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教育学选择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051286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考教育学选择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师招考教育学选择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师招考教育学选择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师招考教育学选择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师招考教育学选择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招考教育学选择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考教育学选择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现代教育学现代教育学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 D 的出版。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洛克的教育漫话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 “人类教育心理学化” ,这一观点是 A 首先提出的。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杜威 D赫尔巴特3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是 C A培根 B格斯纳 C洛克 D克伯屈4 “把一些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指的是 B A卢梭的爱弥儿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D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5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C A 大学 B 论语 C 学记 D 礼记1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A 。A教育的生物

2、起源论 B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C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D教育的生活起源论2 “君子忧道不忧贫” ,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 。这反映了 C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3教育本质的“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 A 双重性质。A上层建筑和生产力 B上层建筑和为阶级斗争服务C为阶级斗争服务和为发展经济服务 D为发展经济服务和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发展服务4教育起源于 A 。A人类早期的心理摹仿 B人类的生产劳动 C生物界老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 D本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5在 A 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分离的。

3、 A古代 B近代 C现代 D当代6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 D 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A三代教育 B近代教育 C现代教育 D原始教育7对于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国外比较典型的三分法是把它分为 B 三个阶段。A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阶段 B萌芽阶段、独立阶段、科学阶段C萌芽阶段、独立阶段、发展阶段 D形成阶段、独立阶段、理论深化阶段8 “学而时习之”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有关教育的论述见之于对后世影响极大的 B 。A 学记 B 论语 C 大学 D 孟子9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思想家 C 就提出了“什么是教育”的问题,针对雅典关心培养具有什么类型身心教养市民所发出的议论,进出“美德是

4、否可教”的命题。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昆体良10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著作是 D 。 A学记 B论语 C教育漫话 D大教学论11裴斯泰洛齐一生写了许多教育论著,其中最著名的是 D 。A大教学论 B爱弥尔 C教育漫话 D林哈德与葛笃德12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标志性的事件是 A 的出版。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教育漫话 D民主主义与教育13作为专门术语, “范式”这一概念是由 C 在必要的张力一书中最先提出的。A杜威 B赫尔巴特 C库恩 D柏拉图1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AC 。 A利托尔诺 B孟禄 C沛西能 D杜威2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这一命题包

5、括 ABC 。A对生活的理解 B生活与教育的关系 C生活教育的内涵和核心 D教育即生活3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是 ABCDE 。A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B形成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的教育概念与范畴及其体系 C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D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E出现了一些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4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有 AB 。A梅伊曼 B拉伊 C杜威 D克伯屈25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CD 。A梅伊曼 B拉伊 C杜威 D克伯屈6古代教育的特点是 ABCD 。A鲜明的阶级性 B鲜明的等级性 C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D教育形式简单7关于现代教育本质,我

6、们可以作如下理解 ABC 。A教育自身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B不能采取孤立的就教育论教育的方法。C教育概念不仅仅是描述性的,更是规范性和表达性的。D教育是研究教育现象的科学。8美国教育学者索尔蒂斯认为定义的形态为 ABD 。A规定性定义 B描述性定义 C叙述性定义 D纲领性定义9关于教育本质的探索的基本学说有 ABCD 。A “上层建筑说” B “生产力说” C “社会实践说” D “教育文化说”10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ACD 。A生活与教育 B教育即生活 C对生活的理解 D生活教育的内涵和核心1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指导作用的是( C ) 。A教育内容 B教育

7、方法 C教育目的 D教学组织形式2教育方针的有关规定表述了国家的( B ) 。A教育性质 B教育目的 C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D培养目标3以涂尔干为代表的教育目的观是( D ) 。A个人本位 B指导性 C现代 D社会本位4斯宾塞提出的教育目的是( C ) 。A多元化 B个体本位 C完满生活 D社会本位5从教育法所规定的教育方针看,我国教育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是( A )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教育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6我国教育目的建立的理论基础是( C )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学说 B教育必须与生

