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描写系列指导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3965182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物描写系列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景物描写系列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景物描写系列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景物描写系列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景物描写系列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景物描写系列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物描写系列指导(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静态描写:美景如画入文来【小叮当的疑惑】 暑假啦,可把我高兴坏了,因为爸爸答应这个假期带我去北京看长城。这可把我的好朋友冬冬 给羡慕坏啦,因为,他也从没去过长城呢。于是拜托我回来一定要给他讲一讲长城是什么样的。 于是我把游览长城所见到的美景,写成了一篇文章,可怎么看都觉得离我想要表达的有十万八 千里。这可怎么办呢?只好再请教周 SIR 了。【小叮当的习作】 多美啊,长城这就是我梦中的长城。 一眼望过去,高大的长城,绵延到目光看不到的地方,气势雄伟,令人不由得要长啸一声。 开始登长城了。有人说道:“长城真陡啊。 ”我也觉得长城好高好陡,登了几步,腿就有点酸了。我 一边攀登,一边望着这从未谋过面的

2、古长城。我发现蜿蜒的长城身上有一个又一个隆起的建筑物,就 问导游:“那是什么?”回答道:“那是烽火台。 ” 大概攀了十分钟时间,我们就到了第一个烽火台。我顾不上疲劳,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到烽火台前 面。这烽火台显然要高出普通长城许多,这样点起的烽火下一个烽火台上的战士才能看到。 我们继续向上攀登。看着下面的山坡与远远近近的山峰,都是郁郁葱葱的,就像一幅宽阔无比的 画图。长天,是湛蓝的;大地,是碧绿的;城墙,是青灰的。多么深厚的历史才能铺展开这么浓重的色彩啊。 我发现身边城墙垛子呈“弓”字型 。问了导游才知道,这是古代汉族军人防止少数民族军队侵入 时射箭使用的。这些垛子与城墙一样,都是用长方形的长城

3、砖砌成的。脚下铺的全是条石。听解说员 讲,一块条石有几千斤重。可以想象,从山海关到嘉峪关那么长,需要多少条石,需要多少劳动人民 的血汗与智慧,才能凝结成这的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啊! 经过一个多小时,我们攀登了八达岭长城的最高处。只见四周只是蓝蓝的天,几朵白云点缀其间, 煞是美丽,煞为壮观。下面依然是无限的绿色,无限的梦幻, “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感受顿时涌上我的心 头!【周 SIR 的分析】 小叮当的这篇习作,是一篇比较典型的写景抒情文章。它围绕着主题“多美啊,长城”展开叙 述,将自己第一次登长城的经过写得较完整,也较生动。文中还有一部分抒情句,起到了锦上添花 的作用。 但是,这篇习作还是有一些缺

4、点的。 一是描写不细致。对所有的景物都是一笔带过,没有深入地挖掘景物的特点,整篇习作就像是 一篇流水账,所描写的景物不能给人留下清晰的印象。 二是描写不生动。文章的标题是“多美啊,长城” ,可是我们读过这篇习作后,并没有感受到 长城的美。原因就在于,小叮当的描写不够生动。这还使得有些抒情句看起来很假。 三是描写不丰富。在这篇习作中,小叮当只调动了“视觉”这一观察器官,而完全忽视了“听 觉、嗅觉、触觉”等感觉器官,使得写景的角度非常单调。 通过分析,我们已经找到了小叮当这篇习作存在的缺点,那么要如何进行修改呢?胖在 这里再传授给大家一个特别有用的写景方法静态描写。 所谓静态描写,就是指描写景物在

5、“静止状态”所呈现的样子。 我们要想写好景物“静止状态”所呈现的样子,最主要的一步是仔细观察。我相信同学们都知道观察的重要性,可为什么在写文章的时候,还会犯这样或者那样的毛病呢? 结合小叮当的这篇好美啊,长城 ,我们来学习一下怎样进行静态描写,并对他的习作提出 修改意见。 一、选好观察点。有的景物,本身就像一幅画,那么我们在观察时,就可以用赏画的方法,按 一定的顺序进行。比如长城,它本身就是静态的,站到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发现眼 前的美景各不相同。比如,站到城墙上与站到烽火台前就不一样,长城远眺与近观也不一样等等。 只要我们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观察点,进行细致观察即可。 二、调动各器

6、官。通常,我们一提到观察,就只想到看看听听,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调动 多个感觉器官,去全面地观察,去全方位地体验。包括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用鼻去闻、用手去摸、 用心去思考等等。比如小叮当的这篇习作,他几乎没有用到鼻、耳、手等感官,因此所描写的景物 给人的感觉非常单薄,不吸引人。如果他能多方位地调动各个感官,用耳听一听长城内外的声音, 用手摸一摸长城上的青砖古木,用鼻闻一闻长城独特的味道。那么,文章所描写的景物就立体了, 鲜活了。 三、先有景后有情。在描写景物细致生动丰富的前提下进行抒情,这情才有“出处” ,比如小 叮当的这篇文章,写了不少抒情句,但因为景物描写得不够,我们读不出他的情由何而发

