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重点知识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4117932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2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重点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历史重点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历史重点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历史重点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历史重点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重点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重点知识(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夏商西周的时间:公元前 2070前 771 世袭制:世袭制:1.方式:父子相传,兄终弟及2.原因:生产力的发展。3.特点:由“传贤”变“传子“, ”家天下“的出现4.最高的行政制度,中央设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 分封制:分封制: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2.经济基础:井田制。3.内容:对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进行分封,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 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4.特点:(1)

2、等级森严。 (2)分封制于宗法制互为表里。 (3)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5.影响:(1)加强统治。 (2)扩大区域。 (3)对周王室捧月的格局,国家政权逐渐松散趋向严 密(积极影响)6.瓦解: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消极影响) 宗法制:宗法制: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矛盾。2.含义:宗法制是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4.影响:巩固和完善分封制,加强了西周的统治,也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礼乐制度:礼乐制度:1.目的:为了更好的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2.内同:为政治,社会活动,制定一些规则和礼仪,并配有特定的音乐。3.作用:成

3、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四者关系:四者关系:(1)分封制是井田制的上层建筑,井田制是分封制的经济基础。(2)井田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血缘纽带。(3)礼乐制度是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秦朝:秦朝:公元前 221前 207. 北京:北京:1.政治: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秦灭六国完成统一。2.经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封建自然经济,封建小农经济的形成)3.思想:法家中央集权理论的提倡(韩非子) 标志:标志:由中央到地方行政体的建立。 1.中央(1)皇帝制。 (2)三公九卿制。 (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2.地方:郡

4、县制(从春秋开始,秦朝全面推行)由皇帝直接管理,由皇帝直接任命地方官员。 3.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秦律。 (2)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 (3)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 (4)修驰道,灵渠,长城。 概念概念:1.君主专制:与民主制度相对立,特指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皇上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 权力于一身。2.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对立,必须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且受制于中央。 内部矛盾:内部矛盾:君权和相权(明初) ,中央和地方(北宋) 。 本质特征:君主专制。 影响影响:1.积极:(1)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2)巩固国家统一.(3)对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的形成。 (4

5、)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2.消极:激化社会矛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背景:背景:1.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2.政治: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阶级矛盾尖锐。3,。思想:传统理学思想的空前束缚。4.阶级:市民工商业者阶级兴起并发展。 李贽李贽:主张:1.指出孔子不是天生的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2.他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是否标准。 3.大胆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批判“存天理,灭人欲” ,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代表作:藏书 焚书 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6、。 黄宗羲黄宗羲:主张:1.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进行猛烈抨击。 2.“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3.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 。 4.经济上提出“工商皆本” 代表作:明夷待访录 评价: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到整起了积极的 作用。顾炎武:顾炎武:主张: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经世致用的思想。 代表作:日知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 评价:1,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2,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王夫之:王夫之:主张:1.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2.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 有规律可循。 3.主观认识是由客观对

7、象引起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代表作:船山遗书 评价: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具有划时代意义。(四个人物的思想)特点:1.反传统。 2.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3.具有民主色彩。 4.关注社会现实。意义: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 2.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3.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萌芽)(萌芽)战国 (确立)(确立)秦朝 (发展)(发展)汉。背景:1.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2.汉景帝时爆发“七国之乱” 。 3.丞相位高权重。 影响:1.加强了中央集权。 2.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措施:1.汉景帝平定“七

8、国之乱” 。 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 3.设“内外朝” 。 4.“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 明 背景:1、元朝后期,宰相权力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可以左右皇权 2、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有相当 大的独立性措施:1、裁撤中书省,废丞相 2、废行省,设“三司” (布政司行政,都指挥司军政,按察司 监察)3、设内阁 影响:1、加强了中央集权 2、加强皇权加强了 清 背景: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很大,限制皇权 措施:1、康熙设南书房,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互相制约 2、雍正设置军机处(办理西 北军务) 影响: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君主专制

