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农业上半年工作总结3篇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3960135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农业上半年工作总结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xx农业上半年工作总结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xx农业上半年工作总结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xx农业上半年工作总结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xx农业上半年工作总结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农业上半年工作总结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农业上半年工作总结3篇(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农业农业上半年工作上半年工作总结总结3篇篇当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XX农业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重大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和现代农业体系建设两个纲领性文件,按照“一六三二”工作总要求,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推动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态势,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xx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克服了后金融危机和病虫灾害等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呈现出“

2、三个超历史”、“三个走在全国前列”、“四个新突破”的良好发展态势。“三个超历史”粮食生产超历史,实现“九连丰”。深入推进政策支持、粮田建设、科技促进、高产创建、良种推广、配方施肥、统防统治、农机应用、防灾减灾、农资治理等粮食稳定增产十大行动,粮食生产连续第九年丰产丰收,总产达到417亿斤、增加6。4亿斤,单产378。1公斤、增加3。2公斤,总产、单产再创历史新高。农业增加值超历史,实现“九连增”。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全面增长,市场价格趋于平稳,种养效益持续向好,xx年农业增加值1520亿元,增长9。3%,连续九年保持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超历史,实现“九连快”。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28元、

3、增长13。6%,连续九年快速增长,不仅高于全省生产总值11%的增速,而且连续三年超过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三个走在全国前列”多项发展指标排位走在全国前列。一是我省以占全国3。3%人口、2。3%的耕地面积,生产了占全国3。6%的粮食,其中稻谷产量全国第3,人均稻谷产量全国第2;二是蔬菜产量1175万吨,增长2。5%,其中供港叶类蔬菜全国第2;三是水果产量350万吨,其中橙类产量全国第1、柑橘面积全国第2;四是肉类总产325万吨,增长2。6%,其中供沪生猪全国第1、供港生猪全国第2;五是水产品产量237万吨,增长6。4%,其中水产品自营出口额全国内陆省第1。多项改革创新走在全国前列。一

4、是率先在全国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实施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的意见、江西省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并首次提出了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宏伟目标。二是在全国首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综合建站”模式,被农业部列为六大模式之一向全国推广,全省基本完成改革任务。三是率先在全国构建了种子管理新体系,推动了现代种业发展,并在全国种植业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四是率先在全国农业系统开展“十百千万”活动,农业部专文向全国推介了江西的做法。五是率先在全国创建现代农业院士工作站,柔性引进11名农业院士和3名国家级首席科学家,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多项重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一是未发生一起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5、,没有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1。9万家,居全国第10,覆盖全省约20%的农户。三是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整合资金建设高标准农田、畜禽清洁生产、渔业健康养殖、动物疫病净化等重点工作,均走在全国前列。 “四个新突破”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新突破。呈现出群龙共舞、集群扩张、链条延伸、基地兴旺、产销一体、强社富农的喜人局面。全年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55家,总数达到627家,实现销售收入1850亿元、增长15%,直接带动农户376万户、增长2%,户均增收2420元、增长11%。科技兴农实现新突破。深入推进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大力开展整建制高产创建推进行动、测土配方施肥普及行动、农作物

6、病虫害标准化专业防治示范行动、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行动、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推进机插秧、创建高产县”行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行动、渔业产业关键技术科技大提升行动等14项行业科技行动,创建了57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区,62个省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点。建立粮棉油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485个、水稻工厂化育秧示范点100个,建设园艺作物标准园50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50个、畜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00个,推广早稻防早衰面积504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6000万亩,示范推广超级稻1000万亩。全省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2%,水稻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600万千瓦,增加400

7、万千瓦;水稻机耕率84。5%、增加1。5%,机插率17。5 %、增加4。5%,机收率68%、增加2%,水稻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9。5%、增加2。6个百分点。开放型农业实现新突破。成功组织并参加了鄱阳湖绿色农产品推介会、第八届江西名优农产品展示展销会、第八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暨经贸洽谈会、第四届中国国际脐橙节、第三届江西花卉园艺博览会等活动,加快开放型农业发展步伐。目前全省争取省级以上农业投入100多亿元;引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71个、增加7个,实际进资71。2亿元、增长63。7%。省蚕茶所成功引进广东客商投资15亿元,建设江西凤凰沟文化生态旅游园,打造我省农旅结合的示范性工程;预计全年农产品出

8、口7。6亿美元,增长46。1%。农业系统自身建设实现新突破。在全省农业系统首次开展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在全厅创新开展“讲党性、树正气、谋发展、促和谐”主题教育活动,扎实为全省农民办好了26件实事。在全省“万名群众评机关”活动中,我厅被评为省直机关10个群众最满意单位之一;在省政府组织开展的绩效考核中,名列全省33个省直部门第四位。切实解决了厅属农业场所社保、住房、增收等民生问题,部分职工变过去的“集资上访”为如今的“集资买匾送锦旗”。与此同时,155户农垦企业全部完成改制任务,走出了一条以改革保增长、惠民生、促和谐的成功之路。虽然今年我省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但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

