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 资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043595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心理学  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管理心理学  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管理心理学  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管理心理学  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管理心理学  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心理学 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心理学 资料(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1、什么是管理?怎样理解这一概念?、什么是管理?怎样理解这一概念? 管理的传统定义是,对一群人的活动,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一系列管理功能的发挥,使其完 成组织的既定目的。 现代定义: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管理者做决策、分配资源、指导别人的行为,目的都是达到工作目标。2、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的定义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改进管理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一 门科学。 3、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是什么?、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是什么?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重点研究重点是组织管理中具体的社会

2、、心理现象,以及个体、群体、领导、组织中的具体的 心理活动的规律性。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个体心理的研究。第二,群体心理的研究。第三,领导心理的 研究。第四,组织心理的研究。 4、什么是工作生活质量?、什么是工作生活质量? 工作生活质量是指组织中的所有人员,通过与组织目标相适应的公开的交流渠道,有权影响决策,改善 自己的工作,进而导致人们更多的参与感,更高的工作满意感和更少的精神压力的过程,是规范管理和衡量 评价管理水平,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水平的综合性指标。 5、简述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简述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对管理心理学的发展,一般认为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3、: 早期实践:在 1776 年出版的国富论中,亚当 斯密论述了一个精彩的观点:组织和社会将从劳动分 工(亦称工作专门化)中获得经济优势。查尔斯 巴贝奇在亚当斯学说的基础上,在其 1832 年出版的著作 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中进一步补充了劳动分工的优点。罗伯特欧文认为在改善劳动条件方面花钱, 是企业经营人员所能做的一项最佳投资。他声称关注雇员对企业及经营是有利的,同时这会减轻人们的不幸。 他在 1825 年主张制定工作时间法、童工保护法赫提倡公共教育、工作餐、企业参与社区规划时,这比他所 处的那个时代超前了 100 年。 科学管理阶段 时间:20 世纪 30 年代。代表人物:美国的泰勒。1911

4、 年出版著作科学管理原理 。在 西方被人们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验,特别是对工人劳动的动作和时间的研究。他 提出应通过规定高度的、标准化的、合理的加工动作和时间,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利润收入、适当增加工人 工资的方法来刺激工人劳动的积极性。 工业心理学的兴起:将心理学的知识运用于企业管理领域的创始人是原德国籍心理学家芒斯特博格,他 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这一阶段也是工业心理研究的早期阶段。当时的工业中,对科学管理的兴趣由于 泰勒的活动已经高涨起来,他希望能对工业社会中人的行为作进一步的科学研究。他指出心理学在工业中的 作用应该是:(1)帮助发现最适合某项工作的工人;(2

5、)决定在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之下,每个人才能达到 最高产量;(3)在人的思想中形成有利管理的影响。 霍桑实验与管理心理学的确立:20 年代末-30 年代初以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梅奥主持的霍桑实验 开辟了工业社会心理的研究,霍桑实验的重要研究成果是产生了人际关系理论。人际关系理论是将心理学理 论应用于管理领域而获得的重要成果之一,从而使人际关系理论成为管理心理学的核心内容。 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发展:20 世纪 50 年代,管理心理学才以学科的面貌出现。标志:1958 年美国斯坦福 大学教授莱维特的现代管理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管理心理学的诞生。1949 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了 一次跨学科的科学研讨会,

6、会议提议把综合各科知识系统研究人类行为的学科叫做“行为科学”。60 年代行为 科学研究进入组织行为的研究阶段,开始形成组织行为学。 6、什么是霍桑试验?、什么是霍桑试验? 霍桑实验是指在美国芝加哥西部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的心理学研究的总称。实验共分 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24 年 11 月-1927 年 4 月,被称作“照明实验”,也被称作“绕线圈实验”。 第二阶段 1927 年 4 月-1929 年 6 月被称作“福利实验”。从此开始了以人为中心的思考,实验者把实验 从物质条件转移到人际关系方面。 第三阶段 1928 年 9 月-1930 年,此阶段的实验被称作“随访实验

7、”。第四阶段 1931 年 11 月-1932 年 5 月。被称作“观察实验”。 霍桑实验得出的最后结论是:1.生产条件的改善并非是增加生产的第一要素。2.改善工人的工作态度及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其愉快工作是提高工效的决定因素。3.工人的工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所归属的 非正式群体。 7、管理心理学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有哪些?、管理心理学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有哪些? 自变量:导致其它变量发生变化的变量。管理心理学中的自变量分三类:个体水平的变量:年龄、性别、 婚姻状况、人格特征、价值观与态度、基本的能力水平、知觉、个人决策、动机等。群体水平的变量:沟通 模式、领导方式、权力和政治等。组织系统水

8、平的变量:正式组织的设计、绩效评估方法、组织文化、工作 压力水平等都对因变量有影响。 因变量:是我们要解释和预测的关键变量,管理心理学中的主要因变量是什么学者们倾向于强调生产率、 缺勤、流动、工作满意度。 第二章人性假设与文化差异第二章人性假设与文化差异 1、什么是人性假设(人性观)?、什么是人性假设(人性观)? 人性观, 亦即对人性本质的看法,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人性观是思想家或一般人对普遍人性的看法。2.狭义人性观是对与组织中人的工作动力有关的人性面 的看法, 也叫管理人性观。 麦格雷戈对人性假定的论述,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点: 1.管理的理论和管理者的观念是第一位的,而管理的政策和

