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为什么高尚

上传人:qt****68 文档编号:44005179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德为什么高尚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师德为什么高尚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师德为什么高尚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师德为什么高尚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师德为什么高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德为什么高尚(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师德为什么高尚师德为什么高尚01 教师道德上的高尚形象并不是教师的刻意塑造,而是教育传统的历史定制教师道德上的高尚形象并不是教师的刻意塑造,而是教育传统的历史定制在人类历史上,教育者从一开始就是以高尚的圣洁形象展示于人。在人类历史上,教育者从一开始就是以高尚的圣洁形象展示于人。在教师成为职业之前,早期的部落教育是部落长者对部落幼辈的教育,长者基于族群利益,处处总是身体力行,用自己对族群的无私奉献对幼辈进行生活引导。人类有了家庭以后,父母成为孩子最早的老师,由于血缘上的纽带关系,父母的教育成为对子女表达关爱的基本形式,父母作为教育者,除了让孩子获得幸福,没有任何其他的个人企图。也许正是由于教育者

2、天然高尚的道德承传,在专门的教育者-职业教师出现以后,教师也不敢轻易突破祖传的定制,在教育过程中仍然坚守着无私和奉献。所以,先秦时代的孔子对其弟子不收学费,至多只是在年末收受学生的些许腊肉,而这腊肉并不是报酬,是表征学生对老师崇高人格的敬意。孔子身为教师先驱,基于复兴周王盛世的远大理想,以放弃自身利益为代价成全教育者的道德圣洁,为教师赢得了与“天地君亲“并列的崇高社会地位。在西方,教师的道德高尚也具有悠久传统,卢梭曾经说:“有些职业是这样的高尚,以至一个人如果是为了金钱而从事这些职业的话,就不能不说他是不配这些职业的,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样的职业。“今天,西方社会虽然肯定了教师追求自身利益的合理

3、性,但对教师的道德高尚要求却一点也没有降低。1975 年,美国全国教育协会(NEA)通过的教育专业伦理守则(Code of Ethics of the Education Profession),在序言中就明确强调“教育工作者承担了维护最高伦理标准的责任“。 02 教师的高尚形象同时也直接根源于教育的特殊性质教师的高尚形象同时也直接根源于教育的特殊性质 教育是教育者通过言语和行动对受教育者施以系统影响的实践过程,教育的特殊性质要求教师做到教育是教育者通过言语和行动对受教育者施以系统影响的实践过程,教育的特殊性质要求教师做到“ “为人为人师表师表“ “。 为人师表是教师展示自己职业骄傲的古训,它

4、要求教师在道德与学问上成为学生之榜样。孔子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作为教师,只有用行动践行自己的所言方可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但是,当教师在学生面前做到言行一致时,教师身份就不自觉地将教师推向了道德上的崇高位置。本来,言行一致是底线的道德要求,是普通公民应尽的道德义务,但是,教师的言行一致却成为对教师严峻的道德考验。普通公民的所“言“是基于自己实际道德水平的现实之言,对自己做不到的道德圣言,只要自己不进行言说,就没有用行动履约的责任。但是,教师不同,为了给受教育者提供至上性的目标追求,必须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上进行道德言说,这不是教师的个人选择,而是教育的职业性规定

5、。“ “为人师表为人师表“ “的伦理困境的伦理困境01 “ “为人师表为人师表“ “与教师道德真实状态的背离与教师道德真实状态的背离 教师高尚形象的定位背离了教师道德的真实状态。教师高尚形象的定位背离了教师道德的真实状态。我们必须承认,教师的道德高尚并不是教师德性的实然写照,更多地是对教师职业操守的应然性期许。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否认有无私的教师,但这不能代表教师的道德常态。我们应该相信,教师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教师,教师作为人,与其他社会公民一样有自己的个人需求,教师的职业活动既是对学生的义务奉献,也是自我权利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柏拉图早就看到了这一点,他说:“一切负有教育责任的人们都谆谆告诫:

6、为人必须正义。但他们的谆谆告诫也并不颂扬正义本身,而只颂扬来自正义的好名声,他就可以身居高位。“(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86 年版,第 51 页。)柏拉图的说法有些极端,让高尚的教育者感到脸红并可能激起某些人的愤怒。其可取之处是,看到了教育本身是能够给教育者带来利益的教育,是自利与他利、公利与私利的结合。在他看来,个人不是为了自己的更好发展,是不会选择道德的,德性不过是利用别人的福利来使自己成为幸福的艺术。以此而论,教师的教育活动也必然是给自己带来利益的活动,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教师只是在普通岗位上从事自己的职业活动。 02 “ “为人师表为人师表“ “可能制造教师的道德虚伪可能制造教

7、师的道德虚伪教师的道德高尚形象亦可能制造教师的道德虚伪,并给教育的可信性以致命打击。教师的道德高尚形象亦可能制造教师的道德虚伪,并给教育的可信性以致命打击。由于社会对教师提出了高尚的道德要求,教师为了使自己与高尚的职业身份相匹配,就必然要在学生面前进行最好的道德装饰,美其名曰“为人师表“。对一个在本质上没有达到高尚境界的教师,在学生面前的道德装饰就蜕变为巧妙的道德伪装,比如,一个在日常生活中性格暴烈的教师,面对学生的无礼举动,按照自己的习惯,他本该由性而发,痛快骂之,可他忽然意识到自己的教师身份,不得不强忍愤怒,装出高风亮节的姿态微笑着给学生善意的提醒。就教师而言,这是地道的道德奉献,他必须委

8、屈自己,用高度的意志力成就自己在学生面前的道德高尚。就学生而言,教师的道德伪装则诚然是一种道德欺骗,因为它并不代表教师的道德常态。在实践上,教师形象的高尚定位容易使教师发生人格上的道德分裂。在学校之外,教师只是普通的社会公民,教师也以普通公民道德要求自己,其可能是道德上的平凡之人,甚至可能有些许的不良恶学生面前,教师则用超越普通公民的道德要求规范自己,让自己变成道德上的崇高之人。于是,教师的道德人格就有了校外与校内的区分,同一个人,校内的这个人总是比校外的这个人显得高尚。但是,教师并不仅仅在学校以教师身份面对学生,很多时候也会在学校之外以教师身份面对学生,当教师以两幅不同的道德面孔出现在学生面

9、前,譬如,一位在学生面前彬彬有礼的教师被学生在大街上发现对一位老人动粗,我们可以想象学生露出的惊讶、怀疑或失望,学生从这位教师身上接受的全部道德教育都可能迷失于这茫然的表情之中。“ “为人师表为人师表“ “的修正的修正01 用用“ “道德真实道德真实“ “取代取代“ “道德完美道德完美“ “教师是向己的人教师是向己的人 教师与其他从业者一样,只是一个普通的社会公民,是一个向己的存在。马克思说:“在任何情况下,个人总是从自己出发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1960 年版,第 511 页。)教师也一样,也有着属于自己的私人利益,并渗透于全部的职业生活,教师职业利益的实现过程,

10、正是教师向己性的呈现过程。教师的职业利益形式多样,其中,教育作为谋生的手段,是教师职业利益实现的基本形式。承认教师的向己性,并不意味着承认教师的自私性。向己性本身并不具有善恶意义,只是对教师职业性质的客观描述,或者是基于教师本位的利益审视。如果将教师的向己性理解为“利己“,这种利己也是一种高尚的利己,教师是“富有利他主义精神的利己主义者“,“我们看到了一种健康的自私、一种伟大的自尊和一种不愿作无谓牺牲的倾向。“(马斯洛著:自我实现的人,三联书店,1987 年,第 109 页。)简单地说,承认教师的向己性,让教师回归了生活的本真,也让教师作为人走向了道德的真实。教师是向己的人,并不否定教师是向善

