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小学班级建设组规划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3970158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xxx小学班级建设组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xxxxx小学班级建设组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xxxxx小学班级建设组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xxxxx小学班级建设组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xxxxx小学班级建设组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xxx小学班级建设组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xx小学班级建设组规划(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xxxxxxxxxx 小学小学“新基础教育新基础教育”班级建设组规划班级建设组规划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班集体的状态、风貌、活力等的建设情 况是学校整体工作水平的表现,班级工作的优与劣制约着学校的发展。班 级是学生学校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班级生活和课堂教学 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校的生活质量,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水平,影响着 学生以后的生活质量和生命的发展。对于小学生来讲,班级建设的质量直 接影响着他们一生的发展。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班级建设改革方案中提出了“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生命力”的目标,使 班级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因此,我们在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理论的

2、基础 上,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 以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把班级建设成为生机勃勃的青 少年集体,使其成为培养时代新人的基地、学生个性潜能充分发挥的舞台 和塑造全新自我的空间为目标。 二、部门情况分析部门情况分析 班级建设组成员组成班级建设组成员组成部分名称班级建设组负责人季 根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工作时间学历职称荣誉称号备注季 根男1970.121988.8大专小高教导处副主任周建芬女1976.11995.8本科小高市骨干教师教科室副主任陈 静女1974.101994.8本科小高市优秀班主任缪玲丽女1980.122001.8本科小高市教学能手陈小红女1977.1119

3、96.8大专小高校骨干教师年级组长高宇兰女1978.101998.8本科小一年级组长周莉丽女1977.121996.8大专小高钱建华女1960.61982.2大专小高李晓娟女1979.12000.8大专小一刘 娟女1978.111998.8本科小一盛爱凤女1974.101995.8大专小高部门陈 霞女1971.81990.8本科小高2刘叶蓉女1977.111996.8本科小高区骨干教师年级组长焦 芸女1977.71996.8大专小高年级组长丁燕玉女1978.91999.8本科小高刘小丽女1977.11996.8大专小高王红梅女1978.101997.8本科小高校骨干教师张迎枫女1974.121

4、993.8大专小一杨小妹女1960.31977.9中专小高陈美芳女1958.81977.9中专小高顾华杰女1977.51996.8本科小高杨 霞女1978.11996.8本科小高年级组长赵 艳女1979.21998.8本科小一市优秀班主任年级组长高朝霞女1976.31995.8本科小高陈 亚女1977.21996.8中师小一李 萍女1977.61996.8本科小高校骨干教师黄及男女1968.31987.8大专小高王雪娟女1969.21988.8大专小高刘 艳女1971.11989.8大专小高成员陈建良男1971.91989.8大专小高区骨干教师附表一:班级建设组教师专业职称情况表附表一:班级建

5、设组教师专业职称情况表 2008.3小中高小高小一共 30 人246附表二:班级建设组各类骨干教师人数情况表附表二:班级建设组各类骨干教师人数情况表 2008.3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共7人613附表三:班级建设组梯队建设情况表附表三:班级建设组梯队建设情况表 (20082008 年年 3 3 月)月)类类别别人人数数人员名单人员名单状态分析状态分析发展目标发展目标第一梯队9赵 艳 焦 芸 刘 娟 顾华杰刘小丽 王红梅李 萍 季 根周建芬发展的内需明显提高,研究逐渐日常化,在推动本校研究实践中起着示范和指导作用。争取成为“新基础教育”研究实践中的中坚力量。第二梯队18陈 静 缪玲丽

6、陈小红 杨 霞陈 亚 黄及男高朝霞 王雪娟 李晓娟 盛爱凤 周莉丽 丁燕玉陈 霞 陈建良 刘 艳 张迎枫刘叶蓉 高宇兰积极主动参与教育研究实践,能把研究的成果在实践中再实践,再思考。通过自我更新,争取成为研究的主力军。第三梯队3杨小妹 钱建华陈美芳年龄大,将退休把同伴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日常的教学中去,争取提高教学水平面三、存在问题及归因分析三、存在问题及归因分析 1、班级建设侧重在管理。 以前我们定的德育的重心是加强学生常规,可是常规的培养不能仅仅 依靠评比、检查,使得班主任老师为了评比、检查耗费了大量精力,对学 生的要求越来越严,我们的管理层更是坚决地进行大量的检查,很费时、 很辛苦。但是,这

