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考研试卷(01—06)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44062431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考研试卷(01—06)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考研试卷(01—06)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考研试卷(01—06)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考研试卷(01—06)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考研试卷(01—06)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考研试卷(01—0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考研试卷(01—06)(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考研试卷(0106) 宗教学 2001 一、 解释下列概念或命题(每题 5 分,任选 6 题,共 30 分) 1、自然神论 2、神正论 3、利马窦规矩 4、末世论 5、理事无爱碍 6、一阐提 7、唯识无境 8、三洞 9、 抱朴子 二、 简答题(每题 15 分,任选 2 题,共 30 分) 1、 简要解释自然宗教、自然神论与自然神学的基本涵义。 2、 简述僧肇的“不真空”义。 3、 简述寇谦之道教改革的措施及其意义。 三、 论述题(每题 20 分,任选 1 题,共 20 分) 1、 比较与评析安瑟伦(Anselm)与托马斯(Thomas)的上帝存在的证明。 2、 有人说佛教是无

2、神论的宗教,有人说佛教是有神论的宗教。请根据你对佛教的 认识,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四、 原著分析(20 分) 试分析惠能和神秀得法偈在心性论和修行观方面的不同旨趣。 2002 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每题 5 分,任选 6 题,共 30 分)泛神论 天台宗 五蕴 沙门不敬王者论 太平经 全真道 新约 奥古斯丁 米兰敕令 二、简答题(每题 15 分,任选 2 题,共 30 分) 1、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冲突的主要表现。 2、 唐代道教兴盛的原因。 3、 宗教进化论和原始一神论的区别。 三、论述题(20 分,任选 1 题) 1、 试论大乘佛教兴起的原因。 2、 试论德国宗教改革的起

3、因与过程。 四、原著分析(20 分,任选 1 题。佛教方向考生必答第 1 题,其他方向考生任选)1、龙树中论云:“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试就此偈分 析中观学派的基本思想。 2、按新约记载,耶稣说:“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 先知的道理。 ”试分析这段话的含义。 2003 一、名词解释(任选 5 题,每题 10 分,共 50 分) 宗教经验 泛神论 会昌法难 唯识无境 天师道 内丹 加尔文 福音书 什叶派 苏菲派 二、简答题(任选 2 题。每题 20 分,总计 40 分) 1、 简述部派分裂的主要原因和大致历史过程。 2、 简述菏泽神

4、会在中国禅宗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 试论尼西亚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基督教历史上的意义。 4、 试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强调“因信称义”的意义。 三、原著分析(任选 1 题,25 分) 1、 龙树中论中观四谛品云:众因缘生发,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据此分析中观学派的缘起性空思想。 2、 新约马太福音 7:1-2 说: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 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 。 试分析其中思想。 四、论述题(35 分) 宗教特别是基督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无论在宗教界内部还是在非宗 教界人文学者当中,对此都众说

5、纷纭,莫衷一是。 对立论者认为宗教与科学属于两种不同的宇宙观与真理观,本质上是对立的,两者之间的冲突 或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如基督教基要主义者和大科学家、哲学家罗素即持此观点。 相关论者则认为,宗教与科学并非截然对立、彼此冲突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不少近 代思想家和许多近现代科学巨匠(如波义耳、帕斯卡、牛顿、麦克斯维、卢瑟福、爱因斯坦)都 赞成这种观点。 而分离论者则强调宗教与科学分属不同领域,各有特性,两者应当分而治之。本世纪杰出的新 教神学家、哲学家保罗蒂里希和著名的历史学家、历史哲学家汤因比等均作如是观。 根据基督教与近代科学的兴起之间的关系的历史,阐述您对于宗教与科学关系的观点。

6、2005 一.名词解释(每题 8 分,共 40 分) 一神论 二无我三位一体 四种姓 五功 二.简答题(每题 20 分,共 80 分) 1. 略论佛教缘起论的基本内容。 2. 略论基督教的原罪思想。 3. 简述“金原则”在不同宗教中的表述。 4. 略论“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的基本特点。三、论述题(共 30 分) 试述定义宗教的不同方法,并谈谈你的看法。 2006 一.名词解释(每题 8 分,共 40 分) 八正道 旧约 惠能 加尔文 卡里马斯(charisma) 二简答题(每题 20 分,共 80 分) 1 试述麦克斯.缪勒对于“宗教学”的基本看法 2 略论佛教“四圣谛”的基本内容 3 试论路

