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赏析解析资料_(部分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4082204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诗歌赏析解析资料_(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诗歌赏析解析资料_(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诗歌赏析解析资料_(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诗歌赏析解析资料_(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诗歌赏析解析资料_(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诗歌赏析解析资料_(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歌赏析解析资料_(部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 年高考诗歌赏析解析资料年高考诗歌赏析解析资料 (部分部分) 一、全国卷一、全国卷 1 诗歌赏析:诗歌赏析: 黄州濒临大江,赤鼻矶的石壁直插入江,地势险要,人们传说这儿就是三国时瑜打败 曹操大军的赤壁古战场(真正的赤壁位于湖北蒲圻) ,苏轼于此处曾有“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绝唱。潘大临曾伴随苏轼在此浏览,说不定还亲耳聆听过东坡的豪 放歌声。如今他独自来到这古代英雄驰骋争雄的地方,不禁浮想联翩。西山重岭叠嶂,连绵不 绝,定有猛虎藏于其间。赤壁下临不测深渊,那直插江中的嶙峋巨石,正是龙宫的天然屏 障。这虎踞龙盘的形胜处所,是三国鼎立时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的英雄叱咤风云,建

2、立 了盖世功业,就象这滚滚东去的万叠波浪一样流之无穷。诗人从思古的幽情中省悟过来, 把目光重新投向眼前的实景:俯视沙滩,觉得一片明亮,那是因为许多白鹭本栖息在那里。 仰望天空,天空是如此的开阔,以至高飞云端的鸿雁似乎不是在向前移动。俱往矣,群雄 争渡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现在最羡慕的是江上的垂钓者,钓罢驾着一叶轻舟在烟 雨中归去,悠闲地听着雨打船篷的声音。 潘大临是属江西诗派,他的作品原有柯山集二卷,已佚。现在尚存的作品只有二 十多首诗和那句脍炙人口的“满城风雨近重阳” 。当时人们对他的诗歌评价甚高,黄庭坚称 他“早得诗律于东坡,盖天下奇才也” (书倦殻轩诗后 ,后来陆游也说他“诗妙绝世”

3、 ( 跋潘邠分老帖 。从上面所举的两首诗来看,他的确是出手不凡,本诗在思想内容方 面比较充实。缅怀古时的英雄而结以归隐之志。具有较深的情感内蕴虽说叹是地思引,情 调比较低沉,但这是诗人无可奈何的处境中,所发出的不平之声。只要看“形胜三分国, 波流万世功”这样的诗句便可体会到。诗人对于历史上建立的丰功伟绩的人物是多么景仰, 他何尝不希望能有一番作为?可是由于时代和社会的限制,他只能终老于江湖之上。尽管 诗人故作平淡之语。 本诗的三个特别地方。一是意境阔大,笔力雄健;二,结构严谨,对仗精工;诗句凝炼。二、全国卷二、全国卷 2: 【赏析】宋代李弥逊春日即事 ,表达了在春日里心情也不好的郁闷之情。 李

4、弥逊字似之,吴县(属江苏)人。宋徽宗大观初登进士第。南渡后,以争和议忤秦桧, 乞归田。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是写景,即使是春景也并非生机勃勃,而是残花败景。 “车坐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是叙事兼抒情,着力写门前冷落。本诗主要是借诗 人自身处境的描写来抒情(或“李诗主要是用反衬的手法来抒情”)。通过“车尘不到”深 受冷落的处境和“自掩门”的动作(或“通过宿鸟声反衬张罗地的冷寂”),抒发 了主人公失意、不平之情(表现了主人公傲岸的性格,对世态炎凉的不屑之意)。三、北京卷三、北京卷 【赏析】顾炎武() ,字宁人,初名绛,曾自署蒋山庸。昆山(今 属江苏省)亭林镇人。早年参加过“复社

5、“反宦官权贵的斗争,清兵南下时,又参加昆山、 嘉定一带人民抗清起义,失败后曾游历山东、河北、山西诸省关塞,考察山川形势,以为 恢复故国的准备,晚年定居华阳,卒于曲沃。 这是一首酬答诗,但与一般应酬之作不同。它在抒写离情别愫之中,又交织着对国家 兴亡的深沉感慨,而这两种情感却是如此有机地熔铸在一起,整首诗苍凉沉郁,情切意深, 表达了作者对清朝统治者的不满,颇能打动读者的心弦。四、上海卷四、上海卷【注释】 寒食:节令名,在农历清明前一日或二日。 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 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 “客思”二句是说客思如春风里的柳条之多。客思:他乡之思。思:思绪,心事。 冶城:太

