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生 物 学 教 学 大 纲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4050556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 生 物 学 教 学 大 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微 生 物 学 教 学 大 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微 生 物 学 教 学 大 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微 生 物 学 教 学 大 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微 生 物 学 教 学 大 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 生 物 学 教 学 大 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 生 物 学 教 学 大 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教学大纲1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41524003 学 时:68 学 分:4 适用专业:四年制制药专业一、微生物学的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一、微生物学的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 微生物学是制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结合制药专业的特点,较系统的介绍微生物学 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对学生进行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制药专业课和 从事本专业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微生物学的教学过程,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内容。理论课部分在课堂讲授,应使学生重 点掌握微生物各主要类群的形态、构造和生理功能;掌握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及控制它们生 命活动的

2、基本方法;明确微生物在整个生物界中的地位与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在掌握微生物与自然 界、人类和动植物关系的基础上,了解微生物在生产实践中的意义。 在系统讲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课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必要操作技术,牢固树立有 菌概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理论部分的理解。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 础上,培养学生掌握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方法,提高分析与总结的能力。二、教学内容二、教学内容 (一)理论讲授内容(一)理论讲授内容 第一章第一章 绪绪 论论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识微生物及其特点,了解它的主要成员。 2.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史和为人类进步所做的

3、贡献。 3.了解微生物学的学科发展及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和融合。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1.微生物的概念及其在生物学分类中的地位。 2.微生物学的任务与研究微生物的意义。 3.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4.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微生物的认识和利用。 5.近代微生物的发展和我国微生物学的成就。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第二章第二章 微生物的类群及形态结构微生物的类群及形态结构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包括的内容及其形态特征。 2.掌握各类微生物的繁殖方式及其生活史。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细

4、菌形态结构细菌形态结构 1.细菌的基本特征。 2.细菌的基本形态(球菌、杆菌、螺形菌)与大小。 3.细菌的基本构造:细胞壁的结构、组成与功能,细胞壁与革兰氏染色的关系。细胞质膜的结构、组成与功能。中体、核质体、细胞质、内含物及亚细胞结构。 3.细菌的特殊构造:荚膜、鞭毛、菌毛、芽孢的形态、组成与功能。 4.细菌的繁殖方式。 5.细菌的形态学检查法。 第二节第二节 放线菌放线菌 1.放线菌的基本特征。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教学大纲22.放线菌的一般形态(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囊及孢子) 。 3.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4.放线菌的繁殖方式与生活史。 放线菌的分科介绍与代表属(链霉菌属、诺卡氏菌属、

5、小单孢菌属,游动放线菌属特征) 。 第三节第三节 真菌真菌 真菌的基本特征及在生物界中的地位。 一、霉菌 1.霉菌一般形态结构及与细菌、放线菌形态的比较。 2.霉菌的菌落特征。 3.霉菌的繁殖。 4.毛霉、根霉、青霉、曲霉等常见霉菌的形态结构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二、酵母 1.酵母细胞的形态大小。 2.酵母细胞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及内含物。 3.酵母的培养特征。 4.酵母的繁殖方式。 5.几种重要的酵母(啤酒酵母、解脂假丝酵母、阿氏假囊酵母) 。 第四节第四节 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 四个不同类群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

6、特征与致病性。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 1.革兰氏染色。 2.各种微生物形态、结构的异同点。第三章第三章 病病 毒毒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病毒及其生物学特点。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1.病毒的概念、生物学特点及种类。 2.病毒的形态与大小、病毒的化学组成、病毒的结构、病毒的繁殖。 3.病毒的干扰现象,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对病毒的抑制和干扰。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 病毒的繁殖特点。第四章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的营养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微生物的营养需要,掌握营养物质透过细胞的主要运输方式。 2.掌握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7、及培养基的种类、配制原则。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1.微生物的营养需要,营养物及其功能。 2.营养物质透过细胞的主要方式。 3.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4.培养基的种类、配制原则与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 营养物质透过细胞的主要运输方式。第五章第五章 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代谢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微生物的产能代谢的各种方式。 2. 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联系。 3.了解微生物的代谢调节与发酵生产。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教学大纲31.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2.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联系。 3.微生物次生代谢物的合成。 4.微生物的代谢调节

8、与发酵生产。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 微生物的代谢调节第六章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微生物培养的方法和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测定方法。 2.掌握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3.了解连续培养与同步生长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4.了解各种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1.测定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2.微生物生长的规律。 3.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的主要因素。 (温度、氧气、pH) 4.微生物培养法概论。 5.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 微生物的培养与控制。第七章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微生物的遗传变

