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小学生英语能力生成导向的英语教学研究 毕业论文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4116125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环境下小学生英语能力生成导向的英语教学研究  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网络环境下小学生英语能力生成导向的英语教学研究  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网络环境下小学生英语能力生成导向的英语教学研究  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网络环境下小学生英语能力生成导向的英语教学研究  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网络环境下小学生英语能力生成导向的英语教学研究  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环境下小学生英语能力生成导向的英语教学研究 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环境下小学生英语能力生成导向的英语教学研究 毕业论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7 页网络环境下小学生英语能力生成导向的英语教学研究网络环境下小学生英语能力生成导向的英语教学研究【摘 要】本文从探讨英语课程性质入手,把培养小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作为 教学目标,分析了如何利用网络优势开发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人文 素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以及伴随着教学环节的展开而不断生成和完善语言 能力的过程。 【关键词】网络环境 思维能力 人文素养 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一、问题提出背景一、问题提出背景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教育部,2011)对英语课程的性质做了如下 界定: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目前的英语教 学研究更多的关注技能,而忽略了

2、素养;更多的关注了语言运用的结果,而忽 略了能力生成的过程。基于此,笔者所在的学校开展了“网络环境下小学生英 语能力生成导向的英语教学研究” ,这项研究重点关注如何利用网络优势开发课 程资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人文素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以及伴随着教学 环节的展开而不断生成和完善语言能力的过程。 2 2、以以“能力生成能力生成”为导向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为导向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一)理论基础(一)理论基础 布鲁纳的认知理论指出: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生成的过程。那么学生应该生 成哪些语言能力呢?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教育部,2011 年版)对义务 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作了如下描述:通过英语学习使

3、学生初步形成综合 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其心智发展,提高综合文化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 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 展的基础之上。基于此,我们认为一节“能力生成导向”的课堂应该包括以下 四个基本方面:语言知识和技能的生成;语言情境的生成;思维能力的生成; 人文素养的生成。(二)组成环节(二)组成环节感知感知话题(语境)表达表达 语言综合运用探究探究拓展拓展小学英语课堂应以语言综合运用为中心,以话题贯穿,通过感知、探究、 拓展、表达一步步达成教学目标。 1,话题感知。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第 2 页 共 7 页而在于激励、唤

4、醒、鼓舞。因此在第一个环节要唤醒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感知 语言的欲望。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学习欲望,或者借助 师生对话、短片、音乐、图片等来唤醒学生的情感。 2,话题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关注语言的操练和技能的培养, 还应该关注学生情感,了解学生的想法,对教学进行适时调整和引导,补充支 架。多问 What do you think?What do you want to do?Why?等问题 3,话题拓展。在话题拓展环节要丰富语料,并搭建语言支架。英语教学 最终要实现用英语去理解和表达的目的,而学生能否做到准确、快速地理解和 表达,则取决于语料积累的多与寡。为使学生能综

5、合语言运用,光有丰富语料 还不够,还需要师生共同搭建语言支架,发展学生思维,为最后的综合语言运 用做准备。 4,话题展示、表达。教师通过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利用所学进行综合语 言运用。曾经有教育家指出,语言能力发展一定要有动机和内驱力。因此学生 的综合表达一定是建立在学生感兴趣,贴近生活的情境中。 3 3、小学生英语能力生成的教学实例小学生英语能力生成的教学实例下面以广州市小学英语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 Module 2 Cities 的综合 复习课为例,展示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和教学反思。 (一)(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CountriesCountries andand CitiesCities 教学

6、设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围绕“我最喜爱的国家”这一话题展开,涉及以下目标: 【语言知能目标】1、能掌握本课的“四会”词汇:Italian, Italy, America, American, Rome, Paris, Washington D.C., New York, Tokyo, Wellington, Sydney, Canberra, Berlin 等2、进一步学习和巩固介绍国家、国旗、首都、最大城市的词汇和句 子,并能结合本课话题进行交流。3、能设计并用英语制作介绍国家的海报。 【过程与方法】通过采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以及网络课件的功能,为学生提供丰富语 料让学生自

7、主学习,达到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分析、组合、创造的目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拓宽国际视野,了解多元文化,增强对多元文化的认同感,形成 跨文化意识。 二、学情分析二、学情分析 该学校是广市省一级学校,是全国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全校 84% 班级为网络班,学生从一年级开始人手一台笔记本,经过六年的网路环境的自 主学习,学生有很强的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英语综合运用的能力。 学生在三、五、六年级,分别学习过 Countries,Travel 和 Cities 三个 主题的内容,然而在之前的学习中,教师更多地关注了知识的识记和运用,却 忽略了知识背后的人文价值探索,也就是说只注重了英语课程的工具性,

8、而忽 略了英语课程的人文性。 三、教学理念三、教学理念第 3 页 共 7 页2011 年版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堂有利于为 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1,为补充学生知识背景的缺失,教师可提供丰富的语料。 2,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本课围绕话题我最喜爱的国家城市展 开讨论。 3,为突出语言的工具性质,本课不仅教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还帮助 学生理解语言背后的多元文化。 4,注重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四、设计思路四、设计思路 通过创设环球旅行的情境,带领学生们从世界地图开始,认识著名国家、 国旗、了解各国语言、认识各国首都、最大城市等来复习梳理

