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分院药理学期末复习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3952581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化分院药理学期末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生化分院药理学期末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生化分院药理学期末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生化分院药理学期末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生化分院药理学期末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化分院药理学期末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化分院药理学期末复习(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药理学: 1、药效动力学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理 2、药代动力学药代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第二章第二章药代动力学是研究 一:药物在机体内的 A(吸收)、D(分布)、M(代谢)、E(排泄)、T(毒素)过程 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二:应用药代动力学原理及数学模型定量地描述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机体对药 物处置的速率过程。药物的转运方式: 1、被动转运指药物借助细胞膜两侧存在的药物浓度梯度或电位差,以电化学势能差为 驱动力,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此方式不消耗能量。 被动转运分为两种情况。1、简单扩散,又能分为1、脂溶扩散药物通过溶于脂质膜而被动扩散。速度决定于膜两侧

2、药物浓度梯 度以及药物的脂溶性。脂溶性越大,浓度梯度越高,扩散越快。2、水溶扩散指分子量小,分子直径小于膜孔的水溶性极性或非极性的物质, 借助膜两侧的流体静压和渗透压被水带到低压一侧的过程。扩散速率与药物在膜两侧的浓 度差成正比。简单扩散有以下特点: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无饱和现象;无竞争性抑制现 象影响简单扩散的因素有:膜两侧浓度差;药物的脂溶性;药物的解离度;药物所 在环境的 PH 2、易化扩散,特点:顺浓度差,不消耗能量,但需要载体或通道介质。存在饱和现象 和竞争性现象。优点:可加快药物转运速率,比简单扩散快。2、主动转运:指药物从低浓度一侧跨膜向高浓度一侧转运。特点:消耗能量;需要载

3、体参 与;转运有饱和现象;转运有竞争性抑制现象。 1、原发性主动转运:又称一次性主动转运 2、继发性主动转运:又称二次性主动转运3、膜动转运胞饮:生物膜内陷形成小胞吞噬而进入细胞内。胞吐:将某些液态大分子通过胞裂外排或出胞,从胞内转运到胞外。给药途径:吸收速率:气雾吸入腹腔注射舌下给药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直 肠给药皮肤给药首过效应:又称首过消除,指某些药物口服后首次通过肠壁或肝脏时被其中的酶代谢,使 进入体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的现象。舌下给药:优点舌下血流丰富,吸收较快。药物可经舌下静脉直接进入体循环,避免 首过效应,因此破坏较少,作用较快。适合经胃肠吸收时易被破坏或首过效应明显的药物: 如硝酸

4、甘油、异丙肾上腺素等。缺点:舌下吸收面积小,吸收量有限。生理因素与营养状态: 食物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多,可增加肝 CYP 含量; 缺乏蛋白质、维生素 C、钙或镁的食物,可降低肝对某些药物的代谢能力。 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可使肝代谢药物的速率降低 某些十字花科蔬菜,如大头菜、菠菜等因含有丰富的吲哚类物质而诱导小肠 CYP3A,使非 那西丁等药物首过效应增强。 葡萄柚汁中因含生物类黄酮及柚苷,能抑制肝脏及小肠 CYP3A 活化,使非洛地平、硝苯 地平、咪达唑仑、环孢素等药物的首过效应减少,进入血液循环的药物量增加,有导致中 毒反应的危险。失活绝大多数药物经过代谢后,药理活性都减弱或消失,称为失活。

5、活化极少数药物被代谢后才出现药理活性,称为活化。半衰期指血浆药物浓度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T1/2=0.693/k 按 0 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t1/2=0.5C0/K0生物利用度指药物活性成分从制剂释放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程度和速度。通常吸收程 度用 AUG 表示,吸收速度是以用药后到达最高血药浓度的时间表示。 F(%)=AUG 受试制剂/AUG 标准试剂*100%第三章第三章不良反应在治疗剂量下,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产生一些人们不希望发生的作 用,称为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分为: 1、副作用应用治疗量药物后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反应称为副作用。副作用一般较为轻 微,是