9、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 君主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到明朝消亡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思想控制越来越强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总评: 积极: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创造了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强了统治推动了封建经济文化的 发展与交流 消极:经济上,束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政治上:空前强化的专制统治使 人民毫无政治地位和言论自由思想上,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一个核心:皇权至高无上 两个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 三种制度:行政制度选官制度监察制度3、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演变名称名称 时期时期 标准标准 世

10、官职(世卿世禄) 西周 血缘关系 特点:血缘政治、贵族政治 军功制 战国 军功的大小 对血缘政治的打破 察举制 两汉 孝廉 德 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 门第 问题:门阀政治 科举制 隋炀帝清 才学禅让制禅让制分封制分封制直接任命直接任命察举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分科考试分科考试科举制科举制(1905 年废除年废除)(西周) (秦朝) (汉朝) (隋文帝) (隋炀帝设进士科) 趋势趋势以家世、门第为选拔标准,逐渐演变为以考试为选拔标准。 由地方评议推荐的方式,逐渐演变为以考试为选拔的主要依据。 选拔范围由特权阶级逐渐演变为大众群体。 实质:实质:将知识分子纳入皇帝的控制范围中来。 影响:影

11、响: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和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推动中国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第一单元小结第一单元小结 一、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否定 二、郡县制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三、君主权利的强化 四、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特点 脉络清晰、继承发展 以皇权为中心 人治高于法治 完备性、周密性、成熟性 宗法制关系影响政治制度的建设 儒家经典 皇权强化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秦:三公九卿制、西汉:中外朝制度、唐:三省六部制、宋:二府三 司、明:废丞相设内阁、清:军机处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秦:郡县制、西汉:郡国并行制削藩策七国之乱推恩令、刺史

12、 元:行省制、明:地方设三司。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和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社会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和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主义制度的建立4.4.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和罗马法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和罗马法 时间:公元前 8 世纪前 4 世纪后半期。 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 1.背景。背景。(1)地理:纵横的山岭,交错的河流,使希腊形成众多城邦。(2)经济:海外贸 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3)政治:城邦的狭小,使公民更直接的参与城邦政治,更积极的 追求民主权利。(4)阶级:旧贵族实行专横统治,新兴工商业者阶层兴起,社会矛盾尖锐。 (5)思想:商业经济的发达形成了崇尚自

13、由,宽松,公平,公正的价值观念,人的社会地 位不断突出,人文思想开始起源。 2.过程 梭伦改革(基础)梭伦改革(基础):时间:公元前 6 世纪初。内容:(1)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成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权力 越大。(2)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3)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 三级公民均可入选。(4)建立公民陪审法庭。(5)废除债务奴隶制。 (改革动摇了旧 式贵族世袭特权,保证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6)重视发展 工商业 克里斯提尼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时间:公元前 6 世纪末。内容:(1)以地区部落代替血缘部落。(2)设立五百人议事会,各部落轮

14、流执 政。(3)每部落选一名将军,组成十将军委员会。(4)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利。 (这次改革基本铲除了旧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权利空前扩大,雅典民主政治确立。 伯利克里改革(顶峰)伯利克里改革(顶峰):时间:公元前 5 世纪。 内容(1)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担任一切官职,都可参加公民大会。(2)五百人 议事会的职能进一步扩大。(3)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法官从各部落 30 岁以 上的男性公民中产生。 湮没湮没: 时间:公元前 4 世纪后半期。原因:(14)过于泛滥的之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原因。(2)狭隘的 城邦体系,最终无法容纳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特点特点:人民主权

15、,权力制约,法律至上,轮番而治。 局限局限:(1)民主范围:仅限于成年男性公民。(2)民主性质:奴隶制下的直接民主。 (3)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做主”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制度。 影响影响:1.积极(1)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便于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去创造辉煌。(2)雅典 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最初的基础。2.消极(3)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不包括妇女,外邦人) 5.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一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背景:背景:经济:经济:17 世纪初英国的资本主义已经有了较快的发展。 阶级:阶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 政治:政治: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英国,他们厉行专制,经常干涉工商业的生产经营。社会 矛盾尖锐。1640 年,年,英国爆发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革命赢得胜利1688 年,年,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权力大增过程:过程: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加强 确立:确立:标志:1689 年颁布权利法案 内容内容: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