9、异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微生物遗传性、变异性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存在方式、基因突 变的类型与规律、菌种保藏的原理及主要方法和菌种衰退的原因、防止及其复壮方法。 2.了解突变与育种的关系、营养缺陷型的筛选及其应用及基因工程及其前景。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1.微生物遗传性、变异性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DNA 是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及实验根据。 3.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存在方式。 4.基因突变的类型与规律。 5.诱发与自发突变的机制。 6.突变与育种。 7.营养缺陷型的筛选及其应用。 8.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 9.基因工程及其前景。 10

10、.菌种保藏的原理及主要方法。 11.菌种衰退的原因、防止及其复壮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 诱发突变与自发突变的机制。第八章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态微生物的生态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微生物种间的相互关系。 2.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及微生物与物质转化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1.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2.微生物与物质转化。 3.微生物种间的相互关系。 4.微生物与动植物间的相互关系。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教学大纲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 微生物种间的相互关系。第九章第九章 免疫学免疫学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掌

11、握抗原的概念、性质及微生物抗原的结构和抗体的概念。 2.了解细菌性传染的机制、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变态反应、血清学反应。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1.抗原的概念、性质及微生物抗原的结构。 2.细菌性传染的机制。 3.人体对传染的非特异性免疫。 4.人体对传染的特异性免疫。 5.变态反应的概念,类型与反应机制。 6.血清学反应的概念及一般规律。 7.凝集反应及沉淀反应的特点与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 人体对传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第十章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的分类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微生物分类单位和命名方法。 2.了解微生物分类的依

12、据。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1.微生物分类的意义,分类单位和命名。 2.微生物分类的依据(个体形态与菌落形态、生理特征与生化反应、血清学反应、生态、生活 史,对噬菌体的敏感性等)及新技术在分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 分类单位和命名方法。(二)微生物学实验内容(二)微生物学实验内容 实验一实验一 显微镜原理、使用和保养显微镜原理、使用和保养 实验目的、要求:实验目的、要求: 掌握显微镜原理、使用和保养。利用显微镜进行细菌单染色标本的观察。 实验内容:实验内容: 1.微生物学实验室工作规则及主要设备,清点仪器。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细菌单染色标本的观察。实验二实验二

13、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法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目的、要求:实验目的、要求: 掌握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法的基本操作方法。 实验内容:实验内容: 1.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法。 2.芽孢染色法及其它特殊构造示教观察。实验三实验三 霉菌的形态观察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目的、要求:实验目的、要求: 掌握利用显微镜进行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内容:实验内容: 霉菌的形态观察:毛霉、根霉、曲霉、青霉。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教学大纲5实验四实验四 微生物的大小及数量的测定微生物的大小及数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要求:实验目的、要求: 学会利用测微尺测量微生物的大小和利用血球计数板测定细胞或

14、孢子的浓度。 实验内容:实验内容: 酵母细胞大小测定与青霉菌孢子浓度测定技术。实验五实验五 培养基制备及其它实验材料的灭菌培养基制备及其它实验材料的灭菌 实验目的、要求:实验目的、要求: 学会培养基制备和各种实验材料的灭菌。 实验内容:实验内容: 培养基制备及其它实验材料的灭菌。实验六实验六 细菌的平板划线分离及常用的接种培养法细菌的平板划线分离及常用的接种培养法 实验目的、要求:实验目的、要求: 掌握细菌的平板划线分离及常用的接种培养法 实验内容:实验内容: 细菌的平板划线分离及常用的接种培养法(固接固、固接液和液接固) 。实验七实验七 紫外线、化学消毒剂、抗菌素等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目

15、的、要求:实验目的、要求: 了解紫外线、化学消毒剂、抗菌素等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内容:实验内容: 紫外线、化学消毒剂、抗生素等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实验八实验八 微生物菌种的分离纯化微生物菌种的分离纯化 实验目的、要求:实验目的、要求: 掌握微生物菌种的分离纯化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实验内容:实验内容: 从土壤中对微生物菌种进行分离纯化。三三 课课 时时 分分 配配(总学时按 68 学时计)(一)理论授课学时(一)理论授课学时 章 次内 容学 时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绪 论 微生物的类群及形态结构 病 毒 微生物的营养 微生物的代谢

16、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 微生物的生态 免疫学 微生物的分类1 6 2 3 6 3 6 1 4 2 合 计34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教学大纲6(二)实验的学时分配(二)实验的学时分配 实 验内 容学 时 实验一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实验五 实验六 实验七 实验八 实验九 实验十 实验十一微生物学实验室工作规则及主要设备,清点仪器。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细菌单染色标本的观察。 细菌的涂片及简单染色 革兰氏染色法 霉菌的形态观察 酵母细胞形态观察 酵母菌细胞计数 培养基制备及其它实验材料的灭菌 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抗菌素等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制药专业)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制药专业)31 2 3 1 2 4 2 2 6 8 合 计34四四 参考书目参考书目 1.周德庆 微生物学教程 (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沈 萍 微生物学 (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