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期末考试训练题2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3959979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期末考试训练题2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二期末考试训练题2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二期末考试训练题2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二期末考试训练题2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二期末考试训练题2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期末考试训练题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期末考试训练题2(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单项选择题 1. 关于三大自然区概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少 B.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动物稀少,只有少数耐高寒的种类 C. 东部季风区是中国最主要的农耕地区 D. 青藏高寒区海拔最高,面积最大,人口最少 2. 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性主要是因为( )A. 光照强弱不同造成 B. 湿润程度不同形成C. 热量的南北变化造成 D. 海拔高低悬殊造成 3.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内部差异特征是( )A. 南北方向的差异 B. 由湿润程度变化引起C. 气候以季风气候为主 D. 地表景观以森林为主 4. 有关青藏高寒区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 A. 地势是西北低、

2、东南高 B. 山地垂直自然带数目从高原边缘至内部逐渐减少 C. 本区农业较发达的地区是西北高原面上 D. 人类活动的影响比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强 5. 在华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内,地形地貌特征是( ) A. 平原广布而三面环山的马蹄形结构 B. 以大平原和高原为主,从西向东地势降低C. 以山地、丘陵与盆地为主,地貌结构复杂 D. 多低山丘陵 6.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 人口密度 B. 自然条件 C.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D. 地理位置 7. 从社会和经济原因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东部地带近代工业起步早、基础好B. 西部地带沿边疆有很多邻国,人们的开放意识强烈 C

3、. 中部地带能源原材料生产较多,产业结构较优D. 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关系不大 8. 东部地带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东部人才资源丰富 B. 区位优越,政策优先C. 资源丰富,交通方便。 D. 气候湿润,农业丰收 9. 以下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 ) A. 水土流失、大气污染、湿地减少、噪声污染 B. 荒漠化、森林破坏、水土流失、湿地减少 C. 垃圾污染、荒漠化、大气污染、盐碱化 D. 森林破坏、盐碱化、土地板结、水污染 10. 东部地带的特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基础设施最好,城市化水平最高 B. 是中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带C. 能源、原材料不足,水资

4、源相当丰富 D. 拥有较多的高等院校,具有科技文化优势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域图,完成 1113 题:11. 划分 a、b、c 三大自然区的主要依据是( ) A. 植被和土壤 B. 土壤和气候 C. 地貌和植被 D. 气候和地貌 12. 地跨 a、b、c 三大自然区的省级行政区是( ) A. 甘肃 B. 四川 C. 西藏 D. 陕西 13. a 区域与 b 区域的分界线与下列哪一条地理界线最接近( ) A.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C. 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D. 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14. 长江三峡工程的巨大综合效益是( ) A. 增加更多的旅游资源 B

5、. 解决流域内众多人口的就业 C. 防洪、发电、航运、养殖和供水 D. 解决流域内众多的生态问题 读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完成 1516 题。15. 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的重点是( ) A. 改良土壤 B. 保持水土 C. 提高中低产田的产量 D. 解决农村生活用能 16. 关于 a、b、c、d 四处利用和治理措施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a 处通常用作耕地 B. b 处适宜开垦成梯田,种植水稻 C. c 处应大力植树造林 D. d 处打坝建库 17. 有关青藏高寒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太阳辐射强烈,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B. 空气稀薄,冻土广布,东南

6、部为内流区 C. 植被为荒漠类型,土地利用以种植业为主 D. 人类对自然界影响微弱,多居住在坦荡的高原区 18. 保持黄土高原水土的有效措施是( ) A. 将人口迁出水土流失区,让自然界慢慢恢复植被B. 发展多种经营,帮助农民致富 C. 植树造林并解决农民的生活用能问题 D. 多施化肥,增加土壤肥力,减轻水土流失损失 下图为我国环渤海地区图,读图回答 1920 题。19. 图中反映的内容正确的是( ) A. 此地区紧邻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B. 图中三条铁路线是以运输煤炭为主的铁路干线 C. 此地区紧邻中部和西部经济地带 D. 此地区大部分位于秦岭一淮河以北 20. 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

7、最重要的资源及其解决措施是( ) A. 水、南水北调 B. 天然气、西气东输 C. 电、西电东送 D. 煤、西煤东运 21. 秦岭一淮河是我国( )A. 冬小麦与春小麦生产区的界线 B. 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布的界线C. 棉花主产区与非主产区的界线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线 22. 我国三大自然区与其最突出的区域特征组合,正确的是( )A.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伏旱 B. 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C. 青藏高寒区冰川纵横 D. 东部季风区高温多雨 23. 下列各项不符合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变化的是( ) A. 区域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提高,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逐渐加深

