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试大纲 淮北师范大学32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090592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考试大纲 淮北师范大学3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心理学考试大纲 淮北师范大学3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心理学考试大纲 淮北师范大学32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心理学考试大纲 淮北师范大学32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心理学考试大纲 淮北师范大学32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考试大纲 淮北师范大学3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考试大纲 淮北师范大学32(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心理学公共心理学教学与考试大纲教学与考试大纲公共心理学公共心理学课程组编写课程组编写课程编号:课程编号: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程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程适应专业:师范类各专业适应专业:师范类各专业课程总学时:课程总学时:5454 学时学时 学分:学分:3 3 学分学分一、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心理学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的公共必修课,也称为公共心理学课程。它是培养合格教师、突出教师教育特色的标志性课程,也是学生学习教育学、学科教学及教材教法、教育实习等系列课程的基础性课程,承担着培养职前教师的心理学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任。根据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突出教育性、师范性和创新性,并结合非心理学

2、专业学生特点,以“学以致用”为基本原则,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培养高素质的师范型人才。课程目的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能比较深入了解心理学各种理论,在此基础上,掌握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等学科的知识;二是初步提高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教师这一职业的深厚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具有运用心理学原理来分析和解决自己、他人和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促进学生自身心理发展,增强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公共心理学主要通过将传统的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心理实验、心理测量、案例分析、教学观摩、研

3、究指导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并辅之以网络教学,力求加强师生互动,促进教学相长。二、课程主要内容二、课程主要内容三、教材:姚本先主编,心理学(修订版)三、教材:姚本先主编,心理学(修订版)四、主要参考文献四、主要参考文献1孟昭兰.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3燕国材.中国心理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4车文博.西方心理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5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6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7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8熊川武.管理心理学.广东高教出版社9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师大出版社10莫顿亨特.李斯译.心理学的故事

4、.海南出版社11格里格津巴多.王垒,王甦等译.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12张述祖、沈德立.基础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五、考核方式五、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平时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的 30%,其中包括平时学习表现、作业成绩、实验成绩等;期末考试章章 次次名称名称教学时数教学时数第一章绪论4第二章认知理论14第三章人格理论4第四章行为动力理论6第五章智能理论5第六章知识和技能的学习4第七章青少年品德发展与教育4第八章学校群体心理4第九章心理健康教育5第十章教师与课堂管理心理4合 计54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的 70%,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评定,考试时间 100 分钟

5、。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4 学时)学时)教学目标: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简史进行介绍,形成科学的心理观,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 心理学的基本内容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心理学的性质和任务三、心理学发展历史第二节 科学的心理观一、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二、心理是脑的机能三、心理受客观现实制约四、心理具有主观性五、心理是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的第三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二、心理学的研究类型三、心理研究的主要方法作业和思考题:作业和思考题: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方面?其研究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方面?其研究的基本任务是

6、什么?2、怎样理解人的心理实质?、怎样理解人的心理实质?3、简述科学心理学诞生后不同的理论流派的基本观点。、简述科学心理学诞生后不同的理论流派的基本观点。4、试析心理学研究中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各有哪些优缺点。、试析心理学研究中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各有哪些优缺点。第二章第二章 现代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现代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认知理论(认知理论(14 学时)学时)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认知、认知心理学的含义以及认知心理学的兴起背景;使学生掌握认知理论中涉及到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注意、感觉、知觉、表象、想象、记忆、思维、问题解决等;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认知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第一节 认知理

7、论一、认知的含义二、认知心理学 三、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的兴起第二节 注意一、注意的概念二、注意的功能三、注意的种类四、注意的品质 五、注意规律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一、感觉二、知觉三、知觉的基本特征三、错觉第四节 表象和想象一、表象和想象的概念二、表象和想象的特征三、表象和想象的种类 四、想象活动中的认知加工 第五节 记忆一、记忆的概念 二、记忆的种类 三、记忆的信息加工系统 四、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五、记忆保持的条件与方法六、影响遗忘的因素第六节 思维一、思维的概念二、思维的特征三、思维的分类 四、思维的认知加工方式五、问题解决作业和思考题:作业和思考题:1、解释下列概念:注意、

8、感觉、知觉、记忆、想象、表象、思维、问题、解释下列概念: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想象、表象、思维、问题解决。解决。2、注意的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注意的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3、如何利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如何利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4、感觉现象一般有哪些?对每一种感觉现象进行举例说明。、感觉现象一般有哪些?对每一种感觉现象进行举例说明。5、感觉与知觉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知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感觉与知觉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知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6、表象和想象的特征有哪些?想象是如何分类的?想象有哪些功能?、表象和想象的特征有哪些?想象是如何分类的?想象有哪些功能?7、试述记忆的三级加

