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卫生工作调研汇报材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056474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卫生工作调研汇报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村卫生工作调研汇报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村卫生工作调研汇报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村卫生工作调研汇报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村卫生工作调研汇报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卫生工作调研汇报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卫生工作调研汇报材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农村卫生工作调研汇报材料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报送自治州农业农村工作调研材料的通知文件精神,现将我市农村卫生工作开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一、一、农农村村卫卫生院、生院、卫卫生室建生室建设设情况情况自 2008 年以来,昌吉市卫生事业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以完善功能、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核心,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建设项目,分批、有计划地每年把我市城乡基础医疗设施建设纳入政府工作计划及政府年度“十项惠民工程”。2008 年、2009 年,按照“统一设计、统一规模、统一风格、标志明显”的规划设计方案,投资 2208.2 万元,新建了总建筑面积 1.62 万平方米的 10 所乡镇卫生院;并为

2、 10 所乡镇卫生院新增医疗设备 250 万元,更新了 B 超、X 光机、生化仪、血球分析仪等先进医疗设备。2008 年-2010 年,我市先后投资 847 万元,新建了总建筑面积 6710 平方米的 75 个村卫生室,其中:2008 年,新建了面积均为 85.52 平方米、建筑造价 10 万元/所的 18 所村卫生室每所村卫生室;2009 年,新建了建筑面积均为 92.1 平方米、工程造价 11.5 万元/所的 42 所村卫生室;2010 年,新建了建筑面积均为 92 平方米、建筑造价 13 万元/所的 15 所村卫生室;按照每所村卫生室 5000 元的标准,为 75 所村卫生室配置了基本医

3、疗设备;实现了我市村卫生室全覆盖。二、二、农农村改村改厕厕工作开展情况工作开展情况在对全市农村改厕反复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了昌吉市农村改厕项目实施方案,确保村镇环境整治示范村的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 80%。及时召开昌吉市农村改厕项目启动会议,安排部署全市改厕项目工作,市分管领2导分别与各项目乡镇主要领导签订了农村项目改厕责任书,将改厕完成情况纳入当年爱国卫生目标管理考核,实行一票否决。为确保卫生厕所建设及使用管理达到技术标准要求,通过举办农村改厕项目培训班、现场指导等形式对北疆地区的改厕类型特别是修建过程中的具体技术要求进行讲解,使项目乡镇分管领导、卫生专干及施工人员牢牢掌握卫生厕

4、所的修建技术,同时,各项目乡镇还积极组织村干部开展互观互学活动,交流农村改厕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具体做法,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农户改厕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使改厕项目工作得到有力推进。制定印发了昌吉市农村改厕项目档案管理办法,从项目申报、培训、采购及项目施工、经费管理等逐一进行规范。项目乡镇采取自主招标的办法,严格按照程序,及时规范地完成招标采购工作。部分乡镇积极协调资金,通过各种形式对实施改厕工作进行补贴,极大地调动了农户改厕的积极性。2010 年 8 月全国西部片区农村改厕技术与管理培训班在我市顺利举行,全国爱卫会领导及改厕专家对我市农村改厕取得的成绩表示了充分的肯定。2005 年以来,全市及项目

5、乡镇先后举办改厕培训班 36 期,组织农村改厕现场观摩会 12 次、印发农村户厕建造标准、双瓮漏斗式卫生厕所使用须知、画册 2 万余份,新增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4000 户。截止目前,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 88.15%,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 42.17%。三、新三、新农农合工作及生育合工作及生育妇妇女住院分娩情况女住院分娩情况(一)新(一)新农农合工作开展情况合工作开展情况昌吉市现有农牧民人口 10.3 万人。多年来,农牧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始终困扰着昌吉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也成为全市各级领导班子高度关注的问题。全国新型农3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行之后,昌吉市委、市人民政府紧紧抓住这一契

6、机,把它作为解决全市民生问题的重要突破口,下大力气,从人员配备、资金投入以及机制建立等多方面予以支持,高标准、高起点开展了这项工作。自 2007 年在全市建立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以来,全市参合农牧民逐年递增,参合农牧民 94323 人,参合率达到 99%。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水平由 102 元提高到 260 元,补偿封顶线由 8000元提高到 5 万元。2011 年 1-5 月份,新农合门诊就诊 38676人次,补偿金额 25.21 万元;住院就诊 6627 人次,补偿金额835.78 万元;市、乡综合补偿率达 54.8%,有效缓解了农牧民群众看病贵问题。根据自治区、自治州要求,今年我

7、市被列为新农合“一卡通”试点县市,目前正在进行前期新农合参合人员信息核对工作,实施方案正准备报市政府常委会审批。(二)生育(二)生育妇妇女住院分娩情况女住院分娩情况2005 年,我市农牧区生育妇女住院分娩 785 人,农村住院分娩率 86.17%; 2006 年,我市农牧区生育妇女住院分娩822 人,农村住院分娩率 89%;2007 年,我市农牧区生育妇女住院分娩 942 人,农村住院分娩率 95.5%;2008 年,我市农牧区生育妇女住院分娩 1073 人,农村住院分娩率 95.6%;2009年,我市农牧区生育妇女住院分娩 1041 人,农村住院分娩率 97.1%;2010 年,我市农牧区生

8、育妇女住院分娩 1107 人,农村住院分娩率 99.4%;2011 年 1-5 月份,我市农牧区生育妇女住院分娩 588 人,农村住院分娩率 99.3%。按照国家、自治区统一部署,我市自 2009 年 10 月在全市 10 个乡镇和 3 个涉农办事处执行农牧区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截止 2011 年 3 月底,我市累计补助孕产妇 4182人,使用补助项目资金 172.56 万元,本级配套资金 9.754万元。四、公共四、公共卫卫生服生服务务开展情况开展情况(一)食品(一)食品卫卫生工作开展情况生工作开展情况我市农村食品卫生工作在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以“