6、平寰宇记载,江南东道升州土元县,古冶城在今县四五里;本吴铸冶之地, 因以为名。故址在今南京市朝天宫附近。 巾:头巾。雪:白发。 朱:红色,常形容青春的容颜。 轩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车服,因以指代官位爵禄。 老:终老。渔樵:渔人和樵夫,指代隐逸生活。 【赏析】王安石之父(名益,字损之)曾为江宁通判.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卒于官,葬于江 宁牛首山(今江宁县南).皇四年壬辰(1052)王安石自舒州通判任上回江宁祭扫父亲墓时写 下此诗.诗人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自己省墓时沉痛的心情以及变法尚 未能推行而意欲归隐的愿望.语言清新峻拔,感人至深. 王安石虽然是大有作为之人,但他同 样有

7、山林之思,并非一味追求进取。 王安石早年入仕,主要是为了养家孝亲,并非乐意官场,汲汲富贵。由于家中无田园 以托一日之命,一家上下几十口人赖其官禄,他根本就没有条件依照自己的意志生 活。在 他早年的诗歌中,就表达了“收功无路去无田”的无奈,既然“人间未有归耕处” ,他只得 “窃食穷城” 、任职地方,但这并非他的本愿,在壬辰寒食一诗中就表达了他的感慨。 这一年即皇佑四年(1052) , 王安石只有三十二岁,他回江宁为父亲和长兄王安仁扫 墓,不觉悲思万缕,泪若江潮,白发先出,朱颜早凋,因而发出了轩冕不足乐、终欲老渔 樵的感慨。大概是从父兄虽然学问卓越、志节高尚,却穷老仕途、英年早逝的惨淡经历受 到触

8、动,引发了他潜藏于心中的归老田园、渔樵为生的意愿。然而他也只能借诗抒怀,不 能付诸实际。五、天津卷五、天津卷 【赏析】 首联,引庾信拟咏怀诗 。 首联是他独自隐居山中时的心态写照。顾安唐律销夏 录谓“此诗首句既有掩柴扉三字,而下面七句皆是门外情景,如何说得去?不知古 人用法最严,用意最活,如掩柴扉下紧接以苍茫对落晖句,便知掩柴扉三字 是虚句,不是实句也。 ”何必强作“虚”解,作“实”解亦通。人在门外亦可掩扉也,当是 室内 寂莫,故出门掩扉,环视山居外景以解闷,正切诗题“即事”者,咏眼前景物也。倘 闭关室中,有何事可即!山居所见,皆幽寂澄淡之景,即之使人悠悠然,陶陶然,无复寂 莫之感。 颔联,对

9、比。夕照满山,鸟鹊还巢,行人归宅,柴扉紧掩,诗人以最传神的字眼来表 现景物给他的最突出的印象和感受,以突出景象的自然生态和任其消歇的流变特征,构成 禅趣颇 深的整体暗示,光色彩象的转瞬即逝的恍惚,归人却在若即若离恍有恍无之间。从 文艺美学角度看,生态活泼,情趣盎溢,弥满诗画气息的宁静生活极富运动感极富 生命力 的美。 颈联,引庾信入彭城馆 。故衣指莲花败叶。颈联用“绿竹”对“红莲” 、 “新粉”对 “故衣” ,光影流转里体现出摩诘对隐逸生活的喜爱。王维天性擅画,精通画理,且移植画 艺以丰富和提高诗歌的表现力。此句即为力证。 尾联, “烟火”一作“灯火” 。尾联末字落在一个“归”上,暗合其归隐之

10、意,隐隐有 陶潜之情。 在王维的田园诗中,尽管周围是热闹活泼,生生不息,充满了活力的大自然,但诗人 的心却是孤寂的。大自然的万物都是热闹鲜活的,嫩竹、红莲,唯有诗人的心是寂寞孤独的。这样的心态,促使王维潜心地去发现去欣赏田园。六、辽宁卷六、辽宁卷 这是作者傍晚登浔阳城楼的写景即兴之作。浔阳江,即长江流经江西九江的那段。作 者把江水、青山、江帆、山泉、晚云、新月、鸿雁七种景物,用生动、贴切的比喻,描写 七个风景镜头,千姿百态,各放异彩,又组成了一幅秀美河山的秋光图。 开篇伊始,气势不凡:纵目远眺万里长江,一条白色如练;放眼遥望淮上远山,无数 清色似染。作者从大处着眼,从远处落笔,勾画山水全貌,雄

11、伟壮丽。这两句写的是远景。 三、四两句移近了视界。江上轻帆数片,乘风顺流,疾飞如箭;江岸的近山崖壁上瀑泉直 泻而下,奔如流电。这两句以工整的对偶叙出,带着分明的动感,说明这是一组近景。一、 二句是静态画面,三、四句是动态镜头,动静变换,错落有致。 五、六句写天空浮云和月亮的变化,构成整个画面的背景。傍晚,天空的云气慢慢变 成露气,笼罩在江面上空,初月冉冉升起,就像一把半圆形的团扇。一个“学”字,使月 亮变得富有人情,顿觉摇曳生姿。和前四句相比,这两句笔势由急渐缓,由刚转柔,显示 出一种朦胧和凄迷的意境。最后一句写北塞鸿雁南归,成一字形掠过烟波浩渺的江天。不 仅点明秋季时令,而且又为这无声诗的画

