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的工作总结2篇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44050932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易地扶贫搬迁的工作总结2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易地扶贫搬迁的工作总结2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易地扶贫搬迁的工作总结2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易地扶贫搬迁的工作总结2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易地扶贫搬迁的工作总结2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易地扶贫搬迁的工作总结2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易地扶贫搬迁的工作总结2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易地扶贫搬迁的工作总结易地扶贫搬迁的工作总结 2 2 篇篇 1 12017 年并将这项工程列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四大工程”的重要内容。我办突出省政府确定的扶贫开发重点任务为引领,采取政策措施支持、运城现场观摩会、左权工作推进会、专项督导、交叉检查、典型交流等一系列重点措施推进,为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2014 年,继续安排 5 亿元专项补助资金、10 万人口的移民目标。涉及 11 个市、73 个县。按照省政府易地扶贫搬迁年度目标责任落实任务要求,当年主体工程完工率达到 40%;第二年主体工程完工率达到 80%;两年滚动入住 6 万人。截至今年 11

2、月底,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年度目标任务完成进展情况是:1、2017 下达易地扶贫搬迁任务 10 万人,主体工程完工 20811户、64369 人,完工率 64.3%,实现年度目标任务的 160%。2、2017 年下达易地扶贫搬迁任务 10 万人,主体工程完工29596 户、93887 人,完工率 93.8%,实现年度目标任务的 117%。3、2017 年已入住 17678 户、54673 人;2014 年已入住 3132 户、10214 人,两年滚动入住 20810 户、64887 人,实现年度目标任务的108%。2017 年下达易地扶贫搬迁 10 万人任务,需总投资 33.19 亿元。其中:中央

3、和省级财政建房和基础设施补助资金 5 亿元,(人均补助标准 5000 元,其中:建房补助 4200 元/人,基础设施补助 800 元/人);后续产业奖补资金 0.84 亿元,整村推进项目资金 0.35 亿元,市县配套、整合部门资金 5 亿元,农民自筹 22 亿元。二、工作亮点一是制度推动、进展顺利。各地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整个扶贫开发工作的突破口,逐级签订责任书,并建立目标责任制、进度通报制、督察问责制和工作约谈制,定期公布工程进展,推进工作进度。截至 10 月底,已经提前实现年初确定的主体工程完工率目标任务指标。二是资源整合、项目叠加。大同市各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整合了危房改造、地质灾害沉陷治理

4、、抗震加固等项目;右玉县通过整合抗震加固、危房改造、以工代赈等资金,人均补助近 2 万元,自筹部分不足 30%;长治市有效整合扶贫移民、民政救灾、林业生态移民、国土部门地质灾害避让搬迁等项目资金,人均补助提高近万元。在此基础上,整合以工代赈项目资金实施移民新村基础设施建设,调动了群众搬迁积极性,提升了扶贫移民工程建设水平。三是产业配套、跟踪服务。阳泉市组织工矿商贸企业和党政机关对搬迁村的产业发展进行对口帮扶,规定工矿商贸企业帮扶额度每年不得低于 10 万元,并且进行连续帮扶,鼓励企业对搬迁旧村进行产业开发。各地依托当地特色种养基地、超前谋划、同步安排产业开发项目,推行“一户一圈”、“一户一店(

5、农家旅店)”、“一户一棚”等新模式。实施定向移民、有业安置。右玉县高家堡乡移民小区为每户配套建设一个养羊圈舍;二十五湾村移民小区,利用相邻水库的休闲旅游优势,帮助农民建起一户一院的农家乐式院落;天镇县南河堡乡闫家园移民新村,每户新房配套建设一栋蔬菜大棚,韩小屯村移民小区利用整村推进项目,新建一座养猪场,引进种猪 344 头,带动 439 户移民发展养殖,增加收入。三、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紧盯目标、督导检查。围绕年度目标任务,查找薄弱环节,分析研判形势,采取倒排工期的方式,重点瞄准移民搬迁滚动入住率这一指标,有重点地对开工迟缓、入住率不高的市、县进行分批次专项督导推进。及时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协调

