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上传人:长*** 文档编号:44005095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7.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7年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7年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7年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7年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 年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017 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1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1)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 。 (诗经周南关雎)(2)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4)居高声自远, 。 (虞世南禅)(5)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6)晴空一鹤排云上, 。 (刘禹锡秋词)(7)浮光跃金,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范仲淹岳阳楼记)(8)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2、 “衣带渐宽终不悔, ”,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先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有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中体裁, 共 130 篇。这部书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B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他创作的四 大悲剧是哈姆雷特 罗密欧与朱丽叶 李尔王 麦克白C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作品有小说骆驼祥 子 四世同堂 ,话剧茶馆 龙须沟等D在关于朋友关系的各种称谓中,金兰之交指

3、的是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竹马之交指的是从 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布衣之交指的是以以平民身份交往的朋友3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黄大牛同志秉持科技报国思想,把祖国民强、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B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任国强在 5 月 25 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就中国军舰识别查证、警告驱离美舰, 军人住房公积金计息等问题回答了几个电视台的记者的提问C本赛季欧冠决赛北京时间 6 月 4 日凌晨在加的夫展开角逐,皇家马德里以 4 比 1 的比分完胜尤文 图斯,再度捧起了象征欧洲俱乐部冠军荣誉的圣伯莱德杯D 中国诗词

4、大会通过选手的激烈比拼及嘉宾的精彩点评,唤起了国人心中对诗词的记忆和情怀, 使观众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独特魅力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文明,是荒漠里的清泉,是久旱后的甘霖, , 。我市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正开展的如火如 t 。开山岛夫妻哨、雷锋车组、最美乡村教师一批富有影响力的典型人物和文明故事,凸显了 港城文明城市建设的新高度。这些人物和故事,或如一阵春风,或如一 hng 清泉,给人们以精神的 抚慰和心灵的滋润。日前, “画说港城漫谈文明”系列漫画创作活动已正式 (A启动 B起动)。多位 美术专业人士将以单 zhn 、四格、组图等多种漫画形式, (A绘声绘色 B活灵活现)地

5、描绘 港城的美德人物和文明事件,向这座城市中文明的传递者致敬。(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在文中空缺处选出合适的词语。(3)仿照文中划线的句子,续写两个句子。5名著阅读。(1)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一共经历了多少次劫难?请简要叙述最后一次劫难。(2) 呼兰河传中的小团圆媳妇到老胡家短短几个月后就悲惨地死去了。请简要概括她的遭遇。你觉 得究竟是什么害死了她?二、阅读赏析(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6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7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

6、情的。(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 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忼 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杈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 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 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

7、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 独不愧于心乎?”(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注】垓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内。籍:项籍,字羽。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力拔山兮气盖世 虞兮虞兮奈若何 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9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项 王 泣 数 行 下 左 右 皆 泣 莫 能 仰 视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11成语 从这段故事而来,形容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12结合本文,谈谈你对项王这个人物的评价。(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

8、成下列各题。高速公路上的弯道诗经里记载:“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这句话形容周代的路况非常好,就像磨刀石那样平整,像离 弦之箭那样笔直。可见自古以来,人们就希望道路平坦笔直,觉得这样行驶车辆才能安全快捷。然而,现代许多国家修建高速公路时,对高速公路的直线路段长度加以限制,一般规定直线段跨段 不超过设计时速的 140120如一段高速公路的设计时速为每小时 120 公里,它的直线路段长度不能超过 3 公里6 公里。我国北京至天津塘沽高速公路全长 152 公里,弯道有 33 处之多,其中有十几处弯道是故 意设置的。有些国外高速公路弯道设置更多,美国加州的一段 200 公里的高速公路,竟然有 50 多处