7、德宗教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意义 4 略述宗教的心理调节功能 三论述题(每题 30 分,共 30 分,任选一题) 1 试述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并谈谈你的看法 2 结合学术界的讨论,谈谈你对“儒教复兴”问题的看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001 一、 解释下列范围每题 5 分,共 20 分) 1、 物质与运动 2、 个性与共性 3、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4、 社会结构 二、 指出下面这段话出自何人何著作,并谈谈你队这段话的内容和意义的理解(20 分) 这种历史观与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 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

8、,由此还可 以得出下述结论:意识的一切形式和产物不是可以用精神的批判开消灭的,也不是可以通过把 它们消融在“自我意识”中或化为“幽灵” 、 “怪影” 、 “怪想”等等来消灭的,而只有实际地 推翻这一切唯心主义谬论所由产生的现实的社会关系,才能把它消灭。 三、 如何理解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和革命的?(20 分) 四、 谈谈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20 分) 五、 用上层建筑能动反作用的原理说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20 分) 2002 一、 解释下列范畴(每题 5 分,共 20 分) 1、 从抽象到具体 2、 自由与必然 3、 肯定与否定 4、 真理的相对性 二、指出下面这

9、段话出自何人何著作,并谈谈你对这段话的内容和意义的理解(20 分)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 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势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 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 三、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20 分) 四、怎样理解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互为前提和互为基础的。(20 分) 六、 试述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现实意义。(20 分) 2003 一、 解释下列范围(每题 6 分,共 30 分) 时间和空间 主体和客体 矛盾的同一性 生产方式 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 二、 如何理解

10、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关系。(30 分) 三、 如何理解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30 分) 四、 论述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及其现实意义。(30 分) 五、 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及其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30 分) 2004 一、 解释下列范畴(每题 6 分,共 30 分): 物质与意识 认识的本质 矛盾的斗争性 必然与偶然 社会形态 二 如何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30 分) 三 如何理解实践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 (30 分) 四 结合现实谈谈科学技术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0 分) 五 如何理解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30 分) 2005

11、 一、解释下列范畴(每题 6 分,共 30 分): 量变与质变 本质与现象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上层建筑 二、试述矛盾斗争性与同一性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建设和谐社会的意义。(30 分) 三、如何理解真理与价值的辨证关系。(30 分) 四、试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及其现实意义。(30 分) 五 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谈谈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30 分) 2006 一、解释下列范畴(每题 6 分,共 30 分):世界观和方法论 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 现实性与可能性 一般与个别 经济基础 二 简答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 谈谈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2 简述社会存在与

12、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三 论述题 1 结合现实谈谈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 2 试论“三个有利于”标准与实践标准的关系 3 论以人为本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4 结合哲学史,试述人类对人和自然关系认识发展的几个阶段 中国哲学史 2001 一、 简释下列名词或命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有待无待 自生而必体有 阿赖那 理异分殊 公羊三世说 二、 简答下列各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1、 简论孟子的“四端”说 2、 述评王弼的言意之辩 3、 试述孙中山的民生史观 三、 论述朱熹本体论思想与儒释道三教的源流关系(30 分) 四、 给下列原著标点译成现代汉语(20 分)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

13、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 生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飞因非因市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 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也与 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 秀也凡天下之疲癃残疾惸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 者也违曰悖德害仁曰贼济恶者不才其践性唯肖者也2002 一、 名词解释(选答 5 题,带*号者佛教方向必答,共 20 分); 四端 齐物 *一念三千 *法界

14、缘起 本体 质力相推 二、 简述题(选答 4 题,带*号者佛教方向必答,共 60 分): 1、 试述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 2、 试比较王充与郭象的“自生”理论。 3、 *唯识“四分”的构成及说明了什么样的道理? 4、 什么是见闻知之与德性知之及其二者的相互关系? 5、 试分析康有为天人学说的主要特色。三、 给下列原著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20 分): 易 与 天 地 准 故 能 弥 纶 天 地 之 道 仰 以 观 于 天 文 俯 以 察 于 地 理 是 故 知 幽 明 之 故 原 始 反 终 故 知 死 生 之 说 精 气 为 物 游 魂 为 变 是 故 知 鬼 神 之 情 状 与 天 地 相 似 故 不 违 知 周 乎 万 物 而 道 济 天 下 故 不 过 旁 行 而 不 流 乐 天 知 命 故 不 忧 安 土 敦 乎 仁 故 能 爱 范 围 天 地 之 化 而 不 过 曲 成 万 物 而 不 遗 通 乎 昼 夜 之 道 而 知 故 神 无 方 而 易 无 体 一 阴 一 阳 之 谓 道 继 之 者 善 也 成 之 者 性 也 仁 者 见 之 谓 之 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