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3单元

上传人:长*** 文档编号:44005349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3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最新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3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最新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3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最新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3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最新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3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3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3单元(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3 单元第一单元教案1.1.井冈翠竹井冈翠竹教案教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1.学会 10 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89 自然段。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1.在阅读中,了解井冈翠竹的精神;尝试多篇文章一起阅读的方法。2.在课文阅读中,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重点部分的诵读,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2、。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介绍时代背景。一、谈话导入,介绍时代背景。1.师生交流搜集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井冈翠竹 ,作者是袁鹰。3.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4.明确学习目标:我们要通过学习,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 情,同时还要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不懂的 地方做上记号。2.小组合作学习,了解课文讲了什么?可分成几个部分?本文生动地描写了井冈翠竹的秀美外形和

3、刚强气节。 (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14 自然段):写翠竹外形的秀美。 (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写)第二部分(512 自然段):写翠竹的功绩。 (按时间顺序写的。 )3.默读思考:井冈翠竹为什么使人难以忘怀?作者在具体写竹子时,分别联想到些什么? 划出使用精彩的词句。4.学生质疑。三、细读品味,探究学习。三、细读品味,探究学习。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4 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部分,说说: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2.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动点描写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用这种方法进行写作,可 以多侧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反映事物面貌及其动态,给人以立体感,从而更好地揭示事物 的本质特征,体现文章的主

4、题思想。)3.找出描写毛竹的句子读一读,领会写作方法的精妙,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4.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一、复习导入。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说说井冈翠竹的外形特点。二、继续学习课文。二、继续学习课文。1.学习课文第二部分(512 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说说:这一部分主要写什么?(2)默读思考:井冈山竹子的革命功绩表现在哪些方面?找出相关的句子,(3)全班交流,出示相关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 30 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你永远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4)勾画出描

5、写竹子用途的句子和作者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2.课堂小结。(1)作者明写竹子是“用具” “武器” ,暗写什么?明写竹子不“低头” 、不“弯腰” ,暗 写什么?(2)为什么“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找出中心句:“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因为井冈山的竹子在中国革命各个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不朽的功绩。 )(3)课文是不是单纯写竹?(不是,是为写人而写竹)写什么人?怎么写?(借竹子对 革命的贡献赞写井冈山人民乃至全中国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的杰出贡献)为什么要借井冈翠 竹而不借别的事物写人?(井冈山是革命的发源圣地,井冈山人民象竹子

6、那样在革命各个时 期有着重要功绩,最具典型性彻底性)四、四、延伸探究,拓展升华。延伸探究,拓展升华。竹子的丰富内涵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究、去发现,课后同学们可以分组继续开展研究活 动。板书设计:板书设计:5 井冈翠竹(远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外形:(近看)修直挺拔密密麻麻亭亭玉立(过去)抗敌的武器竹筒盛饭红军的扁担功绩(现在)修竹滑道开发宝山走上征途2.2.延安,我把你追寻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教案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新词: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2重点句: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二)能力训练点1了解全诗的结构。2理解诗句

7、内容,了解、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三)德育渗透了解延安伟大精神所在,教育学生学习延安的伟大精神。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全诗的重点,主要通过教师范读、指导朗读解决。(二)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是难点,主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教师点拨来解 决。(三) “为什么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仍然要提倡、发扬延安精神?”这是疑点, 主要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教师精讲、点拨来解决。三、课时安排:一课时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四、学生活动设计(一)画出诗的韵脚。(二)有感情地朗读。(三)按自学

8、提纲自学、讨论、交流。(四)完成课堂练习。五、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1初读全诗,找出韵脚。2学习诗的第一、二节。(二)整体感知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三)目标完成过程1揭题引读,学生自悟。(1)简介背景,揭示课题。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 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尤其是 1939 年至 1943 年期间,日 军大举“扫荡” ,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自然灾害的侵袭,使解放区面临着 严重的困难局面。但是,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向延安。当时延 安的

9、生活很艰苦,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因为延安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这节课我们自学一首新体诗延安,我把你追寻 ,作者是祁念曾。读了这首诗,同学们就 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2)教师范读。(3)学生自由读,用着重号划出诗的韵脚来,并说说全诗押的是什么韵。 (体会这首诗 的隔句押韵,全诗押的是 ang 韵。韵脚是:光、阳、看、场、琅、炕、咱、梁、煌、翔、想、 光、阳。 )(4)再读全诗,想想诗中所说的追寻延安是什么意思?(追寻延安精神。 )2指导自学,理解诗意。(1)学习第一节。自读第一节,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对延