11、的人教师是向己的人,并不否定教师是向善的人 教师作为育人之人,向善既是一个公民的基本责任,更是教师职业的神圣性要求。教育是灵魂的塑造活动,凡是被造之物,总是塑造者意志的对象化产物,恰如人类会按自己的意志造神,教师也会按自己的意志育人。当学生成为教师的对象化客体时,事实上已经默认了教师意志对学生的统摄能力,教师的道德走向很大程度上已经决定着学生的道德走向。所以,教师的向善成为学生向善的必要前提。教师要用言行证明自己是优等的守法公民,善于良心的自我反省,懂得为正义欢呼,为悲情流泪,对弱者表达同情。往高处走,教师应该懂得伸出援手,与他人分享喜悦和幸福,懂得用行动向祖国表达忠诚。但教师的向善不能也不应

12、该代表教师道德上的高尚,而仅仅体现为教师对道德的高尚性追求。教师的道德真实对学生是一种道德真诚,体现着教师对学生的人格尊重教师的道德真实对学生是一种道德真诚,体现着教师对学生的人格尊重教师对真实的守护并不比对高尚的守护更容易,尤其在道德高尚可以作为资本交换利益的时候,坚守生活的本真可能意味着教师既得利益的损失。在这个意义上,真实是另外一种意义的高尚,甚至比高尚还要高尚。教师的道德真实客观上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道德期望值,避免了教师个别不道德行为给教育效果带来的颠覆性破坏。 02 用用“ “合理高尚合理高尚“ “取代取代“ “绝对高尚绝对高尚“ “教师是真实的人,师德的高尚只有服务于真实的人的时候

13、,高尚才成为合理的高尚。教师是真实的人,师德的高尚只有服务于真实的人的时候,高尚才成为合理的高尚。真实的人是将“社会关系总和“集于一身、将物质与精神集于一体的生命有机个体,是欲望着思考着的具体的人。虚无的人就是马克思所批判的抽象的人,缺乏生命的活性和生活的真实性,只是一个名义上的人的符号,而不是真正意义上有需要和被需要的人。对真实的人讲高尚,需要主体见诸真实的行动,高尚的美名需要切实的利益奉献作为支撑;对虚无的人讲高尚,则不需要任何成本付出,高尚仅仅是一顶好看的道德花冠而已。用“合理高尚“取代“绝对高尚“,就必须在教师的生活世界里注入意义。因为 生活的世界是意义的世界,“意义的世界,是一个超越

14、性的世界,也是一个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精神性的世界,它既具有利益的实在性,又具有精神的理想性和超越性,这样的意义与价值的世界,就是由伦理和道德的世界所建构的世界。“(樊浩:道德理性和生命智慧, 人文杂志,1998 年第 3 期。)正是由于道德是意义世界的成员,因此,通过发现道德的意义并由此发现生活的意义,就成为高尚师德展示其合理性的重要依据。03 用用“ “公民表率公民表率“ “取代取代 “ “道德表率道德表率“ “公民是享有从事管理社会和国家等公共事务的权利的人。公民是享有从事管理社会和国家等公共事务的权利的人。公民是个法律概念。一个人取得了某一国家的国籍,就是这个国家的公民,他就可以享有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教师是“公民表率“,即教师应该拥有模范的公民意识和公民行为。公民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一种现代意识,是在现代法治下形成的民众意识,它表现为人们对“公民“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法律等活动主体的一种心理认同与理性自觉。具体体现为视自己和他人为拥有自由权利、有尊严、有价值的人,勇于维护自己和他人的自由权利、尊严和价值的意识,这种意识还包含公民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公民行为则是在公民意识支配下的公民行动。与成为“道德表率“相比,让教师成为“公民表率“具有更大的可能性与合理性,更容易让教师走向高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