6、可逆性的功能变化。 2、毒性反应在用药剂量较大和用药时间过长情况下发生的机体组织、器官以器质性损 伤为主的严重不良反应称为毒性反应。 3、过敏反应药物(或杂质)作为抗原或半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引起生理功能障碍或组织损伤,称为药物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通常分为四种类型:类型参与成分发生机制表现举例 型IgE固定在组织肥大细胞、血液嗜碱性细胞 上的 IgE 与抗原相互作用,细胞释放强 有力的戒指,如:组胺过敏反应、荨麻疹、血 管神经性水肿型IgG,IgM药物修饰宿主蛋白,致产生对修饰蛋白 的抗体反应补体依赖性宿主细胞溶 解;抗体依赖性细胞毒型IgG补体依赖性免疫复合物反应血清病、血管炎型T 细胞

7、细胞介质的变态反应接触性皮炎、注射硬结4、继发性反应由于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称为继发性反应。 5、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虽已降至有效浓度一下,但仍存留的生物效应称为后遗效 应。 6、致畸作用药物能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而发生畸胎,称为致畸作用。目前认为胎儿开 始发育的最初 3 个月内,有丝分裂处于活跃阶段,胚胎发育分化很快,最容易受药物的影 响。除非迫切需要,一般以不用药物为宜。激动剂指与某活性物质的受体结合,呈现该活性物质的作用的物质或试剂。 激动剂与受体既有高亲和力,也有高内在活性,能与受体结合产生最大效应,也称完全激 动剂。 激动剂的量效关系图 第三章 P50拮抗剂指能与受体结合但不具

8、备内在活性的物质。 拮抗剂分为竞争性拮抗剂和非竞争性拮抗剂。 竞争性拮抗剂药物与受体有亲和力但不产生受体激动效应,可以阻止激动剂与该受体 结合。 非竞争性拮抗剂结合到受体蛋白上的与激动剂结合位点不同的部位,阻止激动剂引起 受体激动的药物。药物的量效关系(重点之一) 效价药物产生一定效应所需的剂量或浓度。数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一个药物产生该药物的最大效应 50%的浓度或剂量,有时也称为效价强度。效能药物产生的最大效应,有时称最大效能这个参数在反应轴上反映了量反应的关系 极限。质反应的量效曲线 通过该曲线可求得 50%反应的剂量。根据所采用的指标不同,可分别称半数有效量 ED50或半数致死量 LD

9、50.耐受性:在连续用药过程中,有的药物的药效会逐渐减弱,需加大剂量才能显效,称为耐 受性。抗药性在化学治疗中,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称为抗药性或耐药性。 主要是由于病原体通过基因突变产生。通常改用其他有效药物。第四章第四章乙酰胆碱作用效果: 血管扩,心率慢;血压降,出身汗;肠胃痉,气管挛;瞳孔小,口流涎。传出神经系统的结构 图 P62 功能 图 P63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当神经兴奋时,其末梢主要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称为去甲肾上腺素 能神经。多巴胺能神经某些外周交感纤维如支配肾及肠系膜血管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还存在多 巴胺能神经,兴奋时释放多巴胺(DA)NANC 能神经一些效应组织中还存在

10、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神经,其递质称为 NANC 递质。乙酰胆碱(重点) P65去甲肾上腺素(重点) P65,66胆碱受体能与乙酰胆碱结合的受体,称为乙酰胆碱受体。 乙酰胆碱受体分为两大类: M 型胆碱受体:对毒蕈(xun)碱敏感。M1,M2,M3,M4,M5 受体 书 P67,68 N 型胆碱受体:对烟碱敏感。NN,NM 受体 书 P68肾上腺素受体能与去甲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相结合的受体,称为肾上腺素受体。可分为 肾上腺素受体和 肾上腺素受体。1,2 受体,1,2,3 受体 多巴胺受体简称 DA 受体。第五章第五章毛果芸香碱(替代乙酰胆碱)重点 书 P75,76,77 眼缩瞳,青光眼阿托品胆碱

11、受体阻断药 书 P78,79,81 心脏作用 血管作用(舒张) 眼睛作用临床应用 验光、检查眼底 抗心律失常第六章第六章、 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多巴胺、麻黄碱 书 P99106 临床应用 心脏骤停 过敏性休克 支气管哮喘 受体阻断药可选择性地与 肾上腺素受体结合,其自身不激动或较少激动 Adr 受 体,但能阻止 NA 能神经递质或 Adr 受体激动药与 受体结合,产生抗 Adr 作用。 受 体阻断药可使 Adr 的升压作用翻转为降压作用,即“Adr 的翻转作用”。根据对 1、2 受体选择性不同,将 受体阻断药分为三类: 1、非选择性 1,2 受体阻断药,包括短效类(如酚妥拉明)和长效类(如酚苄

