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干预在PICC置管维护中的作用及效果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983945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干预在PICC置管维护中的作用及效果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系统干预在PICC置管维护中的作用及效果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系统干预在PICC置管维护中的作用及效果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系统干预在PICC置管维护中的作用及效果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系统干预在PICC置管维护中的作用及效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干预在PICC置管维护中的作用及效果(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系统干预在 PICC 置管维护中的作用及效果内蒙古医院内蒙古医院 肿瘤外科肿瘤外科 李丽华李丽华摘要: 目的 探讨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对于控制 PICC 置管并发症、延长带管时间的作用及效果。方法 采取对照研究法,选取 2012 年 2 月2012 年 8 月在我院肿瘤外科住院的 62 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在实施系统干预之前的 PICC 置管患者 62 例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带管期间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研究组在机械性静脉炎、导管阻塞、局部感染等方面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为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化的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并

2、发症的发生,延长患者带管时间。关键词:系统干预;PICC 置管;维护; 为了避免因反复穿刺给病人所带来的痛苦,一种更加安全可靠的给药途径-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PICC)导管,伴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已被广泛应用于长期输液或输入刺激性、高渗性药物的治疗中1,但在置管过程中也容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从而给病人带来了身心上的痛苦,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导管的维护显得尤为重要,本组研究旨在验证我院近期推行的 PICC置管维护系统干预对降低置管期并发症,延长患者带管时间的作用,以期对护理实践有所借鉴,现具体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取 2012 年 2 月2012 年 8 月在我院

3、肿瘤外科住院的 62 例 PICC 置管患者,其中男性为 30例,女性为 32 例,年龄在 2178 岁,平均(72.33.3)岁,将此组作为研究组,对照组为在推行系统干预之前的 PICC 置管患者,其中男性、女性各 31 例,女性为 30 例,年龄在 2078 岁,平均(72.52.9)岁,在样本选取时,排除其他合并症的患者,两组患者在疾病诊断、年龄、性别、置管部位、文化程度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 置管方法两组患者置管方法相同,材料为由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单腔式 PICC 置管,型号为4Fr,导管全长 60cm,官腔容积为 0.33ml2,均选择肘部的贵要静

4、脉和正中静脉进行穿刺,穿刺结束后均到影像科进行 X 线定位,两组患者带管的平均值无明显差异,其具体情况见表 1. 表 1 研究组和对照组带管平均值比较项目研究组对照组t 值p值带管时间平均值96.7520.5594.2522.041.240.301.3 研究组干预方法1.3.1 建立 PICC 维护小组由本区护士长及资深护士成立专门的维护小组,主要承担任务是:小组成员深入病房及时发2现置管患者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此问题展开相关讨论,并及时收集患者的建议,及时总结,为以后的维护提供依据。 患者出现并发症以后,由专门的维护小组协同解决。1.3.2 维护教育护士长利用晨会向科室护士讲授导管维护相关知

5、识,并定期组织模拟训练及不定期抽查考核,护士在规范化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由护士长进行指导,对于住院的患者,特别是新患者,PICC 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他们对导管的使用及维护都存在疑问,因此向患者介绍必要的维护措施至关重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向患者发放含有置管知识的维护手册,其内容主要包括:置管原理,主要的适应症及其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措施,病人的自我护理,自我防护,局部感染的预防,局部敷贴的换取方法、导管外露部分的处理等,对暂停输液的患者或者带管出院的患者进行重点告知。1.3.3 规范相关护理程序患者建立长期护理档案,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PICC 置管时间、导管合并症、护理措施、结果等。

6、维护小组从置管后开始记录,定时观察病人的局部皮肤情况,有无红肿感染,输液时导管有无阻塞等,以供各班次护理人员详细了解患者管路情况,及时做好预防,若患者在输液的间歇期带管回家3,此护理档案存放在护理小组内,如果患者在家中出现了意外情况可以参考此档案及时作出有效处理。1.4 评价指标对比评价两组患者置管期间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发症的判定标准:机械性静脉炎:穿刺点疼痛,穿刺部位红或肿,静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符合前两条就可判断为机械性静脉炎。导管阻塞:静脉输液时输液速度明显减慢,或出现液体不滴时可判断为导管阻塞。局部感染:当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局部有脓性分泌物,符合此条件就可判断为局部感