8、 B. 同一时期,不同的地理环境,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也存在差异 C.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一成不变的 D.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不同时期变化很大 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对区际商品贸易与区际要素流动的一种替代, 又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本与技术在区际间的流动。据此回答 2428 题。 24.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世界产业开始向中国沿海地区转移,这些产业一般为( ) A. 技术密集型产业 B. 资金密集型产业 C. 劳动密集型产业 D. 能源密集型产业 25. 这些产业向中国沿海地区转移,主要是因为中国沿海地区拥有( ) A. 资本和技术优势 B. 劳动力优势

9、 C. 交通、服务优势 D. 能源优势 26. 这些产业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的这一特殊时期开始转移到我国,是因为我国( ) A. 采取了有效的产业政策,进行了体制改革,改善了投资环境 B. 农村剩余劳动力被解放,大量涌向东南沿海地区 C. 东南沿海地区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 D. 东南沿海地区科技发达,法制健全 27. 关于世界产业的转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最大的受益者是发达国家 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 这种产业转移也可以由发展中国家转移到发达国家 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环境恶化A. B. C. D. 28. 关于世界产业的转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产业转移中,发达国家

10、多用朝阳产业取代夕阳产业,形成新的工业基地 发展中国家抓住世界产业转移的机遇,可以在不长时间内实现经济起飞 在产业转移中,必然导致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的恶性开采,发达国家则实现可持续发展 产业转移可能伴随污染转移和人口迁移A. B. C. D. 岛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回答 2930 题。 29. 台湾岛和海南岛的共同特征是( ) A. 都有国际著名的大港口 B. 开发都比较早,旅游业发达 C. 其周围海域的归属权明确,临热带海域 D. 河流较为短小,盐场都分布在西南部 30. 下列不是海南省发展方向的是( ) A. 利用丰富的铁矿发展钢铁工业 B. 建设我国的热带高效农业基地 C. 建成

11、我国的热带度假休闲旅游胜地 D. 积极发展新兴工业 31. 黄土高原露天采矿或其他工程建设的最主要危害是( ) A. 浪费资源 B. 增加开采难度 C. 污染环境 D. 形成水土流失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 32. 关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 B. 减轻沙尘暴对北京的威胁 C. 从根本上解决黄河的断流现象 D. 减轻淮河的水污染状况 33. 南水北调工程三条输水路线中,靠近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界线附近和穿过季风 区与非季风区界线的分别是( ) A. 东线和中线 B. 中线和西线 C. 西线和东线 D. 西线和中线 34. 我国接受发达国家的产

12、业转移,其有利影响是( ) A.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B. 延长产业升级时间 C. 减少就业机会 D. 减轻环境污染 35. 关于田纳西河与美国其他河流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上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河流 B. 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上游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交流 C. 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支流阿肯色河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 D. 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支流密苏里河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 36. 有关田纳西河流域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田纳西河属于亚热带地区地中海气候 B. 田纳西河流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C. 田纳西河的降水集中

13、在夏秋季节 D. 田纳西河为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37. 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中,土地利用是重要方面之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土地规划中,留出大面积的土地用于发展种植业B. 调整农业、林业和牧业结构,扩大耕地面积,大力发展棉花种植 C. 采取围湖造田,砍伐森林等措施提高耕地的比重 D. 因地制宜,综合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38. 田纳西河流域早期贫穷落后的主要原因是( ) A. 洪涝灾害 B. 土地退化 C. 人口外流 D. 土地贫瘠 39. 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的组合,不正确的是( ) A. 长期高强度的棉花种植土地退化 B. 矿山开采和冶炼、扩大耕地面积植被

14、破坏、水土流失 C. 冶炼企业大量排放含硫废气酸雨污染 D. 氟氯烃化合物大量使用臭氧层空洞 40. 对我国河流的流域治理,可以从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经验得到的启示是( ) A. 我国水利工程可以完全按照田纳西河流域的方案去开发和治理 B. 我国江河众多,水利、水电开发利用程度比较高 C. 我国许多水利工程已从整个流域综合开发的角度去考虑,为进一步实现流域多目标 开发和促进流域经济综合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 对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治理的部分经验我们可以直接借鉴 二. 综合题: 1. 读下面两幅民居建筑景观图,回答相关问题。(1)这两幅民居建筑景观中,A 图所示景观分布于我国的 方地区,它反映当地自 然环境特点是 ;B 图所示景观分布在我国的 地区,它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 的特 点。 (2)A、B 景观差异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风俗习惯 B. 气候条件 C. 生产活动 D. 地表形态 (3)A 景观所在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B 景观所在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2. 读我国自然区划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e、f 两区域大致以_为界;g 区域与 a、b、c 等区域大致以_为界。 (2)a、b、c、d 四个区域的气候对农业生产共同的有利之处是_;不利之处是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