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审美活动论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3992314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PPTX 页数:59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审美活动论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第二章---审美活动论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第二章---审美活动论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第二章---审美活动论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第二章---审美活动论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审美活动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审美活动论(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审美活动论主要章节 第一节 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 第二节 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对象 第三节 审美活动的发生第一节 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 一、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 二、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 三、审美活动的价值内涵一、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 审美需要、审美理想、审美趣味 (一)审美需要(名词解释)P49 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 物所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 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他的 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精神 要求,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新的充实和 新的显现。马斯洛需要五层次理论审美需要的两个特征: 1、审美需要是人所独有的一种具有内在必 然性的生命需要,它植根

2、于人的生命活动 本身的独特性质。P49 2、从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相互区别和 联系的角度看,审美需要属于人的一种高 级的精神追求,而不仅仅是感官欲求的享 受。P50(二)审美理想 审美理想(名词解释) 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是主体通 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P51 审美理想在审美活动中的主要作用: 1、审美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主体对 于审美对象的选择以及所做出的审美判断,具 有导向性、规范性的作用; 2、审美理想作为一种人生修养,直接使 审美活动成为主体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P51(三)审美趣味 P53 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 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

3、和倾向。能力或鉴赏力 是审美趣味的内在方面,而兴趣和品位是审美 趣味的外在表现。 审美趣味两个特征:P53-54 1、审美趣味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 2、影响主体审美趣味的主要因素仍是他所 面临的后天因素或社会条件。审美趣味的这两 重性决定了我们在承认其个体性的同时,还必 须注意防止那种把审美趣味相对化的观点。判断一种审美趣味是否健康的标准 1、必须把审美趣味联系于具体的审美对象 ,看看依据这种趣味所做出的判断是否充 分反映了审美对象的客观特点;P54 2、审美趣味作为主体审美心理结构的组成 部分,必然要受到主体审美理想的制约, 以此可以判断审美趣味的好坏高下。P55二、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 审美

4、活动不仅是一种独立存在着的人类活 动,而且它根本上是一种整体性的、以心 灵感知和情感体验为表现的内在生命活动 和独特精神活动,具有更为鲜明的主体性 和更为充分的个性化特征。 P56-57审美活动的特殊性:P57 1、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 从根本上说,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在精神上的 一种交流和对话,是一种符合人性尊严,也最 能体现人的本真价值的自由的生命活动。P57 2、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 审美是一种最具个性化色彩的精神活动,它所 建构的是一个具有独特生命意味的诗意的世界 ,根本上是超越现实功能和物质需求的一种自 由的心灵体验。P58简答简述审美活动是有限无功 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 3、

5、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 所谓审美活动无功利,是说审美活动并不 以某以有限目的为目的,相反它还必须以 摆脱直接功利目的为前提,审美活动指向 一种整体的、根本的功利性,这就是它把 人向着完整的自由存在状态提升。4、审美活动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 所谓自律性,指审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自身完 满的世界。 所谓审美又具有他律性,即审美活动并不一个 封闭孤立、与世隔绝的世界。 首先,审美活动从根本上受到物质实践的决定 和制约,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决定着人的审美对 象的范围,决定着艺术作品的物质媒介,也决 定着人的审美需要与审美能力;P60 其次,物质生产劳动所达到的历史水准以及在 生产中所形成的人与人、

6、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 系的特点,不定期会通过各种社会中介因素最 终渗透到审美活动的具体内容中,并决定着审美的方向和水平。P60-61 再次,各种审美形态的历史性生产和演变,实 质上不过是人的现实境遇、生存状态以及理想 追求在历史中不断发展的一种审美凝聚和反 映。可以说,审美的自觉程度和广阔程度就是 人丰富的内在本性在现实中不断生成和在范围上不断扩大的一种人化的尺度。P61三、审美活动的价值内涵 区别于伦理道德活 动 区别于功利活动 进入人们审美领域 就成对象化的人和 人的对象化(一)审美活动是一种价值活动 审美活动本身所展开的就是一个属人的世界, 并且因此这个世界也仅仅只为人才存在。P61 不管

7、审美活动所指涉的具体对象之间有多大的 区别和差异,然而这些对象之进入审美的世界 ,无不关系着人。P61 这些对象一旦进入审美领域就成为人的对象化 和对象化的人,成为人对自己本质力量的充分 确证和肯定。因此审美活动由于体现着人生价 值而具有价值性。P62(二)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 首先,都表现为以主体为根据、为目的、 为趋向的一种特殊的主客体关系,客体自 身的属性成为主体需要的价值对象,而主 体的需要则是客体自身属性的价值确证。 因此,审美活动的展开,既是客体对象被 人化、内在化的过程,也是主体审美需要 的对象化、现实化的过程; 其次,都必然受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刻 制约,并随着社会实践的

8、发展而发展。P62(三)审美活动作为价值活动的特殊性 首先,审美活动所追求的是能满足人的心 灵需要的精神价值。主体主要运用自己的 审美感官去直接把握对象的审美特性,并 进行情感体验;P63 其次,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从日常操劳着 的世界进入到一个深蕴着生命意义的特殊 世界,所追求的是能启迪人领悟人生真谛 ,并激励人不断去创造自己生活意义的一 种独特的精神价值。P64(四)审美活动是人最具本己性的存在方式 首先,人在审美活动中的存在方式不同于日常 生活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方式;P66 其次,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在异化活动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自由的存在方式;P67 再次,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

