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980188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教师:曹树教师:曹树 一、主要的调整与变化一、主要的调整与变化 (一)(一)新增选择统计图的内容,删去众数和中位数新增选择统计图的内容,删去众数和中位数 根据本套教材“统计与概率”部分教学内容的整体设计,本册 教材教学扇形统计图和选择统计图。与实验教材相比,主要有两点 变化:一是考虑到在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要根据数 据的特点和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以准确、有效地表 示数据。教材在扇形统计图教学之后,体会选择统计图描述数据的 过程与方法,增强数据分析观念。二是由于数学课程标准不再要求 学生认识众数和中位数,且学生在现

2、阶段很难弄清平均数、众数和 中位数的联系与区别,本次修订删去了实验教材中众数和中位数的 内容。 (二)前移转化的策略,增设选择策略解决问题的内容(二)前移转化的策略,增设选择策略解决问题的内容 首先,转化的策略是数学学习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策略,且在六 年级上册学习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时,经常需要运用转化的策略 解决问题。适当前置转化的策略,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运用策略 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体验转化策略的实 际价值,提高运用策略的自觉性。因此,本套教材把“转化的策略” 安排在五年级下册教学。其次,解决问题时,一般不会单纯、机械 地套用既有的经验和模式,而要根据已知信息,灵活运

3、用已经积累 起来的经验和方法,尝试把新问题转化成熟悉的问题,或把复杂问 题转化成简单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此,教材在六年 级下册增设“选择策略解决问题”的内容,引导学生在运用策略解 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选择策略的灵活性, 形成相应的策略意识。新|课 |标|第 |一| 网 (三)合理整合(三)合理整合“综合与实践综合与实践”部分的内容部分的内容 本次修订,对实验教材中“综合与实践”部分的内容进行了精 心筛选与重新整合。全册共安排了三次活动,分别是结合具体教学 内容安排的大树有多高,以及在总复习单元安排的制订 旅游计划和绘制平面图。其中,大树有多高由实验教材 六年级上

4、册移来,主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比例等有关知识解决问题; 制订旅游计划由实验教材中的旅游费用的预算改编而成, 主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部分知识,解 决旅游行程规划、旅游费用预算等问题;绘制平面图是新编的 内容,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和计算,绘制简单的平面图。2此外,教材还前移了实验教材中百分数的应用单元,安排 在六年级上册;增设了“探索规律”的活动面积的变化, 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平面图形按比例放大后,面积的变化规律。各单元教材分析各单元教材分析 一、扇形统计图一、扇形统计图 内容:内容:本单元主要教学扇形统计图和选择统计图, 变化:变化: 删去众数和中位数,增设选择统计图描

5、述数据 修订的重点在选择统计图描述数据上,主要有两点变化 第一,注重以现实问题为背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 各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体会选择统计图的实际意义,教材呈现了 一组反映同学们课外阅读兴趣和习惯的统计图(见例 2)同时设计 了一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感受到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能更有效地描述数据,更便于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时,要让学生透过现象本质,读出一些信息。 第二,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选择统计图描述数 据的过程和方法 。教材十分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用统计知识和方法解 决问题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认识到统计图的选择,既要清 楚反映表示数据

6、的特点,又要有效说明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教 材第 8 页的第 7 题,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呈现了四项调查内容,让 学生选择一项设计调查表,展开调查和统计活动。这一过程中,由 于所选择的调查内容不同,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也可能不 同。这就为学生自主经历数据分析的全过程提供了充裕的时间和空 间,有利于学生体验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感受合适 的统计图在分析数据过程中的作用,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二二 圆柱和圆锥圆柱和圆锥 内容及变化内容及变化新 课 标 第 一 网 本单元主要教学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由于解决与圆柱、圆锥有关的问题时,经常会 涉及

7、一些比较复杂的计算,教材一方面通过底注说明解决问题时可 以用计算器计算,另一方面,通过示例明确,可以用含有“”的 式子表示计算的过程和结果。这样安排,既可以帮助学生切实掌握 相关的计算方法,又降低了计算的难度,可以有效防止学生因琐碎 的计算而引起的厌学情绪。 教学建议教学建议3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特 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是小学数学最后教学 的形体知识。 1按“整体部分整体”的线索,分别教学圆柱和圆锥的结构特 点。 学生认识几何体一般先整体感知形状,再仔细研究结构与特征, 在此基础上归纳描述,建立形体概念。三、三、 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 内

8、容及变化内容及变化 选择策略解决问题 把转化的策略安排在五年级下册 本单元是新编的教学内容,主要教学选择策略解决问题,重点 是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数量 关系,提出不同的解题思路,并集合自身的经验和习惯,选择合适 的策略解决问题,从而起到整理策略、灵活运用策略的作用,使策 略得到内化,思维品质得到提升。全单元编排两道例题,例 1 把陌 生的问题转化成熟悉的问题,体会转化可以多样,例 2 通过假设和 调整解决问题,体会假设与调整可以多样。教学建议教学建议 1.1.选择典型例题,为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数量关系创造条件。选择典型例题,为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数量关系创造条件。