8、产劳动相结合的学说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的学说7中国实施新教育最早称教育目的为( A ) 。A教育宗旨 B培养目标 C教育指南 D教育方案8教育目的是三层次结构中,最低层次的是( C ) 。A培养目标 B教学目标 C课程目标 D课堂目标9个人本位论强调教育目的应当注重( B ) 。A社会需要 B人的需要 C人的情感 D人的个性10教育目的价值观的“客体论”转变所导致的是( D )A占有性个人主体 B 共存的类主体 C 交互主体性 D 主体论1按照价值取向,教育目的可以分为( AD ) 。A个人本位 B指导性 C指令性 D社会本位2教育方针一般包括的内容有( B

9、CD ) 。A教育制度 B教育工作总任务 C培养人才总目标 D培养人才途径3德国的新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代表人物有( ACD ) 。A席勒 B裴斯泰洛齐 C康德 D赫尔巴特4教育目的功能主要有( ABC ) 。A激励 B指导 C评价 D指令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ABC ) 。A体现人类发展历史进程 B真正的结合点是科学技术 C在我国现阶段还受限制 D是我国的教育目的6教育目的是( ABD ) 。A教育行动的先导 B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的始终C只在教育活动开始时发挥作用 D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的依据7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所具备的客观经济条件是( BCD ) 。A商品的计划性生产

10、B市场扩大的普遍性 C自由时间增多 D新产业不断兴起8教育目的的限定必须要说明的因素有( ABC ) 。A主体性因素 B价值倾向因素 C存在方式因素 D客体性因素9教育目的具有的特点是( ABCD ) 。A强制性 B宏观性 C历史性 D理想性310教育目的的内容表述必须要说明的要素有( ABCD ) 。A定性 B定向 C定位 D定点1现代化是以(D )的现代化为主体的社会整体性变迁。A政治 B经济 C教育 D人2现代人与传统人的根本区别在于(C ) 。A政治性 B文化性 C主体性 D群体性3现代教育主要是通过(B )来实现。A社会教育 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自我教育4第一次提出人的全面发展

11、概念的是(A ) 。A空想社会主义者 B马克思 C恩格斯 D列宁1马克思和恩格斯从(BCD )方面来说明其“人的全面发展”学说。A道德原则 B劳动能力 C社会关系 D全人类解放2影响人的发展的可能性因素有(ABCD ) 。A生产力 B社会关系 C环境 D教育3学生的个性发展中,主要有(ABC )三种心理内化形式。A道德内化 B知识内化 C智力内化 D语言内化1.我国教育投资存在的问题(.ABC )A.教育投资水平偏低 B.教师工资偏低 C.教育投资与教育事业发展不相适应 D.教育投资接近世界平均发展水平2.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主要是由(B )因素决定的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人口3

12、.经济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制约表现在(ABCD)A.产业结构制约着教育专业结构 B.劳动技术结构制约着教育类别结构和教育程度C.地区经济结构制约着教育的布局 D.产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类别结构。4.教育具有(ABC)功能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军事功能5.教育的政治功能表现在(ABCD)A.促进政治民主化 B. 加工政治信息 C.决定教育领导权 D.决定受教育者的权利6.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在(ABCD)A.选择文化 B.整理文化 C.创新文化 D.促进多元文化发展7.教育对科技的影响(.ABCD)A.促进科学知识再生产 B 推动科学的体制化 C.科学研究功能 D.阻碍科学技术

13、转化8.校园文化包括(ABC)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制度文化 D.教师文化9.现代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ABCD 1)A.属性与本质 B.相互制约 C.相互促进 D.二者具有共同性10.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ABC)A.教育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 B.是具有历史继承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C.有跟社会发展进程不相适应的一面 D.教育总是具有阶级性1 教育原初的存在状态是_ A _。A. 生活式教育 B. 学校式教育 C. 科学式教育 D. 灌输式教育2 最早提出“生活世界”的人物是_ B _。A. 哈贝马斯 B. 胡塞尔 C. 杜威 D. 海德格尔3 生活世界是一切事物存在的背景,是“没有人能够任意支配的背景知识” 。这句话是谁的观点。A A. 哈贝马斯 B. 胡塞尔 C. 杜威 D. 海德格尔4 “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是_ A _。A. 科学世界源于生活世界 B. 科学世界独立于生活世界 C. 科学世界先于生活世界 D. 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同时产生5 “课题化”的教育是指_ B _。A. 生活世界的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