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重点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卷两套汇编五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wei****017 文档编号:440380 上传时间:2017-02-25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56.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重点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卷两套汇编五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2017年重点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卷两套汇编五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2017年重点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卷两套汇编五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2017年重点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卷两套汇编五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2017年重点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卷两套汇编五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重点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卷两套汇编五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重点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卷两套汇编五附答案解析(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 年重点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卷两套汇编五附答案解析八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30 分)1式子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 x 的取值范围是()Ax=0 Bx0 Cx4 Dx42用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1 1 4列二次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2 B C D4如图,在菱形 ,20,则对角线 于()A20 B15 C10 D55如图,平行四边形 ,A 的平分线 E,则长( )A1 B2 D36如图,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 D 交于点 O,点 E 是 中点若 长为()A36912直角三角形两边分别为 3 和 5,则第

2、三边为()A4 B C4 或 D28若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则顺次连接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A梯形 B矩形 C菱形 D正方形9如果最简二次根式 与 能够合并,那么 a 的值为()A2 B3 C4 D510如图,一轮船以 16 海里/时的速度从港口 A 出发向东北方向航行,另一轮船以 12 海里/时的速度同时从港口 A 出发向东南方向航行,离开港口 2 小时后,则两船相距()A25 海里 B30 海里 C40 海里 D50 海里二、填空题(本题有 8 小题,每题 4 分,共 32 分)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x 22=12若 1x 2,则化简 的结果是13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

3、 12 和 5,则斜边上的中线等于14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夹角为 60,较短的边长为 5对角线长为5在,5,3 ,高 2,则 长16如图,延长正方形 边 E,使 C,则E=度17如图,某人欲从点 A 处入水横渡一条河,由于水流的影响,他实际上岸的地点 C 偏离欲到达的地点 果他在水中实际游了 250m,求该河流的宽度为m18如图,以 斜边的直角三角形,P 为 一动点,且 C 于 E, F,则线段 度的最小值是三、解答题(本题有 8 小题,每题 6 分,共 58 分)19(8 分)计算:(1)3 ; (2)(4 ) 20(6 分)已知 x=2 ,y=2 + ,求下列代数式的值:(1)x 2+2xy

4、+ (2)x 21(6 分)如图,一架 长的梯子 靠在一竖直的墙 ,这时梯足 B 到墙底端 C 的距离为 ,如果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 ,那么梯足将向外移多少米?22(6 分)如图,M 、N 是平行四边形 角线 两点N,求证: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23(6 分)如图在,C,D、E、F 分别是 C 、上的中点求证:四边形 菱形24(8 分)如图,已知四边形 矩形,对角线 D 交于点O,D, 于点 E,请探索 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5(8 分)观察下列各式及其验证过程:验证: = ;验证: = = = ;验证: = ;验证: = = = (1)按照上述两个等式及其验证过程的基本思路,猜想 4 的变形结果并

5、进行验证;(2)针对上述各式反映的规律,写出用 n(n 为任意自然数,且 n2)表示的等式,并给出证明26(10 分)如图所示,在梯形 ,C,B=90,4C=26动点 P 从点 A 出发沿 向向点 D 以 1cm/s 的速度运动,动点 Q 从点 C 开始沿着 向向点 B 以 3cm/s 的速度运动点 P、Q 分别从点 A 和点 C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随之停止运动(1)经过多长时间,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2)经过多长时间,四边形 矩形?(3)经过多长时间,当 平行于 ,有 D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30 分)1式子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

6、义,则 x 的取值范围是()Ax=0 Bx0 Cx4 Dx4【考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析】先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列出关于 x 的不等式,求出 x 的取值范围即可【解答】解:式子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x+40,解得 x4故选 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熟知二次根式具有非负性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用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1 1 4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对四组数据进行逐一判断即可【解答】解:A、1 2+223 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B、 2+ 2 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C、 1 2+ 2=2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D、2 2+

7、32=4 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选 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即只要三角形的三边满足 a2+b2=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下列二次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2 B C D【考点】最简二次根式【分析】根据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利用排除法求解【解答】解:A、2 是最简二次根式,故本选项正确;B、 = ,故本选项错误;C、 = ,故本选项错误;D、 =x ,故本选项错误故选 A【点评】本题考查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最简二次根式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2)被开方数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4如图,在菱形 ,20,则对角线 于()A20

8、 B15 C10 D5【考点】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及已知可得等边三角形,从而得到 B【解答】解:C,B+80 ,20B=60等边三角形B=5故选 D【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5如图,平行四边形 ,A 的平分线 E,则长( )A1 B2 D3【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 角平分线可知: D=,又有B=5,可求 长【解答】解: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得:B=5,C=3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得:B,D=3,D3=2故选 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在平行四边形中,当出现角平分线时,一般可构造等腰三

9、角形,进而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6如图,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 D 交于点 O,点 E 是 中点若 长为()A36912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分析】因为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所以 C;又因为点 E 是 中点,所以 中位线,由 可求得 解答】解: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C;又点 E 是 中点,E , 3=6(选 B【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还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且等于三角形第三边的一半7一直角三角形两边分别为 3 和 5,则第三边为()A4 B C4 或 D2【考点】勾股定理【分析】因为在本题中,不知道谁是斜边,谁是直角边,

10、所以此题要分情况讨论【解答】解:当 5 是斜边时,根据勾股定理,得:第三边是 4;当 5 是直角边时,根据勾股定理,得:第三边是 = 故选 C【点评】注意此类题一点要分情况进行讨论,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进行求解8若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则顺次连接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A梯形 B矩形 C菱形 D正方形【考点】菱形的判定;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分析】因为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得所得的四边形的四边相等,则所得的四边形是菱形【解答】解:如图,D,E、F 、G 、H 分别是线段 C、D 的中点,G 分别是中位线,G 分别是中位线,G= F=DG=F,则四边形 菱形故选

11、C【点评】本题利用了中位线的性质和菱形的判定: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9如果最简二次根式 与 能够合并,那么 a 的值为()A2 B3 C4 D5【考点】同类二次根式【分析】根据两最简二次根式能合并,得到被开方数相同,然后列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得,3a8=17 2a,移项合并,得 5a=25,系数化为 1,得 a=5故选 D【点评】本题考查了最简二次根式,利用好最简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相同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一轮船以 16 海里/时的速度从港口 A 出发向东北方向航行,另一轮船以 12 海里/时的速度同时从港口 A 出发向东南方向航行,离开港口 2 小时后,则两船相距()A2

12、5 海里 B30 海里 C40 海里 D50 海里【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分析】首先根据路程=速度 时间可得 B 的长,然后连接 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 即可【解答】解:连接 题意得:62=32(海里),2 2=24(海里),=40(海里),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关键是从题中抽象出勾股定理这一数学模型,画出准确的示意图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的应用二、填空题(本题有 8 小题,每题 4 分,共 32 分)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x 22=(x )(x+ )【考点】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分析】利用平方差公式即可分解【解答】解:x 22=(x )(x+ )故答案是:(x )(x+ )【点评】本题考查实数范围内的因式分解,因式分解的步骤为:一提公因式;二看公式在实数范围内进行因式分解的式子的结果一般要分到出现无理数为止12若 1x 2,则化简 的结果是2x【考点】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分析】首先将被开方数变形为完全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