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综合知识点三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4032178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综合知识点三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综合知识点三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综合知识点三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综合知识点三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综合知识点三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综合知识点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综合知识点三(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http:/http:/2017 年成人高考教育综合知识点三年成人高考教育综合知识点三要求: 1、识记教育制度的概念和建立学制的依据。 2、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概况,主要指现代学制颁布的年代学制名称。 (一)教育制度的概述 1、教育制度的概念 (1)广义概念 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 教育设施和有关制度。 (2)狭义的概念 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 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学制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建立学制的依据 (1)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

2、度 (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二)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1、旧中国的学制 (1)1902 年颁布“壬寅学制“(未实行) (2)1903 年颁布“癸卯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3)1912 年颁布“壬子癸丑学制“ (4)1922 年颁布“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六三三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 2、新中国的学制改革 (1)1951 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学制 (2)1958 年的学制改革 http:/http:/确定了“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和“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具体办学原则。 (3)1985 年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改革的根本目的

3、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把普及九年制义务 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等教育改革;高等 教育改革;加强领导,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4)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统一性与多 样性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三、记忆 要求: 1、了解记忆的基本过程与主要类型。 2、理解记忆表象的特点、记忆系统的编码方式与存贮特点、遗忘的基本规律及其主要 原因。 3、灵活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巩固。 (一)记忆及其类型 1、什么是记忆 2、记忆的基本过程 识记、保持、再现;编码、存储、提

4、取。 3、记忆的主要类型 (1)记忆对象分类 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 (2)记忆阶段分类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4、记忆表象 (1)什么是表象 (2)表象与后象的关系 (3)记忆表象的特点 http:/http:/直观形象性;形象概括性;模糊片断性;个别差异性。 (二)记忆系统 1、瞬时记忆(感觉记忆) (1)瞬时记忆的特点 (2)瞬时记忆的编码(编码方式,影响因素) (3)瞬时记忆的存储(存贮容量,存贮时间) 2、短时记忆(工作记忆) (1)短时记忆的特点 (2)短时记忆的编码(编码方式,影响因素) (3)短时记忆的存储(存贮容量,存贮时间) 3、长时记忆 (1)

5、长时记忆的特点 (2)长时记忆的编码(编码方式,影响因素) (3)长时记忆的存储(存贮方式,存贮容量,存贮时间) (三)遗忘 1、什么是遗忘 2、遗忘的种类 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主动遗忘与被动遗忘。 3、遗忘的规律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4、遗忘的原因 消退说;干扰说;压抑(动机)说;提取失败说。 (四)提高记忆能力,促进知识巩固 1、良好记忆品质的特点 敏感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 2、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http:/http:/(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 (4)运用组块化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5

6、)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加工质量 (6)注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四、思维 要求: 1、了解思维的特点、类型、基本过程和主要形式。 2、理解问题解决的特点、阶段、策略,良好思维品质的特点及其培养措施。 3、能联系实际,促进概念掌握,促进问题解决,培养创造性思维。 (一)思维及其类型 1、什么是思维 2、思维的特点(间接性、概括性) 3、思维的类型 (1)根据思维的发展水平: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分析思维、直觉思维 (3)根据思维的指向性:集中(求同)思维、发散(求异)思维 (4)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再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二)思维的过程和基本形

7、式 1、思维的过程 (1)分析和综合 (2)比较 (3)抽象与概括 (4)系统化与具体化 2、思维的基本形式 http:/http:/(1)概念 概念的特征与分类;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概念与词语。 (2)判断 (3)推理 3、科学概念的掌握 (1)合理利用日常概念 (2)充分利用感性经验 (3)注意“变式“的使用 (4)词和感性材料的结合 (5)正确给概念下定义 (6)在实际应用中掌握概念 (7)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 (三)问题解决 1、问题与问题解决的特点 (1)问题及其特点 (2)问题解决及其特点 2、解决问题的阶段 (1)提出问题 (2)明确问题 (3)提出假设 (4)检验假设 3、解决问题

8、的策略与方法 (1)启发式方法与算法式方法 (2)手段-目的分析法与爬山法 (3)目标递归策略与目标递进策略 4、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http:/http:/(1)问题情景与问题表达方式 (2)联想与原型启发 (3)定势与功能固着 (4)个体的经验水平 (5)个体的情绪与动机 (6)个性因素(能力、性格等) (四)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 (1)广阔性和深刻性 (2)独立性和批判性 (3)逻辑性和严谨性 (4)灵活性和敏捷性 (5)创造性 2、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论的训练 (2)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3)加强言语的训练 (4)发挥定式的作用 (5)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 (2)培养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 (3)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4)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人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