9、同于人的现实存在,它是一种应然的存在方式。P68 论述论述审美活动是人最具本己性的存在 方式。第二节 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对象 一、审美主体与对象只存在于审美活动 中。 二、审美主体的存在状态 三、审美对象的生成与显现一、审美主体与对象只存在于审美活动 中。 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基础,为审美主体、审美对象的存在提供了现实依据。P69-70 原因: 首先,美并不是先于人而存在的东西,美是审美主 体与审美对象在审美活动中相互作用所生成的一种特殊价值;P69-70 其次,只有在主客体关系中才能把握审美主体的性质P70 再次,就审美而言,正是人的对象化活动,建构起 现实的审美对象及与之相适应的

10、审美主体,确定了主客体间审美关系的规定性。P70 易考简答题 总之,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是构成审美活 动的两个基本要素,审美活动就是审美主 体与审美对象之刘相互依存、相互规定、 相互激荡的矛盾运动过程。P71单选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是构成审美活 动的两个基本要素。P71二、审美主体的存在状态 审美活动本质上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这就决定 了主体在审美中主要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方式。所 谓人在审美中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方式,只是指在 审美活动中,人主要发挥自己精神性的本质力量, 人是通过精神性的劳动在从精神上占有对象的过程 中来确证自己的现实存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 特征主要体现在惊异、体验和澄明三个基

11、本环节及 其起伏运动的状态中。多选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主要体现 在惊异、体验和澄明三个基本环节及其起伏运动的 状态中。(一)惊异:从日常生活中跃出 审美中的惊异有两个主要特点:P71-74 首先,审美惊异不是一种理性的求知欲,而是一种鲜活的 生命感。从实质上说,审美惊异就是人在一定的现实境遇 中由于与客体对象的直接契合所产生出来的一种迥异于日 常生活经验的特殊心境,既表现为客体对主体的召唤,也 显现为主体对客体的向往; 其次,审美惊异的产生依赖于主体一定的自身条件,也依 赖于对象本身一定的客观条件。从主体方面来说,必须具 备相当的审美修养和审美能力;从对象方面来说,也必须 具备某种独

12、特之处。审美惊异就产生于具有一定审美能力 的主体与具备某种独特之处的对象的直接相遇和直接契合 中。 注意区分审美惊异与日常生活中的好奇、科学研究中的惊 异。 名词解释 审美惊异:就是人在一定的现实境遇中 由于与客体对象的直接契合所产生出来的 一种迥异于日常生活经验的特殊心境。在 这里,惊异既表现为客体对主体的召唤, 也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向往。正是在主客 体这种刹那间的直接碰撞与神会中,激发 起主体强烈的审美兴趣。P73(二)体验:沉浸在与对象直接的相处中 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 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常常吸引,情不自禁地对 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 受到

13、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人在根本上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物,因而审美体验 与人的生活世界以及人在实际生活中所获得的人生 经验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审美体验又超越 于一般的生活体验,它不仅摆脱了有限功利目的的 羁绊,而且更重要的是,审美体验具有整体性和根 本性,是对人生整体和根本意义的一种领悟和玩味。P74-77(三)澄明:走向本真的世界 主体如何才能进入澄明之境呢? 只有在审美的静观体验中,澄明之境才会 自动现身出来。(刘勰文心雕龙)P77- 78 只有在审美中人才以完整的“我”与完整 的世界直接相遇,人与世界之间的一切遮 蔽、晦暗不明均被敞开,从而使主体进入 一种光明无蔽的澄明之境

14、,一种最高的生 存状态。P78审美澄明 名词解释审美澄明: (1)指在审美活动中达到的主体与客体之间 的统一,实现了人与人、人与对象,与自然之 间生动和谐的状态,这种状态就是澄明之境, 是光明、敞亮的境界。P77 (2)在这种境界中,审美主体的精神与情感 都处在一种自由状态中,而审美对象的意义也 充分地显现出来,最真实的自我和最真实的对 象交融在一起,从而进入天地与我为一的境界 中去。P78三、审美对象的生成与显现 审美对象既具有一般对象共有的属性,也 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是由审美活动的根 本性质所决定的。 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一)审美对象自身的客观条件 审美对象的物质因素主要是指具体事

15、物的 色彩、线条、形状、音响等可以被人的 耳、目所直接把握的感性属性,这是由审 美活动根本上是一种精神观照活动所决定 的。 1、色彩 P80 是事物各种审美条件中最重要的感性质料 之一,其审美意义主要表现在表情性和象 征性两个方面。 易考选择题色彩的审美意义 主要表现在表情性和象 征性两个方面: 所谓表情性:指色彩能 直接唤起人的某种感觉 和情感;P80 所谓象征性:指在不同 民族中,由于传统习惯 ,某种色彩某种特定内 容形成较为固定的联系 ,从而使色彩具有了一 定的文化意义。P80 2、线条:与色彩不同,线条不是一种现成存在着 的直接物体,而是人们在时间中对物体外形所做一 种抽象,在这种抽象中,线条被赋予了某种观念意 义,从而成为造型艺术的一种特殊的语汇。 P813、形状 P82 事物都以一定形状在空间中存在着,形状使得事物 获得一种具体可感性,它不仅构成事物的轮廓,是 一切审美对象得以存在的最基本的层次,而且它自 身还具有一定的表情性。 审美对象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形式规律是多样统 一。所谓多样,是指审美对象的整体中所包含的各 个物质因素在形式上的区别与联系; 所谓统一,则是指审美对象各个不同的部分和不同 的物质因素在整体中彼此关联、呼应、衬托、映照 ,从而有机融合的内在关系。多样统一也就是寓多 于一,在丰富多彩的表现中保持着内在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