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山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3968147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山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华资源库 山西大学附中山西大学附中 2014201420152015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学年第一学期高二(12(12 月月) )月考月考历 史 试 题(考查时间:60 分钟 ;内容:必修三、选修一; )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25 题,每题题,每题 2 分,共计分,共计 50 分)分)1 “夫严刑重罚者,民之所恶也,而国之所以治也;哀怜百姓、轻刑罚者,民之所喜,而国之所以危也。 ”以下主张与其属于同一学派的是A “君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 “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D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写到:“科

2、举考试制度还有另外一面,由于它是以只承认一家之学说为基础,这就产生一种顽固的正统观念,而这些东西正是若干世纪以后当西方商人和炮舰出现时中国陷人困境的一个原因。 ”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科举制度的存在导致中国落后挨打 B独尊儒学始终禁锢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C八股取士束缚了明清进步思想的发展 D儒家学说的发展导致近代中国顽固落后3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汉武帝得到一头小鹿,交给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大夫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对大夫减轻了处罚。董仲舒断案体现的思想是A.德主刑辅 B.君权神授 C.天人感应 D.三纲五常4南宋朱熹说:“三纲

3、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因之而不能变。 ”其思想主旨是 A提倡尊卑有别的社会秩序 B继承发展古代传统思想 C希望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 D维护传统道德价值体系5春秋时期士人曹刿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之说;战国时期的策士冯谖寄食于贵族孟尝君门下,为发泄心中的不满弹铗而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孟子则把“七十者可以食肉”视为惠民德政。这表明当时 A儒家学派规劝贵族实践仁政思想 B分封制强化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C士阶层不被各诸侯国统治者重用 D经济落后滞缓了分封制度的瓦解6.“中国古代山水画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留白 、 计白当黑 ,也是有无相生、虚实相象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

4、”材料表明古代山水画A属于古典浪漫主义 B具有唯心主义色彩 C可能受道家思想影响 D兴盛于宋元时期7.有史学家认为:汉武帝时,儒学家开始使儒学走上了宗教化的道路,成为“儒教” ,儒家 内部出现了第一个神学家。这种观点认为 A汉武帝发展完善了儒家思想 B汉代经学神秘化趋势明显 C董仲舒彻底否定了先秦儒学 D汉代儒学家重视考据、训诂8亚里士多德说:“我们确认自然生成的城邦先于个人,就因为(个人只是城邦的组成部分)每个隔离的人都不足以自给其生活,必须共同集合于城邦这个整体(才能大家满足其需要) 。凡隔离而自外于城邦之人他如果不是一只野兽,那就是一位神祗。 ”基于这种中华资源库 认识,雅典人认为A居民

5、应自觉将自身与城邦融为一体 B普通公民对城邦具有高度的责任感C内争是导致国力削弱的最主要因素 D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终究会被淘汰9.“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 ”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A公民意识 B民主政治 C爱国情怀 D城邦观念10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雅典民主政体定义为:“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 ”在柏拉图看来,雅典的民主政体A体现了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的特点 B有利于民众直

6、接参与管理国家C是无视能力差异的国家管理模式 D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11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中说“一个皮匠,铁匠、农民,各有各的工作和职务,但都是被授予圣职的神甫和主教。 ”他意在指出A各行各业都可以成为神职人员 B无论任何职业都应该信奉上帝C人的职业命运来自于上帝先定 D教徒在上帝面前具有平等权利12路德说:“我是一个人,这个头衔比君主还要高些。原因是:神未曾创造君主,神唯有创造人,使我成为一个人。 ”材料体现了A信仰得救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神权至上13文艺复兴时期,有的人文主义者提出:精通古典即可成为上帝造物中的最优秀者。这表明他们强调对古典的学习和研究 A只是

7、与人的世俗生活相关 B只是与人的宗教生活相关C可以显著提升个人的素质 D须符合对古典的传统阐释14魏源认为“五帝不袭礼,三王不沿乐。 ”这说明他A提倡师夷长技 B主张革故鼎新 C强调中体西用 D否定礼乐制度15徐继畬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 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 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16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所过之处,往往 焚

8、学堂,毁木主,入金陵以后,又曾大规模搜书和焚书,“在秦始皇之后,像这样恣肆地 践踏孔孟的事是没有先例的。 “之所以出现材料的情况,原因最可能是 A儒家思想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B宣传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C使农民彻底摆脱儒家思想的影响D说明上帝具有唯一神圣的地位17梁启超说:“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为君相者而务压民之权,是之谓自弃其身。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 ”这表中华资源库 明梁启超的认识是A民权是国家主权的基础 B统治者应是民权的代表C民权保障是爱国的前提 D国民自治决定国家兴亡18中国古代刑罚中以肉刑最为残忍。至 20 世纪初清政府宣

9、布废除肉刑。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A工业化进程的推动 B封建愚昧思想的革除 C西方人文精神的影响 D社会治安的好转19.“但是任何一种改革运动要想在中国得到广泛的支持,首先必须借助于外国,改变老一套办法,并在哲学上找到根据。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因为那仍然是中国统治阶级信仰的命根子。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这可以用来诠释A抵抗派的师夷制夷思想 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C维新派的维新变法思想 D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思想201911 年 11 月 20 日, 大公报刊载“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的征文启示,引起广泛关注,民众参与度大大超过预期。之后,共评出获奖文章 16 篇,其中主张君主立宪有1

10、1 篇,倡导民主立宪有 2 篇,未明确表明态度的有 3 篇。反映出A该报具有君主立宪的政治倾向 B近代报刊关注与读者互动交流 C民主共和观念已真正深入人心 D政府对民间的言论具有包容度211869 年, 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22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

11、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太平天国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23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 ”这说明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241938 年 10 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这里强调的是A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具体的问题

12、B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具体的实践相结合C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 D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251980 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特作决议:撤销中发(68)152 号文件中加给刘少奇同志中华资源库 的罪名和对他的处理决议,恢复刘少奇同志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该决议A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C表明政治路线拨乱反正的完成 D标志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开始二材料题(共二材料题(共 3 3 小题,共计小题,共计 5050 分)分)2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6 分)材料一:佛教传入中国

13、,必然会有一个与本地文明撞击的过程,特别是伦理道德方面。中华民族是一个对宗教比较宽容的国家,所以撞击是有的,但不激烈,很快就和平共处了。例如,孝在中国的政治伦理占极重要的地位,帝王也提倡以孝治天下。佛教要求信徒出家,这就与中国孝道对立起来。佛教只好迁就现实,暂时韬晦。在东汉三国时期翻译的佛经中,有不少讲到孝的地方, “欲令众生孝养父母故,以是因缘故,放斯光明”,以适应中国的伦理道德。撞击阶段一过,吸收阶段便随之而来。东汉桓帝时“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此道清虚,贵尚无为,好生恶杀,省欲去奢。 ” 摘编自季羡林著中印文化交流史材料二:1400 年到 1800 年间,相比于世界其他地区,欧洲政治和军事力量获得显著发展。这基于两个原因:(1)亚欧非大陆其他地区的科技文化创新最终传播到西欧地区。(2)新兴火药武器时代已经到来,而西欧也已准备好迎接挑战。在西欧发生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不断发展,使得西欧人的思想传播至世界其他地方,并成为指导人类处理问题的各种方法。这些智力和文化发展有助于将理性科学作为衡量和解释自然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