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989142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析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析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析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析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浅析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浅析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江苏省徐州市少华街小学 辛艳摘 要:教师在教学中片面强调智力因素,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素质、价值观、审美、情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象。语文教学过程中认识的发展始终有情感发展相伴随。教学过程是认识和情感相统一的过程,因此,情感既是语文教学的手段,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本文主要从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背景、对小学语文教材是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实施的主要凭借、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作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将情感与认知相结合,课

2、堂教学被激活了, 教学效果自然也就提高了。关 键 词:小学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情感心理学家丹尼尔戈登在他 1995 年畅销书情感智慧中,通过大量研究得出一个有舒服力的结论:从一个人人生道路来看,我们通常认为以智商来衡量的智慧,远不如情感智慧重要(4) 。 “对人们当今取得的成功来说,情感能力的重要性为原始知识或技术专门知识的两倍。(5) ” (财富第 331 页)另外从素质教育的本质来看,教育的目的除了知识技能以外,更重要是培养学生成为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新一代建设者。语文作为基础教育课程,实施素质教育责无旁贷,教学中应以语文智能教育为主干,而将情感教育的开发培养渗透于语文知识传授、语文能力有

3、效的提高之中,从而使学生思想上受教育,感情是受熏陶,个性上获得发展,人格得到不断完善。语文教学过程中认识的发展始终有- 2 -情感发展相伴随。教学过程是认识和情感相统一的过程,因此,情感既是语文教学的手段,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根据上述认识,我对语文课程标准作了学习和对小学语文教材作了分析,通过学习,我发现语文课程标准对情感教育作了极大的关注,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更是触目皆是,随手可得。一、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实施的背景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虽然现在升学率不再是衡量教师、学校水平高低的尺度,但是取而代之的是年级组、学校间的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竞争,导致教师盲目追求学生考试高分,片面强

4、调智力因素,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格素质、价值观、审美能力、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中教师只管讲,学生只是听,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自由学习活动少,疲于应付教育的提问,而没有足够的时间自己思考、质疑、讨论;信息交流单向化,教师向学生大量灌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缺乏学习热情。 虽然语文学科的“五育”教学目标中有丰富的情感因素,但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由于受“应试教育”以及其他种种因素的影响, “五育”中的情感目标往往被遗弃了,被忽视了。在“应试教育”中,知识而不是情感受到了极度的重视,整个教育活动以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为中心加以组织,而且把整个过程变成一个赤裸裸

5、的知识的转移过程。离开了情感的激发和利用,学生很难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有的孩子就会在教育讲得正兴浓的时候开始说话、做小动作。从表面上看,这是纪律问题。- 3 -但从深层上看,这正是暴露出“应试教育”遗弃了“五育”中的情感目标,把教学过程看作是纯粹的知识传递过程的局限性。失去了道德情感的道德教育只能是空洞的说教,正面的教育效果没有多大,反而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对待道德教育的逆反心理;失去了理智感的智育只能是照本宣科与填鸭式教学,学习成了外在于学生的一种沉重的精神负担;失去了美感的教育只能是枯燥的练习和麻木的表演,并无多少内化喜悦和灵性表达可言,失去了情感培养的体育也演化为纯粹的技术训练,学生们唯一关

6、注的就是考试“达标” ;失去了正确劳动态度的劳动教育只能成为思想品德教育的附庸,要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是非常困难的事。 “情感教育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情况,创造出审美化的教学,高质量地完成知识传递和情感发展的任务1 。 ”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增强审美能力。因此情感教育对语文教学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情感教育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学

7、、心理学理论,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努力促使学生实现良好情感体验的教学。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是对事物好恶的一种倾向,是抽象的体验和感受。因此情感教育的实施就要借助于具体的事物。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为情感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条件。- 4 -二、小学语文教材是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实施的主要凭借叶圣陶先生在略读指导举隅前言中说:“国文教学的目标,在于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养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这些事不能凭空着手,都得有所凭借,凭借什么?就是课文或选文。有了课文或选文,然后养成、培植、训练的工作方得以着手。 ”在此叶老先生明确了语文教材的凭借功能。这是由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的

8、。 (一)小学语文是母语学习的一门基础学科,为情感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平台。课程标准开宗明义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与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1。小学语文是学习母语的学科,其教学内容包括汉语拼音教学、汉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等。教学是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来促使学生朝着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那么教师与学生参与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9、,情感就被带到每一个环节中而只要有情感因素的存在,情感教育就会发挥作用。语文负载着传承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务,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为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 5 -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味、审美情趣。这要求为情感教育发挥作用提供了场所。小学语文的教学具有阶段性,每一阶段提出的教学目标不同。低年纪的教学目标要求与中、高年级的不一要;因教学内容的不同,情感教育也会发生变化,如阅读教学同写作教学不一样。比如,在阅读中,要求学生不仅做到文通字顺,而且通过阅

