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30例临床应用探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111364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30例临床应用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30例临床应用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30例临床应用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30例临床应用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30例临床应用探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最常见的术式之一,子宫切除后常因阻断了来自子宫方面的卵巢血 液供应或保留的卵巢发生扭曲、粘连,使卵巢血供减少,导致卵巢功能减退。我院 2003 年 11 月2004 年 11 月行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三角切)30 例,克服了上述弊端,现报告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3 年 11 月2004 年 11 月有子宫次全切除指征的子宫肌瘤、子宫腺 肌病患者及功血患者 60 例,随机分成研究组 30 例,年龄 3046 岁,其中患各型子宫体部 肌瘤 26 例(占 86.7%) ,子宫腺肌病 3 例(占 10.0%) ,顽固性功血 1 例(占 3.3%) ,行三 角

2、切。对照组 30 例,年龄 3246 岁,其中患各型子宫体部肌瘤 25 例(占 83.3%) ,子宫 腺肌病 3 例(占 10.0%) ,顽固性功血 2 例(占 6.7%) ,行子宫次全切除术。两组均无生育 要求,所有病例术前常规做宫颈刮片细胞学分级,月经紊乱者行分段诊刮除外恶性疾病, B 超探测手术保留的子宫及双侧卵巢体积。1.2 手术方法 开腹后将子宫娩出盆腔,用止血带扎紧子宫峡部的子宫血管及两侧骨盆 漏斗韧带内卵巢血管,暂时阻断子宫及双附件血供。用电刀距两侧子宫角内侧 1cm 向子宫 峡部方向倒三角形切除子宫体中心部分。下界在子宫膀胱反折上方约 0.51cm,如病灶切 除不满意或子宫腺肌

3、病患者下界可适当向下延伸,保留的子宫两侧壁厚度约 12cm,出血 处钳夹或电凝止血。仔细检查两侧壁有病灶可以剔除。特别要注意切净子宫上段内膜。用 1 号可吸收线环形缝扎关闭下段子宫腔,如无内膜保留不必做此缝扎,继续用 1 号可吸收 线由三角切的下界开始,连续 U 字形对应贯穿缝合子宫创面,注意随时提紧缝线,在子宫 底部缝合结束打结,缝合后自然形成小子宫形状。松开并拿掉止血带,查无活动性出血, 如有出血予缝扎止血,常规关腹。1.3 术中、术后观察指标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下床活 动时间。1.4 术后随访 所有患者要求在术后 1 个月、3 个月、半年、1 年各随访 1 次

4、。随访内 容包括月经、性生活质量、更年期症状、B 超探查卵巢体积与术中保留卵巢体积比较。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t 检验及 2 检验。 2 结果2.1 术中、术后 5 项指标比较 两组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 1。表 1 两组 5 项指标比较 (略)2.2 两组术后临床表现随访比较 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见表 2。表 2 两组术后临床表现比较(略)2.3 激素变化 手术前后因我院条件限制未行性激素测 定,据鲁海燕等的研究测定表明:三角切组手术前后血清性激素含量差异无显著性,次全切组手术前后血清性激素含量差 异有显著性,术后 FSH 明显增高,E 2 降低(P0

5、.05) ,部分患者 FSH、E 2 达绝经水平 1 。3 讨论 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是周基杰教授首创的一种旨在保留子宫切除后残留卵巢的正常血 液供应,延缓卵巢功能提早衰退的新的手术方式。本术式不切断子宫周围的血管和韧带, 保留的子宫两壁浆肌层对应缝合后,有完整的子宫角及正常的卵巢血供,所以卵巢功能不 受影响。若保留子宫腔下段内膜,术后可有少许月经,年轻妇女保持了正常的生殖内分泌 功能,去除了疾病又能满足患者保留子宫的要求。而传统的子宫全切或次全切术,手术须 断扎卵巢固有韧带及子宫动脉。虽切除了病灶,但因断扎了来自子宫动脉的血供及切除了 子宫角附近的血管吻合网,影响了卵巢正常的血液循环,使保留的

