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2015年801经济学考研真题汇总

上传人:mingti****nghao 文档编号:44118405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财经大学2015年801经济学考研真题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央财经大学2015年801经济学考研真题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央财经大学2015年801经济学考研真题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央财经大学2015年801经济学考研真题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央财经大学2015年801经济学考研真题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央财经大学2015年801经济学考研真题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财经大学2015年801经济学考研真题汇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才思教育网址:才思教育网址:1中央财经大学 2015 年 801 经济学考研真题汇总各位考研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才思的一名学员,现在已经顺利的考上中央财经大学,今天和大家分享 一下这个专业的笔记,方便大家准备考研,希望给大家一定的帮助。简述题简述题 (每题(每题 7 7 分,共分,共 3535 分)分)1.1.简述马克思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理论的主要内容。简述马克思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理论的主要内容。【才思教育解析才思教育解析】马克思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理论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1)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过程中人与人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的关系体系,包括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和收益所

2、形成的经济关系,在法律上表现为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和收益权。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生产关系。它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特点。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由谁支配,不仅决定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而且决定着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2)从表面上看,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人对物的占有关系,实质上它是通过对物的占有而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中最基本的问题,它决定了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是区别不同生产关系类型的主要标志。另一

3、方面,生产资料所有制总是要通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诸方面关系得到实现,而且后者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具有反作用。这表现在当它们适应所有制的性质与要求时,会对生产资料所有制起巩固和发展的作用;反之,就会对生产资料所有制起削弱和瓦解的作用。(3)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指各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社会经济中所处的地位、所占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水平与结构决定所有制形式与结构。因而作为社会经济形态范畴的所有制结构,主要是具有生产力方面的涵义。在一个社会形态中,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可能是单一的,而是以一种所有制占统治地位,同时并存着其他所有制形式,居统治地位的所有制形式决定该社会经济形态的性质。

4、(4)如果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就是私有制;如果归集体所有就是公有制。公有制和私有制确定了生产才思教育网址:才思教育网址:2关系的性质。马克思说过,有两种不同性质的私有制,一种是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一种是以雇佣别人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雇佣别人劳动会产生剥削行为,这有悖于社会主义原则。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私营经济既存在着剥削关系这个侧面,又有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另一侧面。2.2.简述过度竞争的资源配置缺陷。简述过度竞争的资源配置缺陷。【才思教育解析才思教育解析】(1)过度竞争的含义“过度竞争”或“能力过剩”是指这样一种状态:某个产业中由于进入的企业过多,生产能力远远大于需求,使许多企业处于低利润

5、率甚至负利润率的状态,但生产要素和企业仍不从这个行业中退出,使全行业的低利润率或负利润率的状态持续下去。过度竞争是企业数量多、非集中的竞争性产业中常见的现象。判断一个产业是否呈现过度竞争状态的标准主要是两条:一是企业过度进入该产业;二是该产业中过度进入的企业长期不能从该产业中退出,造成该产业生产能力的较多闲置或造成产品的大量积压。(2)过渡竞争的资源配置缺陷过度竞争的资源配置中的缺陷表现在:过度竞争使生产者进入过密,高估或低估市场需求,难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过度竞争方面使有效需求被高估导致生产能力过剩,造成生产者损失;另一方面,在下一个生产过程,需求又可能因前一个过度竞争过程被低估而减少供给

6、,导致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过度竞争阻碍了价格机制的正常作用。在过度竞争的氛围下,生产同种商品的企业数过多,消费者的搜寻次数过多,结果是其所能接受的价格始终在市场平均价格之下。因此,过度竞争对生产者来说必然是库存增加,或者只能通过“降价”来减少库存,从而给生产者造成损失。过度竞争会加大竞争成本,从而导致产业利润率过低,并损害了企业或产业的创新能力。影响企业利润率的因素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外部因素主要是市场竞争环境。具体来说,企业的市场份额、集中度、企业的广告行为以及新设立企业的数量都对利润率的大小有影响。过度竞争在资源配置中的缺陷表明,竞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积极作用是有条件的。3.3.简述资本

7、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及其相互关系。简述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及其相互关系。【才思教育解析才思教育解析】(1)产业资本循环的含义产业资本循环指产业资本依次地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执行三种职能,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产业资本运动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中的每种职能形式上的资本,都要经过才思教育网址:才思教育网址:3循环的三个阶段而回到原来的出发点,因此,产业资本循环就有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三种不同的循环形式。(2)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不

8、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三个循环的统一。要实现三个循环的统一,必须具备以下两个互相联系的必要条件:它的三种职能形态在空间上并存。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中完成的,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也不例外。要保持产业资本循环运动的连续不断,必须使其在循环中所采取的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在空间上同时并存、同时发挥职能。当货币资本购置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转化为生产资本时,与其并存的生产资本也同时生产出了内含有剩余价值的商品,转化为商品资本,而与上两者并存的商品资本也同时实现了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货币资本。只有这样,产业资本各个部分在循环运动中职能的空位才能及时填补,才能保持产