7、。如果能 在充分写景的前提下,进行适当抒情,相信文章一定会更打动人。 其实静态描写是最锻炼同学们观察力的写作方法之一。因为,只有认真观察了,才能用最准确 生动的语言,描摩出景物静止状态下的样子。小叮当加油,周 SIR 相信你一定会熟练掌握这种方法 的。【佳作抢先看】 多美啊,长城这就是我梦中的长城。 高大,雄传、壮丽的长城。 (用三个词概括长城的整体风貌,准确简洁)只见它绵延千里,从眼前能 看清每一块砖的纹络,到目光所不可及的地方,它仿佛是走到远方去,又仿佛是从远古走来。 (运用静 态描写,写出长城绵长这一特点。 ) 踩上长城的第一个台阶,那青灰色的长砖,就在我脚下,它有不少破损,可以说大部分

8、是后人用 水泥修补的,勉强能看出它千年前的模样。 (踩上第一个台阶,是有纪念意义的,需要特意提一下。这 一段也是静态描写,小作者仿佛拿着放大镜,在细心地观察着一石一砖。 )往上走了几步,就听到有人 说:“长城好陡啊。 ”“是啊,可以前看宣传片什么的,并不觉得它陡啊。 ”“因为长城太长了,宣传片要尽可 能地显示出它的长,所以就不显得陡了。 ”(用耳朵在观察,同时还运用了侧面描写,来进一步突出长城 “长、陡”这一特点。 ) 我也觉得长城挺陡的,没走几步,腿就酸了,可我依然兴致勃勃。越登越高,视野越开阔。这时, 从对面吹来一阵风,真凉爽。我不禁抬起头来,仰着头感受这风的轻抚。然后睁开眼,哇,我已经站

9、到 一个小山头上了呢。从这儿往前望过去,只见远山如黛,近处绿树葱茏,树与树连成一片绿海,这长 城在绿海间时隐时现,就像弄浪的青龙。而我,显得是那样渺小。 (再一次进行静态描写,写远山,写绿 树。这就像给我们描给了一幅画一样,生动传神。 ) 忽然,我看到,在前方 20 多米远的地方,长城的身上隆起了一个方形的建筑物。再往远处望去, 居然隔一段距离这种建筑物就会出现。我急忙问导游这是什么。导游说:“这就是烽火台。 ”(巧妙引出下文。 ) 这就是烽火台?我顾不上疲倦,紧跑几步,跑到烽火台前。这烽火台显然要高出普通长城许多, 它同样是用青砖彻成,形状非常规则。它的四壁也有不少残破,但大体保持完整。我用

10、手轻轻地抚着 它,历经千年,它竟然粗糙依旧。每一块大小几乎相同的砖,密密实实地叠在一起,那是一种牢不可催的意志与力量。 (静态描写加抒情,将烽火台的形状、颜色、质地等详加描摩,同时调动触觉这一感 官,细致感人。 )我禁不住多抚摸了它几下,手上,居然沾上了一层青灰色的灰尘。你或许会说,这是长 城砖的粉末,我却宁可相信,这是当初点燃烽火留下的历史尘烟。 我背倚烽火台,耳畔仿似又听到金戈铁马,战鼓隆隆;那点燃的烽火在毕毕剥剥地响着,狼烟如 柱,直冲云霄。这样想着,禁不住又极目远眺,从这儿往前望过去,一座座烽火台轶序井然,仿佛一个 个挺拔伟岸的士兵,神态坚决,目光敏锐。 (这一段前半部分不是景物描写,

11、但突出了烽火台的历史厚 重感,从而突显文章中心“多美啊,长城”。后半部分则又是静态描写,将烽火台比喻成士兵,形神兼 备。 ) 继续向上攀登。每前进一步,都能发现新的景致。长天,是湛蓝的;大地,是碧绿的;城墙,是青灰 的。多么深厚的历史才能铺展开这么浓重的色彩啊。 (略写,保留原文的大部分。因为有前面的详写做 基础,与原文相比,这儿的抒情就很自然。 ) 再往前走了一段,我发现身边的城墙垛子呈“弓”字型。问了导游才知道,这是古代军射箭时使用 的。这些垛子与城墙一样,都是用长方形的长城砖砌成的。脚下铺的全是条石。听解说员讲,一块条 石竟然就有几千斤重。 (同样运用静态描写,突出长城修建的不易。 )

