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废钢业发展透视 钢铁如何“绿色重生”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4057595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废钢业发展透视 钢铁如何“绿色重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日本废钢业发展透视 钢铁如何“绿色重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日本废钢业发展透视 钢铁如何“绿色重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日本废钢业发展透视 钢铁如何“绿色重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日本废钢业发展透视 钢铁如何“绿色重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废钢业发展透视 钢铁如何“绿色重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日本废钢业发展透视日本废钢业发展透视 钢铁如何钢铁如何“绿色重生绿色重生”编辑:冶金科技发展中心 时间:2014-05-13中国钢铁工业经历了数十年的快速发展,钢铁积蓄量不断增加,今后将有大量的废钢资源产生。如何有效利用、管理这些资源或将是未来中国钢铁工业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相关资料显示,短流程炼钢比长流程炼钢可减少废气 86%、废水 76%和废渣 97%,与长流程炼钢相比,用废钢炼 1 吨钢可减少近 1.6 吨碳排放,因此废钢生产更加清洁和有利于排废减量化,鼓励能耗低、污染小的电炉炼钢发展无疑有利于环境保护。日本钢铁业的发展与中国有很多类似之处,而且日本废钢产业已经非常成熟。深入分析研究

2、日本废钢的产生、消费和管理模式,将为中国废钢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5 月 6 日,日本财务省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 3 个月,日本进口废钢总量为 22.6 万吨,同比大增近 400%;出口废钢总量为 150 万吨,同比下降 38.1%。此外,日本企业也积极进行废钢领域的海外投资,今年 4 月底,日本丰田通商株式会社(Toyota Tsusho)已参股德国黑色、有色金属废料回收商肖尔茨公司,前者将获得后者 39.9%的股权。一般而言,废钢的产生量与钢铁积蓄量成正比。在钢铁消费历史较长的欧美地区,由于钢铁积蓄量大,废钢产生量也大。日本对钢铁的大量使用比欧美地区晚 50 余年,从上世纪 5

3、0 年代后期开始,日本大量使用的钢铁在进入老旧废钢形成周期后成为废钢,在上世纪90 年代左右,日本废钢平均回收率为 2.5%3%。近 20 年来,日本废钢发生量增速趋缓,回收率为 2%2.3%。但是,日本废钢发生量总体仍呈增长趋势。废钢业发展模式:立法、管理、渠道为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矛盾,保持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社会成为日本的国策。废钢回收是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部分。从上世纪 50 年代中期开始,日本就开始重视废钢的回收与利用。上世纪 70 年代以后,日本不仅实现了高效率的废钢管理体制、疏通废钢流通渠道,而且还能够采用现代技术对废钢进行加工处理,使其废钢行业的管理达

4、到世界先进水平。完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自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日本政府先后制定了多层次、多方面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对不同行业的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再利用等作了具体规定,并大力推行。日本政府为循环经济所构建的法律体系大致可以分成 3 个方面,如图 1 所示。建立高效的管理体制为加强对废钢业的宏观管理,日本建立了高效的管理体制,在通产省基础产业局中设有专门机构负责制定有关的政策和法令,对废钢业和企业进行协调和综合管理,宏观方面的具体管理则由各民间团体负责。1975 年,日本对原有的废钢民间组织进行了统一调整与合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日本废钢铁工业会、废钢铁储备协会和回收铁源利用促进协会。1982 年,日

5、本政府又在通产省基础产业局内成立了废钢铁流通现代化推进协议会。1988 年 8 月份,日本废钢铁储备协会更名为日本铁源协会,职能也有所调整,主要是为原料供需方提供交流与合作,调查、提供和研究原料信息,目标是稳定原料供需、提升原料质量。日本政府和上述民间组织都不直接插手废钢的流通和生产经营,让企业有充分的自主权,并在相互竞争中充分发挥活力。合理化废钢流通渠道废钢作为再生资源能否得到充分开发的关键还在于流通渠道是否合理和通畅。一开始,日本废钢流通管理比较混乱,产生废钢的企业和家庭、废钢商业企业、地方自治体、钢厂都直接插手废钢流通,导致流通环节既多又乱,速度缓慢且成本高昂。不过,上世纪 60 年代中

6、期开始,日本废钢流通渠道逐步实现了合理化、高效化。具体来看,日本废钢的流通流程为:家庭产生废钢流通至指定点再到废弃站,然后进行筛选,事业单位产生废钢送至废钢集中站,船舶和桥梁等难拆废钢送至拆解企业,这 3类废钢资源都要运送至加工处理企业,再送至零售商处;非钢企业和钢铁企业的废钢资源则分为需要加工和不需加工的废钢,部分经加工处理后送至零售商处为加速废钢流通,日本政府除建立上述流通渠道外,还采取了以下措施:环境保护法规定,无论企业或个人都不得随意放置废弃物;把废钢买卖列入社会物资流通范畴,规定其正当的流通行为,其交易必须符合政府的政策法令,遏止黑市交易;制定统一的废钢规格标准,使买卖双方不因规格标