7、染。穿刺点出血:置管 24h 内出血湿透覆盖的 2cm x 2cm 的八层无菌纱布,或 1-2 周内有间断新鲜出血。1.5 统计学处理使用 SPSS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 2 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两组效果是否有显著性差异。2 结果研究组发生机械性静脉炎 2 例(3.23) ,导管阻塞 2 例(3.23) ,局部感染 0 例(0.00) ,穿刺部位出血 1 例(1.61) ;对照组发生机械性静脉炎 8 例(12.90) ,导管阻塞 9 例(14.52) ,局部感染 6 例(9.68) ,穿刺部位出血 2 例(3.23) 。两组发生并发症的比较见表2. 表 2 研究组和对照组

8、 PICC 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观察项目 例数(n) 机械性静脉炎 导管阻塞 局部感染 穿刺部位出血研究组 62 2(3.23) 2(3.23) 0(0.00) 1(1.61)对照组 62 8(12.90) 9(14.52) 6(9.68) 2(3.23)32值 - 3.92 4.89 6.31 0.34P 值 - 0.05 0.03 0.01 0.6通过上表可以看出研究组在机械性静脉炎、导管阻塞、局部感染等方面的发生率都比对照组低,(P0.05)。3 讨论PICC 置管主要目的是使药物不用经外周静脉而是直接进入上腔静脉,这样可以避免输入高渗药物及强烈刺激性药物等带来的血管损害,具

9、有操作简单,简单易行,创伤小,保留时间较长等优点,但也容易出现相关并发症,主要有以下几点:机械性静脉炎,据相关报道称2,静脉炎的发生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在穿刺过程中,导管插入过快,刺激局部血管;选取的导管管径相对于血管太粗,刺激血管壁,导致局部炎症的产生;穿刺的部位太接近关节处,人体肘部关节活动时,可引起导管的折损,并对血管壁造成一定程度的摩擦;穿刺结束后没有进行有效固定,导致导管部分脱出,从而导致导管牵拉局部皮肤;以上因素中有一部分因素是置管时存在的,另一部分是置管后在导管维护时发生的。导管阻塞:引起导管堵塞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血凝性堵塞,另外一种是非血凝性堵塞,引起血凝性堵塞的主要原因是因

10、导管冲洗不充分,或者是由于正负压接头松动,病人体内高凝状态5、6。局部感染,导管局部部位感染是 PICC 置管后一项,有报道称4在 PICC 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为 7.5,发生局部感染的主要因素是无菌操作执行不力,护士在输液连接输液器时消毒不严格,BD 接头使用时保护不当等导致。有报道称6,重视手卫生是减少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穿刺部位出血,穿刺部位出血主要与置管人员的穿刺技术有关,此外还与患者对留置管日常护理知识缺乏有关。本组研究中,通过采取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强化护士在导管维护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全员规范护理行为,调整护理程序,同时加强患者掌握导管的日常维护

11、知识的教育,及时发现潜在危险因素,对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起到了提前预防的作用。本研究中,研究组的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 8.01,对照组的发生率为 40.32%,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此可见规范化的系统干预可以有效带动并影响整个科室护士维护 PICC 的水平,降低患者在置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临床作用显著。参考文献1徐丽珠.系统干预对降低恶性肿瘤患者留置 PICC 常见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医疗前沿,2011,6(9):81-82.2黄叶莉,蔡昌兰,蔡伟萍,等.我院 PICC 置管规范维护的管理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4):284

12、-285.3郭成刚,李丽君,陈晓等.PICC 置管护理管理档案的应用体会J.护理教育杂志,2008,20(12):56-57.4杨慧,马艳,李淑芬,刘艳杰.PICC 置管感染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研究,2009,21(3):274.45汤国英,李淳,宋红.PICC 置管患者穿刺部位感染状况相关因素的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杂志,2010,17(23):203-204.6lei Xing, Vishnu Prasad Adhikari, Lingquan Kong, et 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PICC)-related sepsis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carrying PICC catheter for chemotherapyJ.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12,11(2):99-1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