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彩色的计算及色度图 1.配色实验 由三基色原理可知,三种基色按不同比例混合,可得到不同 的颜色反之,若给定一种彩色(颜色) ,又怎样知道混合出这18 种彩色所需要的三基色呢?最基本的方法是通过配色实验来确 定配色实验如图 1-30 所示: 图 1-30 配色实验 有两块互成直角放置的白板,它们对任何波长的光几乎全部 反射,并将观察者的视场分为两部分将待配的彩色光(已知) 投射到屏幕的一边,而将三基色光投射到另一边,分别调节三个 基色光的强度, 直到混合后产生的彩色与待配的已知彩色的色度 和亮度在人眼的视觉效果上完全一致为止 这时从光通量调节器 的刻度上可直接读出各个基色的数量,这就是配色实验 由配色实验可知,为配出 E 白标准光,三基色光通量的比例 为: ∣FR∣∶∣ FG∣∶∣FB∣=1∶4.5907∶0.0601 式中 F 表示彩色光的光通量( 具有一定亮度和色度的彩色光 的光通量) 若让红基色光的光通量为 1 光瓦, 要配出 E 白, 则需要 4.5907 光瓦的绿光和 0.0601 光瓦的蓝光,这时配得的 E 白光通量为:19 ∣FE 白∣=1+4.5907+0.0601=5.6508 光瓦 由于三基色的光通量不相等,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国际上规 定: 波长 700nm 光通量为 1 光瓦的红光作为一个红基色单位,用 [R]表示; 波长 541.6nm 光通量为 4.5907 光瓦的绿光作为一个绿基色单 位,用[G]表示; 波长 435.8nm 光通量为 0.0601 光瓦的蓝光作为一个蓝基色单 位,用[B]表示。
于是 E 白光的配色方程便为: FE 白=1[R]+1[G]+1[B] 今后我们仍然说“等量的三基色可以配成白色” ,不过,是指 一份[R]、一份[G]与一份[B]配出 E 白色 大量的实验证明,任意一种待配的彩色光 F,其光通量总是等 于三基色各分量的光通量的代数和;其色彩(即颜色)仍取决于 三基色分量的比值因此,任意一种彩色光的配色方程可写为: F=R[R]+G[G]+B[B] (1-18) 式中:[R]、[G]、[B]称为三基色的单位量,三基色的单位量 只代表红、绿、蓝三种光,并不具备有数量和量纲的含义 R、G、B 称为三基色系数,其大小可通过配色实验求得R 、G 、 B 的比例决定了所配彩色光的色调,R 、G 、B 的大小决定了所配20 彩色光的光通量(即亮度)大小 R[R]、G[G]、B[B]称为物理三基色的三色分量 在配色实验中发现,如果要配出高饱和度的单色光中,需将 某一基色光放到待配的已知彩色光一边, 并用其余两种基色去配 色才能获得例如,要配出高饱和度的黄单色光时,要把少量的 蓝基色光加到待配的黄单色光一侧,另一侧用红与绿基色相混 合,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这种情况可用数学公式表示如下: F+ B[B]= R[R]+G[G] 或 F= R[R]+G[G]-B[B] 式中“-”表示蓝基色光加到待配光的一侧。
例 1: 设 R=G=1 、 B=0 并代入(1-18)式得:F=1[R]+1[G] 这就表示该彩色光呈现黄色因为等量的 R 和等量的 G 正好 配出黄光 该光的光通量(即亮度)为: F=1×1+1×4.5907+0=5.5907(光瓦) 例 2: 设 R=B=1 G=2 代入(1-18)式得: F=1[R]+2[G]+1[B] =1[R]+1[G]+1[B]+1[G] 该彩色光为 E 白与绿色之和,呈现淡绿色 ( ∵R=B=G=1 为白色,还余 G=1 ∴为绿色)21 该光的光通量为:F=1×1+2×4.5907+1×0.0601 =10.2415(光瓦) 又因为亮度是正比于光通量的,所以可以说所配的彩色光的 亮度等于各混色分量亮度之代数和 2.RGB 计色制及色度图 RGB 计色制是应用物理三基色系数 RGB 和规定的三基色单位 量[G][B][G]建立的一套计色系统,用它可以对一切颜色进行计 算也就是说,对一切彩色量 F,可以用三基色系数 R、 G、B 来 表示 (1)RGB 计色制中的色系数 前面介绍的配色方程并不直观,不能迅速判断出所选定的三 基色所配得的彩色范围,为此需要进一步讨论。