9、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工作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全面提高食品质量、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大力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着力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严厉打击食品违法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有效促进了我市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一是一是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全市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综合目标考核范围,与各乡镇、街道签订目标责任书,各乡镇、街道与各村、居委会层层签订责任书。二是二是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协调会议及动员会,拨付了专项经费,抽调人员到位,成立了昌吉市食品药品安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各乡镇、街道也成立食品药品安全领导小组

10、及办公室,乡镇办事处设食品药品协管员,村社区设食品药品信息员(现全市共有食品药品协管员、信息员 175 人)。及时制定了季度例会制度,每季度召集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讨论全市食品安全形势,统筹各部门开展食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情况,确保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正常有序开展。三是三是建立了农村食品现代流通网。在现有食品经营网点的基础上,积极在农村引导建立物流配送等流通网络并进行整顿规范。组织开展了“食品放心示范店”活动,并与“百城万店无假货”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相对接,初步形成食品消费的经营网络。四是四是对农村婚丧嫁娶家庭宴席聚餐人数在 50 人以上的,要求必须填报大中型聚餐席前报告卡,并上报市卫生监督5所

11、备案。根据上报情况,监督所及时进行现场监督指导,有效地预防了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五是五是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以“农村食品市场整顿”活动为重点,加大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力度。认真开展“三节”、 “五一”、 “六一”、中秋、 “十一”以及不合格粮油、过期食品、水产品、不合格奶粉等食品安全专项检查。(二)(二)环环境境卫卫生工作开展情况生工作开展情况1、加大宣、加大宣传传, ,营营造氛造氛围围,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按照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实施方案,各乡镇充分发挥健康教育协会作用,利用“科技之冬”集中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利用乡村调频广播定期开办自办栏目农民与健康,把健康知识传送到千

12、家万户。同时,通过“三下乡”、 “六进村”等活动、乡镇干部进村入户等形式大力开展健康教育相关宣传,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做健康教育水平,村民健康教育培训率达 70%,健康知识知晓率达 70%,健康行为形成率达 60%。 2、完善机制,、完善机制,强强化管理,化管理,农农村村环环境面貌明境面貌明显显改善。改善。各乡镇以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和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312 国道沿线、高速公路下行线沿线及乡镇主干道和示范村的卫生整治为重点,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居民点规划、巷道硬化、节能路灯、农村改厕、小游园、居民点及配套环卫设施建设,下大力气治理“六乱”(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禽畜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

13、挂),各乡镇确定的示范村已基本建成道路畅通、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示范点。为认真落实镇村两级卫生整治长效机制,确保整治成果长期保持不滑坡。佃坝乡建立了奖罚机制实行责任追究,加强村庄综合整治力度,确保实现清洁环境经常化、村镇规划科学化、居民点建设规模化、环境绿化园林化。二六工镇以“一强6三化治六乱”长效运行机制为抓手,严格实行一把手责任制、告诫谈话制、物质奖励制、一票否决制、末位追究制,彻底整除“六乱”现象。目前全市共创建自治区级卫生示范乡镇 2 个、自治区级卫生示范村 3 个;创建自治州级卫生示范乡镇 4 个、自治州级卫生示范村 19 个;创建市级卫生示范乡镇 1 个、市级卫生示范村 31

14、 个,60%的村(组)长期保持了干净、整洁的卫生面貌。3、 、强强化督化督查查,狠抓落,狠抓落实实,确保,确保环环境境卫卫生工作取得生工作取得实实效。效。一是将环境卫生整治和农村改厕作为重点督查内容,在全面督查的基础上,实行动态督查、专项督查,把阶段性督查与经常性督查结合起来,注重整改提高。针对突出存在的卫生死角,责令相关责任单位加大整治力度,对涉及多家单位的问题协调有关方面现场办公共同解决。二是不定期邀请行风评议员对农村环境卫生特别是一些长期卫生脏乱差的部位进行监督检查,并将环境卫生纳入对乡镇的评议内容。针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于环境卫生方面的提案及市长专线转办单、群众投诉,督促相关部门现场

15、查看,整改落实,认真处理并及时进行答复。三是联合州、市新闻媒体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跟踪采访,对好的典型进行媒体宣传,对卫生脏乱差及群众意见大的部位进行电视曝光,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的作用,促使农村环境卫生面貌进一步改观。(三)(三)传传染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染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1、加、加强领导强领导,健全制度,健全制度,强强化化监监管,落管,落实传实传染病防治工染病防治工作各作各项项措施。措施。我市传染病防治工作紧紧围绕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一是一是及时更新调整传染病防治工作7领导小组,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将传染病防治工作列入政府考核内容,每年由分管卫生工作的副市长

16、与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强化了各级政府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职责;二是二是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在全市建立健全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落实疫情报告管理、首诊报告、漏查自查、网络直报、预检分诊、肠道门诊等各项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各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疫情处理等工作。在全市设有传染病网络直报点 27 个,使各医疗机构能及时上报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三是三是新建了市人民医院综合病房楼、10 所乡镇卫生院、6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5 所村卫生室,进一步健全了我市传染病防治工作三级网络;四是四是五年来共增加卫生人员编制 508 人,并通过公开招录、择优录取的原则,充实了医疗卫生队伍,完善了卫生人员队伍建设,为全面落实传染病防治工作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五是五是将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财政预算,加大财政投入。近年来,用于传染病防治工作经费 120 万元,有效促进了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开展。2、 、预预防防为为主,防治主,防治结结合,依法加合,依法加强强免疫免疫规规划工作。划工作。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疫苗针对传染病防治工作,自 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