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过关测试题(带答案)

上传人:qt****68 文档编号:43992320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过关测试题(带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过关测试题(带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过关测试题(带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过关测试题(带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过关测试题(带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过关测试题(带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过关测试题(带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过关测试题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过关测试题(带答案带答案)一、知识积累与运用(18 分)(将 17 题正确答案填入下边相应表格内)题号 1 2 3 4 5 6 7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 分)A.朦胧(mng) 冗长(rng) 乐以教和(h)B.撰文(zhun) 瑟缩(s) 苦心孤诣(y)C.点缀(zhu) 勉强(qing) 言简意赅(h)D.堕落(zhu) 宽恕(s) 乳臭未干(xi)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2 分)A.消谴 人情事故 心血来潮B.寂寥 萍水相逢 微不足到C.滑稽 指高气扬 煞费苦心D.诽谤 俗不可耐 怨天尤人

2、3.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2 分)A 不能自已(停止) 望洋兴叹(发出)B.趋之如归(小步急走) 若有所失(好象)C.煞费苦心(极、很) 怒发冲冠(帽子)D 戏谑(戏弄) 猝不及防(突然)4.下列加点词使用恰当的一项( )(2 分)A.著名主持人说起话来总是绘声绘色、盛气凌人。B.走在上学的路上,我经常萍水相逢一些老朋友。C.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你一定要好好把握。D.经过大家苦心孤诣的开导,他终于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长篇小说封神榜是明代许仲琳著的。B.读过三国演义这部书后,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C

3、.长篇小说茶花女的作者是法国小说家、剧作家小仲马。D.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作者是清代蒲松龄。6.选出下列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柳州风骨,长吉清才”这个句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B.“所谓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于此体会了这种境界的好处。”使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C.“若没有胡琴的缘故,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D.“钢琴笨重如棺材”使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7.下列句子语言得体的一项是( )(2 分)A.老师对小明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是人就懂,你怎么就不明白?”B.午休时你想看会电视,妈妈不肯,你说:“妈妈

4、,我学了一上午了,让我放松放松,好吗?”C.妈妈精心做的饭菜不合你的胃口,你说:“妈妈!快放远点,我不想吃。”D.老师,你上课讲得太快,我根本没听懂,再给我讲一遍。8.请搜集两条关于书籍的格言,用正楷字写在下边的田字格内(4分)A.B.得分 评卷人二、阅读(40 分)(一)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后面问题(22 分)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黑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

5、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哪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有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了下来,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9.第段中加点的“惊异”和“悲哀”分别指代什么内容?(2 分)_10.第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

6、用?(2 分)_11.第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客观的风筝在“我”看来是“憔悴”、“可怜”的呢?(3 分)_12.第段刻画小弟弟用了哪些描写方法?(2 分)_13.文中 “惊呼”“跳跃”等词?表现了小兄弟怎样的心理?(3 分)_14. “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请描述一下小兄弟此时的内心活动。(2 分)_15. 从选段中选出写“我”对儿童喜爱放风筝这件事的看法的句子。(2 分)-_16. “我”不爱甚至嫌恶放风筝,鄙视甚至粗暴地制止弟弟放风筝。请结合课文简要评价一下文中的“我”(3 分)_17.鲁迅先生曾为毁掉弟弟的风筝梦而深深自责过。生活中或许你遇到

7、过类似的,请谈谈你的看法。(3 分)(二)阅读理解呵护童心(18 分)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美国父亲在教他 7 岁的孩子使用割草机割草时,妻子走过来问他点事情。就在他转身和妻子谈话的几分钟里,他们的孩子一个一刻也闲不住的小男孩,把割草机推到了草坪中央父亲最引以为自豪的花圃上,大约两尺宽的、令邻居们羡慕不已的花圃在顷刻间夷为平地!愣了几秒钟后,父亲突然呼地一声冲了过去这片花圃花了他两个月以来所有的业余时间,只有他最能了解这其中的艰辛。就在他的大手高高举起将要落下时,孩子母亲柔柔的声音很清晰地传来:“记住我们是在养孩子,而不是在养花!”好一位明智的母亲!她很清晰地明了在对待孩子的错误时孰轻孰重。是的