10、读作品,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命运,关心作品中的人物命运和喜怒哀乐,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通过主旨确立、观点提炼、材料取舍等步骤,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加深对社会生活的感受理解,进而养成积极思考善于思考的优良品质。因此,小学语文教材中丰富的情感教育、教学内容为情感教育的实施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特殊性,为情感教育实施的提供了多元的情感因素。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虽然语文具有工具性,但它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工具,如刀、锤子等,这些工具

11、不可能表达什么思想感情;数学、物理等学科也不能表达什么思想感情。而语文就不同了,不要说一段话,一篇文章,往往一个词,一句话都能反映一定的思想,表达一定的感情。语文,凭借民族的语言文字,负载鲜明的政治倾向,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意志情感,表达思想感情,非语文学科不能;培养从语言文字入手体会思想感情和凭借语言文字表- 6 -情的能力,也非语文学科莫属。古人云:“文以载道。 ”作者在作品中倾注了自己的情感、意识、乃至整个心灵。语文教材中有相当数量的名家名篇,多是作者感情和心血的结晶,有些甚至是作者生命的绝唱。这些课文或显示了作者洞察人生的深刻哲理,或渗透着作者善良的人性,或表达出追求正义和真理的呐喊

12、其多元化的情感因素是其他学科望尘莫及的,也丰富了情感教育、教学的内容。(三)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广泛性,为情感教育实施的提供了丰富的情感因素。小学语文教材内容范围很广,从时间上看,有远古的时代的,有近代的,有现代的;从空间上看,有描写现实生活的,也有描写异国他乡的,从大海到高山,从地面到宇宙,无不涉及;从内容上看,天文、地理、网络、人情无所不包。以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试用修订本)为例: 课 文 分 类(按情感因素分类)篇 数(篇) 占 总 篇 数 比 例(%)歌颂民族英雄、志士仁人229.57歌颂美德、培养好习惯5021.74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9440.87热爱科学208.7

13、0社会适应能力4419.13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和大量的人文精神,- 7 -并且包含了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和为人处世的道理。教材中的每篇文章、每首诗歌都是由人创作出来的,都包含着作者的强烈的情感乃至血泪。小学生的情绪就像一潭无波的静水,一颗小小的石头都能够引起荡漾。只要能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巧妙地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上,那么小学生的心弦必然会拨出快乐的音符。三、设计“情知互促”的课堂教学,提高情感教育质量情感与认知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客观规律。一方面认知为情感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理性基础。另一方面,情感对认知活动又具有推动、强化、调节等功能。在

14、教学过程中,情感与认知是互为条件的,没有对事物的真切感受是不可能又感情的,而感情可以牵引认知走向深化。有学者研究表明:在良好地学习气氛中,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对知识感受性高,思维敏捷,记忆深刻,注意力集中;在压抑的气氛中,学生情绪不稳定,认知活动效率下降、机械重复和混乱反映增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创设学生快乐-兴趣的情绪气氛,让学生高高兴兴地学、充满兴趣的学,无疑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根据教学内容及目标,可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法,就此谈一下自己的五个设计想法。(一)自读感悟,体味情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语文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 1 ”感悟一种心理能力,是学生通过读书,凭借对语言和语

15、境的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能力。由于学生知识、经验背景的差异和语义的丰富性、隐喻性,使得每一位学生的感悟水平、感悟结果都不能相同,常常是各有所悟和难以言传,因而,感悟是学生个体心理活动,所以也就必- 8 -须让学生在自己读书的过程中去细心感悟,倾心体悟,最终使自己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及情感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正如新课标所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1 ” (二)设计“课本小品”表演,激发学生的情感。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的文章,但其中所蕴涵的情感内涵,常常不能被学生准确地理解、接受,因而,学生就产生厌烦之感,对

16、学习活动不感兴趣。对于这种现象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排编小品,使学生在表演中理解教材的情感内涵,并且有助于学生情感体验形成内化。以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试用修订本)第七册,第十五课城实与信任为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白了诚实会换来别人的信任,确不明白对别人信任同样能换来对方的诚实。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请学生作演员把课文的内容再现出来,让他们自己谈一下作为事件主人翁的感受。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获得情感体验,比受教师情感感染,更有利于情感体验的内化.(三)鼓励学生画出心理感受,促进学生情感升华。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在表达自己情感的时候总是感觉力不从心。比如,作文中不能很明确清晰的表达自己观点;对课文中的情感因素能体会确说不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不如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情感体验画出来。使学生在画的过程中,逐步理清自己的情绪体验,在画画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获得了什么样的情感。比如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试用修订本)第十册中麋鹿一课的学习,学生对于麋鹿从中国- 9 -消失没有做出明显的反应,这时教师可以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