12、面上留下了“阵雁惊寒”的音响,令人产生无穷 的遐想。 全篇七句四十五字,却尺幅万里。分则一句一景,宛如七幅山水屏画,七个风景镜头, 千姿百态,各放异彩;合则构成浔阳江山的立体面,好似一部名胜风景影片。七、山东卷七、山东卷 【赏析】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秦观应礼部试,落第罢归。赋画堂春 。这首词 就是写他落第后的不快心情。应是一首伤春之作。词的上片写春归景物。先写飘零凋落的花瓣已经铺满了园间小路,池水上涨已与岸齐 平了,时间分明已进入残节令了,天气乍晴乍雨,晴郎的天空,突然会下起小雨,说晴不 晴,说阴不阴,小雨似在逗弄晴天一样。观看杏园已失去了“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动人景 色,它像一个青春

13、逝去的女子,容颜显得憔悴而没有光泽了。再听枝头杜鹃鸟儿,传来声 声“不如归去” ,泣血啼唤,多么令人伤感。杜牧诗有:“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 人” ,这句可能化用小杜诗意。片末,总括一句 “无奈春归” ,其无可奈何之情,已在上述 描写中得到充分表现。 词的下片,侧重写人。写她独自一人登上冒出柳树枝头的画楼,斜倚栏杆,手捻花枝。这 句似由冯延巳:“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词意化来。她信手捻着花枝儿,一会儿 又放下花枝,默默无语上视天空,弄晴的小雨也不下了,只见远处一道残阳从云缝露出来, 把霞辉洒在她满是愁容的脸上。她心中的“恨”有谁能理解呢?诚然,词人没有写她“恨” 什么。但从词人给我

14、们描绘的这幅春归图里,分明看见她面对春归景色,正在慨叹春光速 人易老,感伤人生离多聚少,青春白白流逝。全词蕴藉含蓄,寄情悠远。真是义蕴言中, 韵流弦外,具有言尽而意无穷的余味。八、江西卷八、江西卷 【注释】 洪泽:湖名,在今江苏、安徽两省,和淮河通连。作者由洪泽湖进入淮河, 再向北走。沙:水中或岸边淤积而成的土地。 山西省的桑乾河曾经是唐朝的边防前线。 那时人们提到桑乾河,都感到很远。可是到了南宋,不仅桑乾河流域早已沦陷,而且腹地 的淮河也竟然成了宋、金两国的分界线,以江心为界。所以这两句说, 中流以北就属于金, 远得和天涯一般,那又何必一定认为桑乾河才算远呢? 刘、岳、张、韩指南宋初年抗 金

15、名将刘光世、岳飞、张俊、韩世忠。 赵、张指当时另外两位名将相赵鼎、张浚。筑 皇基:树立起南宋皇朝的基业。 咫:周尺八寸。咫尺:形容距离很近。这两句是说既然有这么多忠勇的将领,却仍然只能以淮 河为界,使大家在秋风中落泪,这该怨谁呢?诗 人在这里暗示了高宗和秦桧等投降派应当负责任。 背驰:朝着相反的方向行驶。 这句是宋、金以淮河为国境线,断绝交通,就似乎连一条河也分成两半,各流各的,难以 相关。 拘管:拘束,限制。 中原:指已沦陷的黄河流域。王人:皇帝的使臣,这 里指宋朝派到金朝的使节。不堪:指不能忍受的民族压迫。这 而句是作者愤慨之词,说政 府无心也无力收复失地,虽然父老对王人诉说积压在心头的痛

16、苦,却不免仍是空谈。 这两句是进一步代沦陷区人民发挥他们的民族感情。南宋诗人中常以羡慕鸿雁之能由南而 北以寄托其对北方故土的怀念;(如陆游冬夜闻雁有感:“夜闻雁声起太息,来时应 过桑乾碛。 ” )本诗则反过来,以 羡慕鸿雁之能由北而南来代中原父老发抒其向往南方民族 政权的感情。 【品评】淳熙十六年十二月(1190 年 1 月), 金遣裴满馀庆来贺明年正旦,杨万里奉 派为接伴使,伴送金使北返。初次到了原为北宋腹地,现在却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 不禁感慨横生,写下这一组充满忧郁气氛的诗。这时,上距靖康之祸已六十年。一方面, 南宋政权已经巩固,而另一方面,收复北方失地的希望也变得更为渺茫。和陆游那种充满 激情、富于想象的作品 不同,杨万里集中这类涉及时事的作品,却显示出一种无可奈何的 悲凉。面对现实局势,或发为悲壮的号角,或发为深沉的叹息。这两种在南宋中期文学中 就已形成的倾向,似乎一直贯注到宋末。在遗民诗中,谢翱、林景熙等继承了前者,而汪 元量等则继承了后者。九、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