9、题。一是面临着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与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的双重压力;二是面临着粮食生产稳定增长与生产要素日趋紧张的双重矛盾;三是面临着农产品总量需求增加与质量安全要求提升的双重考验;四是面临着农业劳动力结构性不足与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的双重挑战。工作思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实施和谐秀美乡村八大工程、建设现代农业十大体系、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等一系列决策部署,立足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围绕一个目标、突出十个重点,即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秀美为目标,突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稳定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结构调整、农产

10、品市场开拓、推进科技进步、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农业风险管控和农业系统自身建设等十个重点,加快我省由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跨越进程,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发展预期目标:在不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力争粮食总产达到420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以上,农业增加值增长4。5%左右;油料125万吨、增长2。9%,蔬菜1200万吨、增长2。1%,水果380万吨、增长8。6%,肉类335万吨、增长3。1%,水产242万吨、增长3。1%;省级龙头企业销售收入突破xx亿元,水稻综合机械化率突破60%;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11、。重点工作第一,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以“十百千万”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以大宣讲、大调研、大试点、大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创新服务年”活动。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四补贴三奖励”政策,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认真实施能繁母猪、水稻、油菜、棉花等农业政策性保险,推动扩大保险品种、提高补贴比例。认真开展种粮大户补贴试点工作。抓好农业防灾减灾政策落实,建立防灾增产关键技术补助常态化机制。加强新增百亿斤优质稻谷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现代种业、动植物保护等项目工程建设,完善高标准农田信息系统,新建高标准农田160万亩。健全完善项目、资金监管常态化机制,强化项目绩效考核,确保项目资

12、金运行安全、效益明显。第二,突出抓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持续深入开展政策支持、粮田建设、科技促进、高产创建、良种推广、配方施肥、统防统治、农机应用、防灾减灾、农资治理等粮食稳定增产十大行动和“万名农技人员送科技下乡”、“百万农机闹春耕”等活动,千方百计稳定播种面积,大力推进水稻“单改双”,提高复种指数,力争粮食播种面积5500万亩以上;全面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强化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结合,建设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435个,继续开展2个县、20个乡高产创建整建制试点,力争单产提高2公斤以上,确保粮食稳定增产。深入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棉花高产创建、“一亩园一万元”高效经济作物创建活动,健全完善蔬菜

13、基地基础设施,加大果园、茶园标准化改造升级,努力扩大经济作物规模;巩固提升生猪,突出发展家禽,加快发展草食畜和蜜蜂产业,健全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大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稳步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发展大宗水产品,加快发展“十特”产业,做强“四野”产业,深入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着力提升渔业发展水平。第三,积极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坚持“守住一条底线、抓住两个关键”。即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着力培养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新型合作组织;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为农民提供全方位、低成本、便利、高效的生产经营服务。建立健全

14、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全面推进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体系建设,鼓励和引导承包土地向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流转,确保不损害农民权益、不改变土地用途、不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出台扶持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意见,进一步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按照“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有制度、有产业、有品牌、有人才”的“五化四有”要求,重点发展粮食生产合作社,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合作社,着力推动合作社数量大发展、素质大提升、功能大发挥、效益大提高。到今年年底农民合作社总数达到2。5万家,新增6000家;入社社员达到120万户,覆盖农户比重达到30%,提高10个百分点。第四,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

15、打造大产业。坚持把优化存量与扩大增量相结合,鼓励和引导企业延长产业链,加快发展食品精深加工,力争全年规模以上加工龙头企业销售收入2900亿元,增长26%。二是培育大龙头。在粮食、生猪、水禽、水产和果蔬等优势行业中,培育扶持一批领军企业,严格实行“一年一认定、三年一监测”的动态管理机制,力争全年省级龙头企业总数达到700家,增加73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增加6家;力争省级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突破xx亿元,增加150亿元。三是构建大园区。积极引导龙头企业进园入区,扶持建设一批主导产业突出、集聚效应明显、产业链条完整、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区,重点打造4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创建15个省

16、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四是注重大带动。健全“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模式,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并引导企业采取保护价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收益。第五,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一是在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面向市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和养殖业,不断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加快推进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重点打造“三区一片”粮食主产区,环鄱阳湖水产品主产区,“一片两线”生猪主产区,“沿江环湖”水禽主产区,“一环两带”蔬菜主产区,四大茶叶主产区及南桔北梨中柚水果主产区,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区域布局。三是加快制修订一批符合我省农产品生产实际的技术规范,创建12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大力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强化“三品一标”认证监管,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稳步发展绿色农产品、积极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全年新增“三品一标”产品400个以上;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绿色植保农药减量技术,积极推广“猪沼果”、“发酵床养猪”等生态养殖模式,加快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和低碳农业,努力把我省建设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