9、弯道。研究表明,在过于平坦笔直的路面上高速行车极易发生车祸。首先,发动机的声调一成不变,驾驶员 会因缺乏感官刺激逐渐产生精神疲劳,速度感和快速反应能力会大大减弱,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交通事 故。再者,从眼睛的视觉特性来看,如果汽车司机长时间地注视着无限远方,会产生一种视差,把近处的东 西看成是远方的东西,医学上谓之“空虚近视”,对安全行车极为不利。同时从心理角度看,过于平坦笔直的 道路,也会让人产生心里懈怠,诱发“飙车”欲望。你也许已注意到,车辆从高速公路下来都一律经过一段弯 路,车辆缓慢地沿着弯道顺从而下,这段弯道就是对驾驶人员的安全引导,防止车辆下高速路后车速过快 而诱发安全事故。(选自百

10、科探索2016 年第 11 期,有删改)13请给“空虚近视”下一个定义。14第段中画线部分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15请简要概括高速公路上人为设置弯道的具体作用。(四)阅读水浒传的片段,完成下列各题。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便把毡笠儿背在脊梁上,将哨棒绾在肋下,一步步上那冈子来。回头看这 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此时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容易得晚。武松自言自说道:“那得甚么大虫? 人自怕了,不敢上山。 ”武松走了一直,酒力发作,焦热起来。一只手提着哨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 树林来。见一块光挞挞大青石,把那哨棒倚在一边,放翻身体,却待要睡,只见发起一阵狂风来。那一

11、阵风 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阿呀!”从青石上翻将下 来,便拿那条哨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 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 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 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

12、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 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 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 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紧紧地揪住, 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 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

13、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 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 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挡着一个锦皮袋。 当下景阳冈上那只猛虎,被武松没顿饭之间,一顿拳脚,打得那大虫动弹不得,使得口里兀自气喘。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橛,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那大虫气都 没了,武松再寻思道:“我就地拖得这死大虫下冈子去。 ”就血泊里双手来提时,那里提得动,原来使尽了气力, 手脚都苏软了。16武松的绰号是 。他后来在二龙山落草,山寨的大头领的 。17 “

14、文似看山不起平”,作者是如何把武松打虎的过程写的波澜起伏的?18赏析第段中画线的句子。19武松打死老虎之后吗,为什么拖不动老虎?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在“无纸时代”,读纸质书祝勇现在,读纸质书的人少了,手机阅读者却在增加。对此,写书的人感受最深,因为书的发行数早已不 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壮观。对于一位写作者沤心沥血的文字,人们已经无暇顾及,这将写作者推向前所 未有的尴尬位置,高纯度的文本也日益变成写作者的“独语”。书这个词,原本是指一本具体的书,就是尚书中国第一部历史文献集,后来意义变宽,指所有 的著作。生活要人们去挣扎、奋斗,因此,一部手机,就是一个高浓缩的书

15、房,在见缝插针的地铁里读一读 手机上的文字,也不失为一种温暖的抚慰。现在手机上的书算不算书,我不知道。假若让我决断,我认为手 机上的书不叫书,只有纸质书才是书。我认同手机阅读的便捷,同时担忧手机阅读的轻浅化和碎片化。我相 信载体的变迁,必定带来内容的变化。当年我们古老的文字在甲骨、青铜、竹简、布帛、纸页上不断转移,与 之伴随的必定是语言和内容的变化。比如青铜器上的文字必然是精简的,所记内容也一定是国家大事,所 谓“祀”与“戎”,也就是祭祀和战争。当文字转移到纸页上,化作诗词、书札、文章,书写才自由自在,才成为 一种均等的权利,抒情、议论也才成为可能,并蔓延出灿烂的文学史,有了我们浩大、辉煌的纸上文明,像 王羲之兰亭序、李白上阳台帖、苏轼寒食帖,还有 9 亿字的四库全书。当书从纸页转移到电子屏幕上,改变的绝不仅仅是外壳,而是思维方式和传播方式。网络呼唤点击 量,因此造就了“标题党”,而一些沉静的、意蕴深藏的文字,显然是不适合手机阅读的。手机的书库中当然 也可以下载各类经典,但有谁会在手机上读黑格尔、韦伯、陈寅恪、钱锺书?有人说,纸的时代已然过去,就像甲骨时代、青铜时代终将过去一样。但我仍顽固地认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