7、样一来,发现大家的神经绷得太紧,太累。而在这些工 作中,我们的孩子在哪里?似乎他们已被忽略。教室的卫生我们关注干不 干净,更应关注劳动过程的艰辛、团结向上的集体荣誉感的培养。42、班级文化建设千篇中透着一律。 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们有过多统一的要求,班级的个性在不知不觉中 磨灭。所以我们既要关注黑板报漂不漂亮,更要关注这一期的板报是如何 诞生的,那黑板上稚拙的粉笔字是谁的创作,他现在的感受是什么?还有 很多方面,比如做广播操,我们只关心下楼的速度快不快,而我们的学生 为什么要做广播操,喜不喜欢做操,我们没有问过。可是每当不做操时, 全校爆发出来的欢呼声让我们感受到学生在学校属于自己的时间实在是太

8、 少了。 3、班主任工作是在执行任务。 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是一个必须有个性魅力的人。换一种角度来思 考,班主任的工作更多不是上级安排、布置的,他有责任、有权利对他的 这个班级进行规划设计、管理和评价。学校管理层要更多地让班主任做主,对班级的评价也要更为人性和尊重。比如,我们更要关注哪些班主任在真 正走进孩子心中,为孩子着想地开展工作,而不是为了评比、为了领导的 赞扬作一些表面的工作,更或者对学生没有热情、对评比也无所谓,这样 最可怕。所以我们要通过一些方法让班主任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在 工作中真正尊重每个班级的个性,和班主任多交谈,让他更多地去思考自 己的工作、关注自己的学生,对于老师的

9、一些做法,我们不能急于定论, 而要让他陈述自己的想法和目的,可能我们慢慢地会发现我们的班主任会 进入一个与学生融合的佳境。4、少先队活动施展不开。大队部是一个很烦、很杂的部门,要面对 各级领导的具体任务,是一个执行部门;同时,大队部从少先队角度看, 它又是少先队员的组织,应该更多地为学生服务。可是这一方面我们做得 很不够,我们对学生的需求调查研究得太少,没有真正为学生着想。如何 让大家静下心来,走进学生心灵。比如班队活动课时减少,甚至没有班队 活动课,活动无法得到保障。失去了基本的保障,就失去了少先队在大家 心中的地位。还有“安全第一”这句千斤巨石般的紧箍咒使得少先队活动 施展不开,紧箍了学生

10、的腿脚,紧箍了学生的视野,紧箍了大家的心 灵 大队部要更多地听孩子说话,让孩子说话,为孩子说话,让孩子说自 己的话,要加强调查研究,关注孩子的心思,满足他们的成长需求。教育5活动的开展必须真实,要能首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四、四、 预期目标预期目标(一)总目标(一)总目标在“新基础教育”理念指导下,关注学生和班级的发展状态,积极创生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生活,研究和开发以学生成长需要为主线的活动系列,构建开放、和谐、真实的学生生活新形态。(二)分目标(二)分目标在具体目标方面,我们将努力形成:(1)从事研究性实践的有爱心、有智慧、有胸怀和境界的班主任和辅导员队伍;(2)有亮丽的精神世界底色、

11、有明确的自我发展意识、有强烈的个性发展追求、有厚实的持续发展潜力和鲜明的气质形象特征的学生群体。(3)促进班级建设与学生发展的有效的、富有成长气息的教育生活。(4)形成一系列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实践策略和经验,形成一批文本性研究成果。五、主要措施五、主要措施 (一)构建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 在每个人的前进过程中,都要依靠两种力量一种是自身的进取精 神,即内部动力;另一种是周围的鼓励、支持和竞争,即外部推力。在班集体中,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对每一个同学而言,都可以内化为进取精 神,形成内在动力,同时又作为外部推力推动着每个人顽强奋进。良好的 班级文化催人向上,良好的班风是一面旗帜,在同学们的成长过程

