》高考一轮生物复习课时提升作业(三十一) 必修3  4.1&4.2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5届《世纪金榜》高考一轮生物复习课时提升作业(三十一) 必修3  4.1&4.2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届《世纪金榜》高考一轮生物复习课时提升作业(三十一) 必修3 4.1&4.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世纪金榜》高考一轮生物复习课时提升作业(三十一) 必修3 4.1&4.2(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课时提升作业课时提升作业( (三十一三十一) )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种群数量的变化(45(45 分钟分钟 100100 分分)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包括包括 1010 个小题,每个小题个小题,每个小题 5 5 分,共分,共 5050 分分) )1.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样方法,图示中黑点表示统计的个体,下列各图中有关取样的方法统计有误的是 ( )2.下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中包括幼年、青年和老年三个年龄期D

2、.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取样器取样法3.(2014芜湖模拟)资源的合理使用是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自然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假设种群的 K 值为 200,N 表示种群数量,据表分析正确的是 ( )曲线上的点N(K-N)/KS1200.90S2500.75- 2 -S31000.50S41500.25S51800.10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 S4点之后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 S3点时进行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 S3点D.(K-N)/K 值为 0.25 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4.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五

3、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D.将 M 只鹿标记,在捕获的 n 只鹿中有 m 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5.(2014宁波十校联考)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养殖,能适应咸、淡水环境。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其监测数据显示,ae 段这种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动,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FNE);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见图)。据图推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3 -A.罗非鱼种群在 a

4、b 段近似“J”型增长B.FNE 最可能在 c 点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C.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 K2D.该水库出现水华现象时,产毒藻产生的藻毒素会在 FNE 体内富集6.(2014淮南模拟)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种群的最大数量,种群数量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B.人为地一次性捕杀家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C.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多,过多部分会饿死,但环境容纳量不会改变D.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7.为了研究重金属污染物 Pb2+对杜氏盐藻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杜氏盐藻分别置于 AE 五种培养液

5、中培养(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定期取藻液测定杜氏盐藻密度,结果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4 -A.在 A 培养液中,杜氏盐藻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B.A 培养液中杜氏盐藻种内竞争程度第 8 天比第 16 天强C.Pb2+对杜氏盐藻种群数量增长具有抑制作用D.培养液中的 Pb2+浓度越大,杜氏盐藻密度越小8.(2014合肥模拟)对某地区引入的一种生物进行种群数量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见下表(单位:只)。年 份200820092010201120122013种群数量36723398561 521捕捉标志数160第二次重捕数160重捕个体中的标志数40下列与 2011 年至 2013 年该生

6、物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最相符的是 ( )9.(能力挑战题)下面三种曲线是同一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以下分析- 5 -错误的是 ( )A.图 1、2、3 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B.图 1 中 a 点和图 3 中 e 点的增长速率与图 2 中的 c 点对应C.图 1 中 b 点和图 3 中 f 点的增长速率与图 2 中的 d 点对应D.图 1、2、3 中的 b、c、f 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10.(能力挑战题)(2014宿州联考)若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

7、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 a 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 a 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S”型增长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 b 点- 6 -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 bc 段相似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 cd 段相似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包括包括 2 2 个小题,共个小题,共 5050 分分) )11.(21 分)在生态学中,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有两个层次,即个体的年龄组成和组成个体的构件年龄。组成个体的构件年龄是单体生物所没有的。例如,一年生苔草的分枝可以月龄画成椎体,下

8、图是施肥对某种苔草的无性系构件月龄结构的影响。请回答:(1)与对照组相比,施肥使苔草 的分枝成为优势。此现象说明 _。(2)苔草的幼枝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它会吸引更多的植食性动物,如五趾跳鼠。若在理想状态下,对苔草施肥后,短时间内五趾跳鼠种群数量的增长将为“ ”型增长,其年龄组成类型最接近于 。(3)五趾跳鼠是危害三北地区的主要害鼠之一,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提出两种有效控制五趾跳鼠数量的具体措施: _; _。- 7 -12.(29 分)(2014湖南十二校联考)某人承包了一个鱼塘,放养了 2 000 尾鲫鱼,在最初 4 个月内,由于资源和空间充足,每个月鱼的数量是上一个月的 2倍。请回答下