10、安精神的追寻。作者追寻延安精神,就像燕子追寻昔日 的春光,小树追寻雨露和太阳。 )(2)学习第二节。自读第二节,思考、分组讨论、交流:诗人为什么要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 这些地方?作者是在追寻什么?(生回答后师点拨)(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延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 它流经延安。当年人们常在延河边上漫步,讨论革命的道理。枣园在延安西北,距市中心约 七公里,曾是党中央所在地,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等著作就是在这里写的。南泥湾在延 安南部。当年八路军 120 师 359 旅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这里垦荒种粮,开展大生产运动。 著名的歌曲南泥湾就是歌颂 359 旅的,教师

11、唱给学生听,加深理解诗句内涵。杨家岭在 延安西北,距离市中心约三公里,那里有中央礼堂和中央办公楼,许多重要的会议曾在这里 召开。作者追寻的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3)自学三、四两节。有感情地朗读三、四节,思考并分组讨论:出示灯片:a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这两句的意思 是什么?把诗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诗句找出来。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写的?作者忘不了、 丢不掉的是什么?b我们已住进了“高楼大厦”进入了电子时代,为什么还不能丢掉延安精神?学生交流、教师点拨:a “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 “宝塔山顶天立

12、地的 脊梁”代表伟大的延安精神。 “毫不犹豫”是非常坚决的意思。 “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 丢”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 延安精神。诗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诗句有:“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 温热的土炕。 ”作者运用了对比、比喻等方法描写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作者忘不了、丢 不掉的是艰苦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b我们每取得的一点成绩,都是延安精神发扬光大的结果,我们的国家还需要再发展, 就必须发扬延安精神,艰苦奋斗,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有感情地朗读,加强理解。(5)自学五、六两节。指名朗读这两节诗,思考、讨论、交流。a如果失去了延

13、安精神会怎么样?(如果我们丧失了延安精神,就会变成没有灵魂的 人,也就是活死人。这样的人当然不可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b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因为追寻延安精神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节诗。3依据板书,归纳中心。诗歌通过对延安精神的歌颂,抒发了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4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思感,深化理解。全诗押的是 ang 韵,读的时候要很自然地适当加以突出,这样,听起来才声韵铿锵。(三)总结1总结: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 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14、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即使将来我们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也还要提倡艰苦奋斗。 因为无论什么时候,人们总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了把社会推向前进,总要开辟新领域, 探索新事物,这就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六、布置作业六、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脚。3.3.七律七律到韶山到韶山教案教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学会“咒、霸”2 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诗意,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豪情壮志。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豪情壮志。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幻灯片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

15、过程 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一、复习导入1.背诵西江月.井冈山 。2.介绍到韶山的写作背景。3.出示课题,齐读。二、熟读全诗二、熟读全诗三、理解诗意,学习生字三、理解诗意,学习生字1.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1)逝川:时间。出自论语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咒逝川: 感慨时间流逝得太快。(2)大意:时间飞逝,离开家乡已经 32 年了,过去的事都有些模糊了。2.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1)红旗: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农奴戟:指农民运动。黑手:指国民党反动派。霸 主鞭:对革命者的残酷迫害。(2)大意:回想 1927 年,共产党领导人民闹革命,但国民党却残酷地迫害革

16、命者。3.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1)为:因为。日月换新天: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建立新中国。(2)大意:先烈的英勇牺牲更增强了后继者的壮志豪情,我们敢于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建立新中国。4.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1)稻菽:指庄稼。英雄:指农民,指劳动者。夕烟:暮色。(2)大意:看着远处的庄稼翻滚,心头无比欢喜,在暮色中走来了无数收工归来的农民英雄。四、再读全诗四、再读全诗五、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五、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1.从“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这四 句诗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赞颂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 革命精神和豪迈气概。 )2.阅读 12 页为革命献身的亲人 。六、做课后习题六、做课后习题第一单元知识小结一、易读错的字一、易读错的字茨坪(c) 殷切(yn) 摇撼(hn)委派(wi) 琳琅(lng) 明媚(mi)翩翩(pin) 茅屋(mo) 韶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