9、措施是第二位的,不能本末倒置,也不能简单混 同,不加区别。 2.强调在管理中要着重开发人力资源,发掘人的“潜在力量” 。麦格雷戈认为,一个事业的管理方式,往往 决定管理阶层对所属人员的“潜在力量”的认知,即如何开发这份潜在力量的认知。 3.管理人员采取哪种理论假定要看具体情况,但是所持理论的观点要旗帜鲜明。 2、管理心理学家莱波曼提出的人性的、管理心理学家莱波曼提出的人性的“基本宗旨基本宗旨”的内容是什么?的内容是什么? 管理心理学家莱波曼进一步将人性的“基本宗旨”划分为六个方面,并可进行测定。这六个方面是:1.我 们相信人是可以信赖的,或是不值得信赖的程度。2.我们相信人是利他的或是利己、自

10、私的程度。3.我们相 信人是独立和自力更生的,或是依赖并顺从于群体或权威人物的程度。4.我们相信人是有意志和理性的力量, 或是相信他们是由非理性的内部或外部因素控制的程度。5.我们相信人是有不同的思想、知觉和价值观的, 或是相信他们的知觉与价值观等是基本一样的程度。6.我们对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生物这一点的相信程度. 3、主要的人性假设有哪些?其观点如何?、主要的人性假设有哪些?其观点如何? 1麦格雷戈的 X、Y 理论 (1)X 理论的基本观点 X 理论:在“经济人”假设基础上形成的依靠权威和严格控制,进行以任务为中心管理的观点。 组织绩效 低落是由于员工本性懒和不负责任所致;多数人只有在强力

11、控制下,才能服从统一的目标;只有金钱和地位 才能激励工人努力工作。 (2)Y 理论的基本观点 Y 理论:是以“自动人”假设为依据的,以挖掘人的潜能为中心,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的管理观点。 组织绩效低下是管理的责任,是管理环境压抑限制了员工潜在积极性发挥的结果;人有天赋的主动性与自我 督导性,所以应反对集权管理主张分权,提倡员工自主管理;主张目标融合,即管理应创造一种环境兼顾组织需 求与个人需要,让员工通过工作既能完成组织目标又能满足个人愿望。 2摩尔斯的超 Y 理论 超 Y 理论:是一种强调灵活应变的管理思想。该理论认为,各种组织处在不同的环境中,组织内不同层次 的员工有不同的心理水平,应

12、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 X 理论并不是一无是处;Y 理论也不是灵丹妙药;没 有最佳的管理方式,只有根据管理对象的特点在动态变化中选择适宜的管理方式 ,应该针对不同情况,将 任务、组织、人员作最佳的配合,以激励工作人员取得最有效地工作成绩。 3雪恩的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 经济人的观点:从经济角度来解释人进行劳动的主要动机的人性假设,称为经济人。多数人生来懒惰, 不愿不负责任,只有少数人勤奋,有责任心;多数人工作是为了追求物质利益满足,企业主为获取最大利润,工 人为追求最高报酬;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是相矛盾的;大多数人具有上述特点,只能是被管理者,只有少数 人能克制自己,成为管理者。 社

13、会人”(“社交人”):从社会交往需要的角度解释人劳动主要动机。人们工作并不是主要为物质满足,而是为了从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交往中获得归属感与安全感的满足。 自我实现人:从人自身能动性的发展来解释工人主动工作动机。人生来勤奋,成熟人又发挥潜能的愿望; 人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有极大的潜能(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 复杂人:从人心理的差异性和变化性方面来分析人复杂工作动机。人性是对环境的适应性,人的需要随 着年龄、环境、地位变化而改变;人是因时、因地、因情景不同而采取不同反映的复杂人 4、试对人性假设的演变加以评价。、试对人性假设的演变加以评价。 1把这些研究和观点按顺序排一下,可以发现如下变化:

14、从对人的先天本性的研究转入对后天环境给 人影响的研究,从对人的片面的然而是定性的结论变为比较全面然而是不定性的结论。2促使这一变化的 根本原因是社会的变化发展,尽管西方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没有变,但是生产技术和生产环境在变化,职工 的构成及文化素质也在变。 3但是这种代替并非全盘否定。 4行为科学人性研究及各种假设观点存在着 明显的片面性、局限性,即使是科学合理的部分,也有不完整的缺陷。 5造成这种片面性与局限性有方法 上的原因。 5、霍夫斯塔德提出的民族文化的纬度有哪些?、霍夫斯塔德提出的民族文化的纬度有哪些? 吉尔特.霍夫斯塔德通过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于 1980 年发表了动机、领导和组织:美国

15、的理论可以在国 外应用吗一文,文中提出了确定民族文化特征的纬度是以下四个方面:个人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 定性避免、男性主义与女性主义。 又有人提出时间取向纬度。 第三章第三章 个别差异与管理个别差异与管理 1、什么是社会知觉?其种类有哪些?、什么是社会知觉?其种类有哪些? 社会知觉是协调人际关系,调动人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重要心理成分。 社会知觉的种类(1)对他人的知觉与决策判断:通过对别人外部特征的知觉,进而取得对他们的动机、 感情、意图等的认知。 (2)自我知觉与自我调节:以自己为知觉对象,对自己的生理变化、心理状态,以及 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的知

16、觉。 (3)角色知觉与角色行为:对某个人(包括自己) 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认知与判断,以及对有关角色行为的社会标准的认知。 (4)人际知觉与交往行 为:人际知觉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 2、常见的社会知觉效应有哪些?其对管理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常见的社会知觉效应有哪些?其对管理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1)第一印象:第一印象是指两个不相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时所形成的印象。 (2)首因效应:首因效应 指的是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3)晕轮 效应: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 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4)刻板印象:社会刻板印象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 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5)知觉防御:知觉防御是指人们对不利于自己的信息会视而不见或加以歪 曲,已达到防御的目的。 (6)投射:投射是一种通过以己度人的方法而达到心理防御的目的。 (7)定型:定 型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