在许多情况下,色度学中只需考虑混配颜色 F 的色度参量, 而不必考虑 F 的光通量 (即亮度信息) , 这样, 对配色方程 (1-18) 中的三色系数 R、G、B 仅讨论它们的比例关系就可以了,不必顾 及它们的绝对值(即不需计算 F 的光通量) 为此,可令三色系 数之和为 m,即 m=R+G+B 并令 r=R/m g=G/m b=B/m 式中:m 称为色模,它代表某彩色光 F 所含的三色系数总和 r、g、b 称为相对色系数,于是得到: r+g+b=R+G+B/m=1 (2)RGB 色度图 ∵ r+g+b=122 ∴ 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量,第三个量就可由上式求得因 此,只要选两个相对色系数,就可用二维平面坐标表示各种彩色 光的色度RGB 色度图就是用 r-g 直角坐标表示各种彩色光的平 面图,如图 1-31 所示 由图可知: ① 这是一条舌形曲线,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代表着某一波长 的谱色光的色调,其饱和度为 100% ② 舌形曲线与横轴所包围的面积内任意一点均代表某一混 和光的色调 ③ 物理三基色单位[R]、[G]、[B] 位于舌形曲线上,由这三 点组成的三角形代表了物理三基色所混合出的所有彩色。
该三角形的重心表示 E 白(g=r=b=1/3) ,此点饱和度为零 然而实际的配色实验表明,对于某些饱和度的光,如纯绿蓝 的谱色光(即图中处在第二像线的部份) ,不论用怎样的 g、r、 b 比例配色,均无法用三基色相加混合配出要配出则必须把一 个或两个基色光移到待配色一边, 才能使白屏幕两边具有同一色 感所以我们把移动的那个基色光看作“负”的基色光,或者说 具有负的色系数很显然,具有这些性质的彩色光的色坐标(即 相对色系数)在彩色三角形之外 该色度图优点是直观,很容易辨别色调和饱和度其缺点是 不能直接表示亮度的大小(需用公式求) ,且有一部分处于第二 像线,说明 g、r、b 至少有一个负值给计算带来不便23 图 1-31 RGB 色度图 3.x、y、z 计色制及色度图 (1)配色方程 为克服 RGB 计色制的缺点,国际照明委员会又规定了另外一 种计色制,即 x、y、z 计色制,也叫标准计色制 x、y、z 计色制是在 RGB 计色制的基础上经坐标转换而建立进 来的该计色制是也选用了三个基色单位[X]、[Y] 、[Z] ,称为 计算三基色单位量(简称三基色量) 因其并不代表实际颜色, 而是为计算设想的虚三基色,也称标准三基色。
选取计算三基色后,任意彩色光 F 的配色方程为: F=X[X]+Y[Y]+Z[Z]24 (1-19) 类似 x、y、z 称为计算三基色的三色系数 [X]、[Y]、[Z]称为计算三基色的单位量 X[X]、Y[Y]、Z[Z]称为计算三基色的三色分量 由于[X]、[Y]、[Z]是虚三基色,故 x、y、z 不能用实验(物 理)的方法求得为了知道 x、y、z 的值,就得求出 x、y、z 与 R、G、B 的关系 在选取三基色单位[X] 、[Y] 、 [Z]时作了如下规定: ① 用 F=X[X]+Y[Y]+Z[Z]表示实际任意彩色时,三色系数 x、 y、z 均为正,这样确保色度图处在第一象限 ② 合成光的色度仍由 x、y、z 的比例决定,合成光的亮度仅 由 Y[Y]决定,X[X] 、Z[Z]不构成合成光的亮度,并规定 1[Y]的 光通量为 1 光瓦,1IW=680 流明 ③ 当 X=Y=Z 时,仍合成等能白光 E 白 (2)X、Y、Z 与 R、G、B 的关系 据以上规定,可求出两种计色制三基色单位及三基色系数之 间的对应关系: [X]=0.4185[R]+0.0912[G]+0.0009[B] [Y]=-0.1587[R]+0.2524[G]-0.0025[B] (1-20) [Z]=-0.0828[R]+0.0157[G]+0.1786[B]25 x=2.7689R+1.7518G+1.1300B y=1.0000R+4.5907G+0.0601B (1-21) z=0.0000R+0.0565G+5.5943B 通过式 1-20 、1-21 可知: 对于某一实际彩色光,可通过配色实验确定物理三基色系数 R、G、B 的值,然后计算出 X、Y、Z 之值。
这样该彩色光的亮度 Y 和色度 F(X、Y、Z 的比例)均为已知 (3)相对色系数 与 RGB 计色制相同,这里也引入相对色系数 x、y、z,并令: x+y+z=m 则 x=X/m y=Y/m z=Z/m ∴ x+y+z=(x+y+z)/m = m/m=1 式中:m 称为 XYZ 坐标的色模,它代表某彩色光所含标准三基 色单位的总量 (4)XYZ 色度图 因为 x+y+z=1, x、y、z 中只有两上独立量,故可用 x—y 平面表示 XYZ 色度图 如图 1-32 所示 (5)XYZ 色度图的意义(特点) ① 舌形曲线全部位于第一象限,所有的单色光位于舌形曲线 上,其饱和度为 100%自然界中各种实际彩色位于舌形曲线内,26 其彩色的色度都可由舌形曲线内一组(x、y)坐标值确定同时, Y 还代表了该彩色的相对亮度 Y 越大,亮度越亮 ② 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就是 XYZ 计色制的三个基色单位 [X]、[Y]、[Z]的坐标位置,即: [X]点坐标:X=1 Y=0 Z=0,代表超饱和度的红色因为超 过 100%,所以为虚假色[Y]点坐标:X=0 Y=1 Z=0 代表 超饱和度的绿色。
[Z]点坐标: X=0 Y=0 Z=1 代表超饱和度的蓝色 ③ [X]、 [Y]、[Z]三角形的重心 E 点的坐标为: X=1/3 Y=1/3 Z=1/3,该点代表了等能白光 E 白 ④ 物理三基色[R]、[G]、[B] 位于舌形曲线上,700nm、 546.1nm、435.8nm 处,由这三点构成的三角形,代表了物理三 基色所能混配出的所有彩色位于这个三角形之外的彩色,在配 色实验时, 必须将三基色光源中的一种或两种移到待配色一边时 才能配得27 图 1-32 XYZ 色度图 4、显像三基色的选取与亮度方程 (1)显像三基色的选取 重现景物的色彩,通常是依靠彩色显像管屏幕上的红、绿、蓝 三种荧光粉在电子束轰击下发出各自的基色光, 并混合成彩色图 像的 我们把这三种基色称为显像三基色, 它不同于物理三基色 不同的荧光粉物质所呈现的色度、亮度各不相同,但均可在色度 图上找出其准确的坐标位置因此,对荧光粉的选取应考虑两个 方面:① 选取的显像三基色应尽可能混配出更多的色彩,即由显 像三基色构成的三角形面积要尽可能大由[R]、[G]、[B]构成28 的三角形面积较大,但现代荧光粉达不到这一点。
② 考虑到人眼的视觉特性,要求显像三基色要有足够的亮 度,即荧光的效率要高从亮度看,λ=700nm 和 λ=435.8nm, 其亮度较小,所以折衷考虑,NTSC 和 PAL 制显像三基色的选取 如下表 下表给出了两种制式的彩色电视机所选显像三基色在色度图 上的位置: 制式 NTSC PAL 符号 [Re]1 [GE]1 [Be]1 [Re]2 [GE]2 [Be]2 X 0.67 0.21 0.14 0.64 0.29 0.15 Y 0.33 0.71 0.08 0.33 0.60 0.06 坐标 z 0 0.08 0.78 0.03 0.11 0.79 (2)亮度方程 由显像三基色所形成的计色制称为 Re、Ge、Be 计色制由显 像三基色写出任意彩色光的配色方程为: F=Re[Re]+Ge[Ge]+Be[Be] 式中: Re、 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