6、当地党委、政府解决工作困难,确保圆满完成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年度目标任务。二是加大投入、提高标准。晋城市在省级补助标准基础上,市级增加补助每人 2000 元,并对重点贫困县陵川县再增加补助每人1000 元;长治市财政每人增加补助 2500 元,其中沁源县财政每人再增加补助 13800 元;吕梁市政府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每人增加补助 200 元,并列入年度预算;阳泉市加大资金投入,省、市、县三级财政补助达到每人 9000 元。乡宁县财政增加扶贫资金 600 万元,其中 200 万元用于移民搬迁。三是多措并举、解决用地。长治、忻州等地充分利用旧农场、旧林场、旧学校、倒闭工矿企业闲置土地,建设移民新

7、村。一些搬迁村集体采取劈山填沟、平整河滩、土地置换等方式,尽量降低用地成本,解决用地困难。大同市南郊区将 4 个贫困村整体搬迁到同煤集团开发区和市政府棚户改造区,通过统筹城乡发展,解决贫困群众搬迁用地困难。四是创新机制、破解难题。随着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不断深入,任务不断加大,搬迁对象更加困难,工作压力逐年增加。天镇县塔儿村、右玉县高家堡、黎城县南社村移民小区由以往移民安置新房毛墙、毛地交付使用,转变为刷墙、铺地、砌暖炕,让搬迁农户直接入住成品房,加快了群众搬迁入住。太原市扶贫办提出易地扶贫搬迁“产城一体化建设”,即在移民搬迁中注重产业发展、教育跟进、医疗服务等全方位配套建设,同时结合其他惠民政策

8、给予继续扶持,帮助贫困群众尽快融入新的生活环境。吕梁市抓住采煤区沉陷治理这一机遇,调动企业积极性,将扶贫移民资金与企业自有资金捆绑使用,加快推进扶贫移民搬迁。五是示范引路、推广典型。为了及时推广各地工作中好的经验、作法,今年,我们组织召开了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现场观摩交流会,总结推广五种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模式,即:阳高县设施农业与搬迁建房相结合的产业开发模式;左权县移民搬迁与旧村开发利用的庄园经济模式;五寨县整乡搬迁集中建设单元楼小区的城镇化安置模式;阳曲县、万荣县吸引企业参与移民搬迁工程的市场化开发模式;壶关县分类规划设计、集中安置特殊困难群体的分类搬迁、社会保障模式。今年,我办还多次编发简报、新

9、闻报道各地移民搬迁典型经验。四、关于我省移民搬迁存在的突出困难和瓶颈突出的困难问题和瓶颈制约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土地问题。2018 年之前,我省对易地扶贫搬迁用地指标没有下达计划,一些地方指标不够,存在未批先建问题,有的土地和规划不好调整。由于土地和规划的相关手续不能及时办理,导致房屋使用证也不能办理。易地扶贫搬迁在城镇安置建设用地与市场同价、费用高。搬迁旧村的宅基地等土地资源绝大多数没有盘活、没有进入市场交易,没能给贫困户带来财产性收入。2、产业配套问题。以前,移民搬迁更多地考虑的是搬迁问题,没有将产业配套同步规划,或是将移民与产业结合的不紧密,未将新村产业作为必备内容。产业项目规模

10、小、覆盖面窄、带动力不足。3、农民自筹问题。目前,我省易地扶贫搬迁省级投入户均建房补助不足 2 万元,我省建房平均每套房 10-13 万元。部分贫困群众举债搬迁,经济负担越来越重;部分贫困户存在想搬搬不动的问题。五、下一步工作建议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工作建议:一是建议重点资金支持易地扶贫搬迁。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三大品牌”之一,需要拿出专项资金、出台重点政策措施、确定具体目标,强力推进。二是建议联系国家有关部委出台易地扶贫搬迁用地享受保障性住房用地政策。支持移民新村和新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公共事业三配套政策。三是建议在安排产业扶贫项目时,优先支持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新村

11、、搬迁户。帮助他们发展产业,增收致富,进一步调动贫困群众的搬迁积极性。易地扶贫搬迁的工作总结易地扶贫搬迁的工作总结 2 2我委作为行业扶贫部门,牵头负责全市“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工作。去年以来,我委不断强化政治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我市脱贫攻坚的“关键之战”,务求 2017 年首战告捷,为争取率先在长株潭地区及全省完成这一重大政治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开局。现将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一、总体情况2017 年省下达我市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为 3976 人(株洲县 68 人、攸县 70 人、茶陵县 1656 人、炎陵县 2182 人,醴陵市未安排 2016年搬迁计划),截