12、明)。 2、选择性 1 受体阻断药,如哌唑嗪。 3、选择性 受体阻断药,如育亨宾。酚妥拉明 书 P107,108第八章第八章抗高血压药又称降压药。合理使用要高血压药不仅可以降低过高的血压,改善症状, 而且可以延缓血压持续升高引起的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病理变化过程,防止和降低高 血压并发症所致的病死率和病残率,延长患者寿命。钙离子通道阻滞药通过阻滞钙离子通道,使进入细胞内的钙离子总量减少,导致小动 脉平滑肌松弛,外周阻力降低,血压随之下降。问:内流会导致什么后果? 答:对平滑肌的影响;对心肌的影响;对缺血、缺氧致使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其他 即钙离子通道阻滞药的药理作用 书 P134,135首剂

13、现象( 受体阻断药 哌唑嗪)病人首次用药的 60 分钟内出现的体位性低血压 现象(表现为心悸,晕厥,乏力,意识消失等)。 首剂效应(first dose effect)又称首剂 综合征(syndrome of first dose)或首剂现象(first dose phenomenon),系指一些病人在初 服某种药物时,由于机体对药物作用尚未适应而引起不可耐受的强烈反应。最初发现引起 首剂效应的药物为 1 受体阻滞剂哌唑嗪(prazoxin),该药引起的首剂效应表现为恶心、 头晕、头痛、心悸、嗜睡、体位性低血压、休克等; 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也可引起首 剂效应。为预防哌唑嗪的首剂效应,可采用临

14、睡前给药,并从小剂量(0.5mg)开始;一旦 发生首剂效应,应使患者平卧,一般无须特殊处理。第九章第九章硝酸甘油 临床作用心绞痛 适用范围 书 P155第十章第十章强心苷 不良反应及其防治中毒的防治 书 P178第十一章第十一章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三大机制) 1、冲动形成障碍 1、正常自律机制改变正常自律机制改变是指参与正常舒张期自动除极化的起搏电 流动力学和电流大小的改变而引起的自律性变化。 2、异常自律机制改变异常自律机制的发生可能是由于损伤造成细胞膜通透性增高 和静息膜电位绝对值降低。这种异常自律性向周围组织扩布就会产生心律失常。 2、触发活动 1、早后除极是一种发生在完全复极之前的后除

15、极,常见于 2、3 相复极中,因膜 电位不稳定而产生的振荡性除极。 2、迟后除极是细胞内钙超载情况下,发生在动作电位完全或接近完全复极时的一 种短暂的振荡性除极。3、冲动传到障碍折返激动 是指一次冲动下传后,又可顺着另一环形通路折回而再次兴奋原已兴奋过的心肌,称为折 返激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 1、降低自律性 2、减少后除极 3、消除折返金鸡纳反应即奎尼丁中毒,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腹泻、恶心、视力模糊等症状, 是少见的不良反应。第十三章第十三章常用利尿药按他们的效能和作用部位分为三类 1、高效能利尿药:作用于肾脏髓袢升支粗端,干扰 Na+ -K+ -2Cl-同向转运系统,利尿作 用强

16、打,也称袢利尿药。常用 呋塞米、依他尼酸、布美他尼。 2、中效能利尿药:作用于远曲小管近段,影响 Na+ -Cl-同向转运系统,产生中等强度的利 尿作用。如氢氯噻嗪、氯噻酮等 3、低效能利尿药:作用于远曲小管远端和集合管,利尿作用弱于上述两类。有保钾利尿药 氨苯蝶啶、阿米洛利等;有醛固酮受体拮抗药螺内酯以及作用于近曲小管的碳酸酐酶抑制 药,如乙酰唑胺等。第十六章第十六章苯二氮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特点及作用 书 P250 表 16-1巴比妥类 书 P252255第十八章第十八章氯丙嗪 书 P266268 问:跟哪些受体作用? 答:抗精神病作用 不良反应(心血管系统)氯丙嗪对中枢胆碱受体、肾上腺素受体、组胺受体和 5-HT 受体也有一定的阻断作用,从 而产生较强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