9、 亲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体验和感悟解决问题策略的必然途 径。而选择结构典型,难度适中的实际问题,又是有效组织学生学 习活动的必要前提。为此,教材精心选择能有效激活学生策略意识 的实际问题作为例题,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数量关系,为解 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创造条件。 2.2.合理安排解题活动线索,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比较中体验合理安排解题活动线索,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比较中体验 选择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选择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 为了让学生切实展开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探寻解决问题的有 效方法。提出问题后,两道例题都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 生尝试着分析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通过对

10、不同思 路的比较和交流,帮助学生体会不同方法间的联系,找到切合自身 实际的解题思路,感受选择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 3.3.精心设计问题的呈现方式,逐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水精心设计问题的呈现方式,逐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水 平。平。4策略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训 练和指导。教材十分注意安排一些有层次的练习,引导学生在解决 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积累选择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形成相应的策 略意识。 四、比例四、比例 内容及变化内容及变化 本单元教学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 例,比例尺及其应用 加强知识的综合应用 与实验教材相比,本单元的变化较小,教材在

11、结合图形的放大 和缩小,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特别注重知识 的综合与应用,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内 在联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1 1在现实情境和画图活动中,教学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含义在现实情境和画图活动中,教学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含义。 数学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含义,和生活中的放大、缩小不是完 全相同的。生活中往往把图形由小变大视作放大,由大变小视作缩 小。数学里的图形放大与缩小,它的每一条边都按相同的比变化, 即所有边的长度都放大到原来的几倍或者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 所以,教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必须选择数学含义鲜明的素材,使 学生形成正确的、图形放大与缩小的

12、概念。 2 2以图形放大为素材,教学比例的意义。以图形放大为素材,教学比例的意义。 在图形放大的情境中能够写出许多组对应边长度的比,这些比 的比值是相同的。利用这些比教学比例,一方面使组成的比例有具 体的含义,有利于理解比例的意义。另一方面通过对应边长度的比 组成比例,能进一步理解图形的放大。 3 3在图形缩小的情境中教学比例的性质。在图形缩小的情境中教学比例的性质。 教学比例的性质,能够更好地理解比例的意义,还能解决有关 的实际问题。 利用三角形缩小的数据写比例,认识比例的内项与外项。例 4 呈现三角形缩小的情境,缩小前、后的图形里标有底、高的数据。 学生根据图形缩小的含义,利用图中的数据,

13、能够写出许多比例。 每个比例都由 6、4、3、2 四个数组成,四个数在比例中的位置有规 律,这些都为教学比例的性质创造有利条件。 教材举一反三,先在 6342 里讲述比例的内项与外顶,再 让学生指出其他比例的内项、外项,及时巩固知识。 4 4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解比例。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解比例。 5 5写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理解比例尺的含义。写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尺与数值比例尺的意义是一致的,可以互相转化。56 6利用比例尺,求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利用比例尺,求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7 7安排实践活动,进一步理解图形放大、缩小的概念。安排实践活动,进一步理解图形放

14、大、缩小的概念。 在回顾反思的环节中,不仅要回忆规律,更要回忆如何发现规 律的过程。在总结发现规律的方法中,使学生积累一定的活动经验。 通过“你还能想到些什么”,引导学生联系平面图形按比例缩小后 的面积变化,思考立体图形按比例放大后的体积变化。可以举例子、 找数据,对照比较去研究。五、确定位置五、确定位置 内容及变化内容及变化 本单元主要教学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一方面,由于这部分 内容涉及到方向、角度、比例尺等知识,综合性强,难度较大。另 一方面,这部分内容的教育价值不在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应用比例 尺解决问题的机会,而在于让学生了解一些用平面图刻画现实空间 的不同形式,感受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和

15、知识系统的完备性。基于上 述考虑,本次修订,从以下两方面对本单元教材进行了调整:一是 注意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适当降低教学要求。例如,描述物体 相对于某一观测点的位置是,通过在平面图上标注“偏东”或“偏 西”的角度,画出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等方式,以简化操作、计算 和思考的过程,达到降低难度的目的,如第 53 页第 2 题(见图 6); 描述路线图时,对于运行方向,只要求学生用“北偏东”“南偏西” 等方位词进行描述,不具体到偏离的角度;对于运行距离,要么不 涉及距离,要么在平面图上直接标出某一段路程的实际距离,不要 求根据比例尺进行计算,如第 55 页第 9 题(见图 7)。二是在例 1 教学

16、之后,教材引导学生讨论“以前学过哪些确定位置的方法?现 在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帮助他们感受不同的确定位置方法之间 的联系与区别,体会确定位置方法的多样性六、正比例与反比例六、正比例与反比例 内容及变化内容及变化 X k B 1 . c o m 本单元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图像 与实验教材相比,本单元主要有以下两点变化: 1.1.有层次地组织练习有层次地组织练习,多种方式表征,表格、图像、文字表达 式、字母表达式强化学生对正比例和反比例意义的理解。正比例与 反比例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了突破难 点,教材十分重视通过有层次的练习,引导学生体会数量间的变化 规律,巩固对正比例和反比例意义的理解。组织练习时,一方面注 意以直观的形式表示两种量的变化规律,如表格列举(P59 第 1 题)6、图像表示(P60 第 5 题)等。这样的形式比较具体,便于观察, 易于理解。另一方面,还注意安排一些抽象性比较强的练习,引导 学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如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