12、中具有 强大的号召力。 1、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 班风 :班风是班级文化的核心,是班级精神的外现。我们要求全校 各班同学们讨论确定各班的班风, 班级寄语: 要求各班制定出各班的班级寄语,让大家因我的存在而 幸福,让集体因我的存在而更有活力。 让每个同学都明确: (1)我们生活在集体之中,自己的每一个行为、每一个愿望都会影响6周围的人。 (2)班级是我们的家,我们都要维护这个家的荣誉与尊严。 (3)我们是班级的主人,每个人都有义务把班级建设得更好。 (4)我们在享受被人创造的幸福和欢乐的时候,也要为集体创造更多 的幸福和欢乐。 (5)自尊而不轻人,自信而不自满,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你就 应

13、该怎样对待别人。 (6)每个人都要学会关心他人,要做一个善良、有同情心的人。 班徽:要发动全校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设计自己 班级个性鲜明、独具特色的班徽,让她象征着团结、希望、理想和创 造班徽要求简洁而又不失高雅,能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 2建设富有特色的物质文化 以上是班级文化的精神体现,我们也把这些文化通过物质的形式体现 了出来:教室班级表写上班级寄语,教室前黑板上方张贴五星红旗,让同 学们时时刻刻把祖国装在心中;旁边是中队角;教室后展板上方是各班的班风;班风的上方正中悬挂我们的班徽;教室后面的展板是学生成长的园 地;旁边是英语园地。通过精神文化的物质化,能让同学们随时警

14、醒自己, 自己应该为班级的发展而努力。 另外,我们也在班内尽量创设一种积极向上的人文气息:相互尊重、 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宽容、相互鼓励。我们的想法,也就是让每一名同学通过个人去参与、创造、发展以实现自我价值。通过学生个性的充 分发挥,在班级管理的各个层面上都实现个人的发展。通过参与,使学生 树立一种积极的自我形象,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并能够与同学 们通过相互合作达到共同提高、共同分享收获与欢乐,以此推动班级管理 的全面发展。 3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 无规矩无以成方圆,无制度无以建秩序。一个集体,必须要有大家都 能认同的公约条例。因此,为了使集体更好的发展,我们要求各班班主任 要与同

15、学们一起共同制定相关的规则,即“班规班法” 。包括“一日常规” 、 “奖惩措施” 、 “岗位责任制”等等。 “班规班法”旨在规范自己的言行,而不是有意的扼杀同学们的个性,7既然是大家自己制定的,那么,每个人都要去遵守。 违反“班规班法”一定要受到惩罚,而这惩罚绝对不是下个“保证” , 或受一点训斥。违纪同学要积极地弥补自己的过失,也就是用自己的行动 清除过错。扣了分,就一定要把分再挣回来。 “班规班法”的执行要靠同学们互相监督,遇到违纪现象要及时提醒, 每个人都有责任维护“班规班法”的尊严。在执行中遇有“班规班法”中 没有规定的事情由同学们集体讨论解决。 在班级活动中,鼓励同学们参与各类活动,

16、特别是征文、演讲、文 艺会演、各项竞赛等等,我们要在“班规班法”中明确参加活动的加分。 (二)建立独具特色的常规管理模式 1、主题班队会活动经常化、系列化 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在期初制订好全校各班的主题班队会的活动计划, 各班要以观察研究学生为基础形成主题,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过程设计要 能体现主题要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真实,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有真实自然的沟通。并根据现场状态,以帮助学生积 极有效参与活动为目的,给予恰当指导。活动开展过程能够体现全体学生 的积极参与,形成积极的互动,活动过程真实、生动、有效。能对主题班 会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完整的评价。能够提出改进的措施,设计后续活动调 整和推进教育效果。主题班队活动要做到常规化,系列化。班主任对每次 活动都要精心策划,并进行观察分析,班级学生参与主题班会的积极性不 断提高。学生喜欢主动参与或有能力策划主题班队活动。 2班干轮流,让每个同学都参与班级管理 我们的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