9、工模型,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征?、试述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征?8、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有哪些?9、记忆保持的方法和条件有哪些?如何促进记忆的保持?、记忆保持的方法和条件有哪些?如何促进记忆的保持?10、影响遗忘的因素有哪些?、影响遗忘的因素有哪些?11、什么叫问题解决?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什么叫问题解决?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第三章第三章 现代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现代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人格理论(人格理论(4 学时)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格的概念、基本特征及人格的理论学说;掌握气质、性格的概念,

10、了解气质的学说,气质与性格的关系,气质与因材施教以及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了解有关气质类型的学说,性格的类型以及性格的结构和特征。第一节 人格概述一、人格理论概述二、西方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理论第二节 气质一、气质的概念二、气质的学说 第三节 性格一、性格的概念二、气质和性格的关系三、性格类型四、性格的形成与发展作业和思考题:作业和思考题:1、解释下列名词:人格、气质、性格、解释下列名词:人格、气质、性格2、人格的基本特征有哪些?、人格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论述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论述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4、如何针对气质的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如何针对气质的差异实施因材施教。5、简答:良好的性格对学

11、习具有哪些功能?、简答:良好的性格对学习具有哪些功能?6、简答:性格与气质的联系。、简答:性格与气质的联系。7、 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第四章第四章 现代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现代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行为动力理论(行为动力理论(6 学时)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需要、动机、情绪、情感、意志的概念,掌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动机的种类、动机的相互作用,动机的激发与培养,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情绪、情感的种类,意志的品质等。另外,需要学生了解需要的种类,动机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动机的理论,情绪的表现形式以及意志的结构与过程等。第一节 需要

12、一、需要的概念 二、需要的种类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第二节 动机一、动机概述二、动机的理论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第三节 情绪和情感一、情绪和情感概述二、情绪的表现形式:表情三、情绪与情感的分类四、学生的情感教育第四节 意志一、意志的含义二、意志的过程与结构三、意志的品质作业和思考题:作业和思考题:1、解释下列名词:需要、动机、情绪、意志、双趋冲突、双避冲突和趋、解释下列名词:需要、动机、情绪、意志、双趋冲突、双避冲突和趋避冲突。避冲突。2、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3、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4、简答: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13、。、简答: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5、简答:意志行动的特征有哪些?、简答:意志行动的特征有哪些?6、简答:意志的品质有哪些?、简答:意志的品质有哪些?第五章第五章 智能理论(智能理论(5 学时)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能力和智力的基本概念;掌握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及影响因素;了解智力的相关理论。第一节 能力一、能力的概述二、能力与知识的关系三、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四、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第二节 智力一、智力理论二、智力的测量第三节 智能的培养一、学生智力的开发二、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作业和思考题:作业和思考题:1、什么是能力?能力有哪些种类?、什么是能力?能力有哪些种类?2、请简述能力与知识的

14、区别与联系。、请简述能力与知识的区别与联系。3、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4、简述几种重要的智力理论。、简述几种重要的智力理论。5、有哪些因素影响智力发展?如何培养学生的智能?、有哪些因素影响智力发展?如何培养学生的智能?第六章第六章 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学习(4 学时)学时)教学目标:了解知识的内涵及其学习的过程,以及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学习的规律。第一节 知识的学习一、知识的概述 二、知识掌握的阶段分析三、影响知识掌握的因素四、促进知识掌握的教学方法第二节 技能的学习一、技能的概述 二、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分析 三、影响技能形成的因素作业和

15、思考题:作业和思考题:1什么是知识?影响知识学习的心理因素有哪些?什么是知识?影响知识学习的心理因素有哪些?2请以概念学习为例,说明促进知识掌握的教学方法有哪些。请以概念学习为例,说明促进知识掌握的教学方法有哪些。3结合技能的定义谈谈你对技能的理解。结合技能的定义谈谈你对技能的理解。4如何有效形成动作技能。如何有效形成动作技能。第七章第七章 青少年品德发展与教育青少年品德发展与教育(4 4 学时)学时)教学目标:了解品德与道德的关系、品德的心理结构;理解品德的含义和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掌握培养良好品德和矫正不良品德的原则和方法。第一节 品德概述一、品德二、品德的心理结构第二节 品德的发展一、国

16、外关于品德发展的理论二、国内关于品德发展的研究三、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第三节 青少年学生品德的培养一、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二、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三、加强学生道德意志的锻炼四、注重学生的道德行为训练第四节 学生不良品德的转化与矫正一、学生不良品德的概念二、品行常见品行不良的表现三、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分析四、学生不良品德的转化与矫正作业和思考题:作业和思考题:1.1.什么是品德?试述品德的基本心理结构及其相互关系。什么是品德?试述品德的基本心理结构及其相互关系。2.2.结合影响青少年品德发展的因素,谈谈如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以促进结合影响青少年品德发展的因素,谈谈如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以促进他们的品德健康发展。他们的品德健康发展。3.3.谈谈如何充分利用各方面积极因素培养青少年学生的良好品德。谈谈如何充分利用各方面积极因素培养青少年学生的良好品德。4.4.不良品德的转化要经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应注意哪些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