12、止 2017 年 1 月 31 日,全市已搬迁入住 2146 户6963 人,其中:省计划内完成 1225 户 3978 人(计划内增加 2 人为攸县根据省整户纳入搬迁的要求后纳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2 人),省计划内易地扶贫搬迁户均竣工达到入住条件;省计划外完成 921户 2985 人(全部为分散安置),实际完成数为省计划任务数的 175%,占“十三五”期间总任务数的 45.2%。(一)株洲县 2017 年计划搬迁 23 户 68 人,实际完成搬迁 68户 202 人(全部为分散安置),其中:计划内完成 23 户 68 人;计划外完成 45 户 134 人,实际完成数占“十三五”期间任务数的比

13、例为 46.8%。株洲县针对分散安置特点,通过乡镇政府和村支两委“帮”,贫困户亲属和驻村帮扶后盾单位“助”的方式,较好地解决了易地扶贫搬迁户建设用地、征地及土地平整费用不足等问题。#p#分页标题#e#(二)攸县 2017 年计划搬迁 20 户 70 人,实际完成搬迁 278户 973 人(全部为分散安置),其中:计划内完成 20 户 72 人;计划外完成 258 户 901 人,实际完成数占“十三五”期间任务数的比例为 41%。攸县采取劈山填沟、平整河滩、土地置换等方式,降低用地成本,解决用地矛盾。建房自筹部分采取村里投工投劳的形式予以筹集,大大减轻了贫困户的负担,为易地扶贫搬迁户排忧解难。(

14、三)茶陵县 2017 年计划搬迁 505 户 1656 人,实际完成搬迁690 户 2281 人,其中:计划内完成 505 户 1656 人(分散安置 433户 1424 人,集中安置 72 户 232 人);计划外完成 185 户 625 人(全部为分散安置),实际完成数占“十三五”期间任务数的比例为 40.3%。茶陵县把制度挺在前面,工作干在一线,基础工作扎实有力,用“一个细则,一个口令、一份责任、一个标准、一腔爱心”规范茶陵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对选址用地地形不规则的200 多户,根据宅基地地势“量身”设计;对超建筑面积的一律不予补助,直至整改到位;对无力建房的贫困户,实行“帮筹措资金、帮

15、请施工队,帮把质量关,帮安置房验收”,通过“四帮”把党的关怀传达到建档立卡的困难群众中去。(四)炎陵县 2017 年计划搬迁 677 户 2182 人,实际完成搬迁924 户 2936 人,其中:计划内完成 677 户 2182 人(分散安置 514户 1676 人,集中安置 163 户 506 人);计划外完成 247 户 754 人(全部为分散安置),实际完成数占“十三五”期间任务数比例为57.3%。炎陵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注重抓好顶层设计,通过“四个必须定户、统分结合定点、严格标准定标、加快建设定期、压实责任定责、确定脱贫措施定业”的“六定”工作法,总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16、。按照 1 人户 50 平方米、2 人户 75 平方米、3 人户 100 平方米、4 人及以上户 125 平方米四档,每档提供3 套设计图纸供比选,实行统一规划,采取分档统规统建、统规帮建或统规自建等方式实施,并按统一风格进行外墙粉刷和装修,做到美观实用,通过高识别度的规划设计,体现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力度。同时,炎陵县将严守政策与对贫困户的关怀有机结合,为贫困户脱贫后进一步改善居住条件在设计上预留了空间。(五)醴陵市 2016 年省里未安排搬迁任务,实际完成搬迁 186户 571 人(全部为分散安置),占“十三五”期间任务数的比例为31.4%。醴陵市虽然 2016 年没有省定任务计划,但按照其他县市标准要求自身,积极组织召开该市易地扶贫搬迁动员会暨培训会,安排各乡镇提早对 2017 年易地扶贫搬迁户进行摸底,并根据市领导批复要求“2016 年完成十三五期间任务数的 20%”提前开展试点工作,为该市 2017 年全面完成“十三五”期间 1819 人的搬迁任务奠定了基础。二、主要工作做法(一)坚持工作联动,市县两级同部署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各级各部门积极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