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4054506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5.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沁园春.长沙(第一课时)课型定篇讲授课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新诗的概念。2、 引导学生了解诗歌学习的几要素,教会学生如何以“意象选用” 为切入点,把握诗歌传达的情感倾向。3、 反复诵读,在读中加深感悟。教学重点新诗概念、诗歌要素学法指导教学难点意象及情感倾向分析教具准备多媒体幻灯片教学预设教师个人生成教学过程一、【导入】:喜欢诗歌的举手。在你的阅读经历中,你是怎么读一首诗的?(3 分钟)1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 2 页第一单元说明,了解单元学习内容与要求。(2 分钟)2、 给学生讲解“现代新诗”概念。(3 分钟)【名词解释】新诗的“新”,是相对古典诗歌而言。第一,“新”在情势方面,即用白

2、话写诗,脱节古典诗词严整格律的束缚;第二,“新”在内容方面,即表达当代人的思维感情。新诗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它充分继承了古典诗词的精良传统,更是不断接受外来文化和外国诗歌的影响并努力融化在民族风格中。(让学生在第一单元说明中画出相关句子。)3、 导入新课沁园春。长沙(2 分钟)提问:这首是不是新诗?为什么?明确: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是借古典的诗词情势抒发当代人的情怀。二、【解题】1、 要求学生背诵初中学过的沁园春.雪 (2 分钟)提问:沁园春.长沙和沁园春.雪,从标题上看,异同之处何在?2、 【名词解释】“沁园春”,是词牌名。据后汉书 窦宪传记载:“沁园”是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构筑的一座

3、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咏叹其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平常与词的内容无关。“长沙”是词的标题,标题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干,这注解本词的绘景叙事、抒怀言志均与“长沙”教学预设即时生成及反思这个地方相关。(1分钟)三、【写作背景】(1 分钟)1925年深秋,军阀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毛泽东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隐秘脱离韶山,前往广州主持农夫活动。在长沙停顿时代,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抒写革命豪情壮志的词。四、读悟读1、 全班齐读沁园春.长沙,纠正字音。2、 给学生明确诗歌学习的几要素:意象、意境、情感。力图使学生了解学习这一类文体需要把

4、握的要点。同样是写秋,马致远秋思和沁园春.长沙有什么区别?黑板中板书秋思。引导学生关注到不同意象的选用会构成不同的意境,那么所传达的思想情感也是不一致的。3【名词解释:意象】“意”即欣赏者的心意、情志,“象”即形象、物象。意象即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4、听教师范读或是听课本朗诵录音,将沁园春.长沙的主要意象画出来。提问: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在你的脑海中构成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这幅画面的特点是什么?诗人想表达什么?跟学生强调,读诗词要注意画面感,要学会联想,生成画面,体会特点,感悟意境。A 明确上阕意象的特点:前三句“寒秋”“湘江”“橘子洲头”三个意象勾勒一副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后几句“万

5、山”“层林”“漫江”“百舸” “万类”描绘了一副壮丽的秋景,意境开阔,催人奋进。“鹰”“鱼”意象有自由翱翔之意,传达诗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和追求。如此,一副立体的江南秋景呈现在读者面前。B 下阕“百侣”意象的分析。明确:同窗少年提问:他们身上有怎样的特点?风华正茂青年才俊书生意气激扬文字意气风发、热情奔放5、自读齐读。板书设计沁园春.长沙诗歌阅读主备人吴玉妃使用人课题沁园春.长沙(第二课时)课型定篇讲授课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炼字”的妙用,学会揣摩关键字对表情达意的作用。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结合全诗意境,品悟诗歌情感主旨。教学重点炼字教学难点情感主旨的分析教具准备教学预设教师个人生成教学

6、过程一、 以旧课复习导入抽查一两位学生,了解第一课时讲授知识的掌握情况。二、 【名词解释】炼字炼字,修辞方法之一,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举例:据说宋代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初作“到”,又改为“过”“入”“满”等十余字,最后才定稿。2004年高考题: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三、要求学生找出自己觉得用得很好的关键“字”来,并说说用得好在哪。【炼字】“遍”字绘出了红色的彻底,“层”字写出了万山

7、的远近高低,“漫”字写出了江水满溢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施展阐发了雄鹰壮健遨游的姿态;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若、像鸟一样盘旋的情态。“峥嵘”用来形容光阴,新鲜形象,将无形的不寻常的光阴,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的山峰,给人以巍峨绚丽的崇高美。“粪土”一词的活用,突出了“同窗少年”蔑视反动派,敢于斗争的豪迈气概。重点:引导学生关注三个字:争、击、翔提问:将“击”改为“飞”,将“翔”改为“游”不是更恰当吗?教学预设即时生成及反思争行舟之奋击富有力量感,突出雄鹰之健壮翔描绘轻快的状态,突出鱼儿自由自在之乐三、【情感主旨的感悟】1全

8、班齐读,让学生找出能体现抒情线索的关键字。提示:抒情主人公做了什么?立看怅问忆记重点:让学生谈谈如何理解“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明确:虽问而不答,但答案可悟。由自然景物到自然界的主宰(人),感情升华,物我同一,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重点:让学生谈谈如何理解“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明确:运用象征手法,形象表达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2、让几名学生概括性地谈谈自己理解中的本词的主旨。明确【主旨】整首诗通过绘湘江秋景,叙峥嵘光阴,抒发了革命者的壮志豪情。上片通过寒江、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霜天竞自由)等意象,形象地施展阐发了诗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乐观态度和壮志豪情。下片写了斗志昂扬、挥斥方遒、激扬文字、辅导江山、击水中流、浪遏飞舟的同窗少年,施展阐发了“同窗少年”以世界为己任、改造旧天下、创造新天地的战斗精神。四、找两名男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全班齐背五、作业将沁园春.长沙改写成400字的写景抒情散文。板书设计沁园春.长沙争行舟之奋字的锤炼击富有力量感,突出雄鹰之健壮翔描绘轻快的状态,突出鱼儿自由自在之乐线索 立看怅问忆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