7、准不一而不能成交;实行全国统一的废钢检斤验收和退货制度等。在对废钢的加工处理方面,日本不断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设备,提高了废钢加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为稳定原料供给,日本还不断完善废钢市场定价机制,日本中部商品交易所在 2005 年 10 月份推出全球首个废钢期货合约,期货品种选取最高规格(等级)的废钢(重废)作为标准。“量体裁衣”发展电炉炼钢日本废钢的来源包括钢厂自产废钢和社会废钢,社会废钢又分为废弃废钢和加工废钢。废弃废钢包括汽车、钢材、器械、铁轨和轮船的回收品,加工废钢则是使用钢材的各产业部门在加工钢材时产生的废钢。汽车、产业机械、造船等部门的加工废钢产生率比建筑业要高。因此,虽然日本建筑业

8、钢材消费量较大,但加工废钢的平均产生率要比欧美地区的国家低。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日本加工废钢的 68%来自汽车业,其次是来自工业机械,占比为 10%,来自电机和造船业的加工废钢占比分别为 7%和 6%。(详见图 2)随着废钢资源不断产生,日本钢铁业开始注重根据国内废钢资源情况来选择炼钢工艺。从日本炼钢发展历史来看,二战后的日本处于经济高速成长期的前半期,对钢铁需求量迅速增长,因此大力发展钢铁业。这段时期日本废钢使用量为粗钢产量所左右,并受到以废钢为主要原料的电炉、平炉和以铁水为主要原料的转炉产量比率影响。1950 年1965 年,日本粗钢产量增长主要靠大量使用废钢的平炉炼钢法来实现。然而,由于国

9、内产生的废钢不足以满足需求,要大量进口废钢且供应不稳定。为此,日本钢铁业开始向转炉生产方式为主的生铁增产型结构转向,并于 1977 年废除了平炉炼钢法。在发展转炉降低平炉生产比率时期,日本对电炉钢比率进行了控制,因此上世纪 60 年代70 年代日本电炉钢比例在 20%以内。1975 年以后,日本对进口废钢依赖减少,同时日本电炉厂在 1973 年石油危机时对产品结构和设备进行了合理化改造,电炉炼钢从此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产量比例逐年升高,从 1975 年的 17%提至 1996 年 33%的峰值水平。1996 年以后,日本电炉钢比例开始持续下滑,主要归因于上世纪 90 年代后,日本经济出现停滞,建

10、筑业低迷使得电炉钢产品需求开始下降。不过,日本交通工具产量在上世纪 90 年代初期出现一段时期的下滑后,则维持稳步上升的态势,这意味着日本整体钢铁需求仍然稳定。因此,在粗钢产量稳步增长的情况下,电炉钢产量下降使电炉钢占比持续下降,2009 年降至 21%。也就是说,日本电炉钢比例最高峰时也仅在 33%左右,而美国电炉钢比例则达 50%60%,欧盟地区则为 40%左右。目前,日本国内有约 40 个电炉企业,年产能为 4000 万吨,而实际产量仅有 2000 多万吨,产能过剩严重。编后受中国国内废钢供应不足、电炉钢生产成本高等因素影响,电炉炼钢发展缓慢,电炉钢产量比例一直呈下降走势,最近几年一直维

11、持在 10%的水平。目前,中国废钢供应主要来自自产废钢、社会废钢和进口废钢。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钢铁储蓄量增加,中国废钢产生量逐年增加,从 2005 年的 5415 万吨增长至 2012 年的约 1 亿吨,但国内废钢供应不足以满足需求,仍需要进口废钢。业内相关分析认为,中国将在 2020 年左右开始进入废钢消费高峰期,此后电炉钢产量比例将开始上升。日本废钢产业的发展对中国有如下启示:第一,完善和加强相关废钢领域的立法。日本废钢业的良好运行离不开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而且从日本建立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来看,从基础层面到具体法规都非常完善。因此,中国也应该借鉴,为保证和促进废钢业的良好发展进行相关立

12、法。第二,加大对报废汽车和汽车企业废钢的回收力度。随着中国 2017 年前后开始进入汽车报废高峰期,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也将迎来快速发展期,但与之配套的回收拆解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国家应加快完善报废汽车的相关政策。第三,完善废钢流通渠道。在废钢资源尚未进入高产期的形势下,提升废钢流通环节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将为增加废钢供应量起到一定推动作用,可借鉴日本设立废弃站、废钢集中站的方式,加快废钢加工配送体系建设,完善各个领域的废钢流通途径。此外,还应建立废钢加工企业与钢企间的互信与合作,打造加工配送基地,由市场导向型模式向服务导向型模式转化。第四,加大对废钢加工企业管理和扶持力度。废钢加工处理企业对于废钢的利用起到关键作用,国家应加强对这些企业的管理。此外,废钢产业是微利产业,投资大、利润薄,还应适当加大对废钢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把废钢采选分离和加工的成本降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