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加工毕业说明书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43960044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7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控加工毕业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数控加工毕业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数控加工毕业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数控加工毕业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数控加工毕业说明书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控加工毕业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控加工毕业说明书(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1.零件图的分析.1 1.1 零件图的正确性及完整性分析.1 1.2 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1 1.3 零件精度及技术要求分析.1 2.数控设备选择.2 2.1 根据加工零件的结构及形状特点,选择机床类型.2 2.2 根据零件的外形及尺寸的特点,选择机床规格.2 2.3 根据零件的精度及表面质量要求,选择机床的精度等级.2 3.定位基准及装夹方式的确定.2 3.1 选择定位基准.2 3.1.1 精基准的选择.3 3.1.2 粗基准的选择.3 3.2 确定工件的装夹方式.3 4.选择对刀方式及对刀点.4 4.1 正确选择对刀方式.4 4.2 选择合理的对刀点及换刀点.4 4.2.1 对刀点.4

2、 4.2.2 换刀点.5 5.制订数控加工方案.5 5.1 合理划分数控加工工序及次序.5 5.1.1 工序的集中及分散.5 5.1.2 加工工序顺序的原则.5 5.1.3 数控加工工序的划分.6 5.2 确定各工序的工步顺序、进给路线,绘制走到路线图.6 5.2.1 工步顺序的原则.6 5.2.2 工序中工步的划分.7 5.3 绘制走刀路线图.7 5.4 选择各工序刀具,填写刀具卡片.7 6.合理确定加工余量.8 6.1 合理确定数控加工余量.8 6.2 确定工序尺寸及公差.8 7.合理确定切削用量.10 7.1 确定背刀量.10 7.2 确定该零件的进给量、切削速度、主轴转速、进给速度.1

3、1 8.编制数控加工程序及进给校验.25 8.1 编制数控加工程序.25 8.2 数控加工程序进给仿真校验.29 总结.30 主要参考文献.31- -11.零件图的分析零件图的分析1.1 零件图的正确性及完整性分析零件图的正确性及完整性分析零件图是表达零件结构形状、大小及技术要求的图样,该零件图是由一个主视图,一个侧视半刨视图,一个向视图组成的,用主视图和向视图将零件的外轮廓描述清楚,用侧视半刨视图将零件的内轮廓以及零件的高度尺寸描述清楚;各部位尺寸标注完整并符合国家标准,有利于数据分析和计算,形位公差的标注清晰表示出了各平面间的尺寸、形状和位置精度的要求;各圆弧之间相切连续,分析图纸可知零件

4、存在圆弧与圆弧相切未标出需计算;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明确了各加工面的加工质量要求。零件图轮廓描述清楚,尺寸标注明确。1.2 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指零件所具有的 结构是否便于制造,装配和拆卸。它是评价零件结构设计优劣的重要指标。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的主要内容:(1)审查与分析零件图纸中的尺寸和公差标注是否正确。(2)审查与分析零件图纸中零件的组成要素是否充分。(3)审查与分析零件的整体结构。该工件是铣削单件,以同一基准引注尺寸,符合集中标注,既便于编程,又便于尺寸间的相互协调,加工时基准统一,易于保证表面间的位置精度。零件的其加工内容包括:铣削外轮廓,铣削内轮廓,零件的结构方便加工时工件的装夹、对刀、测量,可以提高切削效率。零件定位精度及表面粗糙度要达到较高的设计要求和加工精度。1.3 零件精度及技术要求分析零件精度及技术要求分析该零件在一次安装后,加工完所有相互位置精度高的表面。该零件的加工公差等级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比较容易实现,而且经济合理。该零件以同一基准引注尺寸,这样既便于编程,也便于尺寸之间的相互协调,在保持设计基准、工艺基准、测量基准与编程原点设置的一致性方面带来很大方便。对于该零件精度及技术要求主要分析如下:(1)首先零件毛坯的外形尺寸 10030,加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