9、业资本循环运动的连续性。为了实现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就必须把产业资本分割为三个部分,而且要在三个部分之间以及每个部分内部资本价值与物质要素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比如,在分割的货币资本总额中,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要保持应有的比例;而在不变资本的物质要素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比例。这些比例关系都不是随意的,而是由社会的、技术的或其他因素决定的。只有当产业资本不仅按比例分割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个部分,而且使每一个部分内部也都保持应有的比例,才能使这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并同时发挥作用。它经历的三个阶段在时间上是顺次继起的。运动的存在是时间。产业资本循环是顺次经历购买阶段、生

10、产阶段和销售阶段的运动。只有这三个阶段在时间上一个阶段跟着一个阶段地顺利通过,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才能周而复始地连续进行。产业资本不能在任何一个阶段停留,如果停留在购买阶段,货币资本不能顺利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生产阶段就要停工待料,就不能进行生产;如果停留在生产阶段,就不能生产出内含有剩余价值的商品;如果停留在销售阶段,商品销售不出去,不能实现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就不能进行再生产,重新开始下一个循环运动,整个循环运动就会中断。(3)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的相互关系产业资本连续循环中三种职能形式的同时并存和三个阶段的顺次继起,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只有把产业资本按比例分割为货币资

11、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使它们在空间上并存,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才能顺次继起。当货币资本经过购买阶段,购买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进入生产阶段时,同时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也经过生产阶段生产了含有剩余价值的商品,进入销售阶段;而同时存在的另一部分商品资本也经过销售阶段出卖了,实现了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又由已转化的货币资本形态进入购买阶段。但是,从另一方面讲,三种职能形式的同时并存,又只能是三个阶段顺次继起的结果。只是因为循环才思教育网址:才思教育网址:4的三个阶段都能顺利通过,依次继起,货币资本才能不断转化为生产资本,再转化为商品资本,最后回到货币资本形式上;生产资本才能不断转化为商品资本,再转化

12、为货币资本,最后回到生产资本形态上;商品资本才能不断转化为货币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资本,最后回到商品资本形态上,从而才能保持三种职能形态的同时并存,也才能在产业资本连续循环中形成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的三个循环形态的统一。马克思指出:“决定生产连续性的并列存在之所以可能,只是由于资本的各部分依次经过各个不同阶段的运动。并列存在本身只是相继进行的结果”。4.4.简述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中如何缩短必要的劳动时间。简述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中如何缩短必要的劳动时间。【才思教育解析才思教育解析】(1)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相对剩

13、余价值,用这种方法提高剥削程度,叫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2)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方法是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键在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而劳动力价值又是劳动者及其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因此,劳动者的生活资料价值变动就会使劳动力价值变动,从而必要劳动时间也会随之变动。在工人所需生活资料的价值中,还包含着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这类生产资料的价值变动,也会影响劳动力价值和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动。由于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又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相关,只要同劳动力再生产相关的生活资料和生产

14、资料的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劳动力价值就会降低,必要劳动时间便会相应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就会相对延长,从而生产出相对剩余价值。在现实生活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首先是从个别企业开始的。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是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为了获取超额剩余价值,各个资本家进行激烈的竞争,争相采用新技术。当先进的生产技术普及以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下降,劳动力价值随之下降,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从而生产出相对剩余价值。5.5.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才思教育解析才思教育解析】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仅是重要的政

15、治组织,同时又是重要的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组织。作为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的组织,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第一,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一是提供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基本制度与规则,以奠定市场经济顺畅运行的基本前提;二是提供道路、交通、公共卫生、义务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投资;三是保护各类产权主体合法的财产权利;四是提供社会治安与社会秩序,进行国防建设,维护领土完整与主权独立,维持一才思教育网址:才思教育网址:5个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和平稳定环境。第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政府通过健全法律体系,规范各类经济主体的行为,限制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第三,管理国有资

16、产。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代表,行使国有资产的管理职能。但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情况下,政府在行使国有资产的管理职能时,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在保证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的前提下,政府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是实行宏观的管理和调节。第四,调节收入分配。政府通过调整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征收累进的个人所得税和财产税,实行直接的转移支付制度及对商品和劳务的国家分配政策等措施,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调节收入分配与缩小贫富差距,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第五,制定与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政府制定一定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规划,确定全局性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决定其他必须由政府统一决策的重大事项。例如,对城市建设进行整体规划,保护土地资源,为保护资源而控制某种资源消费方式、控制人口增长等。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