9、列问题:(1)为了研究鱼的生长发育及繁殖情况,设计了如下建立数学模型的步骤:鱼的情况研究方法鱼的数量每一个月是上一个月的 2 倍4 个月内池塘的资源和空间充足,鱼的增长不受鱼的密度增加的影响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观察统计鱼的数量,对自己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请对该步骤进行补充,即写出上表中处的内容: _。 _。 _。(2)假设该池塘最多能够容纳 5 万尾鲫鱼生长,则在捕捞时,让池塘保持_ 尾鲫鱼能发挥最大经济效益。(3)在调查鱼的种群密度时,常用的估算方法是 ,此方- 8 -法是否适宜作为土壤动物调查的估算方法? ,理

10、由是_ 。- 9 -答案解析答案解析1.【解析】选 D。利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应该统计样方内和相邻两条边上的植物个体数。2.【解题指南】审题识图的关键是:(1)根据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及图中的“+”“-”符号,确定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2)根据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而不影响死亡率,确定丙为性别比例。(3)根据年龄组成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确定丁为年龄组成。【解析】选 B。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故 A 错误;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主要是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实现的,故 B 项正确。年龄组成的每种类型中包括幼年、成年和老年三个年龄期,故 C 错误;取样器取样法

11、是调查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一种方法,故 D 错误。3.【解析】选 C。环境阻力自始至终存在;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较少,即 S1点时进行;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 S3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时的种群数量为 K/2,即S3点,(K-N)/K 值为 0.50。4.【解析】选 B。本题考查了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A 正确,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样方法常用的取样方法是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B错误,对于蛇等活动范围较大的生物应当采取标志重捕法;C 正确,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只是估算值;D 正确,这是标志重捕法的计算方法。5.【解题指南】审题时应关注:(1)提取关键信息:种群数量发生了

12、明显波动,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FNE),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 10 -(2)读懂题图,准确分析加入大型肉食性鱼(FNE)的时间段,明确 K 值的表示方法。【解析】选 B。根据图示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在开始一段时间,数量近似“J”型增长,从 b 点后环境阻力加大,所以,最可能是在 b 点放入大型肉食性鱼,并且一段时间后在 K2附近波动。藻毒素可随食物链在 FNE 体内富集。6.【解析】选 D。环境容纳量是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有时种群数量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人为地一次性捕杀家鼠后,其环境容纳量不会改变;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多,牲畜大量啃食牧草,破坏原有的生存环境,从而使环境容纳量降低;

13、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可以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7.【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基本思路是:【解析】选 B。从图像分析,A 曲线为“S”型曲线,第 8 天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第16 天时种群增长速率为 0,所以第 16 天时竞争程度更强;含 Pb2+培养液(B、C、D、E)中的杜氏盐藻密度比不含 Pb2+培养液(A)的小,可知 Pb2+对杜氏盐藻种群数量增长具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8.【解析】选 D。从表格可计算出,2013 年种群数量为(160160)/40=640(只),由表格中种群数量综合分析可知,与 2011 年至 2013 年该生物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最相符的是 D 选项。

14、9.【解析】选 D。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动的基本知识。难度中等。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前提下,种群的增长速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差值呈正相关,图中 a、c、e 均表- 11 -示当种群数量为 K/2 时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b、d、f 均表示当种群数量为K(环境容纳量)时种群增长速率为 0。【方法技巧】“S”型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与种群增长速率曲线分析(1)图乙的 Of 段相当于图甲的 ac 段。(2)图乙的 f 点相当于图甲的 c 点。(3)图乙的 fg 段相当于图甲的 cd 段。(4)图乙的 g 点相当于图甲的 d 点。10.【解析】选 A。从图中个体数量在 K 值附近波动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是一

15、个相对成熟稳定的生态系统。若 a 点环境因素变化,虽然食物量不变,但增长的过程可能会有所波动,但仍符合“S”型增长,A 错误。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数量将增加,但应该也在 K 值附近波动,不会大幅超过 b 点,B 正确;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与食物、天敌相关,所以下降趋势与 bc 段相似,C 正确;年龄结构变动导致该种群数量波动,但也应该在 K 值附近波动,D 正确。【易错提醒】不能正确理解种群数量的变化与生态系统的关系。由于没有正确地把该生态系统定位在“相对成熟稳定的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强”的基础上,导致误判“a 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 a 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S型增长”。11.【解析】(1)与对照组相比,施肥使苔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