6、卵巢血供减少 50%,导 致卵巢萎缩及功能衰退 2 。子宫体三角形切除后,子宫形成两个剖面,子宫壁间及内膜的病变一目了然,可以彻 底地切除病灶,克服了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易复发的缺点,由于创面整齐,缝合也比较容 易,创面对应缝合后形成新的小子宫,保留了原有子宫的形态,盆腔正常的解剖关系没有 破坏,手术操作简单,创伤相对减少,不存在泌尿道损伤的危险性。减轻了因子宫全切造 成的盆腔神经损伤。由于手术创面小,盆腔感染和粘连机会大为减少,术后腹痛发生率也 明显降低 3 。本术式适合子宫体各种良性病变且无生育要求的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 顽固性功血的患者。对顽固性功血患者采取此术式,切净子宫内膜,既治愈了

7、疾病又不影 响卵巢功能。对子宫腺肌病患者采取此术式,术后腹痛减轻或缓解,与传统的假绝经治疗 一致,又不影响卵巢功能。但由于保留了子宫两侧壁,所以手术适应证也受到一定限制, 如子宫大于妊娠 16 周或子宫腺肌病病灶弥漫整个子宫肌层时,手术操作困难,应酌情更改 手术方式。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术式设计科学合理,操作简单,手术安全,与传统的子宫 切除术比较,不增加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根据 Siddle 等的研究,证明子宫切除后,卵巢衰 竭年龄比自然绝经提早 4 年,而且 34%妇女在术后 2 年内出现更年期症状 4 。因此, 对子宫良性疾病患者采用三角切,可以避免卵巢功能提早衰退。本术式具有操作简单,易于

8、掌握,安全性好,对卵巢功能影响较小等优点,可以作为 子宫良性病变一种新的术式选择,易于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陈春林, 张随学. 在体女性盆腔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构建方法及意义J. 中 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http:/ 2 徐玉静,欧阳振波,刘萍,陈春林. 磁共振成像在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1(04) 3 方驰华,苏仲和. 数字医学技术在胰腺肿瘤诊断和可切除性评估中的研究J. 实用 医学杂志. http:/ 2010(10) 4 欧阳振波,刘萍,余艳红. 女性骨盆研究进展及意义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http:/ 5

9、刘萍,余艳红,陈春林,欧阳振波,宋小磊,王宏琢,昌仁民,王建平. CT 扫描计算机三维 重建女性骨盆的研究方法和应用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0(01) 6 欧阳振波,张随学,刘萍,陈春林,唐雷,李泽宇,黄睿,钟光明,梁波,全显跃,刘畅,钟世镇. 宫颈癌子宫动脉血管网模型的构建及其三维可视化研究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9(06) 7 吴龙,周义军,高劲松,孙建永,李玉飞,马俊,金科. 女性盆腔的 MRI 三维重建J. 第四 军医大学学报. http:/ 2009(12) 8 张绍祥. 数字化人体与数字医学的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http:/ 9 高成

10、杰, 张随学,裴强,徐达传. 成人盆腔血管多层螺旋 CT 三维重建初步研究J. 中 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6(01) 10 单锦露,张绍祥,刘正津,谭立文,林支付,唐泽圣. 中国数字化可视人女性盆腔的计算 机三维重建J. 解剖学杂志. 2005(03) 11 续靖宁,邓晓红.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测定的临床意义J. 右江医学. 2009(02) 12 刘增佑,朱艳宾,王淼,崔艳双, 张随学,胡群英.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妊娠期高 血压疾病相关性的初步探讨J. 中国妇幼保健. 2010(31) 13 佟艳,张晶,钱荣华,李蕊. 血清钙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分析J. 河北医

11、药. http:/www.xtd- 14 林丽珍,杨茵.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预测研究进展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11) 15 狄海红.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对胎儿的影响J. 临床医学. 2011(09) 16 张随学,杨彦,杨伟文.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 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作用J. 中国妇幼保健. http:/ 2007(09) 17 马丽,叶新红,张文静. 311 例妊娠期高血压临床分析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04) 18 冯妍,刘蒙娜,赵兰娣. 褪黑素受体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 医学信息 (上旬刊). 2011(08) 19 易媛媛,其木格, 张随学. 182 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分析J. 内蒙古医学杂 志. 2009(02) 20 杨宏兰. 非洲妇产科的特点和临床工作体会J. 现代妇产科进展. 1998(04)6佚名.张荣 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 30 例临床应用探讨.中国医学期刊学会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