12、经过一个多小时,我们攀登了八达岭长城的最高处。仰头望,天高而湛蓝,云轻而雪白;低头看, 山色空蒙,树木蓊郁。真如在画中一般。 (同样运用静态描写,写自己登上最高处所见所感。 ) 耳畔忽然传来几声鸟啼,清脆的声音划破天空,引得我不禁豪气大发,真想长啸两声:“多美啊, 长城!”(结尾简洁而富有蕴味。 )【小叮当自述】 周 SIR 就是周 SIR,出手不凡,不仅指出了这篇习作的问题,还找到了修改的方法。 “静态描 写”我也听说过,但一直不知道怎样才能运用好。原来“静态描写”还有这么多门道呢! 我记得以前老师说过,进行静态描写时,就一定要抓住景物在静止状态下的特点进行描摩。嗯, 就像周 SIR 所说,

13、长城本身就是静止的,最适合运用静态描写了。我只要抓住它的特征,再多换几 个观察点,调动多种感官,就一定能写出一篇佳作。 不知道修改后的文章是不是可以也让冬冬领略到长城的美呢?我再去请教一下周 SIR。【周 SIR 面批】 终过修改后的文章,情景交融,描写细腻,恰到好处地运用了“静态描写” ,非常不错。小叮 当在前面也说了,他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让冬冬也能领略长城的美。以这种目的写作,相信同学们 一定不会觉得累,不会觉得无话可说。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看小叮当,不仅写原文的时 候一气呵成,就连改的时候,都比往常又快又好呢。 通过阅读修改小叮当的习作,我们可以看出,静态描写的范围一般包括:景物

14、整体的样子、位 置、颜色、形状、细部的纹络变化等等。 同时,周 SIR 在这里还要强调一点,景物的静态也是相对的,而且也是时时变化的,关键在于, 我们写作时,主要想突出它哪方面的特征。【超级链接】 1月明星稀的夜晚,月亮高高悬挂在湖的上空,把它那皎洁、清亮的银辉洒满湖面,溶溶月 色使白河湖显得格外幽静诱人。湖上的夜是那么温柔,那么清凉,那么美丽。 (选自白河 湖 ) 2湖水是凝然不动的如同一缸浓浓的绿酒。湖风甜迷迷的无力的吹着。湖柳,被水薰的被风 吹的也醉了,懒洋洋的不时刮起几丝长条来,又困倦的垂下了。柳叶中的蝉儿,从酣梦中断续地发 出几声短吟,胶粘的,迷糊的,好似醉人的呓语。 (选自冰心三年

15、 ) 3中山公园的水池像是一面镜子,圆圆的月亮映在池面。池子附近树旁的几盏路灯,那圆圆 的灯光映在水里,就像是一个小月亮似的,围绕着池中的月亮。一片一片臃肿的白云缓缓地移过池 面,仿佛是一群老妇,弯着背,一步一步吃力地从月亮前面走过,想把月亮遮住,月亮却透过云片 的空隙倾泻下皎洁的光芒。一片白云和一片白云连起,如同一条宽大的不规则的带子,给碧澄澄的 天空分成两半。白云移过,逐渐消逝在远方。天空碧澄澄的,月亮显得分外皎洁。 (选自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定景换点:远近高低各不同【小叮当的疑惑】 前两天放学回家时,我看到路边有一个池塘,那池塘的景致真的好美啊。于是我赶快回到家, 将刚才自己看到的景物写

16、了出来。可是,写完后一读,完全没有自己看到的那么美。请问周 SIR, 这是为什么呢?我也不怕丑了,把我的“大作”拿出来让大家看看,一起帮助我改进,好吗? 【小叮当的习作】 春天的池塘上学路上,总会经过一个池塘。这个池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水仙湖”,据说里面住着一位善 良的鲤鱼仙子。以前,我从没觉得它美,觉得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池塘,里面也根本不会住着水仙。 于是我一直不注意这个池塘。上学下学经过时,不是急匆匆地瞄一眼,就是连看也不看,风风火 火地跑过去。 但这一天,我放学回家,路过池塘的时候,不经意间一看:哇,好美啊。只见池塘边栽着的那几棵 杨柳,正迎风起舞。春天的风是柔和的,杨柳在风中摇来荡去,真的好美好美。还有夕阳映照在水面 上,波光粼粼的,真美。当然,还有一群不知谁家的鸭子,在水面上游着, “嘎嘎”地叫着,真美。 真是美不胜收啊。这景致让我陶醉。我站在池塘边,久久不愿离去。 等回到家,又不禁回想起当时的美景。那池塘里好像还有一个亭子呢。水里有鱼,水也很清澈。 岸边的野花开得正艳呢。这么想着,为自己对池塘的“偏见”很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