9、相关已学单词句 型,并通过网络课件进一步了解风土人情,开拓国际视野,最后通过谈论某个 国家进行语言的综合运用。5 5、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1.1. 情境导入,话题感知。情境导入,话题感知。 首先,通过歌曲 Love Is Color-blind(爱无定界) ,营造了轻松和谐的 学习氛围,渗透热爱和平、爱无国界的大爱情感。 接着,利用概念图,给出五个信息,让学生猜这是哪个城市,从而唤醒旧 知、确定话题:谈论自己喜爱的国家和城市。 2.2. 知识梳理,话题探究。知识梳理,话题探究。 在这一环节,先是进行复习巩固,知识梳理。回顾国家、国籍、国旗和首 都及最大城市;接着通过网络课件搭建支架,进行话题探究

10、。 区分国家、国籍与国旗,分清首都和最大城市,是本课的难点,学生经常 混淆出错,教师可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和网络课室的优势来一一突破。 首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标注功能,在地图上圈出各个国家,直观清 晰的呈现,让学生更有效的借助地理位置记忆国家单词。 然后,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聚光灯,聚焦国旗,让学生更关注国旗特征, 不易混淆。 最后,交互式电子白板拉幕功能的使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区分各国首都和著名城市。知识梳理完毕,紧接着利用网络课件进行话题探究。点开闪烁的星星,学 生可以看到跟这个国家有关的概念图。概念图包含了国家、国旗、首都最大城 市等信息,并且提供了语

11、言支架。学生对照概念图,可以进行俩俩交际,谈论 自己喜爱的国家,为最后的综合语言运用做准备。 3.3. 拓展听读,丰富语料。拓展听读,丰富语料。 为了让学生能综合表达 My favourite country and city,光靠先前掌握 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宜利用网络优势,提供了丰富的视音频文本让学 生自主阅读。首先,上网自主观看介绍伦敦风土人情的视频,视频中介绍了英 国的茶文化、天气特征、百年伞店、有名的公园、广场等。然后,笔者提供了 9 篇文本,分别介绍了 9 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国家,自 主听读。4.4. 搭建支架,主题表达。搭建支架,主题表达。 为使学生更清

12、晰、更丰富地表达 My favourite country and city,教师第 4 页 共 7 页可利用 Mind Map 这个工具,首先向学生介绍自己最喜爱的国家和城市,形成清 晰概念图,以此搭建语言支架,帮助学生丰富语言输出,要求学生从国旗、首 都、语言、天气、旅游景点、特色交通工具、休闲娱乐等方面谈论自己喜爱的 国家或城市。5.5. 小组合作,分享评价。小组合作,分享评价。 小组合作交流,完成主题电子海报,并上传到 BBS,通过向老师、同学分享 自己最喜欢的国家和理由,互相给出自己的奖励贴纸,进行师生、生生评价, 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中提高自信,体验成功。(二)教学流程(二)教学流程情

13、境导入,话题感 知知识梳理,话题探 究丰富语料,话题拓 展小组合作,话题表 达任务驱动复习巩固拓展听读搭建支架BBS分享评价(3)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丰富且多样化的活动以及真实的任务,帮 助学生在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科思维、增强人文素养。具体经验可总 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1 整合教材,文本重构 笔者特别注重对小学阶段英语知识的分析、重组与创造,充分挖掘知识之间 的内在联系,将城市、国家和旅游三个主题内容自主编排整合,进行文本重构。2 巧设支架,发展思维 本课两处利用概念图,在话题探究和主题表达两个环节,帮助学生搭建清晰 的脚手架,发展探究思维,构建相关知识体系

14、,从而实现语言综合运用。 3 活用技术,提升能力 本课充分发挥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话题探究工具的作用,同时发挥信息技术 作为话题延伸工具的作用,突破综合复习的重难点,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 力。 4 突出人文,拓宽视野 通过拓展听读开阔视野,渗透多元文化,从而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在学歌曲热身发散思维第 5 页 共 7 页生介绍自己喜爱的国家和城市时,同时介绍喜欢它的原因。那么学生必须在阅 读时更关注其人文特征。 教学启示 这次课题研究也带来了不少教学启示: 在一节小学英语课堂中,不仅要生成语言知识和技能,还要生成语言情境, 生成思维能力,生成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首先,语境要清

15、晰。主题不等于话题。话题要贯穿始终,在课堂引入时 就要与学生共同确定本课话题,然后进行话题探究。 其次,语料要充分。学生只有在大量语言输入的前提下,才会有大量的 语言输出。提供丰富、多元的视音频文本的同时要优化阅读文本,阅读材料内 容要渗透人文素养,为促进教学目标达成服务。 再次,语言支架要丰富。搭建与本话题相关的思维导图,能有效帮助孩 子梳理知识、培养思维以及语言综合运用。 最后,教学目标与活动要保持一致性。教学活动切忌堆砌。首先明确本 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然后进行切片分析,将无用的活动删除或修改。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注重对学习过程中态度和动机的发展性评价,否则 只注重对结果的评价,就会

16、出现教学导向的片面性。小学外语教育的目标不仅 仅是发展语言能力,更要发展学习外语的积极态度和对异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小学英语教学的教学目标的确定应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语言知识和 语言技能目标。第二个层次:语言运用。第三个层次:文化价值。 要鼓励小学英语一线教师在专家引领之下参与的科研工作, 。更多地开展问 卷、案例研究,通过观察、笔记、比较、访谈等方式收集第一手数据。由经验 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Macaro, E.2003.Teaching and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A guide to recent and its application. London: Continuum.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人民出版社2011. 王斌华.校本课程论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王林.由关注技能到关注素养从 PIRLS 看学校中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