8、,孩子以及他们的自尊比他所破坏的任何物质方面的东西更为重要。被足球砸碎的窗玻璃,被摔坏的自行车,打翻在地的牛奶瓶,因忘关水龙头而造成的厨房“水灾”损坏的东西已经损坏,过失已然成为了过失,那么,在回天无力的时候,我们要记住的是,合理的批评固然必要,但千万不要去轻易伤害一个孩子的心灵,践踏一个孩子的自尊,使他们充满灵性充满活力的感觉变得麻木,从而增添更大的损失。为人父母者如此,为人师者又何尝不该这样呢?曾随堂听过一位年轻老师的语文课。在学生自由练读课文后,她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理解读给大家听。好几位孩子都读了,读得很好。可就在这时,坐位在前排,一只小手怯怯地举起来,马上又放了下去。看得出,这是个腼腆

9、的孩子。年轻的老师立刻注意到了,只见她温和地朝这个男孩微笑着:“我真高兴,同学今天也举手了,让我们再来听听他的朗读!”这个男孩子读得并不好。短短的一段话,就读错了三处,更别提读出感情了。教室的角落里传出了几个孩子极力压抑的嬉笑声。男孩子的脸霎时变得通红,头越垂越低,越垂越低可老师的脸上始终充满阳光般灿烂的微笑。她走到孩子身边,摸摸他的头,真诚地握住孩子的小手:“你进步真大,老师为你高兴!再试试好吗?你一定会读得更好!”在那一刻,我不禁对这位年轻的老师肃然起敬。她何止是在教孩子读书,分明是在呵护着孩子脆弱而又稚嫩的心灵。呵护童心,就是呵护孩子的尊严、灵性和生命,就是聆听孩子心灵深处的每一个声音。

10、教育,可以是唤醒,是等待,是激励,但教育,首先应该是呵护。且让我们记住:“孩子的心灵比任何物质都更重要”。当我们这么记住并付诸实践,自尊和爱的花朵就会开得比任何时候都美丽。18.“大约两尺宽的,令邻居们羡慕不已的花圃在顷刻间夷为平地”中的“夷为平地”是什么意思? “父亲最引以为自豪的”,“令邻居们羡慕不已”这两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 分)_19.“愣了几秒钟的后,父亲突然呼地一声冲了过去”,句中的加点词“冲”用得好,好在哪里?(2 分)_20.“孩子母亲柔柔的声音很清晰地传来”中的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3 分)_21.选文第段中,作者评价阻止父亲责打孩子的母亲,用了 “明智”一词,

11、仔细阅读此段,说说母亲的明智之处。(3 分)_22.第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2 分)_23.说说文章中的“母亲”和“老师”有什么共同点?(3 分)_24.作者为什么要提出“呵护童心”的观点?(2 分)_得分 评卷人三、综合性学习(2 分)25.下边是王霞在同学们面前作的自我介绍,至少有两处欠妥,请将其中一处找出来,改在题后横线上。大家好!我的名字叫王霞。我性格开朗,做事诚恳,为人踏实。认识我是你们的荣幸。之所以我取名王霞,是因为霞意味着漂亮有误的地方是:_应该这样修改:_得分 评卷人四、写作(40 分)26.进入中学,标志着我们已经告别童年,但一提起童年,我们就有说不完的话题,那就让我们翻

12、开自己美好的记忆,记录下童年的美好故事。要求: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 500。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书写正确、规范、美观。参考答案第一单元一、知识积累与运用1.B2.D3.D4.C5.B6.D7.B8.A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俄)托尔斯泰B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前苏联)高尔基一9.“惊异”是指冬天还有风筝;“悲哀”是少年时虐杀了弟弟的风筝梦。10.作用是引出下文,即引出对故乡春天的描写。11.拟人。因为我少年时毁坏了弟弟的风筝,虐杀了弟弟的风筝梦。12.外貌、神态、动作。13.形象逼真地写出了小兄弟对风筝的喜爱;表现了小兄弟渴望放风筝的心理。14.提示:应抓住弟弟对风筝痴迷、喜爱的心情来描述。15.因为我以为这是没有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16.少年的“我”深受玩物丧志、长幼有序等思想的影响,深受封建思想的熏陶,曾做出“精神虐杀”的事,中年时“我”明白了游戏对儿童的意义,于是深深自责。可见文中的“我”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同时也可以看出,“我”是一个严于解剖自己,知错必改、勇于反省的人。17.言之有理即可。提示:围绕“孩子的成长需要广阔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